高中數(shù)學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3.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數(shù)學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3.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A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數(shù)學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3.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課時作業(yè) 新人教A版必修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3.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 【選題明細表】 知識點、方法 題號 線面垂直的定義及判定定理的理解 1、2、3、5 線面垂直的判定及證明 4、8、11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 7、9 綜合問題 6、10、12 基礎鞏固 1.已知直線a、b和平面α,下列推論中錯誤的是( D ) (A)?a⊥b (B)?b⊥α (C)?a∥α或a?α (D)?a∥b 解析:當a∥α,b∥α時,a與b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或異面,即D推理錯誤.故選D. 2.(2014高考遼寧卷)已知m,n表示兩條不同直線,α表示平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 ) (A)若m∥α,n∥α,則m∥n (B)若m⊥α,n?α,則m⊥n (C)若m⊥α,m⊥n,則n∥α (D)若m∥α,m⊥n,則n⊥α 解析:對A,m,n還可能異面、相交,故A不正確.對C,n還可能在平面α內,故C不正確.對D,n還可能在α內,故D不正確.對B,由線面垂直的定義可知正確.故選B. 3.下列條件中,能使直線m⊥平面α的是( D ) (A)m⊥b,m⊥c,b⊥α,c⊥α (B)m⊥b,b∥α (C)m∩b=A,b⊥α (D)m∥b,b⊥α 解析:由線線平行及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選項D正確. 故選D. 4.如圖,P為△ABC所在平面α外一點,PB⊥α,PC⊥AC,則△ABC的形狀為( B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不確定 解析:由PB⊥α,AC?α得PB⊥AC, 又AC⊥PC,PC∩PB=P, 所以AC⊥平面PBC,AC⊥BC. 故選B. 5.(2015唐山高二期末)△ABC所在平面α外一點P到三角形三頂點的距離相等,那么點P在α內的射影一定是△ABC的( A ) (A)外心 (B)內心 (C)重心 (D)以上都不對 解析: 由題意PA=PB=PC,PO⊥平面ABC,所以PO⊥OA,PO⊥OB,PO⊥OC,所以由HL定理知Rt△POA≌Rt△POB≌Rt△POC. 于是OA=OB=OC,所以O為三邊中垂線的交點,O是三角形的外心, 故選A. 6.(2015太原五中高二月考)已知在矩形ABCD中,AB=2,BC=a,PA⊥平面ABCD,若在BC上存在點Q滿足PQ⊥DQ,則a的最小值是( D ) (A)1 (B) (C)2 (D)4 解析:假設在BC邊上存在點Q,使得PQ⊥QD, 連接AQ(圖略), 因為PA⊥平面ABCD,所以PA⊥QD, 又由于PQ⊥QD,所以QD⊥平面APQ, 則QD⊥AQ,即∠AQD=90, 易得△ABQ∽△QCD, 設BQ=x,所以有x(a-x)=8, 即x2-ax+8=0,(*) 所以當Δ=a2-32≥0時,(*)方程有解, 因此,當a≥4時,存在符合條件的點Q, 所以a的最小值是4,故選D. 7.(2015杭州市重點中學高二聯(lián)考)如圖,在三棱柱ABCA′B′C′中,底面ABC是正三角形,AA′⊥底面ABC,且AB=1,AA′=2,則直線BC′與平面ABB′A′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 . 解析:如圖所示, 取A′B′的中點D,連接C′D,BD. 因為底面△A′B′C′是正三角形, 所以C′D⊥A′B′. 因為AA′⊥底面ABC,所以A′A⊥C′D. 又AA′∩A′B′=A′, 所以C′D⊥側面ABB′A′, 所以∠C′BD是直線BC′與平面ABB′A′所成的角. 因為等邊△A′B′C′的邊長為1,C′D=. 在Rt△BB′C′中,BC′==. 所以直線BC′與平面ABB′A′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答案: 8.