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1《學問和智慧》課件 (新版)蘇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三單元 11《學問和智慧》課件 (新版)蘇教版(3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學 問 和 智 慧羅家倫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簡介作者 ; 積累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 章思路。 3、研讀第一部分。 自學提綱 質(zhì)疑問難 15分鐘1、簡介作者 2、積累字詞。3、整體感知課文,劃分層次,理清思路。4、朗讀第一部分,思考討論下列問題:(1)、課文開頭部分運用什么修辭說明學問和智慧的區(qū)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比較課文與字典中對學問和智慧的解說在表達上的異同。5、討論:有知識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這說法對嗎?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看法。 羅 家 倫 (18971969)字 志 希 ,浙 江 紹 興 人 。 著 名 教 育 家 , 歷
2、史 學家 。 1917年 考 入 北 京 大 學 , 后 赴 歐美 留 學 。 1919年 成 為 五 四 運 動 的 學生 領(lǐng) 袖 之 一 , 五 四 運 動 宣 言 是 他 所寫 。 1920年 被 派 赴 美 , 留 學 。 1928年 8月 , 清 華 學 校 改 為 國 立 清 華 大學 , 31歲 的 羅 家 倫 出 任 首 任 校 長 。19321941年 擔 任 中 央 大 學 校 長 。1969年 12月 25日 他 病 逝 臺 北 , 享 年73歲 。 陶冶( ) 探驪得珠( )蘊( )含 譬( )如晦( )澀 犀( )銳蚌( )殼 銖( )子鞭辟入里( ) 相輔為用( )
3、yn phu xbng zhy lp f 成語解釋1、 探 驪 得 珠2、 無 關(guān) 宏 旨3、 鞭 辟 入 里4、 浮 光 掠 影5、 融 會 貫 通6、 寸 積 銖 累 : 比 喻 做 文 章 能 抓 住 關(guān) 鍵 。: 不 涉 主 旨 。 指 意 義 不 大或 關(guān) 系 不 大 。: 深 入 剖 析 , 進 入 最 里 層 。形 容 能 透 徹 說 明 問 題 , 切 中要 害 。: 比 喻 印 象 不 深 刻 。: 參 合 多 方 面 的 道 理 而 得 到 全 面 的 透 徹 的 領(lǐng) 悟 。: 一 點 一 滴 的 積 累 。 分 析 標 題猜 測 文 章 內(nèi) 容 與結(jié) 構(gòu)區(qū) 別 與 聯(lián) 系
4、 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中 心 論 點 在 文 末 : “ 我 們 不 但 需要 學 問 , 而 且 需 要 智 慧 需 要以 智 慧 去 籠 罩 學 問 、 透 視 學 問 、運 用 學 問 。 ” 1、閱讀文章,整體感知課文。 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部分(1,2),解說“學問”與“智慧”概念不同。(區(qū)別) 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智慧的主體是人的思想。第二部分(36),論述學問與智慧的關(guān)系。(聯(lián)系)第一層(3,4),論述學問不能離開智慧。第二層(5,6),論述智慧也離不開學問。 理 清 文 章 的 脈 絡 ( 或 是 ) 全 文 共 六 段 , 可 以 分 為 三 個 部 分 :
5、 一 ( 1-2) : 論 述 學 問 與 智 慧 的 區(qū) 別 ; 二 ( 3-5) : 論 述 學 問 與 智 慧 的 聯(lián) 系 。 三 ( 6) : 總 結(jié) 全 文 , 提 出 論 點 。 運 用 一 系 列 的 精 彩 的 比 喻 ( 喻 證 法 )學 問 : 原 料 鐵 工 具智 慧 : 熔 爐 電 火 透 視 、 反 想 、 遠 瞻4、(1)、課文開頭部分運用什么修辭說明學問和智慧的區(qū)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比較課文與字典中對“學問”和“智慧”的解說在表達上的異同。 學問:系統(tǒng)的知識。 智慧:從實踐中得來的聰明才干; 同“智力”(指人認識事物和運用知識、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6、如果換成字典中的解釋,可能更科學、更嚴謹,但是可讀性不強。作者采用比喻論證的方法,生動形象,把抽象的概念說得更明白。 5、討論:有知識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這說法對嗎?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看法。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陶 冶 寸 積 銖 累 犀 銳 蚌 殼 探 驪 得 珠 注 意 字 形 . 無 關(guān) ( )旨 融 ( )貫 通 物 ( )天 擇 鞭 ( )入 里 ( )破 五 車 浮 光 ( )影 ( )頭 講 章 推 ( ) 出 新 課堂練習 注 意 字 形 . 無 關(guān) ( 宏 )旨 融 ( 會 )貫 通 物 ( 競 )天 擇 鞭 ( 辟 )入 里 ( 讀 )破 五 車 浮 光 ( 掠 )影 (
