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的故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波西米亞的故事(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波西米亞"的故事
盡管最初“波西米亞”一詞指的是吉普賽人的生活方式,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漸漸脫離出簡單的民族概念,進而上升成為一種非西方式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與西方價值向左的生存哲學,服飾風格以及音樂風格?!安ㄎ髅讈啞睂ξ鞣饺硕裕馕吨偪?,不羈,而又充滿神秘感的事物。對時裝而言,波西米亞風格更可具化為少數(shù)民族服飾元素,抑或是其面料擁有絢爛色彩以及神秘的紋飾。千百年來,一直被理性所包圍的西方人,在內(nèi)心底都留存著一個波西米亞式的烏托邦世界,在這個非理性的世界中,一切條規(guī)都變得沒有意義。通過充滿波西米亞風格的時裝,西方人在遁世的幻想中,體驗著活在別處的浪漫。
印象派
“東風西漸”的
2、鼻祖就是印象派,不用說高更整天泡在塔西提島,描繪毛利人世外桃源般的“非主流”生活,連印象派音樂家也都深受民族音樂的影響。當年的巴黎世博會上,年輕的德彪西聽到了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加美蘭音樂和來自印度的拉加音樂,立刻撰文高呼:“我們西方音樂家窮盡一生所追尋的極致音樂,早在東方流傳了上千年?!睆拇艘院螅鞣揭魳繁慵尤肓嗽S多民族元素。裝飾性是波西米亞風格的重點,在印象派以前,西方藝術(shù)統(tǒng)統(tǒng)講究宏大的命題。但隨著國際貿(mào)易和交流的蓬勃開展,許多來自東方的名物紛紛流入西方高層社會,比如莫奈便是日本二手服裝店的常客,還為自己的妻子繪制了一副穿這和服擺首弄姿的肖像,像極了Yves Saint Laurent在上世紀
3、70年代最戲劇化的設計。與其說是印象派把民族風格帶入了西方,還不如說是東方藝術(shù)深刻地影響了西方藝術(shù)今天的面貌。
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
傳奇性的加捷列夫率領著以尼金斯基為代表的一群天才俄羅斯芭蕾舞演員,用充滿波西米亞風格的服裝與炫目的表演,征服了整個巴黎?;瘖y品女皇海倫娜魯賓斯坦看了其表演后,贊嘆不已,將大膽的舞臺妝帶入了巴黎女人的尋常梳妝臺。同因循守舊的法國芭蕾相比,俄羅斯芭蕾舞團更愿意和不同的前衛(wèi)藝術(shù)家合作,比如當年還是個無名小子的斯特拉文斯基,并且大膽采用一系列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故事作為舞劇題材,從表現(xiàn)原始部落的祭祀場景,到表現(xiàn)埃及艷后的奢華生活,都大大突
4、破了以往芭蕾舞劇中“才子佳人戲”的窠臼。巴黎人大開了眼界,在滿臺的炫金酷銀的視覺沖擊中,巴黎人意識到“優(yōu)雅”并非只是魅力的唯一通道。在一戰(zhàn)前的日子里,對西方世界而言,俄羅斯芭蕾舞團即頂尖時尚的象征。
垮掉的一代
二戰(zhàn)后,美國政府一方面在全世界宣講它的“美國夢”,另一方面,自由主義則藉由一群詩人,小說家,吸毒者,同性戀在社會中蔓延開來,它們被稱為“垮掉的一代”。這群渾渾噩噩之徒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作品影響深遠,其中尤以杰克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最具代表性。這部小說記述了幾位主人公穿越美國的“流浪”生活,本身便是一種對波西米亞式生活的復制。他們無視“正?!钡纳罘绞?,無視財富。他們的精
5、神狀態(tài)本質(zhì)便可抽象為“在路上”,至于在路上究竟干什么,為什么要干,統(tǒng)統(tǒng)一概不知。而這股風潮也不僅僅只局限在小眾圈子里,大銀幕上的James Dean,Marlon Brando都已一種迷惘的眼神,與消耗青春的生存態(tài)度,成為一代人的偶像。
Woodstock
在美國的歷史上,音樂節(jié)何其多,卻單單有個舉辦于1969年的Woodstock音樂節(jié)讓人回味至今,并非只是因為無數(shù)讓人高山仰止的搖滾音樂人在此登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代青年的精神象征。大約有45萬人參加了Woodstock音樂節(jié),把那短短的3天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烏托邦。人們在搖滾樂中,即席做愛,吸毒,把泥巴往身上抹,這些看似極端而又危險
