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選修《為政以德》復習學案
《蘇教版選修《為政以德》復習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蘇教版選修《為政以德》復習學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論語>選讀》復習學案一 一 為政以德 班級______姓名______座號______ 一、復習要點 1. 背誦2.1、2.3、l3.6章和l6.1章“丘也聞有國有家者”至“而在蕭墻之內也”部分。 2.重點掌握“必”、“用”、“社稷”、“相”、“國”、“家”、“年”、“勸”在文中的意思,井理解“共”、“道”、“齊”等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3.理解下列詞語與現代意義的區(qū)別:民免而無恥;節(jié)用愛人;禍起蕭墻;分崩離析;鳴鼓攻之;既來之,則安之。 4.理解本章節(jié)的內容:孔子的德政主張。正確地理解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較深地領會孔子所提出的“均無貧”的含義。 5、成語解釋 ①眾
2、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wèi)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拱,環(huán)線在周圍保衛(wèi)著,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極星。 ②陳力就列: ③開柙出虎: ④既來之,則安之: ⑤分崩離析: ⑥大動干戈: ⑦禍起蕭墻: ⑧鳴鼓而攻之: ⑨風行草偃: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風行,風吹過。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風過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風吹倒。 二、重要思想陳述 (1)“為政以德”:“德”和“禮”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張?!盀檎缘隆笔菍?zhí)政者的素養(yǎng)、執(zhí)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要求執(zhí)政者實行“仁政”:A以民為本,對百姓不能過
3、分地壓迫剝削,應在富民的同時教化百姓;B執(zhí)政者應用自身的德行給百姓作示范,建立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以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 ?。ê笕嗽u價:孔子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的基礎上的一種政治理想體系,與今天的“以德治國”有本質的區(qū)別。它雖在一定程度上對統治者有約束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它作為“法治”的輔佐,用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統治者和百姓的行為,以維護社會性穩(wěn)定,有積極意義。) (2)“民生與教化”:孔子高唱仁愛贊歌的同時不忽視老百姓的溫飽。子貢問政時,孔子先強調“足食”再強調“教之”。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質與精神不容忽視而更傾向于精神,當兩者必選其一時,孔子做出“去食”的選
4、擇,這體現了儒家“舍生取義”的思想主張。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這是正確的。但這并不是說“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觀念中,教化百姓始終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兩者沒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國思想的兩層意思??鬃又鲝垶檎浴暗隆?,就要保證百姓的基本生活,這是基礎,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張治國以“禮”,就要重視“教化”,使百姓遵守“禮”,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種精神力量,重視人的基本準則。 ?。?)“均無貧”與“均貧富”:“均貧富”是站在窮人即“貧”的立場是提出的重新
5、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無貧”是孔子站在統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貧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三、課文基礎知識掌握檢測 1.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為政以德 何以伐為 B.既富矣,又何加焉 既來之,則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2.選出下列各句加點字意義解釋都正確的一項 ( ) A.居其所(位置)而眾星共之 庶(眾多)矣哉!B.使(讓)民以時 則將焉用彼相(宰相)矣 C.小子鳴鼓而攻(攻打
6、)之可也 有若對曰:“盍 (何不) 徹乎?” D.如殺無道,以就(親近)有道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勸導) 3.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于斯三者何先 ②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③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①如殺無道,以就有道 ②使民以時 ③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 ④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選出對下列
7、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道之以政 ②則修文德以來之 ?、凼巧琊⒅家?④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選出下列“而”字的意義與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A.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C.子欲善而民善矣 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7.選出下列“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 ?。?) A.如之何其徹也 B.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C.俱不得其死然 D.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8.下列加點詞的古今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A.舉善而教不能,
8、則勸 B.民免而無恥 C.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 D.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9.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眾星共之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 10.下列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無乃/爾是/過與 B.無乃/爾是過/與 C.無/乃爾/是過/與 D.無乃/爾/是/過與 11.下列各句句式與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B.無乃爾是過與 C.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季氏富于周公 12.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 A.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用道
9、德來訓導百姓,用禮制來整治百姓,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會有很高的品格?!俊 ?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咀尲Z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才能信任(統治者)?!俊 ? C.無乃爾是過與?【這不就是你的過錯嗎?】 D.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會一個人不富貴呢?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個人富足呢?】 13.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 A.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的品德好比風,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風吹拂,一定順風而倒?!俊 ? B.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要使老百姓嚴肅認真、盡心竭力并且服從勸導,該怎么辦
