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80889811 上傳時間:2022-04-26 格式:DOC 頁數(shù):22 大?。?82.50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第1頁 / 共22頁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第2頁 / 共22頁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第3頁 / 共22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3單元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2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單元 近代以來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論成果 ____[時空坐標__單元概覽]______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整體感知 學造 器物 鴉片戰(zhàn)爭后,林則徐、魏源等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并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思想,并把“師夷長技”的思想付諸實踐 三民 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xiàn)了三民主義的思想原則,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新三民主義發(fā)展了舊三民主義,反帝反封建思想成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

2、 仿行 制度 19世紀末,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圖強、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掀起了戊戌變法 毛澤東 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指導中國革命一步步走向勝利 思想 解放 新文化運動以民主與科學為旗幟;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 新時期 理論成 果 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繼承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重大理論成果 主旨 歸納 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本質上是吸收、融合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史,體現(xiàn)出由淺入深、逐漸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特點 第29講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3、 考點1 順乎潮流——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對應學生用書第232頁)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師夷長技” 1.背景 (1)主要原因:鴉片戰(zhàn)爭前后,清王朝面臨嚴重的統(tǒng)治危機和民族危機。 (2)直接原因:鴉片戰(zhàn)爭的戰(zhàn)敗,西方堅船利炮的刺激。 (3)主觀原因:地主階級的有識之士,向西方學習,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 2.表現(xiàn) (1)“開眼看世界” ①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編譯出《四洲志》《各國律例》等資料。 ②魏源:編撰《海國圖志》一書,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①含義:以封建綱常

4、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采用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來挽救清朝的封建統(tǒng)治。 ②代表: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 ③實踐:創(chuàng)辦了一批近代企業(yè),開設了一批新式學堂,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3.評價 (1)洋務思想是對魏源“師夷長技”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二者都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對當時的傳統(tǒng)觀念形成沖擊,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2)“師夷長技”思想仍然是中國傳統(tǒng)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體系,只看到中西方之間在器物層面的差距,沒有認識到根本的制度差距。 [教材補遺]__“體用之爭” 所謂“體用之爭”指的是清政府內(nèi)部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辯,它出現(xiàn)在中國開

5、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 洋務派提出“中體西用”的思想,主張用西方的先進技術來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秩序,而頑固派則認為外來事物皆是“奇技淫巧”,敗壞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來事物,這引發(fā)了洋務派和頑固派之間的爭論。 爭論實質是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之爭,二者之間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但是,洋務派的主張和實踐有利于中國的近代化,客觀上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維新變法思想 1.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洋務運動的展開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 (2)代表:王韜、鄭觀應等。 (3)主張 ①經(jīng)濟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與外國進行商戰(zhàn)。 ②文化上:

6、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 ③政治上:主張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4)局限:因為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它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也沒有付諸實踐。 2.康梁維新思想 (1)背景 ①政治上: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嚴重。 ②經(jīng)濟上: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 ③思想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xiàn)和西學在中國的傳播。 (2)代表 人物 代表作 主張(特點) 康有為 《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 將西方政治學說同儒家學說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梁啟超 《變法通議》 主張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 嚴復 《天演論》 主張國家屬于人民,王侯將相是人民的公仆

7、 (3)維新派與頑固勢力、洋務派的論戰(zhàn) ①內(nèi)容: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②實質:是資本主義思想同封建主義思想的正面交鋒。 ③意義:促進維新思想傳播,是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4)影響 ①維新變法思想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開展。 ②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起到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易誤辨析] 維新派與洋務派的比較 二者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洋務派維護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8、;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中體西用”思想的認識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史料一 上海格致書院考課題表 類別 命題者 試題 格致(自然科學)類 龔照瑗 泰西格致之學與近刻翻譯諸書,詳略得失,何者為最要論。 教育類 劉坤一 中國一鄉(xiāng)一邑皆有書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舉。而泰西藝學,亦各有書院……中西書院不同,其為育才一也。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jīng),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第中西之載籍極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

9、綜條貫,各盡所長歟?試互證而詳論之。 治術類 周馥 中國近日講求富強之術,當以何者為先論。 史料二 就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來說,洋務運動本質上是一場中國式的“工業(yè)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歸根結底,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政府不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政府,用舊有思維定式去帶領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場悲劇。 ——李小慶《中國式“工業(yè)革命”的根底》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考課題表試題的類別有格致(自然科學)類,體現(xiàn)了學習西方自然科學方面的近代化特點。史料二從兩個方面分析了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和失敗的原因,省略號是將史料二分層的關鍵符號。 (2)史料二中第一句話從經(jīng)濟近代化角度說

