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學考點突破訓練 2.2氧化還原反應.doc
-
資源ID:3196829
資源大?。?span id="6ggdqia" class="font-tahoma">64.50KB
全文頁數(shù):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9.9積分
快捷下載

會員登錄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微信掃一掃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wǎng)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jīng)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2019-2020年高考化學考點突破訓練 2.2氧化還原反應.doc
2019-2020年高考化學考點突破訓練 2.2氧化還原反應
1.(1)已知反應: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判斷下列物質(zhì)的還原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________。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2)(雙選)已知:X2、Y2、Z2、W2四種物質(zhì)的氧化能力W2>Z2>X2>Y2,下列氧化還原反應能發(fā)生的是________。
A.2NaW+Z2===2NaZ+W2
B.2NaX+Z2===2NaZ+X2
C.2NaY+W2===2NaW+Y2
D.2NaZ+X2===2NaX+Z2
解析 (1)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可以判斷還原能力強弱:①中I->Fe2+,②中Fe2+>Cl-,③中SO2>I-,綜合分析知:SO2>I->Fe2+>Cl-,故D項正確。
(2)由四種物質(zhì)氧化能力可知,W2可氧化Z-、X-和Y-生成相應的單質(zhì),Z2可氧化X-和Y-生成相應的單質(zhì),X2可氧化Y-生成Y2,故B、C項正確。
答案 (1)D (2)BC
2.R、X、Y和Z是四種元素,其常見化合價均為+2,且X2+與單質(zhì)R不反應;X2++Z===X+Z2+;Y+Z2+===Y2++Z。這四種元素的離子被還原成0價時表現(xiàn)的氧化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 )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解析 據(jù)X2++Z===X+Z2+知氧化性:X2+>Z2+,據(jù)Y+Z2+===Y2++Z知氧化性:Z2+>Y2+,由X2+與單質(zhì)R不反應推知氧化性:R2+>X2+。
答案 A
3.已知:①向KMnO4固體中滴加濃鹽酸,產(chǎn)生黃綠色氣體;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實驗①產(chǎn)生的氣體,溶液變淺黃色;③取實驗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試紙上,試紙變藍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上述實驗證明氧化性:MnO>Cl2>Fe3+>I2
B.上述實驗中,共有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C.實驗①生成的氣體不能使?jié)駶櫟牡矸跭I試紙變藍
D.實驗②證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解析?、俑咤i酸鉀氧化氯離子生成氯氣;②氯氣氧化亞鐵離子生成棕黃色的鐵離子;③鐵離子氧化碘離子生成碘單質(zhì),碘遇淀粉變藍色。上述過程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根據(jù)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得出選項A正確。
答案 A
4.(xx濟南期中)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不僅與物質(zhì)的結構有關,還與物質(zhì)的濃度和反應溫度有關。下列各組物質(zhì):①Cu與HNO3溶液?、贑u與FeCl3溶液?、踆n與H2SO4溶液?、蹻e與HCl溶液,由于濃度不同而能發(fā)生不同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①銅與濃硝酸反應生成二氧化氮,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正確;②無論氯化鐵溶液濃度大小,只發(fā)生反應:2Fe3++Cu===2Fe2++Cu2+,錯誤;③鋅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正確;④無論鹽酸濃度大小,與鐵反應只生成氯化亞鐵:Fe+2H+===Fe2++H2↑,錯誤。
答案 A
歸納總結
外界條件對物質(zhì)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影響
1.濃度
同一種物質(zhì)濃度越大,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如氧化性:濃H2SO4>稀H2SO4,濃HNO3>稀HNO3,還原性:濃HCl>稀HCl。
2.溫度
同一種物質(zhì),溫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強。如熱的濃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濃硫酸的氧化性強。
3.酸堿性
同一種物質(zhì),所處環(huán)境酸(堿)性越強其氧化性(還原性)越強。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隨溶液酸性的增強而增強。
考點2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及應用
1.守恒規(guī)律
化合價有升必有降,電子有得必有失。對于一個完整的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總數(shù)相等,得失電子總數(shù)相等。
