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第1單元《論語》選讀 第5課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高中語文 第1單元《論語》選讀 第5課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課件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4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語文先秦諸子選讀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論語論語選讀選讀第五課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第五課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1 1學習目標學習目標2 2課前預習課前預習3 3進入課堂進入課堂4 4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測評學業(yè)質(zhì)量標準測評學學 習習 目目 標標 1識記文章中的文言基礎(chǔ)知識。 2通過翻譯文章中重點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觀點。重點學習第2、3、4、7則選文。 3把握孔子張揚的“義”的價值取向,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課課 前前 預預 習習 孔子早期形象凡四變 假孔子的發(fā)育史,也就是真孔子的神化史??鬃佑扇俗兩竦倪^程,從他死后便開始了,至東漢初而登峰造極,時間長達五百年。我們至今還沒有一部早期孔子史料集,搜錄完備,編年
2、準確,可資討論這一發(fā)展過程。(一一)知人論世,開闊視野知人論世,開闊視野 大概地說,那五百年間,孔子形象凡四變:由子貢作俑,使孔子由普通賢人一變而為超級賢人;由孟軻發(fā)端,荀況定型,使孔子從賢人再變?yōu)槭ト?,凌駕于世俗王侯之上而在人間不得勢的圣人;由董仲舒首唱,西漢今文博士們應(yīng)和,使孔子從不得志的圣人,三變而為接受天啟、為漢制法的“素王”;由王莽贊助在先,劉秀提倡于后,使孔子從奉天命為漢朝預作一部法典的“素王”,四變?yōu)閭鬟_一切天意的通天教主。 當然,孔子形象的這四變,本身便是那五百年特定歷史過程的影像。只有從社會風尚、宗教沖突、政治矛盾、觀念差異,以及學派利益等不同角度,進行整合式的研究,才能如實
3、地說明影像的由來??上В覀兊目鬃友芯?,似乎很少能做到這一點。 (朱維錚壺里春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二二)通讀文本,疏通字詞通讀文本,疏通字詞 6特殊句式 判斷句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省略句 子路問成人 賓語前置句 君子義以為上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 狀語后置句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 文之以禮樂進進 入入 課課 堂堂 1怎樣理解“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這句話? _ _ 答:孔子在這里提到富貴與道的關(guān)系問題。他認為,只要合乎道,富貴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貴就不能去追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從此處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對做官,不
4、反對發(fā)財,但必須符合道,這是原則問題,孔子表明自己不會違背原則去追求富貴榮華。(一一)精讀文本,質(zhì)疑析疑精讀文本,質(zhì)疑析疑 2如何理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_ _ 答:這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貴的具體原則,即須合乎“義”與“仁道”,違此而獲,則被視如浮云之不足取。同時亦表明其對清貧生涯甘之如飴、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與襟懷。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認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要體會到樂趣就要安于清貧的生活,但是對用不義的手段去獲得權(quán)力和財富,要看得像浮云一樣。孔子的這個思想與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定意志是同義的,給后代追求理想的人們以巨大的鼓舞。“富貴于我如浮云”也成為后世知識分子
5、追求理想境界而蔑視榮華富貴的一種宣言。 3文中孔子論述了怎樣的義利觀? _ _ 答:人有謀取富貴財利或者說物質(zhì)利益的欲望,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可是如果任由這種欲望發(fā)展下去,社會就會陷入弱肉強食、爾虞我詐、不擇手段、無所不為、紛亂無序的可怕境地。本文所選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義利觀。義主要是指人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規(guī)范,比如合乎道、合乎仁、合乎禮等??鬃訌娬{(diào),“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wèi)靈公),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實行比謀取富貴財利更重要;無論何時何地,君子會把奉行仁義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貴之上??鬃訌娬{(diào)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們省察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義。 4在第9
6、節(jié)中,孔子為什么感嘆“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_ _ 答:因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亂??鬃涌畤@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yǎng)、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提并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因為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只有這樣,修養(yǎng)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1“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一視一聽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這樣對不對?如果事事這樣,那么不是活得太累了嗎? 從理論上說,這九種思慮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當你真正面對現(xiàn)實,尤其是紛繁復雜、變幻莫測的現(xiàn)代生
