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系數(shù)及其計算》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摩擦系數(shù)及其計算(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達芬奇1508年提出假設(shè),摩擦系數(shù)一般為0.25
阿芒湯1699年,摩擦系數(shù)0.3
比尤里芬格1730年,摩擦系數(shù)0.3
庫倫,十八世紀,確定壓力對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并求出幾種材料配合的摩擦系數(shù)的不同數(shù)值。
俄國,科捷利尼科夫、彼得羅夫,十九世紀中葉,摩擦偶件的摩擦系數(shù)并非不變
摩擦系數(shù)影響因素:
1材料本性及摩擦表面是否有膜(潤滑油、氧化物、污垢)
2靜止接觸的延續(xù)時間
3施加載荷的速度
4摩擦組合件的剛度及彈性
5滑動速度
6摩擦組合件的溫度狀態(tài)
7壓力
8物體的接觸特性,表面尺寸,重疊系數(shù)
9表面質(zhì)量及粗糙度
A Static Friction Model f
2、or Elastic—Plastic Contacting Rough Surfaces.
形狀誤差對過盈聯(lián)接摩擦力的影響分析及其修正
摩擦分類:
1動摩擦力,對應(yīng)于很大的、不可逆的相對位移,相對位移大小與外施力無關(guān)。
2非全靜摩擦力,對應(yīng)于很小的、局部可逆的相對位移,位移大小與外施力成正比,稱為初位移,微米級。
3全靜摩擦力,對應(yīng)于初位移的極限值,初位移轉(zhuǎn)變成相對位移。
根據(jù)運動學特征劃分
滑動摩擦、旋轉(zhuǎn)摩擦(變相的滑動摩擦)、滾動摩擦
根據(jù)表面狀態(tài),是否潤滑的特征
1純凈摩擦,無吸附膜、氧化物等
2干摩擦,表面間無潤滑油、污垢等
3邊界摩擦,表面被一層潤滑油分開,潤滑
3、油極?。?0.1微米)
4液體摩擦
5半干摩擦
6半液體摩擦
靜摩擦系數(shù),克服兩物體的接觸耦合、使之擺脫靜止狀態(tài)所耗費的最大切向力對應(yīng)接觸物體所受壓力載荷的比率。
滑動摩擦系數(shù),克服兩物體相對移動的阻力(超出初位移的范圍以外)所耗費的切向力對應(yīng)接觸物體所受壓力載荷的比率。
滾動阻力系數(shù),
庫倫方程,采用的滾動摩擦系數(shù)
T——滾動摩擦力,r——圓柱體的半徑,P——接觸物體所受壓力
接觸面積、粗糙度、載荷的影響
由于固體表面的粗糙度及波紋度,使得兩個固體表面總是在個別的點上發(fā)生接觸。
兩個相互疊合的表面只是在其某些凸部發(fā)生接觸,而這些凸部的總接觸面積只占接觸輪廓所限定的總
4、表面面積的極小部分。隨著壓力增大,接觸面積增大。凸部的直徑幾分之一微米至30~50微米(高度小于80微米)。
載荷增大,各點的直徑增大,隨后面積的增大主要是由于接觸點數(shù)目的增多。
名義(幾何)接觸面積——由接觸物體的外部尺寸描繪出來.
