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歷史七上第19課《北方的民族匯聚》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北師大版歷史七上第19課《北方的民族匯聚》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最新北師大版歷史七上第 19課《北方的民
族匯聚》教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案例說明
“北方的民族匯聚”一課,旨在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內遷后,經歷 了一百多年的沖突與交往,北方出現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深入了 解本課重點,即順應民族交融的趨勢,孝文帝進行改革,并掌握孝文帝改 革的內容;然后突破難點,即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影響,以及改革在推動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上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深遠 的意義進而理解本課與隋唐的經濟繁榮局面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過程
1 .從十六國到北魏,北方由分裂到統一的過渡
教師講述:十六國時期,政權林立,北方少數民族從上到下都出現 了漢化的
2、趨勢,而漢族的生活也逐漸融進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 中,整個北方出現了民族交融的趨勢。
公元386年,起源于大興安嶺一帶的鮮卑族拓跋部,原本過著漁獵 和游牧生活,后來.逐漸南遷。拓跋部建立魏國,定都在平城,歷史上稱為 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結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師提問:起源于大興安嶺一帶的鮮卑族拓跋部 ,在建立北魏后
依靠什么統一的黃河流域?
學生思考回答。(依 靠強大的騎兵,憑借武力統一了黃河流 域。)
教師呈現以下材料提出問題:請閱讀材料,談談北魏初期這些政 策對于北魏統一黃河流域發(fā)揮了什么作用?在統一黃河流域后 ,戰(zhàn)爭
減少,這
3、些政策又會對北魏的統治產生怎樣的影響?
材料一:北魏初期的現象:“初來單馬執(zhí)鞭,返去從車百輛。”
材料二:北魏官吏舊無俸祿,中央官吏按等級得到戰(zhàn)爭中掠得的 財物和人口,地方官只要上交一定數量的實物 ,就可以任意搜刮百 姓。
學生活動:閱讀、思考并回答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理解北魏改革的必要性。
教師呈現以下材料并提出問題:閱讀下列材料,請說一說你們對 孝文帝的印象。
材料一: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為元宏,他四歲即皇帝位 掌權的是其祖母馮太后。即位 19年時,馮太后去世,開始獨攬朝政。 孝文帝自幼在馮太后的教養(yǎng)下,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材料二:雅好讀書,手不釋卷。五經之意,
4、覽之便講,學不師授, 探其精奧?!旁甯毁?,好為文章,詩歌銘頌,任興而作。有大文筆 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北齊)魏收:《魏書?高祖紀下》
材料三:馮太后于公元490年去世,時年49歲。馮太后死后,拓 跋宏十分悲痛,五天沒有好好進食,一日三餐僅吃小半碗米粥,喪服也 一直不肯脫下。盡管馮太后立下遺囑,要求喪葬從儉,但北魏孝文帝 還是將她 的喪禮舉辦得相當隆重,并表示要遵照古禮,守孝三年。在 遭到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的強烈反對后,才勉強作罷。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讓學生了解孝文帝,他早已經深受漢文化 的影響,接受了漢文化,改革順理成章。
教師補充資料并請學生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
5、,說說孝文帝改革的 主要內容有哪些,包含在哪些方面,同時思考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和 影響。
材料一:公元484年,北魏孝文帝下詔實行俸祿制。俸祿每三個 月發(fā)放一次,以每年十月為起始。同時,對貪污行為制定了更為嚴厲 的懲罰措施:“祿行之后,贓滿一匹者死?!?
——(北齊)魏收:《魏書?高祖紀上》
材料二:(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 免所居官?!?
——(北齊)魏收:《魏書?高祖紀下》
材料三:孝文帝選擇中原大姓女子為后宮,并分別為五個皇弟聘 中原大姓女子為王妃,很多鮮卑公主也嫁給漢族高門,鮮卑、漢族互 為姻親。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歸納。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
6、能力,掌握本課重點;孝文帝改革 的內容。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和歸納,共同小結:
政治:采用漢族官制、律令,實行俸祿制。
經濟:實行均田制。
文化、生活:遷都洛陽,要求鮮卑人以洛陽為故鄉(xiāng);朝廷中必須 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改鮮卑姓氏 為漢姓,拓跋改為元,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教師講述:在改革中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把北魏都城,由平城遷 到洛陽。請同學們根據所知道的情況,講一講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 平城作為都城,對北魏統治黃河流域有哪些制約;為什么遷都選擇遷 到洛陽;遷都是怎樣完成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一是平城位置偏北,交通閉塞,糧食供應十 分困難
7、;二是軍事上.,平城地處邊境,很難控制中原地區(qū),很難獲得生 活在這一地區(qū)的漢族地主對北魏政權的支持,也無法消除民族隔閡; 三是平城為鮮卑族保守勢力比較集中的地方 ,想進一步深化改革很
難。
遷都到哪里能更好地維護北魏統治,對南朝造成威脅,孝文帝鎖 定了洛陽。洛陽曾經是東漢、西晉的都城,也是漢族世家大族地主聚 居之地,遷都洛陽,便于加強鮮卑貴族與漢族地主的合作 ,可以爭取 中原漢族地主的支持,共同鎮(zhèn)壓中原地區(qū)人民的反抗。
請一位學生講述遷都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北魏與南朝并立的事實,理解改革的迫切性 理解遷都才能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讓學生講述遷都的故事 ,增強學 生對歷史學習的興
8、趣。
3 .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呈現材料,提問學生:孝文帝改革會有什么影響?你怎么評價孝 文帝的改革?
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此中謂長江以北,盡是夷狄。昨至洛
陽,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 傳。
——(北魏)楊街之:《洛陽伽藍記》卷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孝文帝改革推動了鮮卑族人的漢化,推動 了北方經濟的發(fā)展,鮮卑族人從此融入了漢人生活之中。有人批評孝 文帝,因為他的改革造成鮮卑族的消失,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從漢族人們的生活習慣里能不能找到少數民族的習俗?請同學 們尋找我們生活中的民族交融痕跡。
請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補充一些服裝、飲食、生活用具的圖 片。(可以參考教師教學用書的內容。)
設計意圖: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促 進了鮮卑族漢化,也促進了北朝民族交往,推動了北方經濟的發(fā)展,初步 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突破教學難點。
4 .小結過渡
教師講述:孝文帝順應歷史潮流,堅定、徹底地推行漢化政策, 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的交融,為以后國家統一奠定 了基礎,對歷史發(fā) 展產生了積極影響。雖然漢化后的鮮卑族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他 們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