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外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范文
《淺談外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范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淺談外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范文(1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淺談外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范文自文字誕生以來,閱讀作為了解他人想法,傳承人類文化的一種途徑與人類的文明史一起前進?,F(xiàn)代化的信息社會,閱讀作為人類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認識周圍世界的途徑之一,是學習所有學科的基礎,也是掌握外語的重要途徑,是現(xiàn)代人類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認知活動。20 世紀 60 年代之前,受語義學理論的影響,閱讀被認為是讀者從文字出發(fā)來求解文意的過程。外語閱讀通常是從文字出發(fā),在弄懂詞句的基礎上達到對篇章的理解。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隨著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閱讀理解并不是一種單向的接受信息活動,也不只是對詞、句甚至語篇的理解。閱讀理解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語言學過程。這是一個以理解為目的的、多層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斷進行推測的過程。閱讀理解的過程乃是讀者在大腦中建立一種模式的過程。閱讀是一種個人現(xiàn)象,使大量的語言想象在個體的頭腦世界里無聲地進行的。閱讀理解的心理過程研究促進人們對外語閱讀個體因素的研究,促進人們對對傳統(tǒng)外語閱讀教學的進一步反思。 一、對外語閱讀的認識 閱讀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同樣也是英語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閱讀是理解和吸收語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和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及文化等。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可以按年級制作媒體課件,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通過強化培訓技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語言學家古德曼(Goodman)曾說:“閱讀是一個復雜過程” 。 長期以來,閱讀與聽力一樣,被認為是被動地吸收語言知識的“接受性技能” ,大多數(shù)人把閱讀看成一個理所當然的活動,很少意識到其中所牽涉的復雜心理過程。隨著心理學、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人們對閱讀理論的探討不斷深入,逐漸認識到外語閱讀是在第一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第二語言并獲取相關語言材料的主要途徑,是一種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認知和解碼過程,是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的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其中各種心理資源都得到調動以求理解得以實現(xiàn)。人們在閱讀與聽的過程中,人腦一直處于積極的信息處理與交換的狀態(tài)之下。它需要依靠讀者的思維、語言能力、知識水平等綜合因素去理解語言、分析語言,并達到獲取信息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應選擇適當?shù)拈喿x策略提高學生和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并運用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對閱讀策略的掌握和運用。 1.外語閱讀要素對任何一種體裁的文章進行閱讀的目的往往都是為了獲取信息,影響人們獲取信息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在英語閱讀中,主要有詞匯能力、句式識別、篇章理解和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四個要素。首先,詞匯是生成語篇的基本單位,詞匯理解是閱讀理解的前提和基礎。任何閱讀都是以一定的詞匯為基礎的,因此所閱讀材料的生詞量必須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一般來講,生詞量不能超過8%,最好維持在 4%左右。一旦超過 10%,閱讀就變成了生詞查閱的游戲。結果雖惹得滿眼的奇花異草,但最終只會疲憊不堪、徒勞而歸。推斷能力也是建立在此基礎上,若超過一定的生詞量, 重要信息之間的聯(lián)系就必然會割裂,生詞推斷也變得凌亂不堪。所以,無論是從獲取信息還是從詞句學習的角度,英語詞匯的掌握都至關重要!其次,句式識別就是辨認句子的構成形式。它本身包含了兩層含義:對句子句法結構的識別和對該結構所包含的相關意義的識別。英語學習者們往往在閱讀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一個句子里的每一個單詞都認識,但是連成句子就不知所云了,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學習者尚未能很好地把握句式識別的基本閱讀策略。對規(guī)則意義句式的識別來說,由于規(guī)則的句法結構是有章可循的,所以這類句式中,復雜的句式結構是閱讀過程中句式理解的一大難題,可以通過規(guī)則的句法分析來解決。