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考點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9部分 考點二(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9部分考點二
考點二儲備素材,靈活運用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文寫作中素材匱乏是令學生最感頭痛的 事情。朱熹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庇腥苏f,多彩生活就 是寫作的源頭活水,可惜的是高三學生整日埋首書山題海,怎會有暇他顧?整 日“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又怎能引來源頭活水?其實,素材的來源是很多的, 而且就在我們身邊。
一、素材來自哪里
1?素材來自學科課本
語文課本中選錄了許多經(jīng)典課文,介紹了諸多寫作名家,在復習課文時, 留心注意,勤于總結(jié),就能獲取到鮮活的經(jīng)典素材。其他學科課本中也有許多 可資借鑒的素材,例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課本中就介紹了許多科學家 的事
2、跡,他們獻身科學,孜孜以求的經(jīng)典,堪為后學者的楷模;政治、歷史、 地理等課本中則介紹了時政新聞、歷史故事、天文地理等知識,鮮活的事例, 經(jīng)典的文化,千年傳承流傳至今。復習課本,既回顧了知識,又積累了素材, 可謂一舉兩得。
2?素材來自閱讀材料
語文和英語閱讀理解中含有許多經(jīng)典事例、趣聞軼事、各國風情,閱讀的 同時不妨多加關(guān)注,勤于積累,這既是文化的熏陶,也是素材的掌握。時政材 料、各學科習題中有許多有關(guān)現(xiàn)實的素材,既溝通了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社會,又 為我們提供了時新、科學的素材。
3?素材來自老師講解
課堂上各學科老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或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有利于學生接受往 往會旁征博引,所引內(nèi)容
3、或緊扣日常生活,或關(guān)注時事要聞,既使得課堂活動 順利進行,又給學生帶來了時新資訊。這些資訊經(jīng)過老師的篩選,既具有代表 性又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品位,非常適合積累用作寫作素材。
4?素材來自同學交流
學習過程中和學習之余,同學之間會有一定的交流,或互傳心得,或談天 說地,思維碰觸,靈感的火花飛濺閃爍。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 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 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這時候素材經(jīng)過交流得以傳遞、加固 甚至更新。
二、素材如何積累
1?精心篩選
當今時代,信息爆炸。對于各種素材的選擇尤為重要,一些粗俗的素材是 難登大雅之
4、堂的,要精心篩選一些具有文化氣息的或閃爍人性光輝的素材,選 擇一些飽含生活或情感體驗的素材,選擇一些時新或恒新的素材,選擇一些可 以多方面拓展生發(fā)的素材。這樣的素材能夠提升文章品位,營造作文亮點。
2?精確記憶
平時搜集、整理素材要慎之又慎,一些關(guān)鍵信息一定要準確無誤,做到精 確記憶,牢記于心。如果臨到用時才發(fā)現(xiàn)有些信息全然不記得了,即使勉強使 用,這則材料的價值也大打折扣。
3?分門別類
積累素材因人而異。如果寫記敘性文章,應該多去積累感性材料。如果寫 議論文,就要多積累些理性材料。對于積累的素材要分門別類進行整理,既能 加深印象,又便于日常寫作使用。要學會制作素材卡片,隨手整理,隨
5、時可用, 高效便捷。
4?嘗試運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積累的素材經(jīng)常加以運用,既能鞏 固記憶,又能常用常新。
典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自己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 分)
行囊已經(jīng)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fā)現(xiàn),有的東西
很快用到7,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 遠方……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 文體特征鮮明。
SSB .SKeshissise ?,§gas.
K ? fss.? &sse^xb?5SMM?iKS§
.ses?xw3SK£bEX§
6、 ?.sss&g
hsxa@ ? ws£5l?? iiss ? SSBS ? f .isnslHS ?痿
超 o¥WH^sk? SSKKKFism ,s£lw^£le
xsfi ? E .sstts .frsslrswffis—
KNWM^ 小 icsl§ ?賀 2lIrH^£擁?H? KttHm^NK 癮
KBSSI ? ssf? Missis ? ttffisftES
超Ylwnc?任戈G2HW小 its ,s ,s Ms胃llpasfr
wr ? xsss^iwss£m£sft&^
?也常翥尺
n
7、
次全新的搏擊。“不要去模仿別人”,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與真正偉大的人生和 唯一發(fā)生一種聯(lián)系。“他是一個負重者”,他探索著希望之根與思考之根, 于是美 國文壇才得以在他充分而精心的準備中脫離歐洲母體重新獲得斷乳后的蓬勃生 機……
用心去為未來準備吧,帶上一顆堅韌與感恩的心,用堅強與智慧武裝自己, 這樣,才能穿越荊棘,窺見天堂的奧秘!