7、 高 )頭 講 章 推 ( 陳 ) 出 新 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X( ) 銳 k ( )窮 年 大 kun( ) 寸 積 zh( )累 犀 窾 銖 矻矻 回答下列問題學問和智慧的區(qū)別是什么?學問和智慧的聯(lián)系呢?我們要智慧還是學問呢? 區(qū)別: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心靈的發(fā)現(xiàn),是創(chuàng)造聯(lián)系:學問不能離開智慧智慧也離不開學問我們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 討論: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清“學問”和“智慧”的聯(lián)系,了解作者所闡述的學習觀。 2、培養(yǎng)用辯證的觀點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有條理說理的能力。 自學提綱 15分鐘 1、概括第二部分各段主要內(nèi)容,劃分層次。 2、閱讀第3段與第5段,比較這兩段的論證方法有
8、何不同?這兩段的順序可否調(diào)整? 3、第4段可否刪掉?為什么? 4、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想想為什么不 在 開頭提出? 5、第6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段,具體說說它與前 文的關(guān)系。 第3段:論述學問不能離開智慧。 第4段:論述世間不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書。 第5段:論述智慧也離不開學問。 第6段:論述學問和智慧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關(guān)系。1、概括第二部分各段主要內(nèi)容,劃分層次。第一層(34):學問不能離開智慧。第二層(5-6):論述智慧也離不開學問。 第 3節(jié) 論 述 學 問 離 不 開 智 慧 , 運 用 了 對 比 和 舉 例 論證 的 方 法 。 先 將 沒 有 智 慧 的 人 和 有
9、智 慧 的 人 研 究學 問 , 取 得 的 效 果 大 不 一 樣 , 做 對 比 論 證 ; 然 后列 舉 了 孟 德 爾 、 達 爾 文 等 因 有 智 慧 研 究 取 得 巨 大成 就 的 例 證 。 對 比 鮮 明 , 例 證 典 型 , 有 很 強 的 說服 力 量 。 第 5節(jié) 論 述 智 慧 也 不 能 離 開 學 問 , 運 用 了 比 喻 論 證的 方 法 。 將 無 學 問 的 智 慧 比 喻 成 “ 肥 皂 泡 ” , 而把 從 學 問 中 產(chǎn) 生 出 來 的 智 慧 比 喻 成 “ 探 照 燈 ” ,有 很 強 的 穿 透 力 ; 比 喻 成 “ 珍 珠 泉 的 泉
10、水 ” , 因為 這 是 “ 有 根 底 的 智 慧 , 才 是 最 靠 得 住 的 , 最 為清 澈 , 最 為 寶 貴 。 ” 這 些 比 喻 , 不 僅 形 象 生 動 ,而 且 貼 切 , 因 為 它 揭 示 了 智 慧 與 學 問 之 間 本 質(zhì) 的聯(lián) 系 。 2、閱讀第三段與第五段,比較這兩段的論證方法有何不同之處? 不可調(diào)整。因為學問是基礎,智慧是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理解和把握學問,作者強調(diào)的是一種學習理念:需要學問,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識,更要能力。這兩段的順序可否調(diào)整? 3、第4段可否刪掉?為什么? 本段論述學問和智慧在書籍中的反映。作者把書籍分為兩類,是對學習者的告誡
11、,作者主張讀書也要有所選擇。 不可。 4、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想想 為什么不在開頭提出?中心論點:“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在結(jié)尾概括出論點,采用的是歸納法,這樣的結(jié)構(gòu)更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即從對事物的個體了解到對事物間關(guān)系的把握。 5、第六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段,具體說說它與前文的關(guān)系。 此段是第二部分的總結(jié),也是全文的總結(jié)。它的最后一句話,“不但”句是對文章1、2段的總結(jié),“而且”句是對文章3、4、5段的總結(jié)。 總結(jié)歸納全文 這 篇 文 章 分 析 了 學 問 與 智 慧的 區(qū) 別 與 聯(lián) 系 , 指 出 學 問 固 然離 不 開 智 慧
12、, 同 時 智 慧 也 不 能 離開 學 問 , 學 問 與 智 慧 相 輔 為 用 ,缺 一 不 可 , 進 而 提 出 我 們 不 但 需要 學 問 , 而 且 更 需 要 智 慧 , 需 要以 智 慧 去 籠 罩 學 問 、 透 視 學 問 、運 用 學 問 。 寫作特色針對性強。(議論文提出的論點要有價值,如本文所涉及的學問與智慧的關(guān)系,的確是一般學習者說不清或是沒有一直重視的,積弊已久,為害不淺。)辨證分析,說理透辟。(文章緊扣中心論題展開說理,論據(jù)均來自于學習生活實際,例證有典范性,無可辯駁。)形象地說理,語言充滿智慧。(說理最忌枯燥,說理也很容易流于枯燥,本文能受讀者喜愛,除了擁有正確的觀點,還在于充滿了智慧的語言。) 課堂練習 思考自己對“開卷有益”這一觀點的看法,然后確立自己的立場,參加辯論。 辯題是“開卷是否有益”。 正方:開卷一定有益 反方:開卷未必有益 資料鏈接 孟德爾 達爾文 愛因斯坦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 祖沖之 (圓周率) 牛頓 (萬有引力)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