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課堂 金牌學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單元檢測: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南方新課堂 金牌學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單元檢測:第三章 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 Word版含解析(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三章過關檢測
(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一億兩千多萬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風景美麗、氣候濕潤的浩瀚湖區(qū),水中魚在遨游,天空中不時有鳥兒和翼龍滑翔而過。湖岸上,類似銀杏、松柏的高大喬木形成片片森林,樹木之間遍布小的蕨類植物。體長十幾米的蜥腳類恐龍昂起長長的脖子,漫不經(jīng)心地吞食高處的樹葉;個體較小的食草類恐龍在草叢中咀嚼著低矮植物的葉片;一只體長1米左右、身披絨毛、前肢很短而后肢較長的獸腳類恐龍,甩動兩條強勁有力的后腿,疾奔幾步,追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將其一口吞下……這正是“萬類競自由”的景象。據(jù)此完成第1~3題。
1.此文描述的地質(zhì)年代是
2、(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該時期的銀杏、松柏等高大喬木屬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孢子植物 D.蕨類植物
3.下列有關這一時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這一時期的地層中含有恐龍化石
B.晚期出現(xiàn)了人類
C.晚期蕨類植物明顯衰退
D.這一時期的末期三葉蟲等大量海生無脊椎動物滅絕了
解析中生代是恐龍等爬行動物時代,也是裸子植物時代;在古生代末期,三葉蟲等大量海生無脊椎動物滅絕。
答案1.C 2.B 3.A
讀中國地表風化殼斷面圖,完成第4~5題。
4.圖中①~④反映了中
3、國地表風化殼的變化是( )。
A.向東向西 B.由南向北
C.由東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東北
5.比較四個地區(qū)的土壤,說法正確的是( )。
A.①②地區(qū)的有機殘體較多,但風化殼較薄
B.④地區(qū)的土壤鹽堿化現(xiàn)象嚴重
C.④地區(qū)的化學風化較強,②地區(qū)的物理風化較強
D.③④地區(qū)的風化殼最厚
解析第4題,圖示年均氣溫逐漸降低,年均降水量逐漸減少,反映了我國由東南向西北的變化特點。第5題,①②地區(qū)位于我國東南沿海,由于生物生長旺盛,且降水豐富,土壤中的有機質(zhì)含量較少;④地區(qū)位于我國西北,溫差較大,物理風化較強,降水少而蒸發(fā)旺盛,土壤鹽堿化現(xiàn)象嚴重。
答案4.C 5.B
早第三紀
4、,中國副熱帶地區(qū)氣候干燥,形成沿緯向分布的紅色碎屑巖系。由于印度洋板塊向北的漂移與擠壓,青藏高原隆起,改變了區(qū)域大氣環(huán)流格局。讀圖,完成第6~7題。
早第三紀紅色碎屑巖系分布示意圖
6.西北地區(qū)在早第三紀所處的溫度帶和緯度分別是( )。
A.溫帶,35N~45N B.熱帶,5N~15N
C.寒帶,35N~55N D.亞熱帶,25N~35N
7.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區(qū)域的氣候變化正確的是( )。
A.柴達木盆地變冷、變濕
B.四川盆地變暖、變干
C.青藏高原以東地區(qū)變冷、變濕
D.塔里木盆地變冷、變干
解析第6題,結合題干材料中的“早第三紀,中國副熱帶地區(qū)氣候干燥,形
5、成沿緯向分布的紅色碎屑巖系”和圖可知,西北地區(qū)在早第三紀處于亞熱帶,緯度范圍在25N~35N。第7題,青藏高原隆起對大氣環(huán)流形成了屏障作用,導致環(huán)流方向發(fā)生了變化,造成柴達木盆地變冷、變干,四川盆地變暖、變濕,青藏高原以東地區(qū)變暖、變濕,塔里木盆地變冷、變干。
答案6.D 7.D
讀下圖,完成第8~9題。(導學號51390103)
8.下列敘述中屬于P環(huán)節(jié)的是( )。
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壞嚴重,易形成紅色沙漠
C.夏季高溫多雨,有機質(zhì)分解快,積累少,土壤貧瘠
D.山區(qū)地形坡陡,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貧瘠
9.該圖主要體現(xiàn)了( )。
A.地理環(huán)境的
6、差異性 B.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C.地理要素的差異性 D.地理要素的獨立性
解析從圖中的地理要素特征可知,該地亞熱帶季風氣候促使有機質(zhì)的分解加快,積累減少,進而形成了貧瘠的紅壤,這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答案8.C 9.B