6、的舉動,卻被一片“要做愛,不要戰(zhàn)爭”的震天怒吼合法化了,就連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在這一場景中,仿佛人人都活在半空中,社會與法律統(tǒng)統(tǒng)被拋在腦后。身處其中的搖滾青年,也無視日益入太空漫步般的未來主義時尚。他們或選擇脫卸方便的印度大氅,或自己動手搞扎染T恤,都使得這個時代的時尚得以短暫地脫離出商業(yè)的氣息。搖滾樂展現(xiàn)其無以倫比的力量,讓身處其中的人短暫地離開庸常的生活,進入一種原始的生存狀態(tài)中。
花童
在那首著名歌曲“San Francisco”中,歌手唱道:“如果你去San Francisco,請一定要在你的發(fā)間戴一朵鮮花...如果你來San Francisco,那里的夏日充滿了愛。”歌中所
7、描繪的那個充滿了愛的夏日,指的正是1967年在San Francisco舉辦的“Summer of Love”運動。今天看來,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更像是全世界的嬉皮士們搞出的一個行為藝術(shù)。嬉皮士們?nèi)缂s來到San Francisco的政府所在地,因為San Francisco曾經(jīng)號稱要遠離“嬉皮士”,于是一場報復行動展開了。他們把一個欲遠離嬉皮士的城市,變成嬉皮士們的天堂。紛至沓來的嬉皮士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愛在一起,人人頭戴一朵鮮花,以示對方是自家哥們。因此,在某段時間里“花童”也是嬉皮士的代名詞。
Beatles
也許the Beatles樂隊本身就是一支波西米亞狂想曲。這群來自利物
8、浦街頭的窮小子爆紅之后,竟然得以在皇家埃爾伯特劇院表演,在面對一樓的名流貴婦們,John Lennon揶揄道:“請一樓的觀眾把珠寶弄出響聲來?!眛he Beatles的成功便包含了對上層社會的反叛,而樂隊成員最初的Mod造型,亦是英國下層社會的街頭裝扮。功成名就后,就連他們的“賤民”打扮也成為了一時的風潮。漸漸地,他們對創(chuàng)造“流行”本身也失去了興趣,樂隊成員George Harrison索性跑去印度隱居了起來,再回到人群面前的時候,他把印度西塔琴大師Ravi Shankar介紹給了嬉皮士們。那些慣常喜歡搖滾的人們聽呆了,印度音樂那如煙一般裊裊升起的旋律,無疑和他們呼出的大麻煙同樣精彩。嬉皮士們
9、愛上了印度的一切,甚至把自己緊縛的時裝中解脫出來,接納了更具東方色彩的寬衣大氅。至于John Lennon和妻子小野洋子一忽兒搞出個全裸出鏡,一忽兒在床上大談和平,都是嬉皮士們最津津樂道的橋段。
Rainbow Gatherings
如果說嬉皮士只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目標更明確的Rainbow Gatherings則從1972年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每年都有一群互不相識的人來到森林露營,這便是他們的烏托邦。***,吸毒,在群居的過程中,互換各自的文化。很多人將之看作是嬉皮士運動和Woodstock精神的現(xiàn)代版,這里不再有瘋狂的青春揮霍,醫(yī)療設施,食品供給,一切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大家彼此坦陳相
10、見,卻拒絕媒體,這是他們自己的天堂。
Dries van Noten
時裝設計師中當屬Dries van Noten是季復一季地采用波西米亞風格的設計師。這位比利時安特衛(wèi)普皇家藝術(shù)學院時裝分院鼎鼎大名的“安特衛(wèi)普六君子”之一,一直是學院精神最完美的貫徹者。在這所誕生了無數(shù)天才的時裝學院里,通常以一種少數(shù)民族服飾作為整個4年學時的唯一研究課題。學院要讓學生們從異己的文化中探尋服裝與身體的關(guān)系。Dries van Noten畢業(yè)后,也一直堅持用民族面料和印花,以及層疊效果來制作那些異彩紛呈的服裝。
Diane von Furstenberg
美國時裝公會主席 Diane von Furstenberg擁有俄羅斯血統(tǒng),為其身世染上了一層異國情調(diào)。而她本人雖然以無拉鏈和無紐扣的緊身裙馳名世界,卻仍然算得上是位花布專家。她從事業(yè)初期開始便潛心研究面料的制作,直到今天仍能在她的時裝上,找到絢爛如花的圖案。她便是要通過時裝讓女人找到一種“神秘、不可預知、充滿無限可能的異國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