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亮劍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第4章 第34節(jié)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后活頁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龍門亮劍高三生物一輪復習 第4章 第34節(jié)群落的結構群落的演替課后活頁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3(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本欄目內(nèi)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單獨裝訂成冊!)
一、選擇題
1.下列實例中,不能構成群落的是( )
A.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C.海南島清瀾港保護區(qū)的紅樹林
D.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
【解析】 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都是由多種生物組成的,海南島清瀾港保護區(qū)的紅樹林,并不只有一個紅樹物種,還包括與它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其他植物、動物、微生物等。而大興安嶺的全部紅松,是由單一的物種——紅松組成的,不能構成群落,而是一個種群。
【答案】 D
2.下圖(一)中所示的生物間關系,A、B代表兩種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條件,箭頭表示營養(yǎng)流動
2、的方向;圖(二)在坐標系中表示兩種生物之間的關系。下列圖(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關系配對正確的一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解析】 圖(一):①中A、B兩種生物在營養(yǎng)上互惠互利,兩者關系應為互利共生;②中同種生物為共同的生活條件而發(fā)生的關系應為種內(nèi)斗爭;③為捕食關系,且A為捕食者,B為被捕食者,④中A、B兩種生物為了共同的生活資源而發(fā)生的關系應為競爭。圖(二):甲中兩者在曲線上是處處平行的,應為互利共生關系;乙中兩者在曲線上呈相反關系,應為捕食關系;丙中一種生物數(shù)量增多,另一種生物數(shù)量減少,且有滅亡情況,故應為競爭關系。
【答案】
3、A
3.下列有關生物豐富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豐富度是指單位面積或空間內(nèi)生物個體數(shù)目的多少
B.越靠近熱帶地區(qū),生物的豐富度一定越高
C.一般來說,某個區(qū)域生物豐富度越高,該區(qū)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
D.在探究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的過程中,要對取樣土壤中的各種生物個體逐個計數(shù)
【解析】 生物豐富度是指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而不是個體數(shù)量的多少。在探究土壤中小動物豐富度的過程中,對于單位面積上個體數(shù)目多的生物無法逐個計數(shù)。
【答案】 C
4.有數(shù)字1到8的8個物種,每個物種在生物群落甲、乙、丙的密度不同,下表給出了這些物種的密度(數(shù)/m2)。請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4、)
群落
種1
種2
種3
種4
種5
種6
種7
種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這些群落中受影響最小的是乙
B.當受到大規(guī)模害蟲襲擊且危害程度逐漸增強時,這些群落中受影響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種之間最可能的關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種之間最可能的關系是捕食
【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個種群組成的有機結構,群落中物種的種類越多,個體間數(shù)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動,其穩(wěn)定性越大;反之
5、,則越小,因此A、B選項正確。分析群落丙種群中物種數(shù)目基本呈現(xiàn)數(shù)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關系是捕食關系。
【答案】 D
5. 下表是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diào)查土壤中螨類孳生與某化工廠重金屬鉻污染的相關性結果。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采樣位點距化工廠的距離(km)
1
10
30(遠郊
農(nóng)田)鉻濃度(mg/kg)
螨類密度(個/m2)
16 480
2 265
1 047
1 069
B.實驗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計算螨類數(shù)量
C.螨類可作為土壤鉻污染的指示生物
D.螨類物種豐富度與鉻污染相關
【解析】 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
6、以看出,鉻濃度越高,污染區(qū)內(nèi)螨類密度越高。螨類由于土壤動物身體微小且活動范圍小,實驗常采用取樣器采集土樣進行計算。螨類密度與鉻濃度有關,因此可作為土壤鉻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類物種豐富度的變化。
【答案】 D
6.關于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群落結構,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垂直方向,魚類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
B.魚類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依賴于植物
C.池塘中的動物群落沒有水平結構
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種類分布有差異
【解析】 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由于植物的垂直分布而導致以不同植物為食的魚類也出現(xiàn)分層,如四大家魚中以浮游植物、動物為食的鰱魚、鳙魚分布在水的上層,以沉水植物為食
7、的草魚在水的中層,而肉食性的青魚則在水的下層;當然池塘植物群落也有水平結構,從岸邊到中心分布不同類群植物,必然導致池塘中的動物群落有水平結構。
【答案】 C
7.關于群落的結構,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xiàn)象
B.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植物的分層現(xiàn)象密切相關
C.淡水魚占據(jù)不同的水層,出現(xiàn)的分層現(xiàn)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D.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上無分層現(xiàn)象
【解析】 竹林中的所有竹子為同一物種,由于生長的階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屬范圍為種群而非群落。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與食性有關,如森林中的鳥類:林冠層棲息著鷹、杜鵑
8、;中層棲息著山雀、啄木鳥等。淡水魚的分層與陸地動物的分層的因素是一樣的,也是與食性有關。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質、水分、溫度、光照不同從而導致生物種類有差異,同一地段上種群密度也有差別,常呈鑲嵌分布。
【答案】 A
8.(2008年濟南模擬)下列有關生物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內(nèi)部因素的變化
B.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火災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進行的演替都屬于次生演替
C.在群落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演替過程中由草本植物階段漸變?yōu)楣嗄倦A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較為高大,能獲得更
9、多陽光
【答案】 B
9.發(fā)生在裸巖上的群落演替過程是( )
A.裸巖階段~苔蘚階段~地衣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B.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C.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草本植物階段~苔蘚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D.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灌木階段~草本植物階段~森林階段