右圖為亞洲東部某區(qū)域陸地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第10~11題。
10.圖示自然帶分布主要體現(xiàn)了 ( )。
A.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B.干濕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分異規(guī)律
D.地方性分異規(guī)律
11.自然帶P在大陸東岸分布緯度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
C.太陽輻射 D.大氣環(huán)流
解析第10題,圖中自然帶明顯隨緯度
7、發(fā)生變化。第11題,P是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陸東岸受千島寒流的影響,氣溫比同緯度大陸西岸偏低。而大陸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氣溫比大陸東岸偏高。
答案10.A 11.B
讀下圖,完成第12~13題。(導學號51390104)
12.“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今西安)花落時。”詩中描述的現(xiàn)象( )。
A.反映了緯度地帶分異規(guī)律
B.是由兩地的水分差異造成的
C.是由流經(jīng)兩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種地方性分異現(xiàn)象
1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睆牡乩斫嵌壤斫?( )。
A.說明了冬季風到達不了玉門關
B.反映了從沿海到內(nèi)
8、陸水分條件的差異
C.反映了玉門關的熱量條件不適合楊柳種植
D.反映了玉門關以西絕對無楊柳生長
解析第12題,五原與西安緯度位置不同,詩中反映了兩地由熱量差異造成的自然景觀差異。第13題,玉門關在今甘肅境內(nèi),屬于非季風區(qū),由于深居內(nèi)陸,夏季風難以到達,水分條件較差。
答案12.A 13.B
下圖為45N附近某區(qū)域的遙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為植被覆蓋區(qū),淺色部分為高原荒漠區(qū)。終年冰雪覆蓋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約180千米。讀圖,完成第14~15題。
14.導致圖示區(qū)域內(nèi)降水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
A.大氣環(huán)流 B.地形
C.緯度位置 D.洋流
15.該區(qū)域中山脈西坡
9、山麓的自然植被屬于( )。
A.常綠闊葉林 B.常綠硬葉林
C.針闊葉混交林 D.草原
答案14.B 15.C
讀某沿海地區(qū)的山地垂直自然帶分布圖,據(jù)圖完成第16~18題。(導學號51390105)
16.若①為落葉闊葉林帶,則該山可能位于( )。
A.山東半島 B.歐洲西部
C.澳大利亞東南部 D.圭亞那高原
17.該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帶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
A.北坡的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顯著,且地處迎風坡
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處陰坡和迎風坡
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蓋率比南坡高
D.北坡相對高差大,地處陽坡和迎風坡,水熱條件好
18.若丙
10、丁一線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乙、丙兩點最大溫差為28.8 ℃,則該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米 B.4 800米 C.5 000米 D.4 680米
解析第16題,基帶北側海拔較高,應位于南半球;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應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和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圭亞那高原主要為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第17題,北坡地處陽坡和迎風坡,水熱條件好,相對高差大,所以垂直自然帶比南坡完整。第18題,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處為雪線位置,利用最大溫差計算出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4 800米,再加上乙點海拔120米,且丙距山頂還有一段距離,故此山海拔最接近5 000米。
答案16.C 17.