10、?】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君子就得像個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個人?!俊 ? D.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如果國家有危險卻不去扶持,即將被推翻卻不去救助,那還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14.選出下列各項中全都屬于孔子的“為政以德”的“德政”措施的一項 ?。?) A.①其身正,不令而行?、谧怨沤杂兴溃駸o信不立 B.①舉善而教不能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 C.①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②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D.①臨之以莊,則敬 ②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 1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
11、位。《論語》是以記載孔子言行為主,并且兼記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在文學上沒有什么價值。我們學《論語》,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導我們的生活。 B.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但我們不能苛求孔子,因為當時社會混亂不堪,思想當然也難免混亂?! ? C.“仁”是孔子的思想體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諸多方面多與“仁”有關。仁的基本含義是仁愛。仁是一種普遍的愛,但并不是一視同仁的愛,而是有親疏遠近之別的有差等的愛。 D.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捌渖碚涣顒t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統治者
12、有感召力,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 16.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 , ?! ? ⑵陳力就列, ?! ? ⑶ , ,則將焉用彼相矣? ⑷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 ?! ? ⑸蓋均無貧,和無寡, ?! ? ⑹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⑺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 ⑻ , 。草上之風,必偃?! ? ⑼臨之以莊,則敬; ,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
13、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薄 ? 1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項是( ) A.“今夫顓臾”、“君子疾夫舍曰”、“夫如是”、“相夫子”四個“夫”讀音、詞義都相同?! ? B.“后世必為子孫憂”與“吾恐季孫之憂”的兩個“憂”,詞性相同,而詞義不同。 C.“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不”,“蓋均無貧”中的“無”都是否定的副詞。 D.“安
14、無傾”與“則安之”兩個“安”用法相同。 18.“而謀動干戈于邦內”語音停頓正確的項是( ) A.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B.而謀/動干戈/于/邦內C.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D.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19.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項( ) A.既來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則安之 D.吾恐季孫之憂 20.請從這段文字中找出三個成語。 ① ② ③ 21.對“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一句有四種理解,選出正確的一項( ) A.遠方的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偏遠地方的人不服,不能前來和好。 C.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
15、歸附。D.本國以外的人不服(你們)卻不能使他們前來歸附?! ? 22.孔子批評冉有,說了哪幾點道理,作出簡要回答?! ? ① ② ③ 四、探究題 1、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5分)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從“何以伐為?”和“焉用殺?”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張,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
16、分) (2)孔子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學生對求“鳴鼓而攻之可也!”,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呢?(4分) 2、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保?2.7)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2.19)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保?2.11) 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相同。 (1)從這些不同回
17、答中體現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1分) (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 3、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4分) 季氏將伐顓臾……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16.1) 選文中
18、畫線詞語“均無貧”中的“均”與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樣?為什么?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題目: A、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B、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 C、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D、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E、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
19、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根據上述材料,分點概括孔子的“百姓觀””。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題目 A、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B、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C、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D、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
20、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E、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孔子對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結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 6、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yǎng)生、送死和祭祀。統治者要“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他反對橫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張君民平等、貧富不分的呢?請簡述之。(不超過100字)
21、 7、古代儒家主張以德治國,現代社會更強調依法治國。治國應以“德”為重還是以“法”為重?請結合《論語》相關內容,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2、 8 .孔子主張以德治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他堅持認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但他的主張卻被當時的人們視為迂腐。你怎么理解孔子的這種堅持?請簡述之。 9、閱讀《論語》中
23、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勉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稹D蠈m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從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張建立一個 的社會。(1分) (2)在《論語》中孔子多次稱頌堯、舜、禹、稷,有人說是孔子對“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樸野生活的向往,在這一點上和老莊思想是相同的,對此你怎么認為?(3分) 8、“德治”與“法治”猶如鳥之雙翼,試分析兩者關系??鬃拥摹暗轮巍彼枷雽裉靵碚f,仍有哪些啟發(fā)和借鑒?