對非規(guī)則意義句式的識別來說,可以通過識別這類非規(guī)則句式中蘊涵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來理解其內在含義。也就是說,對這類句子的識別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某種文化或某種情感的識別過程,即所謂的“意會” 。再次,篇章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從篇章的全局來把握文章,理解文章。這是閱讀理解的高級階段。段落是構成閱讀篇章的最高單位。段落的理解對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理解的關鍵。要準確地理解篇章,就要求學習者能夠通過詞匯、句式來理解段落,找出全文的主旨和作者觀點,認識理解作者的立場,從而準確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最后,有些外語閱讀還涉及到目標語言國的一些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如科技類、農業(yè)類、政治時事類、民俗習慣類等,這需要廣大外語學習者在平時的學習閱讀中秉著時刻學習的觀點,時時注意積累知識,擴充自己的文化儲備,以更好地應對未知的學習與閱讀,為日后的個人提升奠定基礎。 2.外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作用自古以來,有學就有教,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所謂教學相長,也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實際的外語閱讀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外語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獲得各種閱讀技能。其次,教師要積極地了解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閱讀缺陷。同時,老師要善于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并設計出適合學生的閱讀任務和活動,加速學生閱讀技能的獲得和提升。最后,老師要通過激勵、理解、適當?shù)膸椭仁侄问姑總€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該是積極的參與者,只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學生也應是閱讀教學中最積極的因素,學生應主動去了解閱讀材料的結構,閱讀技能的選擇及閱讀方法的運用,增強自我認知意識,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成為合格的讀者。最后,學生應能夠在課堂上具有冒險的精神,敢于犯錯才能克服外語學習的緊張情緒。 3.外語閱讀的關注問題(1)閱讀的選材。閱讀材料的選擇應注意難易適當,范圍涉獵廣泛,不給學生的閱讀造成過多的困難和心理障礙。在內容上,所選材料要盡量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文化教育、風土人情、傳說、時事、人物及科普等,這樣能夠盡可能地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他們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2)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習慣的養(yǎng)成會給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閱讀英語的習慣,通過定時閱讀、隨機閱讀、補充閱讀等方式促進學生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持之以恒。(3)精讀泛讀緊密結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學生才能建立起語感。語感是對語言文學的敏銳感覺,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語感的訓練,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悟性的重要途徑。首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感知文章的寫作背景、可能出現(xiàn)的人物、可能出現(xiàn)的語言環(huán)境、可能出現(xiàn)的情感情調等,指導學生在傾聽錄音中感悟、欣賞、體會文章;其次,在指導學生朗讀文章時,要引導學生體驗作者的情境、心情、思想與意境,刺激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加速獲取、理解和處理文章的語言信息的速度、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悟性。只有既注重閱讀的量,又細化閱讀的質,才能切實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習者的閱讀水平。(4)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應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不同年齡段學習者的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對不同水平的學習者也應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習者,從培養(yǎng)閱讀興趣,到注重閱讀思維能力,再到文章的深層理解上都有相應的側重。同時,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心態(tài)。(5)培養(yǎng)英語文化基礎。高中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與文化密切聯(lián)系。 ”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即使認識所有單詞,也不一定能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因此,教師應注重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對有關社會文化背景的知識進行補充介紹,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的英語報刊,不斷擴大知識面,從而緊緊跟上語言的發(fā)展,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二、流行的外語閱讀教學方法 閱讀作為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直都是各界教育學者關注的問題,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獲得一定的自學能力,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課題。迄今為止,在外語閱讀的教學方法方面,目前比較流行的主要有自下而上閱讀法、自上而下閱讀法、交互式閱讀法三類。 1.自下而上閱讀法早期的閱讀過程為“自下而上” (the bottom-up approach)法,也被稱作信息加工法,它描述了閱讀的整個過程,即從看到文字的那一時刻起一直到了解文字的全部意義為止。這個模式對單個的語言單位(如音位、字位、詞)進行解碼,并從最小的單位到最大的單位構建篇章意義,然后修正已經(jīng)存在的知識以及給予篇章信息所作出的預測。依照此種自下而上教學法,讀者首先識別看到的每個字母,然后將它與相應的語音匹配,形成單詞,最后形成意義。這種方法把閱讀過程看成一個直線形的過程,即由書面信息直接到讀者的大腦,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取決于文章所呈現(xiàn)的內容,讀者僅根據(jù)書面信息(單詞和句子)來理解文章的意思。自下而上法認為讀者獲取信息是從辨認最基本的語言符號開始,即從字母到單詞、短語、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它要求學生由部分到整體地去理解語言材料,這種閱讀模式可用于外語初學者或對某一種篇章進行精讀。許多學生,特別是處于學習英語初級階段時,所學的閱讀方法往往強調“部分” ,如詞匯和語法結構,這種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閱讀法的具體體現(xiàn)。應用自下而上閱讀法時,需要學習者注意詞、詞組和語法,并且使它們相互作用,最后才能達到對整篇文章的正確理解和良好把握。 但自下而上閱讀法由于過于強調語言的片斷,而導致割裂了對語篇整體層次的理解,這與科學家在顯微鏡下研究生物物種的某一橫段面有些相似,即它可以研究物種的某一特性,但卻忽視了物種賴以生存的大的環(huán)境。它只是把閱讀看成是從詞到文章大意的信息解碼過程。讀者與文章的聯(lián)系是單方面的,他只能通過一些詞或詞組來理解文章,因此讀者往往會處于被動地位。運用自下而上閱讀法很容易造成一種只知道詞的意思卻不知道或不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的孤立處境。例如, “see eye to eye”是指“達成協(xié)議” ,但如果按字面意思來翻譯卻成了“看從眼到眼” ,意思完全不同。目前,在我國許多地區(qū),英語閱讀教學仍然基本上延續(xù)著自下而上的傳統(tǒng)閱讀法。大部分教師都擅長語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字詞和句子結構,而忽略了把文章看作一個整體。這樣,學生們就只學會了消極地處理表面信息。這種閱讀方法使人錯誤地認為,成功的閱讀僅需要掌握更多的單詞和精確的語法。后果是,即使能夠認識文章的所有單詞,能夠正確分析所有句子成分,他們仍然不能理解文章內容。這不但影響閱讀速度,同時也打擊了學習者的積極性。 2.自上而下閱讀法由于認知科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一些學者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語言對外語閱讀方法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1976 年,美國心理學家古德曼(Goodman)指出,讀者不是逐字的獲取信息,而是猜測、過濾和驗證他們已獲取的知識,并對他們猜想進行修訂,然后實現(xiàn)準確的理解。該模式被稱為“自上而下閱讀法” (the top-down approach) ,它體現(xiàn)了讀者的積極影響和意愿。自上而下閱讀法是一種依靠讀者事先所具有的句法和語義學知識的心理閱讀法,因此也被稱之為語言心理法。這種模式從高端的信息出發(fā),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對文章進行推測或假設。然后依據(jù)篇章信息對預測和假設進行驗證。按照這種理解, “閱讀過程就是預測、選擇、檢驗、證實等一系列認知活動,有效的閱讀在于用輸入信息中盡可能少的線索作出準確地判斷” 。自上而下的閱讀法意味著讀者應該使用基本常識,語言知識,和對主題的認識來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猜測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細地研究他所表達的意思。它倡導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譯碼,而是從宏觀上去推測與理解成段和整篇材料內容的過程。在這種從上自下的閱讀法指導下,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有目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過程,讀者在閱讀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自上而下閱讀法與自下而上閱讀法截然相反。自下而上法注重從詞的理解開始,而自上而下法注重從整篇文章的背景意義開始。不同于忽視讀者的對閱讀的傳統(tǒng)看法,自上而下法在具體實踐時特別強調讀者的積極參與。首先,讀者使用視覺方面找出的語言信息來改善,形成臨時假設的文字資料。其次,讀者使用經(jīng)驗及語言知識來驗證臨時的假設。最后,讀者在再次閱讀文章后對所做的假設進行證實或修正。因此,自上而下閱讀法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否則,便無法有效地參與文章的主動思考和理解。