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裝配圖網! | 幫助中心 裝配圖網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首頁 裝配圖網 > 資源分類 > DOC文檔下載  

考研政治馬哲部分經典選擇題匯總

  • 資源ID:189903365       資源大?。?span id="ramyfse" class="font-tahoma">45KB        全文頁數:13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15積分
快捷下載 游客一鍵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支付寶登錄   QQ登錄   微博登錄  
二維碼
微信掃一掃登錄
下載資源需要15積分
郵箱/手機:
溫馨提示:
用戶名和密碼都是您填寫的郵箱或者手機號,方便查詢和重復下載(系統(tǒng)自動生成)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驗證碼:   換一換

 
賬號:
密碼:
驗證碼:   換一換
  忘記密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考研政治馬哲部分經典選擇題匯總

1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宇宙之磚”、“萬物的始基”、“原初物質”的哲學是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庸俗唯物主義 C.近代唯物主義 D.宗教哲學 答案:(A) 2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的關鍵是 A.發(fā)現了階級斗爭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 C.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D.把實踐理解為對象性活動答案:(D) 3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是 A.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 B.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tǒng)一 C.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同意 D.實踐性、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答案:(D) 4.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A.從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fā)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B.從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出發(fā)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C.從實踐出發(fā)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D.從自然和社會的關系出發(fā)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學基本問題的重要方面是 A.思維對存在的能動作用問題 B.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C.思維主體和思維客體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問題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這是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答案:(D) 7.我國古代哲人提出“土與金、木、火、水雜,以成百物”,“和實生物”,這是 A.多元論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C.主張矛盾調和的形而上學觀點 D.樸素唯物論觀點 答案:(D) 8.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qū)別是 A.對物質和意識關系的兩種不同回答 B.對精神決定世界的兩種不同理解 C.對世界是否可知的兩種不同的認識 D.對世界怎樣存在的兩種不同觀點 答案:(B) 9.否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學是 A.唯心主義 B.經驗主義 C.不可知論 D.二元論 答案:(C) 10.中國哲學家朱熹主張的“理在事先”是 A.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調和折衷主義觀點 D.古代實證主義觀點 答案:(A) 1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從根本上說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為研究對象 B.始終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根據 C.提供了普遍適用的客觀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答案:(B) 12.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創(chuàng)立的關鍵在于馬克思確立了 A.剩余價值論 B.階級斗爭理論 C.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學說 D.科學的實踐觀 答案:(D) 13.對事物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 這是 A.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答案:(C) 14.實踐是 A.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一切自覺活動 B.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的對象性活動 C.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的精神活動 D.人們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本能活動 答案:(B) l 5.人類世界從根本上說是 A.自然界的產物 B.脫離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 D.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 答案:(D) 16.關于意識的本質問題,唯心主義的錯誤在于 A.否認意識對物質的決定作用 B.夸大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C.否認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 D.片面強調意識對物質的依賴關系 答案:(C) 17.“當然,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有絕對的意義?!边@里講的“有 限的范圍內”是指 A.物質能否為意識所正確反映 B;物質和意識是否相互作用 C.意識能否反作用于物質 D.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 答案:(D) 18.在下列命題中,屬于人本主義觀點的是 A.存在先于本質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統(tǒng)一于存在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答案:(A) 19.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 A.