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 課時1 先秦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練習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一部分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 課時1 先秦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練習 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一部分 階段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奠基——先秦 課時1 先秦時期的政治和經濟練習 人民版
一、選擇題
1.(2017·豫晉冀三省調研)《史記·殷本紀》中引孔安國云:“至人以人事觀殷,大龜以神靈考之,皆無知吉者?!薄渡袝けP庚》云:“肆予沖人,非廢厥某,吊由靈各,非敢違卜,用宏茲賁。”這反映出商朝( )
A.專制王權的高度集中 B.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C.商業(yè)貿易的相對發(fā)達 D.自然崇拜有廣泛影響
解析 題干材料“大龜以神靈考之……吊由靈各,非敢違卜”表明王權與神權結合,故選B項。
答案 B
2.(2016·河南信陽調研)《禮記》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
2、下以繼后世?!笨梢?,古時婚姻( )
A.強調夫妻同心的物質追求 B.帶有濃厚的宗法色彩
C.強調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 D.明確男女的家庭分工
解析 據“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可知,古時候的婚姻是以宗族的延續(xù)和祖先的祭祀為目的,完全以家族為中心,帶有濃厚的宗法色彩,故選B項。
答案 B
3.(2017·山東濰坊模擬)“天子有天下謂之天下,諸侯有國謂之國。然有國者不可以稱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稱國,故諸侯謂之邦國,天子謂之王國?!辈牧现饕f明( )
A.專制王權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等級森嚴
C.分封制與宗法制內在聯系加強 D.宗法制下禮樂制度的直接影響
解析 題干材料
3、主要描述了周天子與諸侯各自的稱謂及關系,遷移西周分封制的有關內容可知,分封制的核心是規(guī)定了西周的最高統(tǒng)治者周王與被分封的地方諸侯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從而形成了“天下共主”等級森嚴的局面,故選B。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形成高度集權的局面,排除A;C、D兩項與材料不符。
答案 B
4.(2017·四川成都診斷)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召集各諸侯國于葵丘會盟。盟約提出: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該盟約反映了各諸侯國( )
A.積極擁戴周天子 B.維護宗法統(tǒng)治秩序
C.互相協(xié)作促進統(tǒng)一 D.走上了和平共處之路
解析
4、 題干“不準把水禍引向別國;不準因別國災荒而不賣給糧食;不準更換太子;不準以妾代妻;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體現了對宗法秩序的維護,故選B項。
答案 B
5.(2017·重慶巴蜀中學診斷)《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講述了姜齊以及田齊的興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位。這反映了( )
A.貴族政治逐漸瓦解 B.周朝統(tǒng)治基礎有所擴大
C.分封制度逐漸恢復 D.中央集權制度初步形成
解析 戰(zhàn)國初年齊國田氏取代姜姓呂氏成為齊侯,史稱田氏代齊,也叫田氏篡齊,雖得到周安王正式冊命,但只是“在形式上取得了齊侯的合法地
5、位”,因為在實質上這是對周初分封制的破壞,故選A項。
答案 A
6.(2017·湖北黃岡質檢)春秋時期,諸侯王曾多次接受并重用大夫薦舉的官員,將相往往由國君從平民中提拔任命,中下級官吏則通過“養(yǎng)士”和“軍功”培養(yǎng)。這表明( )
A.世官政治受到了沖擊 B.君主的選官權旁落
C.察舉制開始形成 D.官員舉薦人才成為時代共識
解析 解讀題干,據所學可知,春秋時期的軍功爵制,沖擊了貴族世襲的世官政治,故選A項正確?!皩⑾嗤蓢龔钠矫裰刑岚稳蚊闭f明君主的選官權并未旁落,故B項錯誤;察舉制開始于西漢,不符合時間限制,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出官員舉薦人才的影響,故D項錯誤。
答案 A
6、
7.(2016·河北百校聯盟大聯考)《史記·商君列傳》說:“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边@一措施( )
A.廢止了貴族等級爵制 B.摧毀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選拔制度 D.推動了政治制度的轉型
解析 材料體現了軍功授爵制度,它有利于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型,也促使選官制度轉變,故D項正確。
答案 D
8.(2017·湖南長郡中學調研)王家范先生認為,西周是中國真正進入“文明時代”的關鍵,后世的中國文明,其深基正是從這里扎下了根。西周對后世影響最深遠的是( )
A.等
7、級分明的禮樂制度 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C.世代公卿的選官制度 D.“四方”臣服中央的國家觀念
解析 西周時期并沒有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士大夫思想中是“家國、天下”的觀念,這種思想下,任何出現在中央視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權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腳下,雖然在具體管理上奉行天子與貴族聯合執(zhí)政,但是中央集權的思想源頭已經開始了,故選D項。
答案 D
9.(2017·云南昆明模擬)《國語·晉語》中記載“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該材料說明西周時期( )
A.手工業(yè)被官府壟斷 B.民營手工業(yè)得到迅速發(fā)展
C.家庭手工業(yè)是主要的經營形態(tài) D.手工業(yè)開始成
8、為獨立的生產部門
答案 A
10.(2016·遼寧大連模擬)《呂氏春秋·任地》中說:“上田棄畝(把低地做成高壟和低溝,利用溝間排水,高壟播種),下田棄圳(把高地做成高壟和低溝,利用溝間播種,高壟擋風)?!辈牧险f明當時的農業(yè)生產( )
A.代田法已經出現 B.注重精耕細作
C.水利灌溉發(fā)達 D.耕地面積增加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代田法出現于西漢時期,與此題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對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這體現了注重精耕細作,故B項正確;材料與水利灌溉無關,故C項錯誤;對于土地的處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積,故D項錯誤。
答案 B
11.(2017·陜西五校聯考
9、)《周禮·考工記》載:“矢人為矢,鍭矢,參分。茀矢,參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殺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參分其長,而殺其一。五分其長,而羽其一。以其笴厚為之羽深?!辈牧象w現了官營手工業(yè)生產的特點是( )
A.技術精細,生產標準化 B.產品豐富,生產多樣化
C.分工細致,生產專業(yè)化 D.產量龐大,生產規(guī)?;?
