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

上傳人:文*** 文檔編號:240556766 上傳時間:2024-04-15 格式:DOC 頁數:10 大?。?53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版)高考生物一輪總復習 課時跟蹤訓練32 第十單元 種群與群落 第8講 群落的結構與演替(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生物試題(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群落的結構與演替 一、選擇題 1.甲地因森林火災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噴發(fā)被火山巖全部覆蓋,之后兩地均發(fā)生了群落演替。關于甲、乙兩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甲地和乙地發(fā)生的演替類型相同 B.若沒有外力干擾,甲地可重現森林 C.地衣會比苔蘚更早地出現在乙地火山巖上 D.甲、乙兩地隨著時間延長生物多樣性逐漸增多 [解析] 甲地為次生演替,乙地為初生演替。 [答案] A 2.(2015·肇慶模擬)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甲、乙兩種群在一段時間內的數量變化情況。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兩個種群間能量流動方向是甲→乙 B.M時甲種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2、兩種群數量波動幅度減小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在衰退 D.甲和乙種群基因型頻率發(fā)生了改變,則生物不一定發(fā)生進化 [解析] 對比甲、乙曲線的變化,說明它們之間是捕食關系:甲→乙。M點時,從整體上看,甲種群數量逐漸減少,造成甲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兩種群數量波動幅度減小,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趨于穩(wěn)定,這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結果。 [答案] C 3.在一段新建公路的邊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護邊坡,另一段邊坡(乙)不進行移栽,其他實驗條件相同,1年后兩段邊坡的檢測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邊坡 處理方式 植被覆 蓋率(%) 小型土壤動物 土壤有機質

3、 (g/kg) 物種數 個體數 甲 種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預 8 9 28 11.9 A.可以推測移栽植物會降低該群落結構的穩(wěn)定性 B.小型土壤動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預期結果 C.邊坡甲上因沒有移栽喬木而不可能自然長出喬木 D.邊坡甲上的群落演替會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加劇 [解析]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以及群落演替。移栽植物使群落營養(yǎng)結構復雜化,群落的穩(wěn)定性增強;移栽植物為土壤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和食物等,會導致小型土壤動物的增多;自然演替情況下,如果環(huán)境適宜,邊坡甲上能自然長出喬木;次生演替過程中,開始時演替速度往往較快,隨時間

4、延長,群落和環(huán)境逐漸接近動態(tài)平衡,演替速度下降。 [答案] B 4.如圖,縱軸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魚類的食物分布狀況,曲線甲、乙、丙分別表示三種魚的數量變化。下列對此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海洋中的魚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 B.此圖表明魚類對食物的競爭狀況 C.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捕食狀況 D.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共生關系 [解析] 三種魚之間為捕食或競爭關系。 [答案] D 5.科技人員選取某地同一自然條件下三種不同類型的茶園,進行物種豐富度的調查,結果如圖。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 A.純茶園物種數變化幅度最小,不易產生暴發(fā)性蟲害 B.杉茶間作園各物種的種群

5、密度在10月份時最大 C.梨茶間作園的營養(yǎng)結構在6月份時最為復雜 D.人類生產活動不會改變茶園的群落結構 [答案] C 6.(2015·青島模擬)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亂石窯裸地與人工砍伐后的闊葉林上發(fā)生的演替種類相同 B.同一個群落上發(fā)生的群落演替演變的群落類型相同 C.雜木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大于闊葉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營養(yǎng)結構趨于復雜,有機物總量增多 [解析] 亂石窯裸地發(fā)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人工砍伐后的闊葉林有土壤、植被等條件,其上發(fā)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從圖形分析,雜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帶和凹谷地帶由于環(huán)境因素不

6、同,發(fā)生不同方向的演替;雜木植物群落向闊葉林群落演替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大;無論是亂石窯裸地→…→針闊混交林群落和闊葉林群落的初生演替,還是砍伐后的闊葉林上發(fā)生的次生演替,演替過程中營養(yǎng)結構越來越復雜,植物種類和數量增多,有機物總量增多。 [答案] D 7.(2015·南京模擬)右圖是某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甲、乙、丙和丁四個物種的種群大小與海水深度的關系,其中一種為藻類生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最可能是藻類的是乙物種 B.在一定范圍內,甲物種的種群大小與海水深度呈正相關 C.四個物種的種群在深海區(qū)呈垂直分布 D.甲、丙物種競爭劇烈導致丙物種種群變小 [解析] 淺海區(qū)陽光較