如圖,已知△ABC中,∠ACB=90,SA⊥平面ABC,AD⊥SC于D,求證:AD⊥平面SBC. 證明:因為∠ACB=90, 所以BC⊥AC. 又SA⊥平面ABC, 所以SA⊥BC. 又AC∩SA=A,所以BC⊥平面SAC. 因為AD?平面SAC,所以BC⊥AD. 又SC⊥AD,SC∩BC=C,所以AD⊥平面SBC. 能力提升 9.(2015唐山玉田縣林南倉中學高二期末)如圖,四面體ABCD的各棱長均相等,AD⊥平面α于點A,點B、C、D均在平面α外,且在平面α的同一側,線段BC的中點為E,則直線AE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A ) (A) (B) (C) (D) 解析:如圖,設四面體ABCD的棱長為a, 則△ABC為邊長為a的正三角形, 又E為BC邊的中點, 所以AE⊥BC,則AE=a. 取AD的中點M,連接BM、CM, 則BM⊥AD,CM⊥AD, 又BM∩CM=M, 所以AD⊥平面BCM, 故平面BCM∥平面α, 所以平面BCM到平面α的距離為, 所以E到平面α的距離為. 則直線AE與平面α所成角的正弦值sin α===,故選A. 10.(2015廣東河源高二期中)如圖,四棱錐SABCD的底面為正方形,SD⊥底面ABCD,給出下列結論:①AC⊥SB;②AB∥平面SCD;③SA與平面ABD所成的角等于SC與平面ABD所成的角;④AC⊥SO.正確結論的序號是 . 解析:連接SO,如圖所示, 因為四棱錐SABCD的底面為正方形, 所以AC⊥BD. 因為SD⊥底面ABCD, 所以SD⊥AC, 因為SD∩BD=D,所以AC⊥平面SBD, 因為SB?平面SBD,所以AC⊥SB,則①正確; 因為AB∥CD,AB?平面SCD,CD?平面SCD, 所以AB∥平面SCD,則②正確; 因為SD⊥底面ABCD, 所以∠SAD和∠SCD分別是SA與平面ABD所成的角、SC與平面ABD所成的角, 因為AD=CD,SD=SD, 所以∠SAD=∠SCD,則③正確; 因為AC⊥平面SBD,SO?平面SBD, 所以AC⊥SO,則④正確. 答案:①②③④ 11.(2015北京市房山區(qū)高二期中)如圖,已知△ABC是正三角形,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a,F是BE的中點,求證: (1)FD∥平面ABC; (2)AF⊥平面EDB. 證明:(1)因為F是BE的中點,取BA的中點M, 連接FM,MC, 則FM∥EA,FM=EA=a, 因為EA、CD都垂直于平面ABC, 所以CD∥EA,所以CD∥FM, 又CD=a=FM, 所以四邊形FMCD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FD∥MC, FD?平面ABC,MC?平面ABC, 所以FD∥平面ABC. (2)因為M是AB的中點,△ABC是正三角形, 所以CM⊥AB. 又EA垂直于平面ABC,所以CM⊥AE, 又AE∩AB=A,所以CM⊥平面EAB, 因為AF?平面EAB, 所以CM⊥AF,又CM∥FD,從而FD⊥AF, 因F是BE的中點,EA=AB, 所以AF⊥EB. EB,FD是平面EDB內兩條相交直線, 所以AF⊥平面EDB. 探究創(chuàng)新 12.如圖(1),在Rt△ABC中,∠C=90,D,E分別為AC,AB的中點,點F為線段CD上的一點.將△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圖(2). (1)求證:DE∥平面A1CB; (2)求證:A1F⊥BE; (3)線段A1B上是否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說明理由. (1)證明:因為D,E分別為AC,AB的中點, 所以DE∥BC. 又因為DE?平面A1CB, 所以DE∥平面A1CB. (2)證明:由已知得AC⊥BC且DE∥BC, 所以DE⊥AC. 所以DE⊥A1D,DE⊥CD. 所以DE⊥平面A1DC. 而A1F?平面A1DC, 所以DE⊥A1F. 又因為A1F⊥CD, 所以A1F⊥平面BCDE. 所以A1F⊥BE. (3)解:線段A1B上存在點Q,使A1C⊥平面DEQ. 理由如下: 如圖,分別取A1C,A1B的中點P,Q, 則PQ∥BC. 又因為DE∥BC, 所以DE∥PQ. 所以平面DEQ即為平面DEP. 由(2)知,DE⊥平面A1DC, 所以DE⊥A1C. 又因為P是等腰三角形DA1C底邊A1C的中點, 所以A1C⊥DP. 所以A1C⊥平面DEP. 從而A1C⊥平面DEQ. 故線段A1B上存在點Q,使得A1C⊥平面DEQ.-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數(shù)學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2.3 第二 直線 平面 之間 位置 關系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197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