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讀后感有關論語譯注讀后感1500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論語譯注》讀后感有關論語譯注讀后感1500字(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論語譯注》讀后感有關論語譯注讀后感1500字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能有點夸張。但論語的主要意義是不能忽略的?!墩撜Z》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統(tǒng)計了孔子和她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應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標準。
讀了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基礎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主張。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孔子對“孝”的了解,對當代社會的教育意義不減當初。多年來,空巢老人等詞匯的問世,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應出這一問題;還有文化名人于丹對論語的解讀,也有“孝敬之道”這一篇節(jié)。
首先,讓我們先看看,論語中孔子對“孝”的解讀:
?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和!”
?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和好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 孟武伯問孝。子曰:“
3、父母唯其疾之憂?!?
?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
?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認為孝乎?”
?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弟兄,施于有政?!且酁檎?,奚其為為政?”
?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看過如此之多“孝敬之道”,使我們知道了“孝敬”依然當代社會道德素
4、質(zhì)的樸素的起點。在今天這么一個人人平等,法律公平的社會里,“孝”依然是做人的根本。
眾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而,在孔子心中,“孝”是做人之本,也是“仁”之本。做不到“孝”,就不稱之為人;更不能做到“仁”。在文中,孔子已經(jīng)具體的說明了,應該怎樣對待父母。侍奉父母,要竭盡全力,這個,是毋庸置疑。最基礎的,是“養(yǎng)”。而犬馬皆能“養(yǎng)”。因此“孝”之本就是要“敬”了。就如我們平時說的:孝敬。正所謂,孝、敬不分家。然后便是憂其憂,樂其樂,心系于父母。體諒父母,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假如全部能做到這么,就不用“可憐天下父母心”了。至于“不遠行”之類,我想,應該全部是心系父母的表現(xiàn)。最終就是,父
5、母過世以后要厚葬她們,并守喪。古人很看重守喪,這也是孝敬父母的一個形式。只有學會孝敬父母,專心愛自己的父母,才能學會愛他人,忠于君主。因此說,“孝”是為人之根本。
在現(xiàn)在這個經(jīng)濟,科學全部很發(fā)達的時代,最最基礎的“孝”竟然被大家所忽略。小孩子們,在家全部被寵著,哪里知道“敬”父母;在成年大家追逐自己夢想,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竟全部忘記的自己的父母。忘了她們獨自在家中,雖是不缺吃,不缺穿,不過,她們并不幸福。她們一年到頭也難見她們朝思暮想的兒女一面,她們的心靈是空虛的。她們只求一聲問候、一起吃個飯、?;丶铱纯?......我們,是否應該反思一下,回頭看看那為我們而白了的頭發(fā),為我們而皺了的臉頰。
論語中的“孝”讓我們撿起那顆久違的“孝心”吧!!
以上是xx為大整理好的范文,期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