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8-2019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 新人教版.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是從社會生活這個視角,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進行了表述。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衣食住行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材第一目介紹了我國人民衣食住方面的變化,第二目介紹了出行方式和通信工具的變化。過去我國被稱為自行車大國,到今天交通工具的多樣化,如自行車、公交車、摩托車、出租車、私家車、輪船、飛機等。這些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有直接密切的關系,這是本節(jié)教材內容的獨特之處,也是可用之以強化教學效果之處。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年齡約在14~15歲,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等渠道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他們所熟悉的人們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變化。最好讓他們把搜集到的當年的票證,如糧票、布票、油票等,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從事實中得出結論:改革開放政策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是本課的特色之一。有條件的話,教師可建議學生從互聯(lián)網上查找相關的文字、數(shù)據、圖片、圖像等資料。充分發(fā)揮學生運用科技成果來獲取資料和知識的能力,這是本課的另一個主要特色。 教學目標 基礎 知識 了解 改革開放前后,在交通、通信方面的不斷發(fā)展 掌握 改革開放前后,人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 續(xù) 表 能力訓 練過程 方法 結合調查 縱橫比較 預先調查親鄰好友近20年來生活方式的變化,通過數(shù)字、票證、圖片、影像等歷史資源,體會改革開放為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好處 探索理解 提高生產力、發(fā)展經濟對于人們改善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情感態(tài) 度價 值觀 愛國愛黨 與時俱進 小康生活的來臨與祖國的日益強盛反映出我們的社會正在突飛猛進地發(fā)展,這是黨和政府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成果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改革開放前后,人們衣食住行的變化。 教學難點: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 教法學法 教法:教師在講述本課前,可事先讓同學們去進行一些調查,可以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等渠道,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他們所熟悉的人在衣食住行用方面親歷的變化,讓學生從活生生的事實中分析人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另外要指導學生從網上搜索相關的文字、數(shù)據、圖片、圖像等資料,讓學生掌握運用科技成果來獲取資料和知識的能力。 學法: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相關資料,討論回答:新舊“四大件”分別指的是什么? (①舊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轉一響”——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②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現(xiàn)在正朝著電腦、手機、住房、汽車發(fā)展) 二、承上啟下,教師講授 從舊的“四大件”發(fā)展到新的“四大件”,說明我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 三、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1.學生自主閱讀全文,作讀書標記。 2.根據教材第一目“日常生活的變化”,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1)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改革以前人們衣著有什么特點?(色彩和樣式很單調,數(shù)量有限而且要憑布票購買衣服) (2)現(xiàn)在你和你的親朋鄉(xiāng)鄰的服飾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不僅用來御寒,而且可以展示個性、顯示風度,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教師過渡:展示計劃經濟時代里的票證,聯(lián)系“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后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的內容,說明那時人們不但“穿”得單調,“吃”得水平也很低,營養(yǎng)嚴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難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糧充饑。 (3)現(xiàn)在大家“吃”得怎樣?(不但能夠“吃飽”,而且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綠色食品等科學衛(wèi)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4)根據教材第98頁“問題思考”:怎樣看待今昔飯桌上的野菜、粗糧?過去人們吃的野菜、窩頭,今天吃起來好像味道很不錯,為什么還要說過去的生活不好呢?(過去用來充饑果腹,往往因為吃得太多而產生副作用——水腫、胃痛等;現(xiàn)在是用來搭配營養(yǎng)、調節(jié)口味的,屬于時髦的綠色食品,有益健康) (5)指導學生觀看教材第98頁插圖,運用自己小組調查來的材料,通過“對白”形式,表演今昔住房的變化。(設置場景為“調查時的書房”,一位扮演爺爺或奶奶,另幾位扮演今天的孫子或孫女。鼓勵學生自擬對白,臨場發(fā)揮。教師注意調節(jié)下崗職工或其他弱勢群體家庭的學生情緒,防止盲目攀比) (6)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消費結構和社會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人們開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種休閑生活,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3.根據教材第二目“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分組討論并回答: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交通建設取得了什么成就?(截至xx年底,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位。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xiàn)了幾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發(fā)展,已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2)人們的出行方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除了自行車、公交車、出租車,還有方便快捷的地鐵,私家車也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長途旅行時,人們可以任意選擇火車、汽車、飛機、輪船) (3)我國的電信事業(yè)取得了什么成就?(我國的電信網絡規(guī)模和用戶數(shù)均居全球第一,發(fā)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4)我國的互聯(lián)網建設取得了什么成就?(中國網民規(guī)模不斷擴大,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越來越高) 教師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正是由于改革開放,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綜合國力才能不斷加強。而改革開放的實質就是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我們要堅定擁護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四、課堂活動 提出以下問題小組討論: 1.現(xiàn)在城市里為什么常出現(xiàn)“塞車”現(xiàn)象?(機動車輛猛增,道路卻依然狹窄等) 2.你認為如何解決為好?(提倡步行和騎自行車,既可鍛煉身體,也可減輕環(huán)境污染。興建、改擴建城鄉(xiāng)道路,加強交通管理。加緊研制綠色能源和綠色交通工具,發(fā)展新的交通方式等) 五、練習與檢測 利用《同步訓練》進行檢測反饋。 六、作業(yè)布置 1.完成《填充圖冊》相關內容。 2.搜集資料,從身邊的父母、長輩、朋友、鄰居等渠道和從互聯(lián)網上查找相關的文字、數(shù)據、圖片、圖像等資料,了解改革開放前后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 板書設計 社會生活的變遷 一、日常生活的變化 1.衣:色彩和樣式單調——爭奇斗艷 2.食:“吃飽”——“吃好” 3.住:擁擠簡陋——寬敞舒適 4.生活方式:注重休閑娛樂 二、交通、通信的不斷發(fā)展 1.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 2.電信網絡規(guī)模第一 【課本問題探究】 問題思考(第98頁) 過去人們食物匱乏,只有野菜和粗糧,人們只為解決溫飽并無選擇的余地。現(xiàn)在食品供應豐富,人們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好”,人們開始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和選擇綠色食品。 課后活動 1. 比較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后 衣 色彩樣式單一: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 衣著豐富多彩,成為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食 食物匱乏、單調;營養(yǎng)不足,很多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吃飯問題基本解決,不但“吃飽”、還要“吃好”;講究營養(yǎng)、粗細搭配,綠色食品深入人心 住 城市是擁擠的大雜院;農村是土坯房和茅草房 農村是磚瓦房;城市是漂亮的住宅小區(qū)。人們不但居住面積擴大,而且室內裝飾和居住環(huán)境明顯改善 行 步行、自行車 乘火車,坐飛機,開私車 用 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 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 2.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8-2019學年八年級歷史下冊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教案 新人教版 2018 2019 學年 年級 歷史 下冊 19 社會生活 變遷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70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