11、D 18.C
下表中①②③為南美洲三座山脈植被垂直分布的狀況。讀圖表,完成第19~20題。
海拔
(米)
0~
1 000
1 000~
2 000
2 000~
3 000
3 000~
4 000
4 000~
5 000
5 000~
6 000
6 000~
7 000
①
甲
乙
丙
丁
戊
②
甲
乙
丙
丁
戊
③
丙
丁
戊
—
甲:雨林 乙:高山森林 丙:稀疏林地 丁:苔原 戊:冰雪
19.造成這三座山脈同一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勢高低 B.緯度高低
C.迎風背風 D.距海遠近
12、
20.右圖中的氣候類型,可能與上表中的哪種植被類型相對應?(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9題,造成這三座山脈同一植被分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緯度高低造成的氣溫差異。第20題,根據(jù)氣溫、降水信息判斷該氣候類型為熱帶雨林氣候,分布有熱帶雨林植被。
答案19.B 20.A
澳大利亞東側分布著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據(jù)此完成第21~22題。
21.這類巖石按成因來分,屬于( )。
A.石灰?guī)r B.變質(zhì)巖 C.沉積巖 D.巖漿巖
22.近年來,這些生物礁的締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據(jù)研究這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及全球氣溫升高有關,這說明了地理環(huán)境具有( )。
13、A.整體性 B.地域差異性
C.獨特性 D.復雜性
解析第21題,澳大利亞東側的大堡礁主要是由生物死亡以后遺體沉積形成的,所以應該為沉積巖。第22題,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及整個地理環(huán)境狀態(tài)的改變。
答案21.C 22.A
讀澳大利亞自然帶分布圖,完成第23~25題。
23.和①處自然帶的形成無關的因素是( )。
A.寒流 B.大氣環(huán)流
C.山脈迎風坡 D.暖流
24.④地自然帶的名稱是( )。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C.熱帶草原帶 D.溫帶草原帶
25.自然帶①→②→③體現(xiàn)的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 )。
A.緯度地帶
14、分異 B.干濕度地帶分異
C.山地的垂直分異 D.陸地環(huán)境的整體性
解析①處自然帶是熱帶雨林帶,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加上沿岸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的作用而形成。④地是地中海氣候,對應的自然帶的名稱是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自然帶①→②→③體現(xiàn)的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是干濕度地帶分異。
答案23.A 24.B 25.B
二、綜合題(共50分)
26.(17分)一般來說,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陸尺度等屬于大尺度范圍,而局部地區(qū)則屬于小尺度范圍。下圖為小尺度范圍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導學號51390106)
(1)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要素名
15、稱。
① ,② ,③ ,
④ ,⑤ 。
(2)這些要素之間具有 的關系。
(3)你認為防止斜坡①處的土壤被水沖走的最好辦法是 。
(4)自然地理環(huán)境具有統(tǒng)一的變化過程。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壞,地理環(huán)境其他要素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河流: ;
動物: ;
地下水: ;
土壤: 。
答案(1)巖石 生物 大氣 水 土壤
(2)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
(3)恢復①處的植被
(4)含沙量增大,徑流變化增大 棲息地遭破壞,物種減少 水位降低 肥力下降
27.(16分)地理環(huán)境特征既有整體性,又有差異性;自然景觀的
16、分布既有地帶性,也有非地帶性。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圖甲 非洲自然帶分布簡圖
圖乙 非洲三地氣溫、降水量圖
(1)從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說明②地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征。
(2)①、②兩地雖然氣候類型相同,但兩地的植被景觀卻略有差異。從兩地全年降水分配差異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3)③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①、②兩地的相同,簡析其原因。
解析第(1)題,考查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具體表現(xiàn):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各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而組成一個有機整體。答題時需要具體說明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整體性特征。第(2)題,從兩地全年降水分配
17、差異的角度分析。第(3)題,考查地理環(huán)境差異性、地域性分異現(xiàn)象的原因。
答案(1)②地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位于剛果盆地,地勢低平,這種氣候和地形條件,造就了流量豐富的剛果河水系;濕熱氣候又為熱帶雨林植被的發(fā)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形成了該地的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特征。
(2)①地降水年內(nèi)分配差異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②地全年降水均勻,因此造成兩地植被景觀的差異。
(3)該地處于迎風坡,終年受東南信風帶來的海洋水汽影響;沿岸有馬達加斯加暖流流經(jīng),因此③地自然帶類型與①、②兩地的相同。
28.(17分)下圖是我國不同緯度的兩座山垂直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導學號51390107)
(1)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填“南”或“北”)坡,D表示 (填“南”或“北”)坡。
(2)D坡自然帶數(shù)目多的原因是 ,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較低的原因是 。
(3)與乙山的針葉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較低,主要原因是 。
(4)甲山A坡沒有云杉林,其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北 南
(2)緯度較低 相對高度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暖濕氣流的迎風坡,降雪量大
(3)甲山緯度較高,溫度較低
(4)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海洋水汽難以進入;森林植被生長需要較好的水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