應用: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及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2.強弱規(guī)律
較強氧化性的氧化劑跟較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生成弱還原性的還原產(chǎn)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產(chǎn)物。
應用:在適宜條件下,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zhì)制備氧化性較弱的物質(zhì)或用還原性較強的物質(zhì)制備還原性較弱的物質(zhì)。還能比較物質(zhì)間的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3.價態(tài)規(guī)律
元素處于最高價態(tài),只有氧化性;元素處于最低價態(tài),只有還原性;元素處于中間價態(tài),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但主要呈現(xiàn)一種性質(zhì)。
應用:判斷元素或物質(zhì)氧化性或還原性的有無。
4.轉(zhuǎn)化規(guī)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以元素相鄰價態(tài)間的轉(zhuǎn)化最易;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之間若發(fā)生反應,元素的化合價只靠近而不交叉;同種元素相鄰價態(tài)間不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應用:分析判斷氧化還原反應中的物質(zhì)變化及推測變化產(chǎn)物。
5.難易規(guī)律
越易失電子的物質(zhì),失電子后其陽離子就越難得電子,越易得電子的物質(zhì),得電子后其陰離子就越難失去電子;一種氧化劑同時和幾種還原劑相遇時,優(yōu)先與還原性強的還原劑發(fā)生反應;同理,一種還原劑遇到多種氧化劑時,氧化性最強的氧化劑優(yōu)先反應。
應用:判斷物質(zhì)的穩(wěn)定性及反應順序。
題組訓練
5.(xx上海)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aFe2++bBr-+cCl2―→dFe3++eBr2+fCl-
下列選項中的數(shù)字與離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對應,其中不符合反應實際的是( )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解析 排除法,由氧化性強弱可知,F(xiàn)e2+先與Cl2反應,所以Fe2+的計量數(shù)一定不能為0,B選項錯誤。
答案 B
6.(xx長春一調(diào))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序號
氧化劑
還原劑
其他反
應物
氧化產(chǎn)物
還原
產(chǎn)物
①
Cl2
FeBr2
/
Fe3+、Br2
②
KClO3
濃鹽酸
/
Cl2
③
KMnO4
H2O2
H2SO4
O2
Mn2+
A.由表中①組的信息可知通入Cl2的量不同,氧化產(chǎn)物可能不同
B.氧化性強弱的比較:KClO3>Fe3+>Cl2>Br2
C.表中②組反應的還原產(chǎn)物是KCl,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是6e-
D.表中③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MnO+3H2O2+6H+===2Mn2++4O2↑+6H2O
解析 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由①可知,Cl2的氧化性強于Fe3+和Br2,B項錯;C項,②組反應的還原產(chǎn)物是Cl2,電子轉(zhuǎn)移數(shù)目為5e-;D項,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MnO+5H2O2+6H+===2Mn2++5O2↑+8H2O。
答案 A
7.已知G、Q、X、Y、Z均為含氯元素的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有下列轉(zhuǎn)化關系(未配平):
①G―→Q+NaCl?、赒+H2OX+H2 ③Y+NaOH―→G+Q+H2O?、躗+NaOH―→Q+X+H2O
這五種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是( )
A.G、Y、Q、Z、X B.X、Z、Q、G、Y
C.X、Z、Q、Y、G D.G、Q、Y、Z、X
解析 由①得出Q價態(tài)高于G,因為G必介于Q和-1價的Cl之間,-1價為氯元素的最低價;將該結論引用到③,Y介于Q與G之間,故有Q價態(tài)高于Y,Y價態(tài)高于G;分析②:H2O中的H化合價降低,則Q中的氯元素轉(zhuǎn)變?yōu)閄中的氯元素,化合價必升高,則得出X價態(tài)高于Q;最后分析④:Z介于Q、X之間,則X價態(tài)高于Z,Z價態(tài)高于Q。
答案 A
8.(1)等物質(zhì)的量的下列化合物與足量濃鹽酸反應,得到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已知:MnO+H++Cl-―→Mn2++Cl2↑+H2O(未配平)
ClO+H++Cl-―→Cl2↑+H2O(未配平)
ClO-+H++Cl-―→Cl2↑+H2O(未配平)
A.KClO3 B.KMnO4
C.MnO2 D.Ca(ClO)2
(2)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還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減弱。下列反應在水溶液中不可能發(fā)生的是________(填選項字母)。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解析 (1)氯氣在反應MnO+H++Cl-―→Mn2++Cl2↑+H2O中是氧化產(chǎn)物,1 mol MnO反應能得到2.5 mol Cl2;氯氣在反應ClO+H++Cl-―→Cl2↑+H2O、ClO-+H++Cl-―→Cl2↑+H2O中既是氧化產(chǎn)物,又是還原產(chǎn)物,前一反應中1 mol ClO反應能得到3 mol Cl2,而后一反應中1 mol ClO-反應只能得到1 mol Cl2;MnO2與濃鹽酸的反應中,1 mol MnO2反應生成1 mol Cl2。(2)Fe3+能氧化I-,所以不可能生成FeI3,A項錯,D項對;B項,當Cl2少量時,I-先被氧化;C項,由于Co2O3的氧化性強于Cl2的,所以Co2O3能氧化Cl-得到Cl2,而Co2O3被還原為Co2+。