亮點呈現(xiàn)
1?題目好在哪里?
答:
2?以名言為題記,好在哪里?
答:
3?開頭一段有何特點?
答:
4?作者選
8、取了哪些素材?有何作用?
答:
5?文章結(jié)尾妙處何在?
答:
6?讀完本文,你對寫作產(chǎn)生了哪些感悟?
答:
答案1?題目出彩,既簡潔切題又耀人眼目。
2?以梭羅的名言作為題記,既是引子又能很好點明主題,這是文章的又一出彩之 處。
3?開頭一段句式整齊,頗富文采。
4?引用《逍遙游》里的句子、里爾克的名言和梭羅的事例為文章提供了充分的說
服力和增添鮮明的色彩。
5?結(jié)尾語言鏗鏘,節(jié)奏明快,簡潔有力地提出號召,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
6?感悟可參見“品一品”。
品一品 生命的跋涉不僅需要路途中的力■"更重要的是
9、準備一顆擁有堅強■智
慧的心■唯其如此■方能“穿越荊棘”,采
誹到
生命中的玫瑰.領(lǐng)悟人生的真諦。
所引材料和自我思考已經(jīng)完全融為一體,相映成趣,映射出文章鮮明奪目的思辨
皿* 光芒。
作者不就事論事,而是結(jié)合《逍遙游》《瓦爾登湖》中蘊含的哲思和梭羅、
里爾克銳利的人生感悟來探尋準備的重要性從而從根本上闡明該如何為人生準
備的道理。作者的思考功力和文學素養(yǎng)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文章文筆老辣成熟,
頗有出彩之處:這些正是不同于一般考生的地方,也是其魅力所在。
全:
中表露跋涉于人生路上的精神準備,即要用“心”去準備經(jīng)歷苦難、
寂寞與挫折,有自己對“生命行■”的洞
10、察與感悟。較豐富的知識材料的運用滲
透著作者關(guān)于“成功與準備”這一命題的解讀,折射出作者“學”與“思”結(jié)合
的能力。
1?時光如流水,無情卻有情。它流去了浮躁,卻沉淀下了真情。在你的腦海里有 沒有留下一些這樣的親情場景?請寫一個100字左右的片段。(15分)
答:
答案我正在忙著打點行裝,無意中一瞥,看到母親正在昏暗的油燈下為我縫 制衣服,燈花掉在母親那充滿老繭的手上,母親竟渾然不知,只是一針一線地 縫著。母親頭上的白發(fā)在油燈的照耀下格外顯眼,閃著白色的圣潔而又溫暖的 愛的光芒……
2?請從教材中自選經(jīng)典文章,自擬話題,制作素材卡片。(15分)
答:
11、
答案 ①洗濯生命 自然常常如此奇妙:它輕輕撫摸著疲憊之心,于疲憊之心 中又充滿活力;它慢慢洗濯著塵俗之身,于塵俗之身中又變得潔凈。當蘇子與 赤壁相逢,“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自然以無比輕柔的手撫摸著蘇子疲倦的身 心,于是浮華散盡,寵辱偕忘,唯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浩然清澈,唯
第6頁
有“馮虛御風” “遺世獨立”的超然灑脫。
② 感性與理性 泛舟赤壁,面對月出東山、水光接天的江上清景,客感傷唏噓: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倍K子莞爾一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子沒有沉溺于感性的認知,
12、而是以理性的哲思,燭照了人類生存的奧義,于 是誕生了流光溢彩的《赤壁賦》,于是演繹了 “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人生。
③ 活在當下人生苦短,有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以消極無為 的態(tài)度放逐生命,而蘇軾雖屢遭貶謫,卻體悟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 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與其無謂地感傷生命的短暫,莫如珍惜當下的每 寸光陰,享受“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當數(shù)百年后,海峽彼岸的林清 玄宣揚著一種理念:“快樂地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壁ぺぶ校瑑深w心已 跨越了時空,融合在最深邃的思想中。
④ 生命的突圍 經(jīng)“烏臺詩案”,蘇軾連遭貶謫,遠至黃州。失意中的他借酒澆 愁,寄情山水,生命
13、一度陷入了孤寂的荒野。無意間,赤壁闖入了他的視野,“清 風徐來,水波不興”,平靜的江水滌蕩了他的胸懷,心也釋然了?!翱v一葦之所 如,凌萬頃之茫然”,生命與宇宙相融,煩悶宦愁隨風飄散,隨著精神的高蹈出 世,他實現(xiàn)了生命的突圍。
⑤ 療傷自從東晉的陶潛逐漸名揚天下,世人就開始認為,大自然是醫(yī)治創(chuàng)傷 的良藥?!扒屣L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狈褐矍锝?,清風和明 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幽雅而寧靜,蒼茫而朦朧。詩人蘇軾遭遇“烏臺詩 案”后的那顆無法平復的心,漸漸融進了眼前那無邊的風月與如畫的秋景中, 甚至產(chǎn)生了飄飄乎羽化登仙的歡情。私利社會的種種污穢,在大自然中是不存 在的;生活中重重疊疊