7、活時,就會感到要真正履行起來是相當困難的。(二二)教師點撥,引領(lǐng)思路教師點撥,引領(lǐng)思路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實行起來很困難就完全否定它們或者置之腦后不予理睬,九種不能實行,就是實行其中一二種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說“忿思難”,當你發(fā)怒時想想后果;又比如說“見得思義”,當你有可得時想想是不是不義之財。起碼在我們這個時代是非常適用的告誡吧。君不見,街頭巷尾打架斗毆而釀成嚴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嗎?結(jié)果就造成孔子在論語顏淵篇里指出的那種情況,“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不僅害了自己,而且也連累到家人。這豈不是很糊涂嗎?再說“見得思義”的問題,那眾多斷送前程或晚節(jié)不保的貪污受賄者,不
8、就正因為在有利可得時沒有想一想是不是不義之財,是不是不應(yīng)該得,不應(yīng)該拿嗎? 總而言之,凡事還是多想一想,思慮思慮為好。 2孔子提出的“九思”,對于他的“富”“貴”的觀點有何作用? 文章所選文段大多是孔子對富貴的態(tài)度和人生觀點,而第六則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來與財富無關(guān)系,其實,那最后一思“見得思義”,就是對義利觀的進一步闡述,即見到財利,就要考慮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說,取得富貴的標準底線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這種標準和道德的底線。 3孔子認為什么是完善的人格?孔子對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了什么要求? 孔子認為,具備完善人格的人,應(yīng)當聰慧、克制、
9、勇敢、多才多藝并富有禮樂修養(yǎng);應(yīng)當做到在見利見危和久居貧困時,能夠思義、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尤其是“見利恩義”這一主張,即使遇到有利可圖的事情,也要考慮是否符合義,不義則不為,這一主張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 孔子對君子的道德修養(yǎng)提出的要求是“義之與比”“義以為上”,言行要合仁、禮要求,要有勇且慎勇。處世嚴肅靈活,不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禮要求的,就是義?!坝隆?,就是果敢,勇敢??鬃影选坝隆弊鳛槭┬小叭省钡臈l件之一,“勇”,必須符合“仁、義、禮、智”,才算是勇,否則就是“亂”。 4本課所選內(nèi)容,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語句參差變化,自由灑脫。 從本課所選的內(nèi)容,來體會孔子言語的自由、灑脫、有趣。“富與
10、貴,是人之所欲也”一段,開頭兩句仿佛兩扇門一樣,多么齊整;到了“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就出現(xiàn)了變化;而結(jié)尾處“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又非常齊整。“君子有九思”一段話,前面八思為三字句,非常齊整,最后一思則是四字句。這些都是整齊中含有變化?!案欢汕笠病薄帮埵枋筹嬎眱啥危Z句參差不齊,可是內(nèi)容上都含有一種相反相成的關(guān)系。這是參差中蘊涵整齊。這種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使意思表達得更完整,情味更悠長。 本課所錄選文都圍繞一個“義”字展開,孔子主張安貧樂道,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將合乎道義作為一切行為的準則??鬃铀鶑垞P的義這種價值取向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解析】而:
11、如果A 【解析】A表假設(shè)的連詞;B表順承的連詞;C表轉(zhuǎn)折的連詞;D表并列的連詞,可以不譯出來;而例句中的“而”是表轉(zhuǎn)折的連詞。C 【解析】題干和ABD都是賓語前置,C是定語后置C 【解析】禪位:君王將帝位禪讓給賢人或讓位。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孫。不是皇帝登臨皇位。A C D孔子提醒子路,“成人”是在現(xiàn)實性上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賢人人格??鬃影选俺扇恕钡臉藴市抻啚槿龡l:正直( 見利思義 ),勇敢( 見危授命 ),誠信(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解析】“這和一脈相承”不對,應(yīng)是孟子的思想符合孔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一脈相承。 【解析】A中的“之”并不是指代“富”,而是指代“執(zhí)鞭之士”。A 7下面
12、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君子去仁,惡乎成名B造次必于是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文之以禮樂 【解析】要,通“約”C 8翻譯下面句子。 (1)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2)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答案】(1)發(fā)大財,做大官,這是人人都想要的;不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它,君子不能接受。(2)君子沒有一頓飯的工夫能離開仁德,在急迫倉促中一定這樣( 按照仁的要求做 ),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這樣( 按照仁的要求做 )。 9請簡要概括孔子和子貢對“過”的看法。 【答案】人應(yīng)該知錯改錯;人不必回避錯誤。 10子貢以日食、月食為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請簡要分析。 【答案】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在運行中出現(xiàn)的日食、月食現(xiàn)象,比喻君子犯錯誤是顯而易見的、暫時的;日食、月食過后,日月光明依舊,君子知錯改錯,照樣受到別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