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前提,兩點論內在地包含著重點論 B.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前提,重點論內在地包含著兩點論 C.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內容,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形式 D.兩點論以重點論為內容,重點論以兩點論為形式 答案:(A) 20.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是 A.觀察實驗方法 B.邏輯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方法 D.歸納演繹方法 答案:(C) 21.矛盾問題的精髓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D.內因和外因的關系 答案:(C) 22.在矛盾雙方力量的對比中起主導作用的是 A.事物的內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D) 23.中國古代哲學家李贄提出“是非無定質”,這種觀點是 A.唯物主義的 B.唯心主義的 C.形而上學的 D.相對主義的 答案:(D) 24.中國古代哲學提出:“無獨必有對”,“獨中又有自對”,這是一種 A.矛盾的觀點 B.矛盾對立無限性的觀點 C.一分為二的觀點 D.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答案:(B) 25.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聯系構成運動和變化,形而上學則是 A.只承認聯系,否認發(fā)展 B.只承認發(fā)展,否認聯系 C.從否認聯系到否認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D.只承認運動,否認聯系和發(fā)展 答案:(C) 26.下列屬于因果關系的有 A.白天和黑天的關系 B.閃電和雷鳴的關系 C.陽光和植物的關系 D.陰電和陽電的關系 答案:(C) 27.“知也者.固以行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為功者也”,這種觀點是 A.重視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重視實踐對認識的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答案:(B) 28.中國哲學史上關于知行關系問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 A.知行并進推動認識不斷發(fā)展 B.知難行易 C.強調行是知行統(tǒng)一的基礎 D.因知以進行 答案:(C) 29.在真理觀問題上,舊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 A.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觀性 C.真理的辯證法 D.物質世界的可知性 答案:(C) 30.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 A.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 B.反映與被反映的關系 C.需要與滿足需要的關系 D.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 答案:(C) 31.中哲學家王夫之認為:“由行而行則知,由知而知所行”,“行可兼知,行高于知”,這種觀點是 A.唯心主義的知行觀 B.形而上學的知行觀 C.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D.舊唯物主義的知行觀 答案:(D) 32.“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其涵義是 A.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答案:(B) 33.在階級社會里,真理的根本屬性是 A.階級性 B.客觀性 C.主觀性 D.相對性 答案:(B) 34.對感覺是認識起點的觀點 A.唯物主義承認,唯,心主義不承認 B.唯心主義承認,唯物主義不承認 C.辯證唯物主義承認,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不承認 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可以承認 答案:(D) 35.地理環(huán)境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主要通過 A.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才能實現 B.對人的心理結構的影響才能實現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才能實現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才能實現 答案:(D) 36.人類對自然界的全部“統(tǒng)治”力量在于 A.人類必須依賴自然,因為自然環(huán)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 B.人類能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類能夠維護生態(tài)平衡 D.人類能認識和利用自然規(guī)律答案:(D) 37.“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為首的社會?!边@句話揭示了 A.生產工具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C.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有其一定順序性 D.物質生產的發(fā)展需要建立相應的生產關系 答案:(A) 38.制約人的行為和動機的根本條件是 A.傳統(tǒng)意識 B.階級關系 C.生產方式 D.政治制度 答案:(C) 39.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部分是 A.政治法律制度 B.國家政權 C.國家 D.軍隊 答案:(B) 40.在全部社會關系中,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 A.生產資料的所有制 B.生產過程中的分配關系 C.生產過程中的交換關系 D.生產過程中的消費關系 答案:(A) 4 1.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指 A.一切思想觀點的總和 B.一切精神現象的總和 C.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思想、觀點的總和 D.反映一定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情感、風俗習慣、情緒的總和 答案:(C) 42.經濟基礎是指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有機統(tǒng)一 B.同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C.同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 D.同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總和 答案:(D) 43.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和非上層建筑的社會意識形式的區(qū)別在于 A.前者反映社會存在,后者不反映社會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會現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現象 C.前者反映經濟基礎,后者不反映經濟基礎D.前者具有穩(wěn)定的形式,后者沒有穩(wěn)定的形式 答案:(C) 44.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形態(tài)范疇是指 A.