答案 (1)A (2)A
考點3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
1.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則
(1)化合價升高總數(shù)=化合價降低總數(shù)(電子守恒)。
(2)各元素原子個數(shù)相等(質(zhì)量守恒)。
(3)對于離子反應,反應前后電荷總數(shù)相等(電荷守恒)。
2.配平的步驟
標變價―→列變化―→求總數(shù)―→配計量數(shù)―→細檢查。
3.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逆向配平法:如果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是同一種物質(zhì)(也稱自身氧化還原反應),可以從生成物的一側配平,即先確定生成物的系數(shù),再確定反應物的系數(shù)。
(2)殘缺方程式的配平法:所謂殘缺方程式,即某些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化學式未寫出,它們一般為化合價未變的水、酸、堿等。這類方程式的配平,不僅要配平計量數(shù),還要寫出未知物質(zhì)的化學式,其方法是配平含變價元素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再通過比較反應物和生成物,觀察增減的原子或離子數(shù)確定未知物配平。
(3)合并配平法:某物質(zhì)中的元素化合價同時升高或降低,可以將這種物質(zhì)當作一個整體計算化合價變化總數(shù)。
4.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技巧
(1)氧化劑、還原劑中某元素化合價全變,一般從反應物開始配平。
(2)反應物中某一物質(zhì)部分被氧化(或被還原)的氧化還原反應,從生成物開始配平。
(3)分子間不同價態(tài)的同種元素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從反應物開始配平。
(4)分子內(nèi)不同元素間的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從生成物開始配平。
(5)分子內(nèi)同種價態(tài)的同種元素的原子間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從生成物開始配平。
特別提醒 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步驟中“求總數(shù)”最為關鍵。它既是配平的前提和保證,又是配平后再進行相關分析(該總數(shù)即最小公倍數(shù)正是配平后的反應中的電子轉(zhuǎn)移總數(shù))的依據(jù)。要通過察奇偶、慮腳標、整體分析等思維活動來求出正確的最小公倍數(shù)。
題組訓練
9.配平下列方程式
(1)________Cu+________HNO3(稀)===________Cu(NO3)2+________NO↑+________H2O
(2)________KI+________KIO3+________H2SO4===________I2+________K2SO4+________H2O
(3)________S+________KOH===________K2S+________K2SO3+________H2O
(4)________P4+________KOH+________H2O===________K3PO4+________PH3
答案 (1)3 8 3 2 4
(2)5 1 3 3 3 3
(3)3 6 2 1 3
(4)2 9 3 3 5
10.配平下列方程式
(1)Ce3++H2O2+H2O===
Ce(OH)4↓+________
(2)Fe(OH)2+ClO-+________===Fe(OH)3+Cl-
(3)Mn2++ClO+H2O===
MnO2↓+Cl2↑+________。
(4)P+FeO+CaO
Ca3(PO4)2+Fe
答案 (1)2 1 6 2 6 H+
(2)2 1 1 H2O 2 1
(3)5 2 4 5 1 8 H+
(4)2 5 3 1 5
歸納總結
未知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技巧
1.熟記常見的氧化劑及對應的還原產(chǎn)物、還原劑及對應的氧化產(chǎn)物
氧化
劑
Cl2
O2
濃
H2SO4
HNO3
KMnO4
(H+)、
MnO2
Fe3+
KClO3
H2O2
還原
產(chǎn)物
Cl-
O2-
或OH-
或H2O
SO2
NO或
NO2
Mn2+
Fe2+
Cl-
H2O
還原
劑
I-
(HI)
S2-
(H2S)
CO、C
H2
NH3
SO2、
SO
H2O2
氧化
產(chǎn)物
I2
S
CO2
H+或
H2O
NO
或N2
SO
O2
2.書寫未知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步驟
第1步:根據(jù)氧化還原順序規(guī)律確定氧化性最強的為氧化劑,還原性最強的為還原劑;根據(jù)化合價規(guī)律及題給信息和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確定相應的還原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守恒規(guī)律確定氧化劑、還原劑、還原產(chǎn)物、氧化產(chǎn)物的相應化學計量數(shù)。
第2步:根據(jù)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在反應方程式的兩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兩端的電荷守恒。
第3步:根據(jù)原子守恒,通過在反應方程式兩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兩端的原子守恒。
考點4
守恒法在化學計算中的應用