24、 《為政以德》答案 ①眾星拱北:天上眾星拱衛(wèi)北辰。舊指有德的國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擁戴。拱,環(huán)線在周圍保衛(wèi)著,拱古作共。北,北辰,北極星。 ②陳力就列:指貢獻出自己的才能去擔負職務。陳力,獻出才力。就列,歸入行列。 ③開柙出虎:原指看管的人沒有盡責,使籠子開了,老虎出來了。后比喻放縱壞人。 ④既來之,則安之:把遠人招來之后,又要使他們安定下來?!皝怼?、“安”都是使動用 法。“之”指代上文的“遠人”。 現在指:既然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爸碧摶?,起補充音節(jié)作用。 ⑤分崩離析:指當時魯國不統一,已被季孫、孟孫、叔孫三家分割??鬃影@國家的沒 落。分崩,破裂。
25、離析,散開。 后用以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⑥大動干戈:發(fā)動戰(zhàn)爭。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戰(zhàn)爭?,F在多比喻興師動眾或大張聲勢地做事。 ⑦禍起蕭墻:指禍患起于內部。 后用以指內部出亂子。也指家庭成員中自起矛盾造成禍患。 ⑧鳴鼓而攻之:比喻大張旗鼓地加以聲討。 攻,聲討。 ⑨風行草偃:風吹過的時候,草就倒伏。舊時比喻用仁德感化,人們自然心悅誠服。風行,風吹過。偃,倒伏。 ⑩化若偃草: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風過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風吹倒 1.B【A動詞,治理/句開語氣助詞,表疑問,呢;B均為時間副詞,已經或…之后;C動詞,信任/動詞,守信;D連詞,表假設,如果/副詞,一定】
26、 2.A【B使(役使,驅使),相(扶盲人走路的人);C攻(聲討,批判);D勸(勤勉努力)】 3.D【①量詞,個、種、項;②…的人;③④名詞后表停頓,不譯】 4.B【①連詞,表目的,來;②介詞,按照;③連詞,表并列,并且;④連詞,表目的,來】 5.B【①介詞,②用;連詞,表目的,來;③句末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④句中語氣助詞,表停頓】 6.C【C,于是,就,其余為連詞,卻】 7.A【表反問語氣,…呢;其余為第三人稱代詞,代人或代物】 8.C 聚斂,是匯集搜刮的意思,古今義同?! ? 9.D(A道通導 B共通拱 C道通導) 10.B(無乃……與,是固
27、定結構,爾是過,動賓結構。) 11.B(ACD三項皆為狀語后置,B為賓語前置。) 12.【A應為 “而且會心悅誠服地歸順”,C應為“老百姓信任他(統治者)”,應為“這恐怕要責備你們吧!”】 13.A【B應為“并且勤勉努力”;C這個人真是個君子,這個人真崇尚道德;D如果盲人有危險卻不去扶持,即將跌倒卻不去救助,那還要用輔助的人干什么呢?】 14.B 15.C 17.C 18.C 19.D 20.①既來之,則安之 ②分崩離析 ③禍起蕭墻 21.D 22.①首先揭示謊言可惡②其次闡明政治主張③最后指出錯誤嚴重 四、探究題 1、參考答案:24.(1
28、)以德治國(1分) (2)孔子為政的根本思想應該是以德治國國,并且這種以德治國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說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無上的,有時在特殊的環(huán)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對待方式。(1分);冉有的這些話讓孔子覺得他是那種屢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認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種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應當去聲討他。(1分)表述通順、完整(1分)(共4分) 2、1.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回答其中任何兩個既可。) 2.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必備條件;而季康子是大權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為
29、政以德”;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 3、不一樣。農民起義的口號“均貧富”,是站在窮人的立場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均無貧”則是站在貴族統治者的立場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均貧富”是要劫富濟貧,而強烈主張維護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鬃右藗儑朗囟Y制,各得與名分相應規(guī)格的財富,安于等級名分,不可互相侵奪,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4、(1)以德、禮導民;(2)富而后教; (3)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4)反對橫征暴斂;(5)“足民” “富民”。 5、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心修養(yǎng)達到