輪廓接觸面積——由物體的體積壓皺所形成的面積;真實面積即輪廓接觸面上;輪廓接觸面積與壓力載荷有關(guān)。
真實(物理)接觸面積——物體接觸的真實微小面積總和,也是壓力載荷的函數(shù),并且在名義面積尺寸的1/100 000至1/10的范圍內(nèi)變化,由接觸表面的機械性能及粗糙度而定。
接觸點的總數(shù)目及每一個接觸點的尺寸隨著載荷的增大而增大,但當載荷繼續(xù)增大時,接觸面積
5、的增大主要是依靠接觸點的數(shù)目的增加,尺寸幾乎不再變化。
對于粗糙表面來說,需要耗費更大的力,使凸部變形,從而獲得一定的接觸面積;光滑表面,凸部變形不大時,就能獲得很大的接觸面積(試驗知,光滑表面的接觸點上的應(yīng)力約為材料硬度的一半,粗糙表面的接觸點應(yīng)力為硬度的2-3倍)。
固體的接觸有彈性-塑性的特性,當除去載荷時,大部分(30~70%)的接觸點依靠凸部本身的彈性而消失。由于表面粗糙度及波紋度的關(guān)系,各個凸部所受載荷不同:距離對偶表面較遠的凸部所受載荷較小,反之,距離對偶表面較近的凸部所受載荷較大。
在球形及圓柱形絕對光滑表面接觸的場合里,輪廓接觸面積與真實接觸面積重合,按照赫茲公式來確定
6、。
在球面與平面接觸的場合里,
式中
μ——泊松系數(shù),E——彈性模量;
在圓柱面與平面接觸的場合里,
式中
L——圓柱體的長度(cm),r——圓柱體的半徑
兩個球面或者兩個圓柱面的接觸,C的值將相應(yīng)改變。
接觸應(yīng)力理論使得可以確定具有任何曲率的物體的接觸面積,接觸橢圓的半軸寬度有下列公式表示:
;
式中
;
系數(shù)α及β根據(jù)引向接觸點表面的切線所形成的角而定。
粗糙表面可以模擬成為具有不同高度的一組圓柱形棒的形式,棒按下降次序排列好,棒的頂點的幾何位置即所謂的支撐表面曲線,即被平行于橫坐標軸的直線截斷的各個凸部的總寬度。若認為第三個量度中所有凸部具有相
7、同的截面輪廓,則,b——被研究表面的寬度。但若凸部具有球形,則單個接觸面積相應(yīng)的等于。若認為接觸點具有相同的半徑,則。
為得出真實面積,除總寬度外,必須有個別點的半徑方面的數(shù)據(jù),
在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下,真實接觸面積與互相接近程度成正比。
令,當,;當,。
SP——輪廓投影圖的基礎(chǔ)面積,稱為計算接觸面積,但x——棒的高度,相對于經(jīng)過最短的棒的零位截面而言的。
令棒上的單位載荷q為絕度壓縮(x-a)的函數(shù),即
式中,k——凸部的壓縮應(yīng)力與絕對變形之間的比例系數(shù),又稱剛度系數(shù)。
壓力總值,
顯然,真實接觸面積
比率
——對于計算摩擦系數(shù)很重要。
該比率可用借圖
8、解法得出,即將支撐表面曲線的橫坐標除以限定在已知互相接近程度的相應(yīng)橫坐標與被其切斷的支撐表面上部曲線之間的面積。
多數(shù)情況下,支撐表面曲線可以表示成直線的形式:
γ——支撐表面直線的傾角的正切,即光滑度正切。
由此可得,
,,即。(5)
這就是說,當表面光滑度及載荷增大以及表面剛度減小時,真實接觸面積就增大。
剛度系數(shù)k與接觸點的半徑有關(guān),并且可以近似用布辛公式表示,適用于平物體變形的特殊情況。平物體上,載荷均勻分布與半徑為r的段落上,
,μ——泊松系數(shù)
在不平度高度具有線性分配定律的兩個粗糙表面的場合里面有:
,(7)
式中,,θ與接觸表面的粗糙度有關(guān)。
若表面凸部
9、的排列是十分雜亂的,則公式(7)是正確的。若表面凸部的排列不是十分雜亂的,則Sφ的值比公式(7)給出的較大,接近于公式(5)的值。
接觸處得平均真實單位壓力與表面粗糙度有關(guān)。
在粗糙表面與光滑表面接觸的場合里面:
在兩個粗糙表面的場合里面:
。