1.守恒法的特點
利用守恒法解題可避免書寫繁瑣的化學方程式和細枝末節(jié)的干擾,不管中間過程,直接從始態(tài)和終態(tài)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關系,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
2.解題關鍵
守恒法解題成功的關鍵在于從諸多變化和繁雜數(shù)據(jù)中尋找某一不變的物理量及其對應關系。在解題時,首先必須明確每一種守恒法的特點,然后挖掘題目中存在的守恒關系,最后巧妙地選取方法,正確地解答題目。
3.常用守恒
(1)任何化學反應中質(zhì)量守恒。
①在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中,由于反應前后總質(zhì)量不變,因此涉及與質(zhì)量有關的問題可考慮質(zhì)量守恒法。
②在某一具體的化學反應過程中,某一元素(或原子或原子團)的質(zhì)量或數(shù)目是不變的,即我們常用的元素守恒法或物料守恒法。
③在某些復雜多步的化學反應中,某些元素的質(zhì)量或濃度等沒有發(fā)生變化。因此涉及多步復雜的化學過程的問題可考慮利用元素守恒法。
(2)在溶液中電荷守恒。
涉及溶液(尤其是混合溶液)中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或物質(zhì)的量濃度等問題可考慮電荷守恒法(即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shù)與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shù)相等)。
(3)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守恒。
涉及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得失電子及反應前后化合價等問題可考慮電子守恒法。
題組訓練
11.已知Q與R的摩爾質(zhì)量之比為9:22,在反應X+2Y===2Q+R中,當1.6 g 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 g R,則參與反應的Y和生成物Q的質(zhì)量之比為( )
A.23:9 B.32:9
C.46:9 D.16:9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質(zhì)量守恒定律。Q與R的摩爾質(zhì)量之比為922是本題計算的突破口,由反應方程式知,=,得m(Q)=3.6 g。再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1.6 g+m(Y)=3.6+4.4 g,得m(Y)=6.4 g。故m(Y) :m(Q)=6.4 g:3.6 g=16:9。
答案 D
12.某混合溶液中所含離子的濃度如下表,則M離子可能為( )
所含離子
NO
SO
H+
M
濃度(molL-1)
2
1
2
1
A.Mg2+ B.Ba2+
C.F- D.Na+
解析 由電荷守恒知1c(NO)+2c(SO)=(12+21) molL-1=4 molL-1,而1c(H+)=2 molL-1<4 molL-1,所以M為陽離子,由=2,故M為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而Ba2+與SO不共存,故為Mg2+。
答案 A
13.Na2Sx在堿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為Na2SO4,而NaClO被還原為NaCl,若反應中Na2Sx與NaClO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6,則x的值為( )
A.2 B.3
C.4 D.5
解析 本題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利用得失電子守恒進行相關的計算。
Na2x―→xNa2O4 NaO―→Na
得關系式1xe-=162e-,x=5。
答案 D
14.14 g銅銀合金與足量的某濃度的硝酸反應,將放出的氣體與1.12 L(標準狀況下)氧氣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吸收,則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為( )
A.9.6 g B.6.4 g
C.3.2 g D.1.6 g
解析 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可直接找出已知量(O2)與未知量(Cu、Ag)之間的物質(zhì)的量關系。HNO3中的元素相當于電子的“二傳手”,先得到Cu、Ag失去的電子,再傳給O2,最后恢復原貌,Cu、Ag失去的電子最終傳給了O2,所以根據(jù)得失電子守恒規(guī)律,得
2+=4,解得:m(Cu)=3.2 g。
答案 C
15.四氧化三鐵(Fe3O4)磁性納米顆粒穩(wěn)定、容易生產(chǎn)且用途廣泛,是臨床診斷、生物技術和環(huán)境化學領域多種潛在應用的有力工具。水熱法制備Fe3O4納米顆粒的反應是3Fe2++2S2O+O2+xOH-===Fe3O4↓+S4O+2H2O。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熱法制備Fe3O4納米顆粒的反應中,還原劑是________。
(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x=________。
(3)每生成1 mol Fe3O4,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為________mol,被Fe2+還原的O2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mol。
解析 (2)根據(jù)電荷守恒得:
x+22-32=2,解得x=4。
(3)根據(jù)還原劑失電子總數(shù)等于氧化劑得電子總數(shù),當生成1 mol Fe3O4時,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即是1 mol O2得電子總數(shù),為4 mol。設被Fe2+還原的O2的物質(zhì)的量為x,根據(jù)電子守恒得:4x=1 mol3,解得x=0.5 mol。
答案 (1)Fe2+、S2O
(2)4
(3)4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