14、的無奈,在大自然中是不重要的。清風會蕩滌迷失的心 靈,綠水會平息炙熱的欲望,且留下淳樸天真,恬美寧靜和一顆凈化的靈魂。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70分)
今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來,高考為國選材,推動了教育改革與 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40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著幾代青年 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著無數(shù)家庭的淚珠汗水與笑語歡聲。想當年,1977
的高考標志著一個時代的拐點;看今天■你正與全國干萬考生一起■奮戰(zhàn)在2019 的高考考場上……
請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
15、得抄襲; 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題目要求“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為副標題”,意在引導立足于 “我”,突出思想與情感的表達主體,既可寫實,亦可虛構(gòu),為考生的思想表 達、經(jīng)歷敘述與情感抒發(fā)提供了更大空間。
雖然文體不限,“我看高考”重在“看”,故議論的特點更為突出;從標題 的擬定開始,就聚焦對于“高考”的看法與評價:既可肯定高考對于國家、社 會、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如對于社會進步的推動價值,對于公平社會的建設(shè)意 義,對于個人提升的引領(lǐng)作用等;也可質(zhì)疑討論高考考査的科學性、錄取制度 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亂象等。當然,以“我的高考”為副標題寫作, 可供寫作的空間比較大,選擇的
16、文體也必不拘泥于議論文體,可以選擇記敘類 文體,圍繞材料的觸發(fā)點對自己的高考經(jīng)歷或憧憬進行篩選整合,傳達出“我” 之于“高考”的生活過往與內(nèi)心期許,甚至通過個人軌跡折射時代變遷。有能 力的還可以將其虛構(gòu)為小說,間接傳達“我”之于“高考”的獨特體驗與個性 理解。此題也有散文詩歌等文體的寫作空間。
參考立意:①高考影響人生,但不決定命運。②高考雖不完美,但沒有比 它更完美的。③時代性體現(xiàn)在高考為人才選拔提供了較好的方式,但時下一些 學校對高考的狂熱,也值得商榷。
4?請根據(jù)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70分)
我們在長輩的環(huán)繞下成長啟以為了解他們真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 一旦■新打開,就會
17、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tǒng)的積淀,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 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jīng)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 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
請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 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審題立意】
在提供的材料中,審題的第一關(guān)鍵要素是“讀”。
出題人充分給出了我們可以“讀”的內(nèi)容:
如長輩們不是一味追名逐利,就讓我們讀出了如何正確獲得財富和駕馭財 富的人生事理以及對
18、待物欲橫流的世界如何保持簡單淡泊,如何做到慢中累積、 尊重過程;再如長輩們不盲目從眾、人云亦云,讓我們從長輩身上讀出做人要 有獨立的思想,要堅持原則、承擔責任;當然也可從長輩身上讀出傳統(tǒng)的積淀 和時代的印記。
而其中,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以及彼此之間 的共識與分歧,這些切入角度,則要運用辯證思維,“讀長輩這部書”,父輩也 未必全是完美的,我們不需要全盤學習,而是要辯證看待,求同存異。
材料中的第二關(guān)鍵詞是“重”字,這是判別作文高下的關(guān)鍵點。
在材料開篇,出題人就提示我們“自以為了解他們”,實則即為不夠了解, 這里就顯現(xiàn)了兩個問題:
一是為什么不夠了解?我們每個人有時孤立封閉,導致我們不愿與長輩交 流,又缺乏包容的心態(tài),從而自以為了解,實則不然。
二是如何了解?(即如何“重讀”?)材料中告訴我們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 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也就是帶著理性平等的交流與 求同存異的包容態(tài)度。
能理清以上兩個問題,寫出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