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 B.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一 C.同一定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 D.技術形態(tài)和生產形態(tài)的統(tǒng)一 答案:(C) 45.上層建筑對社會發(fā)展作用的性質取決于 A.上層建筑中國家政權的性質 B.上層建筑中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 C.上層建筑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D.上層建筑本身是否完善 答案:(C) 46.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主是要指對 A.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反映 B.科學文化的反映 C.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反映 D.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反映 答案:(A) 47.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是 A.社會意識的發(fā)展變化和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變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B.社會意識是具有自己的歷史繼承性 C.各種社會意識之間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D.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答案:(D) 48.“在歷史活動中,英雄人物是劇作者,人民群眾是劇中人”,這是 A.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B.歷史唯心主義觀點 C.歷史機械觀點 D.歷史辯證法觀點 答案:(B) 49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個觀點的理論出發(fā)點是 A.社會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原理B.生產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原理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D.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原理 答案:(B) 50.在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關系問題上,宿命論的錯誤在于 A.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夸大社會規(guī)律的必然性 B.否認社會規(guī)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覺活動 C.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統(tǒng)一 D.承認社會規(guī)律的必然性 答案:(A) 51.科學技術革命作為社會動力體系中一種動力,它是 A.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B.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C.社會發(fā)展的一般動力 D.歷史的有力的杠桿 答案:(D) 52.人的價值中的基本關系是 A.I具和目的的關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C.反映和創(chuàng)造的關系 D.具體和抽象的關系 答案:(A) 53人生價值之所以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兩重性,這兩重性是指 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會性 B.人既是作為個體而存在又作為社會成員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當的個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觀念 D.人既有社會性又有階級性 答案:(B)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關系中具有哲學基本問題性質的有 A.天人關系 B.名實關系 C.理氣關系 D.形神關系 E.知行關系 答案:(ABCDE) 2.在下列命題中,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A.世界是毫無規(guī)律的堆積 B.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C.“理在事先” D.“心外無物” E.道生萬物 答案:(BCE) 3.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這是指在內容上它實現了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高度統(tǒng)一 B.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統(tǒng)一 C.理論和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 , D.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高度統(tǒng)一 E.革命性和科學性的高度統(tǒng)一 答案:(AD) 4.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是因為 A.它是“科學之科學” B.它科學地規(guī)定了哲學的研究對象 C.它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 D.它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高度統(tǒng)一 E.它為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提供了科學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普遍方法 答案:(BCDE) 5.現代西方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流派是 A.人本主義 B.結構主義 C.科學主義 D.存在主義 E.西方馬克思主義 答案:(AC) 6.人類世界在內容上是指 A.人化自然 B.人類社會 C.勞動 D.人的對象世界 E.社會的自然和自然的社會的統(tǒng)一體 答案:(ABDE) 7.人對物質世界實踐把握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 A.實踐決策 B.實踐目標的制定 C.實踐的組織與管理 D.實踐結果的檢驗 。 E.使用勞動工具 答案:(ABCD) 8,人類世界和自在世界的關系表現為 A.人類世界不能脫離自在世界 . B.自在世界是人類世界存在和發(fā)展的前提 C.人類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人類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實踐基礎上統(tǒng)一和分化 E.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都具有客觀性 答案:(ABDE) 9.自然界的物質性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是統(tǒng)一的,這種統(tǒng)一是通過 A.人類社會對自然界的依賴實現的 B.人類社會對自然界的改造實現的 C.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實現的 D.自然界的人化實現的 E.