解析 材料按照箭的不同用途區(qū)分出不同標準,如鍭矢、茀矢、兵矢、田矢、殺矢等,可見官營手工業(yè)技術精細,生產標準化,故選A項。
答案 A
12.(2016·山西陽泉模擬)春秋戰(zhàn)國時期,商人頻頻交結王侯,各諸侯國君也非常重視商人階層。如鄭國國君與商人“
10、世有盟誓”;晉國“絳之富商,能金玉其車,交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辈牧媳砻鞲髦T侯國君重視與商人階層關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成就霸業(yè)政治的需要 B.實行寬松商業(yè)政策
C.改變社會斗富逐利之風 D.重建官營商業(yè)制度
解析 據材料“各諸侯國君也非常重視商人階層”和“如鄭國國君與商人‘世有盟誓’;晉國‘絳之富商,能金玉其車,交錯其服,能行諸侯之賄’”可知諸侯國君重視商業(yè),是成就霸業(yè)政治的需要,故選A項。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
13.(2017·湖南衡陽八中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姓族屬歷經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行輩字,并定第55
11、代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從明初至1919年訂定的行輩共計50字50輩,依次為: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材料二 羅斯福家族在美國有超過300年的歷史,其歷代名人有:艾薩克·羅斯福、西奧多·羅斯福、富蘭克林·D.羅斯福、艾略特·羅斯福、小富蘭克林·D·羅斯福、蘇珊·羅斯福。
對比材料一、二,提取兩項關于中西姓氏文化差異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解析 根據材料一、材料二中的相關信息“孔姓族屬歷經千年,繁衍日盛”“此后孔氏族
12、人不準隨便取名”“艾薩克·羅斯?!K珊·羅斯?!钡?,結合所學知識不難提煉出關于中西姓氏文化差異的信息;分析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時,需要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和西方人文主義思想對姓氏文化的影響等內容加以說明。
答案 示例一 信息:(姓與名順序的差異)中國先姓后名,“重姓輕名”;西方國家先名后姓,“重名輕姓”。說明:中國深受宗法制的影響,姓氏是維系血緣關系的隱形紐帶,個人是宗族和家庭的從屬,重視宗族利益;而西方國家深受基督教和人文主義思想(自由、平等)的影響,突出個人的地位。
示例二 信息:中國排字論輩,代際分明;而西方國家代際之間有重名現象,代際差別不大。說明:中國深受儒家思想和宗法制的影
13、響,姓名象征著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體現“貴賤有序,等級分明”的觀念;西方國家深受西方基督教和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姓名只是一種個體的符號,因此彰顯自由、平等的觀念。
14.(2017·河北衡水模擬)歷史的精彩之處,不僅出現在穩(wěn)定時期,更出現在新舊交替時期。閱讀下面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今鐵官之數曰:一女必有一針、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若其事立。行服連軺輦者,必有一斤、一鋸、一錐、一鑿,若其事立。不爾而成事者,天下無有。
——《管子·海王篇》
材料二 公作則遲,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則速,無所匿其力也。
——《呂氏春秋·審分》
材料三 末作奇巧(指
14、商業(yè)、手工業(yè))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駷槟┳髌媲烧?,一日作而五日食(意為工商業(yè)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農夫終歲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
——(春秋)管仲《管子·治國》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時期生產工具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分析這一變化對當時社會產生的影響。
(2)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么?
(3)據材料三,指出春秋時期管仲提出了怎樣的經濟政策?依據材料三分析管仲提出這種經濟政策的理由。
解析 第(1)問,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一中“一女必有一針、一刀
15、……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銚”的信息從“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工具”的角度概括答案;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鐵制農具的出現對生產力、生產關系變革的角度分析回答。第(2)問,根據材料二出自《呂氏春秋》判斷,“公作”和“分地”指的是春秋時期的兩種耕作模式,由此來分析作答。第(3)問,第一小問,根據材料三信息“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可知,管仲的經濟政策;第二小問,根據材料信息“末作奇巧(指商業(yè)、手工業(yè))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zhàn)勝,戰(zhàn)勝者地廣”“舍本事而事末作,則田荒而國貧矣”概括即可。
答案 (1)變化:手工工具、農具多數改用鐵器。
影響: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井田制遭到破壞,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破壞,諸侯爭霸。
(2)“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隸的集體勞動。
“分地”:指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個體生產。
(3)政策:重農抑商。
理由:發(fā)展農業(yè),制約游民;富國強兵(拓展疆域);棄農經商易導致土地荒蕪和國家貧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