10、明了洋務運動的實質和作用;第二句話中的“舊有思維定式”指“中體西用”思想,從側面指明了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史料運用] (1)史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該表述內(nèi)容的傳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哪里? [提示] 表述:或謂綱常政教,中國自有常經(jīng),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廣益。傳統(tǒng)性的體現(xiàn):堅持綱常政教。 (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對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提示] 現(xiàn)象:部分開明知識分子認識到了洋務運動的局限性。影響:推動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nèi)容由器物到政治制度的飛躍。 [史論歸納] 1.“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與“師夷長技以自強”思想的異同 (1)相同:都代表

11、地主階級的利益;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都主張學習西方科技。 (2)不同 ①具體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抗侵略,后者首先是為了鎮(zhèn)壓人民革命。 ②主張的實踐程度不同:前者幾乎沒有具體實踐,后者則進行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實踐活動。 2.多種史觀評價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思想 (1)從階級斗爭史觀(革命史觀)看: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本能,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 (2)從現(xiàn)代化史觀看: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nóng)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yè)現(xiàn)代化、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教育現(xiàn)代化和外交現(xiàn)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3)從整體史觀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

12、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nèi)擴展的具體表現(xiàn)。 (4)從文明史觀看:“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欣賞又排斥的矛盾心態(tài),但它畢竟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tǒng)人”開始向“現(xiàn)代人”轉變。 康、梁維新思想的主張和特點 史料一 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

13、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 ——康有為《請定立憲開國會折》 史料二 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nèi)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小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tǒng)象征系統(tǒng)內(nèi)拾取古已有之的變化之道?!M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似乎處處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不時透露出叛逆色彩。 ——許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xiàn)代化史》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說明康有為主張向西方學習,變革政治制度

14、。 (2)史料二中“偷運西學之果”指宣揚維新變法、仿西方政制?!安桓矣庠焦诺涫ベt所訂準繩”說明康有為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 [史料運用] (1)史料一中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設想? [提示] 開國會,定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2)根據(jù)史料二,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體”中偷運西學的“移花接木”方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這反映了維新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提示] 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 [史論歸納] 康梁維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 1.特點 (1)中西融合: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

15、借助儒家思想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說。 (2)救亡圖存:體現(xiàn)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xiàn)實,蘊涵了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強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特點。 (3)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實現(xiàn)。 2.成因 (1)客觀原因: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chǎn)階級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十分強大。 (2)主觀原因:康梁作為民族資產(chǎn)階級上層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其思想認識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結合”。 (3)歷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康有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經(jīng)學大

16、師,對儒家學說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借助儒家思想來宣傳維新思想會減少變法的阻力。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咸豐十年(1860年),曾國藩上書皇帝說:“自古外夷之助中國,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馭夷之道,貴識夷情。目前資夷力以助剿濟運,得紓一時之憂;將來師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遠之利”。由此可知曾國藩(  ) A.繼承了“師夷制夷”思想 B.認為應全面向西方學習 C.強烈的“天朝上國”思想 D.主張“中體西用”思想 A [由題干信息可以得出曾國藩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以抵制外來的侵略,故A項正確;曾國藩只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并不張學

17、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項錯誤;曾國藩的思想中雖然仍有“天朝上國”的認識,但畢竟已經(jīng)承認西方的先進技術,故C項錯誤;曾國藩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中體西用”,但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 2.(2017·保定模擬)晚清時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學體也,西學用也,無體不立,無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形髦?,化新舊之門戶,庶體用并舉,人多通才?!痹撝鲝?  ) 【導學號:02990106】 A.本質上屬于地主階級洋務派思想 B.是對“中體西用”思想的發(fā)展 C.否定了傳統(tǒng)文化,主張全面學習 D.提倡維護傳統(tǒng)文化,反對西方學說 B [結合所學知識,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

18、為用”,與題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項錯誤,B項正確;材料主張“中西并重”,并未出現(xiàn)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現(xiàn)象,故C、D兩項錯誤。] 3.學者張鳴在《再說戊戌變法》中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康黨(即維新派)是中國社會急于事功(改變中國命運)的普遍心理造就出來的一批特別熱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強調維新派能登上歷史舞臺是因為(  ) A.急于改變中國命運的社會心理 B.民族危機的日益加深 C.社會各階層普遍接受變革思想 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A [據(jù)材料“中國社會急于事功(改變中國命運)的普遍心理造就出來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強調維新派能登上歷史舞臺是因為急于改變中國命運的社會