7、充足,有利于藻類進行光合作用,而隨著海水深度增加,光照減弱,藻類減少,因此最有可能是藻類的是丙物種;從圖中分析,甲物種種群的大小隨著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呈正相關;由圖中只能得出在深海區(qū)四個物種的種群從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丁,不能說明它們呈現垂直結構;圖中呈現的是甲、丙物種在深海和淺海的種群大小不同,不能得出二者間存在競爭關系。 [答案] B 8.(2015·長春一模)一塊棄耕的農田,很快會雜草叢生,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繁茂起來,最后演變成一片森林,成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此演變過程中,相關變化趨勢正確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8、.①④ [解析] 由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演變?yōu)樯稚鷳B(tài)系統(tǒng)過程中,營養(yǎng)結構越來越復雜,物種豐富度越來越高,經過長時間的演替成為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達到穩(wěn)態(tài)后,物種豐富度、凈光合作用產量、固定太陽能總量基本保持不變,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線都有下降趨勢,因此是錯誤的。 [答案] B 9.(2015·江蘇蘇北四市二模)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和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喬木層的疏密程度會影響草本層中動物類群的分布 B.近岸區(qū)和湖心區(qū)生物分布的差異,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C.群落演替達到相對穩(wěn)定后,物種組成不再發(fā)生變化 D.火災后,自然恢復林的形成屬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解析] 群落演替

9、達到相對穩(wěn)定后,群落內的物種組成仍處在動態(tài)變化中,C錯誤。 [答案] C 10.(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種成年魚生活在底層,取食多種底棲動物,而該種魚的幼體生活在水體上層,濾食浮游動物和浮游藻類。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種魚的幼體與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 B.該種魚發(fā)育階段不同,其所處營養(yǎng)級可能不同 C.底棲動物與浮游動物分層現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 D.該種成年魚及其幼體在水中的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解析] 該種魚的幼體可以捕食浮游動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也可以捕食浮游植物,所以該種魚的幼體和浮游動物具有競爭和捕食關系,A正確;幼體可捕食動物和藻類,但

10、成體僅捕食動物,可見該種魚幼體和成體所處的營養(yǎng)級有區(qū)別,B正確;水體中不同物種的分層現象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而該種魚的成體和幼體屬于同一種群,其分層現象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C正確、D錯誤。 [答案] D 二、非選擇題 11.(2015·江蘇淮安二模)將某稻田等分為互不干擾的若干小區(qū),均種上水稻苗(28株/m2)和3種雜草(均為1株/m2),隨機向不同小區(qū)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壽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種日均密度增長率如圖所示。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福壽螺屬于________,它和鴨舌草之間構成________關系。 (2

11、)實驗期間,中密度處理小區(qū)福壽螺種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處理小區(qū)的水花生種群數量呈________型增長。 (3)若實驗結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處理小區(qū)將經歷________演替,時間足夠長,最可能演替為以________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解析] (1)本實驗探究的是不同密度福壽螺引入不同小區(qū)后各物種日均密度增長率的變化,故自變量是福壽螺的密度。福壽螺以水生植物為食,屬于消費者。據圖分析,福壽螺的種群密度增加,鴨舌草的日均增長率越小,屬于捕食關系。(2)實驗期間,中密度處理小區(qū)福壽螺日均增長率為正值,種群數量增加,因此種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處理小區(qū)的水花生

12、生存空間有限,因此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3)若實驗結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時屬于次生演替。由數據可知,狐尾草的增長率最高,最可能成為優(yōu)勢種群。 [答案] (1)福壽螺的密度 消費者 捕食 (2)大于 S (3)次生 狐尾草 12.(2015·長沙模擬)生態(tài)學家常常用面包蟲進行各種種群生態(tài)學實驗,它們的卵、幼蟲、蛹和成蟲都生活在面粉里。下圖是兩種具有捕食習性的面包蟲(甲面包蟲:實心點曲線;乙面包蟲:空心點曲線)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生長情況。圖1表示甲、乙面包蟲生活在裝有面粉的容器內;圖2表示甲、乙面包蟲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細玻璃管的容器內。 (1)由圖1可知兩種面包蟲之間的關系是_____

13、___,在不改變外界環(huán)境的情況下________面包蟲占優(yōu)勢。在加入細玻璃管的情況下,兩種面包蟲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蟲比甲面包蟲小,請猜測兩種面包蟲可以共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面包蟲(□)和乙面包蟲(■)放在一起的時候,不論異種還是同種產下的卵,都會遭到捕食。斜吻棘頭蟲是一種寄生在這兩種面包蟲上的原生生物。圖3是在沒有寄生蟲與有寄生蟲的狀況下,

14、兩種面包蟲在實驗中的表現。 在有寄生生物的狀況下,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蟲。斜吻棘頭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是________。 (3)面粉中小動物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 (4)綜合圖1、2、3可知,________對生物間作用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解析] (1)兩種面包蟲都以面粉為食,結合圖1可知兩種面包蟲之間的關系是競爭,在不改變外界環(huán)境的情況下,甲面包蟲占優(yōu)勢;加入細玻璃管的情況下,兩種面包蟲可以共存,可能的原因是乙面包蟲比甲面包蟲小,玻璃管能為乙面包蟲提供隱蔽場所。(2)根據圖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狀況下