人自己特殊的社會存在方式——勞動實現的 答案:(ABCDE) 10.下列各項對無限的含義正確理解的是 A.無限大 B.無限小 C.在有限之外 D.在有限之中 E.對有限的超越 答案:(ABDE) 11.在意識能動作用問題上,下列哪些判斷是正確的 A.意志越堅強,就越能迅速實現既定目的 B.意識能動性的實現取決于主觀努力的程度 C.意識能動性的發(fā)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 D.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作用是通過實踐實現的 E.錯誤思想沒有能動作用 答案:(CD) 12.下列成語和常用語說明意識能動作用的是 A.胸有成竹 B.守株待兔 C.料事如神 D.運籌帷幄 E.畫餅充饑 答案:(ACD) 13.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的實質和核心,因為它 A.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C.揭示了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和形式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本質內容 E.是貫穿于辯證法其他規(guī)律和范疇的主線 答案:(BDE) 14.在中國古代辯證法思想中的兩大優(yōu)良傳統(tǒng)是 A.天人合一觀 B.知行統(tǒng)一觀 C.形神統(tǒng)一觀 D.整體觀 E.矛盾觀 答案:(DE) 15.唯物辯證法就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因為它 A.認為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 B.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從其暫時性方面去理解和對待 C.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只有間斷性,沒有連續(xù)性 D.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認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答案:(ABD) 16.在下列命題中,包含辯證法思想的有 A.“天地變化,二端而已” B.“自動自休,自峙自流” C.“吁炎吹冷,交錯而動” D.“萬物莫不有對” E.“榮枯代謝而彌見其新” 答案:(ABCDE) 17.原因和結果的區(qū)分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是指 A.在某一具體的、特定關系中原因和結果的區(qū)分是確定的 B.在任何情況下原因和結果的區(qū)分都是不確定的 C.在現實世界的普遍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D.原因和結果的區(qū)分在自然界中是確定的、在社會中則是不確定的 E.在世界復雜聯系中,同一現象在一種關系中是結果,在另一關系中則可能是原因 答案:(ACE) 18.具體分析事物的可能性時需區(qū)分 A.可能和不可能 B.現實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 C.好的可能和壞的可能 D.不同程度的可能 E.真實的可能和虛假的可能 答案:(ABCD) 19.實踐的客觀物質性體現在 A.實踐的主體是客觀的 B.實踐的中介是客觀的 C.實踐的客體是客觀的 D.實踐的過程是客觀的 E.實踐的結果是客觀的 答案:(ABCDE) 20.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認為,認識是 A.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C.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思維加工和重構 E.主體對客體信息的創(chuàng)造 答案:(ABCD) 2 1.認識主體在反映中的創(chuàng)造性表現在 A.透過現象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 B.主體反映的超前性 C.主體反映的創(chuàng)新性 D.在人的頭腦中直接產生出一個物質世界 E.在人的頭腦中再現出一個物質世界 答案:(ABC) 22.主體認識活動包含有選擇、重構等成分,這里的選擇和重構是指 A.與客體相符合的選擇、重構 B.主體在認識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性的選擇、重構 C.在主觀范圍內的選擇、重構 D.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中主體對客體的選擇、重構 E.在被反映客體制約下的選擇、重構 答案:(ABDE) 23.下列觀點包含有唯物主義認識思想的是 A.“行而后知” B.“由行而行則知,由知而知則行” C.“聞見之知,乃物交而知” D.“致知,是吾心無所不知” E.“緣耳而知聲,緣目而知形” 答案:(ABCE) 24.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边@段話體現的哲學思想是 A.理論就是巨大的物質力量 B.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理論不能代替實踐 D.理論可以決定一切 E.理論對實踐不起作用 答案:(BC) 25.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也就是在哲學上堅持 A.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B.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C.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 E.自然與社會的統(tǒng)一 答案:(ABCD) 26.下列說法屬于唯物主義知行觀的是 A.知先行后 B.知行合一 C.行先知后 D.知行終始不相離 E.知之不若行知 答案:(CDE) 27.承認真理的相對性就是承認 A.相對真理不包含絕對真理的顆粒 B.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具有近似的性質,認識有待=(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認識的東西,認識有待于擴展 D.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 E.真理本身包括著錯誤 答案:(BCD) 28.“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這句話在真理觀上認為 A.真理既有絕對性,又有相對性 B.真理是相對的 沒有絕對性 C.真理是主觀的,沒有客觀性 D.真理是絕對的,沒有相對性 E.真理是發(fā)展的,不是凝固的 答案:(BC) 29.真理和價值的關系表現為 A.真理強調客體尺度,價值強調主體尺度 B.真理是一元的,價值是多元的 C.凡真理都是有價值的 D.凡是有價值的都具有真理性 E.真理和價值是統(tǒng)一的 答案:(ABCE) 30.辯證思維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體”,是指 A.由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過程 B.在思維中再現具體的過程 C.思維生成現實具體的過程, D.由抽象規(guī)定,經過邏輯中介,形成思維具體的過程 E.在思維中形成“許多規(guī)定的綜合”和統(tǒng)一的過程 答案:(BDE) 31.一位科學家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界還不如說是人造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痕跡。” A.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現實世界是人類精神的創(chuàng)造物 C.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象化的結果 D.