19、心理造成的,故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民族危機的加深,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社會各階層對變革思想的態(tài)度,故C項錯誤;材料與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無關,故D項錯誤。] 4.“顧論者徒夸其水師之練習,營務之整頓,火器之精良,鐵甲戰(zhàn)艦之縱橫無敵,為足見其強;工作之眾盛,煤鐵之充足,商賈之轉輸負販及于遠近,為足見其富,遂以為立國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強之末而非其富強之本也?!边@說明王韜主張(  ) A.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B.學習制度,改革強國 C.武裝暴力,革命救國 D.實業(yè)救國,商戰(zhàn)富國 B [王韜作為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不可能是其思想主張,而且材料也沒有對“中體”的相

20、關提及,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顧論者徒夸其水師之練習……遂以為立國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強之末而非其富強之本也”可知,王韜認為洋務派企圖通過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就使清王朝走向獨立自強道路的愿望,屬于舍本逐利和無法實現(xiàn)的愿望,其引申主張即力主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故B項正確;“武裝暴力”在材料中并沒有相關體現(xiàn),而且與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早期維新派向來是不主張暴力革命的,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很容易看出,王韜已經(jīng)明確指出商戰(zhàn)富國屬于舍本逐末的做法,故D項錯誤。]考點2 新芽綻放——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對應學生用書第235頁)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新文化運動 1.背景 (

21、1)物質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2)思想基礎: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進一步傳播,資產(chǎn)階級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實行民主制度。 (3)客觀因素:袁世凱夢想恢復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2.興起 (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宣傳民主與科學,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2)旗手: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蔡元培等。 (3)陣地:《新青年》(主要陣地)、北京大學(活動基地)。 3.內(nèi)容 (1)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

22、文學。 4.影響 (1)猛烈地沖擊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國知識分子在運動中受到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也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5.局限性:新文化運動對東西方的文化存在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局限性。 [概念闡釋] 民主與科學 民主指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治,包括人權平等、個性解放、獨立人格、共和政體等??茖W指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包括進化論、唯物論、無神論,反對封建迷信、愚昧盲從和偶像崇拜等。 二、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原因 (1)國內(nèi) ①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②五四運動爆發(fā),大大促進

23、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國際: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2.表現(xiàn) (1)傳入: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率先舉起社會主義旗幟。 (2)發(fā)展 ①系統(tǒng)介紹:1919年,李大釗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②創(chuàng)立社團: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xiàn)。 ③思想轉變: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并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 ④面向工人:創(chuàng)辦工人補習學校,出版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和《勞動音》。 3.影響: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

24、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 [輕巧識記]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史料一 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tài),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tài)也;所主張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所心營目注,其范圍不越少數(shù)君主貴族之權利與名譽,于多數(shù)國民之幸福無與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會道德與生活,莫大于禮;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編自陳獨秀《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 史料二 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錢玄同曾寫道:“我將此文

25、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與孔經(jīng)是絕對不能并存的東西,如其要保全中華民國,惟有將自來的什么三綱五倫、禮樂、政刑、歷史、文字‘棄如土苴’。” 史料三 我還記得先前的醫(y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xiàn)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地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 ——魯迅《吶喊》自序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信息“禮”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刑”指封建專制制度。新文化運動的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tǒng)道德。 (2)史料二中錢玄同強調“共和與孔經(jīng)是絕對不能并存的東西”,這表明新文

26、化運動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堅決反對孔教。 (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文化認識的偏激,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和絕對肯定的態(tài)度。 [史料應用] (1)根據(jù)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陳獨秀批判儒家思想的著眼點及背景。 [提示] 著眼點: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制度的倫理道德。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資產(chǎn)階級力量壯大;民主化政治運動開展;尊孔復古逆流出現(xiàn);廣大民眾被封建思想束縛;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 (2)根據(jù)史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錢玄同、魯迅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 [提示] 錢玄同認為要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須徹底批判中國的封建思想,摒棄“三

27、綱五倫”,打破傳統(tǒng)精神枷鎖。魯迅在思想上忽視甚至否定文化的傳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絕對化與簡單化的傾向。 [史論歸納] 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及“新”的表現(xiàn) (1)新文化運動的特點 ①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 ②有思想戰(zhàn)線和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其目的是為實現(xiàn)民主政治而營造新文化的氛圍。 ③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絕對肯定和對東方傳統(tǒng)文化絕對否定的局限性。 ④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傳資產(chǎn)階級文化;后期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流。 (2)“新”的表現(xiàn) ①新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資產(chǎn)階級的激進派。 ②新基礎:中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其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 ③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學及達

