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導學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14、《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導學案
總體認識
【基礎知識梳理】
」、“師夷長技”
(一) “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
3、
林則徐
魏源
1、 清王朝
2、 有識之士
代表:
等。
背景、:活二次編譯成《后,清》》和《臨
主張、:意調以是近代中國“作為國家安身立命一人本,同時主張采用
,統(tǒng)治階級內部分化。
體,西學為用”- —“師夷長技以自 強”
二、維新變法思想
目的、基礎:
宀2內容:系統(tǒng)介紹了西方
實踐踐:創(chuàng)辦了一批
〔4、意義:對當時知識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學習有重要啟迪作用 I意義: 。
O
和 知識。 ,”開設了 一批—
2、。
背景:隨著
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
,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
早期 維新 思想
代表:
主張:
表
維新變
法思想
1、發(fā)展康有為:撰寫;〈〈2、學習 》和《;
3、實行借助 。,否定君主專制統(tǒng)治。
2、 梁啟超:發(fā)表《 。 》,宣傳伸民權、設議院、
變法圖存的思想。
3、 嚴復:主張國家屬于
,王侯將相是人民的
》,
實踐:1898年,實行變法。
廠1、
起到
;
2、
促進了
1 3、
是
意義:
3、
鞏固練習
1.林則徐被稱為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為他 世界 B .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
C .認識到鴉片泛濫的嚴重危害 2.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A .學習西方的科技
C.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
D 其中
.領導了禁煙運動
制夷“的本質是: .擺脫天朝上國的迷夢 .抵御外國的侵略
3.《海國圖志》一書的核心思想是:
B. 師夷長技以制夷
C.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D.
4. 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康梁等維新派宣傳維新思想的
4、特點是 思想相結合 B .倡導民主和科學
C .確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方針
D .沒有形成完整理論,更沒有付諸實踐
5. 19 世紀末,維新思想的積極宣傳者包括 ①張之洞 ②梁啟超 ③嚴復 ④王韜
A .①②③④B .②③C.②④D .②③④
6. 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提出的維新變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C.發(fā)展新式工礦交通業(yè)
7. 19世紀 90 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 人民主權 ④民主共和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8. 維新派主張實行君主立憲、興民權、 本主義
B. 用西方的政治體制維護清朝統(tǒng)治
C. 提高民眾的參政議政意識與能力
5、D. 賦予傳統(tǒng)儒學新的內容和新的意義
9. 維新思潮最終沒能救國,但在當時的積極意義在于 固勢力的強大
發(fā)展資本主義
B
D
步發(fā)展,
A.
B使人們認識到資產(chǎn)階級力量太弱小
C 、使人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禮
D、使人們認識到西方殖民國家的先進
.變科舉,開學校
.辦報刊,立學會 維新派宣傳的思想有
.①②③ 設議院,其根本目的是
D .①②③④
A .編譯外國書籍,重新認識
師夷長技以自強
.將西方政治學說與儒家
①社會進化論 ②君主立憲 ③
A .挽救民族危機,發(fā)展資
、使人們意識到了封建頑
6、
10、下列論斷最能反映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潮流的是: A ‘人但知船炮為西夷之長
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長不徒船炮也' 、“師夷長技以制夷”
B “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 ”
C “夫不可變者,倫紀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術也,非工藝也。 ”
D ‘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權,— -今日欲伸民權,必以廣民智為第一義。 '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師
7、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魏源
材料三一?這個世界幾乎已分配完畢,它所剩下的地區(qū)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 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巨大的世界吧 ! 我常常這樣想,如果可能的話,我將
吞并這些星球??吹剿鼈冞@樣清楚而又那么遙遠,真使我感到悲傷?!?
—(19 世紀末 ) 羅德斯 材料四“承擔起白人的責任,將你們培育的最好的東西傳播開來,讓你們的子孫離家遠去,去滿足你們的 俘虜?shù)男枰??!?——(19 世紀末 )吉卜林
材料五“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大變則強,小變仍亡。” ——康有為
根據(jù)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
(1) 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觀念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 分)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變化 ?(4 分)
(2) 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聯(lián)系 ?(4 分)
?這種不同說明了什么 ?(4
(3) 材料四中所說的“最好的東西”,在魏源和康有為看來分別是什么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