如“Let’s go Dutch treat”是指各付各的錢,即 AA 制,但是字面意思卻不同。這個短語必須結合背景知識來理解。因為在 16—17 世紀,荷蘭是海上運輸貿易的起源地之一,商人們?yōu)榱怂麄兊馁Q易到處奔波,居無定所,這種情況下邀請朋友吃飯便不是明智之舉,往往請別人吃了飯,卻再也見不到對方了。因此,荷蘭人開始習慣各付各的錢。就是因為荷蘭人喜歡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英語中用“Let ’s go Dutch treat”來表示 AA 制。如果讀者不知道這段歷史背景,他們就不能充分理解這個詞組的意思,對文章的理解也會產(chǎn)生偏頗。 但由于讀者在這種閱讀過程中持有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因此,基于文本字母和單詞的識別只是用來確認他們所假設的文本的含義, “閱讀成為了一場心理語言的猜測” 。根據(jù)這種看法,有經(jīng)驗的讀者能夠利用背景知識做出預測,而沒有經(jīng)驗的讀者只能局限于詞匯,在閱讀過程中不懂得利用上下文,更無法利用背景知識進行預測。即使他們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做出預測,所花費的時間也遠遠多余簡單的認知單詞。因此,自上而下閱讀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質疑。 3.交互式閱讀法交互模式(the interactive approach)實際上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兩種閱讀方法的綜合。上述兩種模式通常被認為是線性的,信息處理需要幾個非交互階段。每個階段獨立工作后把處理結果傳遞給下一個階段。信息傳遞的方向是單向的,高端信息無法影響低端的信息處理。而交互法則認為,閱讀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從低、高或微技巧和宏技巧兩個方面同 時進行的,即每一階段的知識分析既有來自低級階段,也有來自高級階段的分析。只有當?shù)图夒A段和高級階段的信息吻合時,才產(chǎn)生令人滿意的正確理解,否則假設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兩種信息完全吻合。之所以說它是交互式的, “是因為在任何階段,不管在系統(tǒng)中處于那個位置,都可以和其他階段任何階段溝通” 。簡單地說,交互式閱讀法是一種在閱讀過程中對信息同時進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處理方法的閱讀法。Emerald Dechant 認為,互動式閱讀法要求讀者選擇性地利用所有層次上的信息(音素、語素、詞、句子等等) 來構建意義,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層次。Kenneth Goodman 認為,在互動式閱讀中,字面是一種輸入,意義則是一種輸出,讀者本身也是一種輸入。他通過與文章互動,選擇性地利用文中線索來構建意義?;邮介喿x法的本質表明高層次的信息處理方法在閱讀中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同時,許多低層次的閱讀方法、技巧對于閱讀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讀者需要熟練掌握一定量的詞匯,這對于一些高級學習者來說同樣重要。在實際閱讀中,自上而下法與自下而上法是交替或同時出現(xiàn)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它們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兩者所包含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邮介喿x法吸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閱讀方法的優(yōu)點,同時又克服了他們各自的缺點,在目前我國外語閱讀教學中是比較實用的一種閱讀法。在具體應用于英語精讀教學中時,我們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指導學生閱讀和理解: (1 )首先給學生講解文章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對文章背景有個大概了解; (2 )讓學生根據(jù)文章題目預測文章主要內容,這時可以組織小組討論,必要的時候可以給學生一些提示。 (3 )給學生一些時間瀏覽文章,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主題,并跟自己的預測加以比較。并組織學生討論,最后確定文章主題。 (4 )對文章中出現(xiàn)的一些生詞、習語以及難懂的句子加以解釋。其中一些相對簡單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上下文和背景知識自己推測意義。 (5 )要求學生再次閱讀文章,劃分段落,明確段落大意。 (6 )對于學生感覺困難的段落,要分析困難的原因,如,生詞多、缺乏背景知識等。 學生在這種交互式閱讀法的指導下,很快就能學會把語言內容和形式融合起來,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增加了對文章的理解。長此以往,閱讀水平必然會有一定的提高。因此,目前,交互式閱讀法在我國應用較為廣泛,也得到了普遍認可和接受。閱讀時英語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項心理活動過程,它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只有了解了閱讀的精髓,閱讀教學才能進步。如今有很多不同的閱讀方法,每種方法不能說是好還是壞,只能說是適合或不適合。每種都有不同的特點和所試用的對象。只有明確學習者自身的閱讀水平,期望達到的目標,選擇最適合學習者的方法才能有效解決存在的閱讀障礙,提高閱讀水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淺談 外語 閱讀教學 理論 方法 范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46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