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人類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轉化為人化自然 〖JY〗 答案:(CDE) 32.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命題的主要含義是 A.實踐是社會歷史的客體 B.實踐是社會歷史的本體 C.實踐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D.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內容 E.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存在方式 答案:(DE) 33.生產關系的客觀性是指 A.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生產關系 B.人們不能隨意創(chuàng)造或消滅某種生產關系 C.生產關系是社會有機體中客觀實在的組成部分 D.生產關系是社會上層建筑的物質基礎 E.生產關系是由生產力決定的物質關系 答案:(ABCDE) 34.以下哪些觀點說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A.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產生而產生 B.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C.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社會意識或遲或早必然要相應變化 D.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E.在階級社會中,同社會經濟基礎相聯系的那部分社會意識形式具有階級性 答案:(ABCDE) 35.在階級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決定于它所適應的 A.人類文明程度 B.社會階級利益 C.社會生產力狀況 D.社會經濟制度性質 E.科學技術水平 答案:(BD) 36.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公德是 A.具有法定約束力的行為規(guī)范 B.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 C.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觀點 D.協調階級關系的基本原則 E.維護社會秩序的永恒法則 答案:(BC) 37.法律和道德的區(qū)別是 A.法律產生于階級社會;道德比法律古老、長久 B.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具有強制性;道德依靠社會輿論、信念、傳統(tǒng)、教育、習慣來起作用. C.法律只適用于違法行為;道德適用于一切不道德行為 D.法律具有階級性;道德無階級性 E.法律屬于政治上層建筑;道德屬于思想上層建筑 答案:(ABCE) 38.文化是指 A.觀念體系 B.自然的人化 C.純粹的精神現象 D.人和社會的存在形式 E.一種符號 答案:(ABD) 39.人的活動的目的性不能抹煞歷史的客觀性,因為 A.人的活動受社會條件制約 B.人的活動受盲目必然性的支配 C.人的活動受社會關系制約 D.人的活動不能改變客觀條件 E.人的活動受物質生產力制約 答案:(ACE) 40.“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 的”。這段話說明 A.生產力的發(fā)展是促使社會形態(tài)更替的最終原因 B.~種生產關系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 C.無論哪一種社會都不能使生產力充分發(fā)展 D.社會形態(tài)總是具體的、歷史的 E.任何一種新的生產關系都是在舊社會中建立起來的 答案:(ABD) 41.在下列社會現象中,屬于上層建筑的有 A.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國家政權 D.社會意識形態(tài) E.社會風俗習慣 答案:(BCD) 42.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上層建筑的變化,這種變化是指 A.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同步變化 B.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上層建筑遲早變化 C.經濟基礎部分發(fā)生變化,上層建筑也要部分變化 D.經濟基礎全部發(fā)生變化,上層建筑也要全部變化 E.隨著經濟基礎的變化,上層建筑的變化是一個過程 答案:(BCDE) 43.判定某種上層建筑是先進的還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與自己的經濟基礎相適應 B.是否能幫助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 C.是否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 D.是否能幫助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的發(fā)展和鞏固 E.是否能限制與自己不同性質的經濟基礎的發(fā)展 答案:(CD) 44.有人說:“世界歷史好比一百個大錢,你可以擺成兩座五十的,也可以擺成四座二十五 的,也可以擺成十座十個的?!边@段話的錯誤在于 A.把個人意志看成歷史發(fā)展的最終原因 B.把歷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積 C.否定社會歷史的客觀性 D.否定社會歷史的規(guī)律性 E.否定了意識的能動性 答案:(ABCD) 45.“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一命題的根據是 A.社會發(fā)展是“歷史合力”運動的結果 B.生產力從根本上決定社會的發(fā)展 C.社會發(fā)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 D.社會發(fā)展與歷史主體的作用無關 E.社會與自然一樣,其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 答案:(ABE) 46.歷史唯心主義的抽象人性論主張 A.人的本質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C.超歷史的人與人性是歷史發(fā)展}阿動力 D.不受任何制約的個人意志是人性的體現 E.有生命的個人存在是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 答案:(ACD) 47.對人的價值的正確看法是 A.人是價值的主體又是價值的客體 B.人的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C.人的價值首先在于勞動、創(chuàng)造 D.評價人的價值應以對社會的貢獻為主 E.人的價值的實現要靠個人奮斗 答案:(ABCD) 48.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是 A.個人的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B.個人的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C.社會發(fā)展促使人向著全面性的方向發(fā)展 D.社會發(fā)展豐富著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 E.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具有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答案:(ABCDE)

注意事項

本文(考研政治馬哲部分經典選擇題匯總)為本站會員(小***)主動上傳,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溫馨提示:如果因為網速或其他原因下載失敗請重新下載,重復下載不扣分。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sobing.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