15、,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是乙面包蟲;斜吻棘頭蟲是寄生在兩種面包蟲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是消費者。(3)面粉中小動物豐富度的統(tǒng)計方法可采用記名計算法和目測估計法。(4)綜合圖1、2、3可知,環(huán)境條件對生物間的作用有很大的影響。 [答案] (1)競爭 甲 玻璃管為乙面包蟲提供了隱蔽場所(意思對即可) (2)乙 消費者 (3)記名計算法 目測估計法 (4)環(huán)境條件 13.(2015·海淀期末)生物量是指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蒲腥藛T對我國某自然保護區(qū)地震導致山體滑坡30年后,恢復群落和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進行了研究。 (1)科研人員在兩個群落中

16、________選取多個樣地,收獲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類后,測定生物量,結果如圖所示。圖中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填“S1”或“S2”)。 (2)地震導致山體滑坡后,原有植被雖不存在,但還可能存在植物的種子、可能發(fā)芽的地下莖或植物根系等,在這一基礎上形成恢復群落的過程為________演替。伴隨這一演替過程,群落的物種________逐漸增加。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較好的垂直結構,有利于提高________利用率。 (3)恢復群落植被的總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這是由于山體滑坡后________穩(wěn)定性較低,群落在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到原狀。

17、 (4)恢復群落植被不易恢復的關鍵限制因子是________條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群落,幫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復。 [解析] 本題考查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難度中等。(1)為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應隨機取樣。結合圖中文字信息可知應按照植被類型分類。恢復群落的生物種類少,營養(yǎng)結構相對簡單,植被的有機物總量少,所以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S2。(2)從存在植物種子、根等的土壤開始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演替的規(guī)律一般是物種趨向多樣化,所以群落的物種豐富度會逐漸增加。良好的垂直結構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3)恢復群落總生物量為19 g/m2,原始林

18、群落總生物量為95 g/m2,前者是后者的20%。山體滑坡后短時間內難以恢復到原狀,是由于恢復力穩(wěn)定性較低。(4)恢復群落植被不易恢復的關鍵限制因子是土壤條件。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利于物質循環(huán),可加快群落植被恢復。 [答案] (1)隨機 植被類型 S2 (2)次生 豐富度(或“多樣性”) 光能 (3)20 恢復力 (4)土壤 土壤微生物 競爭關系的判斷及競爭對象問題 1.競爭關系的判斷方法 (1)看最終結果:一種生物(甲)數量增加,另一種生物(乙)數量下降,甚至降為0的曲線為競爭曲線; (2)看影響因素:只要曲線中提示兩種生物有共同的空間和食物,則為競爭關系。競爭的激烈

19、程度不取決于競爭雙方的個體大小,而取決于空間和食物的重疊范圍。 2.競爭對象問題 (1)競爭食物 某生物研究小組觀察到野外四個物種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動時間(活動時間以%表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休息 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進食 其他活動 物種A 20% 15%與B爭奪食物 55%吃植物種子 10% 物種B 20% 25%與A爭奪食物 45%吃植物種子 10% 物種C 75% - 15%吃物種A 10% 物種D 75% - 20%吃物種C 5% A.碳元素進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群落主要是從生產者(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開始的 B.該

20、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可能的營養(yǎng)結構關系是: 植物物種A物種C→物種D物種B C.物種C與A屬于捕食關系 D.若種群A與B爭奪食物的時間比例增加,競爭關系會減弱 [解析] 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可使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元素進入生物群落。依據表格中所給的生物進食相關信息可知,可繪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圖(食物鏈和食物網):植物物種A物種C→物種D物種B。由營養(yǎng)結構圖可知,物種A和B為競爭關系,物種C和A為捕食關系。種群A與種群B都屬于植食性動物,具有競爭關系,若兩者爭奪食物的時間比例增加,說明兩者的競爭關系增強。 [答案] D (2)競爭資源和空間 (2015·安徽卷節(jié)選)如果不對果園土壤進行管理

21、,果樹林下將會出現從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優(yōu)勢,到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優(yōu)勢,再到草本與灌木混生等階段的演替。在草本與灌木混生階段,果園內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群落演替中,植物類群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演替,再向草本與灌木混生演替。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一年生草本植物較為矮小,在與多年生草本、灌木競爭陽光和空間時處于劣勢,故逐漸被淘汰。 [答案] 一年生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間等競爭中被淘汰 3.取食同種生物的不同部位,不屬于競爭關系 某種植玉米的農場,其收獲的玉米子粒既作為雞的飼料,也作為人的糧食,玉米的

22、秸稈則加工成飼料喂牛,牛和雞供人食用,人、牛、雞的糞便經過沼氣池發(fā)酵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沼渣、沼液作為種植玉米的肥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牛與雞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B.人與牛之間存在捕食關系 C.該生態(tài)工程的設計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但沒有改變能量傳遞效率 D.沼氣池中含有分解者,對于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不可缺少的 [解析] 牛與雞之間所需食物不同(牛食用玉米秸稈、雞食用玉米子粒),所以它們之間無競爭關系,人與雞之間構成捕食與競爭(兩者都可以食用玉米子粒)關系,人與牛之間構成捕食關系。生態(tài)工程的根本目的是遵循自然物質循環(huán)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資源的生產潛力,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但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沒有改變。分解者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可或缺的成分,如果沒有分解者,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崩潰。 [答案] A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