【答案】 B
10.有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棄耕的農(nóng)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nèi)無競爭現(xiàn)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內(nèi)競爭明顯
C.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
10、,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與次生演替的主要區(qū)別是起始條件不同
【解析】 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從來沒有植物,或者是土壤中原有條件被破壞后形成的,應為初生演替;而棄耕的農(nóng)田上仍保留原有土壤條件,這種為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過程中會存在競爭,如苔蘚被灌木替代的過程中,灌木在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次生演替中同樣存在競爭。次生演替的環(huán)境是具有較好的土壤條件,演替速度快,所需時間短。初生演替時間較長,是由于從沒有過植被的環(huán)境或原有植被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開始的,條件差,而次生演替條件較好。
【答案】 B
11.群落不斷發(fā)展變化,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著演替。下列關于演替的敘述,正
11、確的是( )
A.初(原)生演替歷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況下,群落演替的最終結果使生物多樣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顯著變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災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個例子
【解析】 初生演替所經(jīng)歷的時間一般較長,速度慢;群落演替的結果往往是生物多樣性增強;演替早期,群落中的弱勢種群由于自然選擇的壓力,其基因頻率往往會發(fā)生顯著變化,但優(yōu)勢種群無自然選擇壓力,其基因頻率往往相對穩(wěn)定;D項內(nèi)容屬次生演替的實例。
【答案】 D
12.右圖是一溫帶地區(qū)在初生演替過程中兩種量值的變化曲線,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種
12、類數(shù)量,B表示整個植被的生物量
B.A表示整個種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
C.A表示土壤中腐殖質總量,B表示整個植被的種類數(shù)量
D.A表示食肉類的種類數(shù)量,B表示食肉類的生物量
【解析】 在初生演替過程中,一段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草本植物以后要被灌木代替,灌木又要被喬木代替,所以草本植物的種類數(shù)量先升后降。但在群落的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復雜,綜上所述,只有A項符合。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
13.某生物研究小組在對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種群密度調(diào)查后,得到如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種群
4 490
4 12
13、0
67
10
乙種群
0
120
3 210
4 500
請根據(jù)以上調(diào)查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甲種群與乙種群之間存在著________關系,可能是導致甲種群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而影響甲種群密度變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種群和乙種群若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chǎn)者,那么它們?yōu)槠渌锏纳嫣峁┧璧腳___________。
(3)從甲、乙兩個種群的演替過程,可以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能力。
(4)甲種群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滅絕的情況,給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的影響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種群植物可能滅絕的內(nèi)在因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競爭 種內(nèi)斗爭、寄生、捕食等 (2)能量和有機物 (3)自我調(diào)節(jié) (4)以甲種群植物為食的其他生物也隨之減少,甚至滅絕 (5)缺乏有利變異
14.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個不同地點的植物群落,同時還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jù)所得
15、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植物種類
地點A
地點B
地點C
非生物因素
地點A
地點B
地點C
草
3
5
9
風速
低
高
高
蕨類植物
7
5
8
米的光強
低
中
高
灌木
15
4
2
土壤濕度(%)
48
35
15
松樹
0
2
0
土壤的有機物(%)
205
落葉樹
20
5
0
土壤深度
(cm)
>300
≈100
<15
土壤氨量(mg·kg-1)
(1)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地點是________。如果分別用甲、乙表示地點B中的兩種松樹,二者的關
16、系可表示為下列圖中的________。
(2)土壤中有機物的多少往往與土壤中動物種類的多少是分不開的,要調(diào)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種動物的種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徹底燒光,那么原地點將發(fā)生的群落演替屬于_____。
(4)參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葉樹
17、在地點C不能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 (至少說出兩個原因)。
(5)若某一年,在這個山坡上的田鼠大量繁殖,會導致的結果是:草本植物會______;當田鼠的數(shù)量多至以啃食草根為生時,則草本植物會__________;田鼠的數(shù)量會_______。
【答案】 (1)A C (2)標志重捕法 大多數(shù)土壤動物身體微小難以標記,且活動范圍小,標記個體很難與無標記個體充分混勻 (3)次生演替 (4)土壤深度不夠,不足以支持高大樹木的生長 土壤濕度小,水分不足以支持樹木的生長(或土壤氨的含量低,缺少養(yǎng)分供樹木生長) (5)減少 繼續(xù)減少,甚至消亡,無法再生 隨之減少
18、15.下圖圖甲表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觀,圖乙表示物種數(shù)與面積的關系。請分析完成問題:
(1)物種組成是決定群落性質的最重要因素。為了登記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選取樣地,用隨機取樣法,首先要確定樣方面積。一系列取樣統(tǒng)計結果如圖乙。
①試寫出該研究的課題名稱:_______。這種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
②圖乙顯示: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樣方面積的增大,_________,調(diào)查該森林物種數(shù)的樣方面積最好是_______m2。
③若選取3個合適的樣方對某種喬木計數(shù)的結果分別是n1、n2、n3,則該喬木的種群密度為________株/m2。
(2)導致景觀圖中植物分層現(xiàn)象的主要非
19、生物因素是______,森林對太陽能的利用率高于農(nóng)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復雜的_______結構。若要調(diào)查景觀圖中森林群落的結構,請寫出主要的調(diào)查項目(調(diào)查設備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某森林物種數(shù)與樣方面積的關系研究(只要合理即可) 樣方法 ②物種數(shù)迅速增多,并逐漸達到最多后保持穩(wěn)定 S0?、?n1+n2+n3)/3S0 (2)光 垂直?、俅怪苯Y構:動植物的分層,不同層次上生物的種類和種群密度等?、谒浇Y構: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物種組成和種群密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