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 美蘇爭鋒課件 人民版必修1.ppt
《高中歷史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 美蘇爭鋒課件 人民版必修1.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 美蘇爭鋒課件 人民版必修1.ppt(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學案1 美蘇爭鋒,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學習探究區(qū),反饋訓練區(qū),教材問題解答,,課標要求,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2.認識美蘇“冷戰(zhàn)”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影響。,,,學習探究區(qū),一、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答案,歷史敘述,1.歷史背景 (1)二戰(zhàn)后期, 體制勾畫出戰(zhàn)后世界兩極格局的基本輪廓。 (2)美蘇兩國在 和 上的矛盾沖突日益加劇。 (3)美國經濟、軍事實力急劇膨脹,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力圖“ ”。 (4)蘇聯(lián)的軍事力量空前壯大,國際地位空前提高,成為唯一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 大國。,雅爾塔,社會制度,國家利益,領導世界,政治軍事,2.過程 (1)序幕:1946年,丘吉爾發(fā)表“ ”演說。 (2)表現(xiàn),,答案,鐵幕,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華約,關鍵點撥,國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在于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美蘇戰(zhàn)時合作的主要原因是有共同的敵人——法西斯,戰(zhàn)后對抗是為了維護本國的國家利益。,易混易錯,二戰(zhàn)后,以美蘇為主導的雅爾塔體制的確立,只是奠定了兩極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著美蘇兩極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確立。,誤區(qū)警示,馬歇爾計劃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援助計劃,其帶有政治目的。美國之所以對歐洲實施援助計劃是為了復興西歐經濟以穩(wěn)定資本主義制度,進而達到遏制共產主義以及控制西歐的目的。,探究點 杜魯門主義,深化探究,材料 我認為,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自由國家的人民抵抗少數(shù)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我認為我們必須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來規(guī)劃自己的命運……我宣布,不論什么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和平,都會與美國的安全有關。 ——杜魯門1947年3月12日在國會兩院聯(lián)席會議上的講話 思考 材料中的“外來壓力”指什么?“美國的政策”又是指什么?反映出美國怎樣的戰(zhàn)略目標?,,答案,答案 “外來壓力”: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美國的政策”:遏制共產主義,開始實行“冷戰(zhàn)”政策。戰(zhàn)略目標:稱霸世界。,二、“冷戰(zhàn)”局面下的國際關系,歷史敘述,1.表現(xiàn) (1)全面“冷戰(zhàn)”:①歐洲: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lián)的支持下, 的西部和東部分裂。②亞洲:1948年,朝鮮半島南部和北部分裂,先后建立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③美洲:1962年, 危機發(fā)生。,,答案,德國,古巴導彈,(2)局部熱戰(zhàn):①朝鮮戰(zhàn)爭:1950~1953年,美國組織“ ”干涉朝鮮內戰(zhà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一次大規(guī)模局部戰(zhàn)爭。②越南戰(zhàn)爭:1961~1973年,美國在越南先后發(fā)動“特種戰(zhàn)爭”和“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持續(xù)時間最長的大規(guī)模局部戰(zhàn)爭。,,答案,聯(lián)合國軍,局部戰(zhàn)爭,2.評價 (1)消極影響:美蘇“冷戰(zhàn)”,使世界長期不得安寧,造成國際局勢的緊張。 (2)客觀影響: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 的爆發(fā)。②不同 的國家在長期共存中互相吸取經驗和教訓,并用于內部的調整和改革,推動了世界的整體發(fā)展。③面對兩極對峙局面,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興起 ,第三世界由此崛起。,,答案,世界,大戰(zhàn),社會制度,不結盟運動,重點精講,1.如何看待全面“冷戰(zhàn)”和局部熱戰(zhàn)的影響? (1)積極:雙方勢均力敵,不敢輕易動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促進了雙方乃至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科技革命的發(fā)展;為各種力量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定的機會,促使第三世界興起。 (2)消極:導致一些國家分裂,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給世界和平與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2.美蘇兩極對峙格局有何特點? (1)在兩極對峙格局中,美蘇及其盟國互相爭奪和對抗,陣線比較分明和穩(wěn)定。 (2)在兩極對峙格局中,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作為對立雙方的盟主,在國際事務中起著主導作用。 (3)“冷戰(zhàn)”是美蘇之間對峙的主要方式,由此表現(xiàn)為政治上的對抗、軍事上的對峙、意識形態(tài)上的對立和經濟上的割據(jù)。 (4)兩大陣營的存在與對峙也只是一種暫時現(xiàn)象,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探究點 “冷戰(zhàn)”格局下的德國分裂,深化探究,材料 1961年,民主德國政府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 西方勢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條由水泥墻、 鋼絲網和瞭望塔組成的封鎖線,這條封鎖線被稱為 “柏林墻”。柏林墻的建立,阻止了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來往,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征。,思考 (1)二戰(zhàn)后德國分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答案 ①德國分裂的根源在于雅爾塔體系。因為雅爾塔體系劃定了美蘇在德國各自的勢力范圍。 ②隨著美國對蘇聯(lián)發(fā)動“冷戰(zhàn)”,雙方矛盾激化,直接導致了德國的分裂。 ③此外,美國和蘇聯(lián)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2)你如何看待柏林墻的修筑?,,答案,答案 柏林墻的修筑成為德國分裂的象征,是“冷戰(zhàn)”局面加劇的產物。它人為地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甚至一個城市分為相互隔絕的兩部分,這是“冷戰(zhàn)”背景下東西方關系的真實寫照。它是不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的。,,返回,課堂小結,,反饋訓練區(qū),1,2,3,4,5,6,,解析答案,1.有學者指出,“可以說,戰(zhàn)后美國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舉措,都是在遏制共產主義這一總的戰(zhàn)略方針的指引下進行的?!闭沾送茢?,美蘇“冷戰(zhàn)”對峙的原因是( ) A.美國試圖建立全球霸權 B.美國與蘇聯(lián)國家利益的沖突 C.美國與蘇聯(lián)實力相當 D.美國與蘇聯(lián)意識形態(tài)的沖突,解析 關鍵信息“戰(zhàn)后美國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舉措,都是在遏制共產主義這一總的戰(zhàn)略方針的指引下進行的”,這強調的是美蘇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歧和對立,故A、B、C三項錯誤,D項正確。,D,1,2,3,4,5,6,2.下圖是1952年的一幅蘇聯(lián)漫畫,漫畫中較小的美國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衛(wèi)、裁軍”,較大的美國軍人正在歐洲地圖上勾畫。關于該漫畫說法正確的是( ),,解析答案,A.美蘇兩國由戰(zhàn)時盟友變成戰(zhàn)后對手 B.美國已完成獨霸歐洲的既定目標 C.蘇聯(lián)退出“冷戰(zhàn)”,兩極對峙結束 D.兩極格局正式形成,1,2,3,4,5,6,解析 注意題干中的時間“1952年”,此時正是美蘇兩極對峙的激烈時期,這說明美蘇兩國由戰(zhàn)時盟友變成戰(zhàn)后對手,故選A。 B項說法不符合史實,美國從未獨霸過歐洲,排除; C項說法錯誤,蘇聯(lián)此時正與美國進行激烈對抗,排除; 兩極格局的形成是在1955年,排除D。 答案 A,1,2,3,4,5,6,3.杜魯門曾說:“地緣政治制圖學方面的練習,它用每個人都能理解的話來描述國際圖景,以此來為即將實行的復雜的遏制戰(zhàn)略鋪平道路?!边@里的“遏制戰(zhàn)略”是指( ) A.雅爾塔體制 B.“冷戰(zhàn)”政策 C.杜魯門主義 D.馬歇爾計劃,,解析答案,解析 由題干材料中的“杜魯門”“遏制”等關鍵信息可以判斷是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故選B。 A項是兩極格局框架的奠定,不涉及“遏制”,排除; C、D兩項是“冷戰(zhàn)”政策的兩個方面,包含于B項,排除。,B,1,2,3,4,5,6,4.我國史學界曾就“二戰(zhàn)后”某一事件的影響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該事件是歐洲經濟的“強心劑”和“及時雨”,是促進西歐走向聯(lián)合的“粘合劑”;另一種觀點認為該事件是歐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絕緣體”。這一歷史事件是( ) A.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 B.北約的建立 C.美國推行杜魯門主義 D.美國推行馬歇爾計劃,解析 A項只是對歐洲走向聯(lián)合產生作用, B項北約是抗衡社會主義國家的措施, C項是干涉別國內政的措施。 D項通過經濟援助使西歐經濟迅速恢復發(fā)展,但使西歐和東歐向兩個方向發(fā)展。,,解析答案,D,1,2,3,4,5,6,5.有人把蘇聯(lián)的一次行動稱為“往美國人的褲子里塞了一只刺猬”。下列圖片反映了此“行動”的是( ),1955年成立華約 1961年修建柏林墻 組織 A B,1950年簽訂《中 1962年在古巴建 蘇友好同盟互助 立導彈基地 條約》 C D,解析 從材料看,蘇聯(lián)的行動造成美蘇關系緊張,古巴導彈危機,使美蘇處于核戰(zhàn)爭狀態(tài),故D正確。,D,,解析答案,,返回,1,2,3,4,5,6,6.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某高一學生在歷史課后整理了一幅知識結構圖,該學生整理的歷史知識的主題是( ),解析答案,A.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B.新興力量的崛起 C.雅爾塔體制的瓦解 D.多極化趨勢的加強,解析 據(jù)圖示中“美國”“蘇聯(lián)”“馬歇爾計劃”“經互會”“北約”和“華約”等信息可知,本題考查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A,,教材問題解答,學習思考 (教材第157頁) 不利的方面: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搞軍備競賽和局部戰(zhàn)爭,到處插手,使世界政局動蕩,形勢緊張,長期不得安寧。 有利的方面:由于彼此勢均力敵,雖然局部戰(zhàn)爭不斷,但在近半個世紀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為了在兩極格局中取得優(yōu)勢地位,美蘇雙方都注意發(fā)展經濟。注意進行內部的改革和調整,推動了世界整體的發(fā)展。為了發(fā)展自身的經濟,在美蘇兩極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結盟運動興起并得到發(fā)展,第三世界崛起。,自我測評 (教材第158頁) (1)1946年3月,丘吉爾發(fā)表“鐵幕”演說,揭開了“冷戰(zhàn)”的序幕。(2)1947年,“杜魯門主義”提出,這是美蘇“冷戰(zhàn)”正式開始的重要標志。(3)1947年6月,馬歇爾計劃的提出,為美國利用經濟手段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是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4)蘇聯(lián)采取反擊措施:1947年9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以協(xié)調和統(tǒng)一各國黨的行動;1949年1月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旨在建立一個與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相對抗的社會主義世界市場。(5)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建立。北約和華約的建立,標志著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返回,材料閱讀與思考 (教材第158頁) “極權主義”指社會主義制度,“少數(shù)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指這些國家的共產黨武裝和蘇聯(lián)。美國外交政策的特點是公開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與蘇聯(lián)進行全球范圍的對抗。,-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美蘇爭鋒課件 人民版必修1 專題 當今世界 政治 格局 多極化 趨勢 美蘇 爭鋒 課件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42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