30、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為國家做事,也才能夠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如果統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如果這樣,就沒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會被感化,“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這樣,孔子自然反對武力征服,主張“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統治者自身的榜樣是對老百姓最好的教育,“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6、不是。孔子主張的不是均貧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于統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
31、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對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苯淌裁??教之以禮、信、孝悌。 7、“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是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障,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斷發(fā)展生產、改善生活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而生產的發(fā)展是以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前提的。因為沒有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實行“依法治國”正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經濟持續(xù)發(fā)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一項重要舉措。 德治是實行法治的根本保證。道德的實施不是憑借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傳統力量以及人們的自覺來維護;法律則通過國家的
32、強制力來強迫人們遵守。無論從立法還是司法實踐中,都離不開道德的保證,再完備的法律都是靠人來執(zhí)行的,特別是對執(zhí)法者來說,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會把法律作為謀私或滋生腐敗的工具和土壤。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法治與德治的實行。 8、在歷史進步與道德墮落的二律背反中,孔子毅然選擇了以道德作為評價社會的價值準則。從現象上來看,孔子是文化保守主義者,但他的真正目的是追求建立道德至上的理想社會。在孔子學說保守的現象后面,包含著對人類永恒精神的追求。 9、(1)有道∕有德 ∕為政以德 (2)在《論語》中孔子雖然多次稱頌堯、舜、禹、稷,但他贊美的主要是他們高尚的個人品
33、德和德政,并非“老死不相往來”的原始社會樸野生活。在這一點上孔子與老莊思想是不同的。孔子反對的不是文明的進步,而是道德的退化,他希望通過恢復周禮,通過道德教化來積極地建設理想社會(秩序)。優(yōu)秀高尚的道德是人類的本質特征,它應該成為人類的永恒精神。因此,孔子學說保守的現象后面,包涵著對人類永恒精神的追求。 10、(1)從兩者實質看,并不互相排斥,而是互相兼容、聯系的?!胺ㄖ巍睂儆谡谓ㄔO,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準則的強制性的“外律”、“他律”,其主要功能是“懲惡”,對道德建設有引導作用,也是道德建設的保證,對人們的道德觀念養(yǎng)成有培養(yǎng)和引導作用。“德治”屬于思想建設,是規(guī)范人們行為準則、自覺遵守社會秩序
34、的“內律”、“自律”,其主要功能是“揚善”,它是立法的基礎,是保證和調節(jié)各行各業(yè)人們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解決許多法律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可以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 (2)從具體內容看,法律中有道德,有的法律本身以道德判斷為基礎;而道德中也有守法、執(zhí)法的內容。 (3)從歷史和實際看,我國經過了人治——加強法制——法治——法治、德治的結合的過程?,F在正處于社會轉型期,新的道德體系正在建設和形成,提倡德治尤為必要。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礎上的一種政治理想體系,與今天的“以德治國”有本質的區(qū)別。它雖在一定程度上對統治者有約束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與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為“法治”的輔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人(包括統治者與百姓)的行為,以實現社會的穩(wěn)定,這種做法還是有其積極的意義,對今天也有借鑒作用,值得研究總結。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