真實接觸面積隨著表面光滑度的提高而增大,在所有情況下與粗糙度無關(guān),真實接觸面積與載荷成正比,為0.6次冪,即比按理論確定的略低。在混合彈性-塑性接觸特性的場合里,當載荷足夠大時,接觸面積可以近似用下列公式表示:
(7a)
式中,A與表面光滑度及剛度系數(shù)有關(guān)。光滑度及剛度系數(shù)越大,A值越大。系數(shù)B與材料對于塑性變形的阻力有關(guān)。
摩擦力
10、就是在各個接觸點產(chǎn)生的阻力的總和。
因為真實接觸面積很小,所以甚至在載荷很小的時候,真實接觸面積上也產(chǎn)生很大的單位壓力。在此壓力的作用下,表面相互壓入,并在相對移動時,互相壓入額部分便被剪斷。此外,在表面相互壓縮的部分上,產(chǎn)生分子吸引力。
顯然,摩擦有下列兩個因素決定:克服機械嚙合;分子吸引力。
單位摩擦力用所謂摩擦的“單元”定律來表示,對于分子作用來說,這定律由杰利雅庚確定出來,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8)
式中,A0——分子附著力,即在接觸處由分子吸引力決定的附加壓力(kg/cm2)
q——單位壓力(kg/cm2)
fm——分子粗糙度系數(shù)
對于機械作用,我們提出了剪斷切向力與
11、單位壓力的關(guān)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9)
式中α2——無壓力時的剪斷阻力,(kg/cm2)β2——壓力與剪斷阻力間的比例系數(shù)。
沿各個微觀面積把摩擦力相加,得到
式中,Sφ1——分子作用面積
q1 及q2——真實單位壓力
Sφ2——機械作用的相應(yīng)面積
在分子作用面積與機械作用面積之間的比率恒定的場合里,即,且
則得到:
(10)
式中:
;
公式(10),是干摩擦及邊界摩擦的綜合定律。這個摩擦力的公式使得摩擦系數(shù)的值(即摩擦力對法向壓力的比率T/N)與摩擦參數(shù)α及β(由摩擦偶件的機械特性及物理特性來確定的參數(shù))區(qū)分開來。
摩擦系數(shù)的值由下列二項式確定:
(1
12、1)
其中第二項是不變的,即恒定的,第一項(對阿芒湯定律的修正)則與比率Sφ/N有關(guān)。
這個比率由接觸物體的幾何形狀、波紋度、粗糙度、彈性來決定。見公式(4)
利用單元摩擦力的相加定律,我們得到:
(12)
式中:
;;;γ——光滑度的正切。
將上式帶入公式(11)得到:
(13)
式中:
常數(shù)C考慮到分子作用,表面光滑度愈高,分子作用的效果就愈大。
用真實接觸面積來表示摩擦系數(shù)實際上時不方便的,真實接觸面積用其他參數(shù)來表示。
對塑性接觸:
,σT——屈服點。
在此情況下,摩擦系數(shù)的值仍只是常數(shù),即遵從阿芒湯定律:
式中:
在彈性接觸下,Sφ比較復雜。
對于與平面接觸的圓柱面來說,摩擦系數(shù)公式:
(15)
式中r——圓柱體的半徑(cm),L——圓柱體的長度(cm)。
在兩個粗糙表面接觸的情況下,
(17)
當表面光滑度、凸部剛度增大以及載荷減小時,摩擦系數(shù)增大。當載荷足夠大時,第一項的作用較小,摩擦系數(shù)實際上為常數(shù)。
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數(shù)隨載荷增大而增大。
當發(fā)生機械嚙合時,切向阻力系數(shù)由下列公式確定:
(20)
δ——單位名義接觸面積上的單位阻力。
在同類接觸的情況,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數(shù)大于粗糙表面。
對于彈性-塑性的同類接觸,根據(jù)公式13及7a得
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