28、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思想;后期是以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 ④新內(nèi)容:前期以宣傳民主與科學為突破口;后期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nèi)容,提出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⑤新成果: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維新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儒家思想 史料一 特發(fā)明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jīng)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噬弦乙褂[觀,知大圣之改制,審通變之宜民,所以訓諭國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為(1898年6月) 史料二 孔教與共和乃絕對兩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廢其一,此義愚屢言之,張、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猶愚之信仰共和必排

29、孔教。蓋以孔子之道治國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 ——陳獨秀《復辟與尊孔》 [史料解讀] (1)史料一中“孔子為改制教主,六經(jīng)皆孔子所作,俾國人知教主,共尊信之”反映了康有為借助儒學外衣來宣傳維新變法、改制等思想。 (2)史料二中陳獨秀認為孔教是阻礙中國真正實現(xiàn)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礙,必須否定孔教,解放思想,方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 [史料運用] 史料一和史料二都涉及如何對待“孔子”問題,二者在本質上有何區(qū)別?出現(xiàn)這種不同態(tài)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沒有區(qū)別,二者在本質上都是在宣傳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根本原因: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程度不同,導致資產(chǎn)階級力量不同。 [史論歸

30、納] 儒家思想在維新變法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中的不同命運 維新變法運動 新文化運動 命運 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傳統(tǒng)道德 原因 ①封建頑固勢力比較強大,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②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具有兩面性;③與康有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經(jīng)歷有關 ①袁世凱企圖利用孔子達到復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開始深入人心;③陳獨秀等人的思想和經(jīng)歷 目的 利用孔子權威論證維新變法的合理性 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掃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礙 不足 之處 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性 全面否定儒家傳統(tǒng)道德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實質 宣傳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和

31、發(fā)展資本主義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生程俊英曾說:“《新青年》等刊物,成為我級必不可少的讀物。有的同學把《新青年》從第一期讀到最后一期,這使我級文風一變,再也不寫堆砌辭藻、空疏無物之古文了。”據(jù)此,程俊英強調《新青年》(  ) A.改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風格 B.激勵了廣大民眾挑戰(zhàn)封建文化 C.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 D.有利于喚醒青年接受新文學 D [材料中新文化運動只是改變了部分青年的文風,并不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A項錯誤;材料中改變部分青年文風而非激發(fā)廣大民眾對封建文化的挑戰(zhàn),故B項錯誤;儒家文化正統(tǒng)地位的動搖在材料中未體現(xiàn),故C項錯誤;新文化運

32、動改變部分青年文風有利于推動新文學在青年中的推廣,故D項正確。] 2.有學者說:“新文化運動之所以批評孔子、反對孔教、否定儒家綱常,其實并不是指向傳統(tǒng),而是針對現(xiàn)實?!辈牧现械摹艾F(xiàn)實”是指(  ) 【導學號:02990107】 A.宣揚科學知識的需要  B.西方民主思想的傳入 C.國人民主意識的提高   D.袁世凱執(zhí)意復辟帝制 D [題干材料意在考查新文化運動批判儒家思想的現(xiàn)實背景。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后,掀起“尊孔復古”運動,意圖復辟帝制,在這種情況下,新文化運動則批判作為封建統(tǒng)治基礎的儒家思想,故D項正確。] 3.1920年1月,教育部正式通令全國:“自本年秋季起,凡國民學校

33、一、二年級,先改國文為語體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月又發(fā)通告,規(guī)定截至1922年止,凡用文言文編的教科書一律廢止,要求各學校逐步采用經(jīng)審定的語體文教科書。這一變化(  ) A.揭開了近代國人思想變革的序幕 B.表明五四文學革命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C.是近代中國民族觀念興起的產(chǎn)物 D.是當時政府維護民主共和的重要舉措 B [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維新變法,與題目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的時間和“凡用文言文編的教科書一律廢止,要求各學校逐步采用經(jīng)審定的語體文教科書”說明文學革命主張倡導白話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B項正確;材料與民族觀念興起無關,故C項錯誤;民主共和是1912年

34、辛亥革命后確立的,但是很快失敗,故D項錯誤。] 4.(2017·南寧測試)近代中國的先進分子認為,蘇俄依據(jù)馬克思主義建立的社會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國大同主義”。其意在說明(  ) A.中國文化中包含了馬克思主義 B.馬克思主義符合近代中國國情 C.中國具備馬克思主義傳播的心理因素 D.十月革命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進程 C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的理論,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的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故A項錯誤;馬克思主義所描述的社會形態(tài)是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主義社會,與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不符,故B項錯誤;近代中國先進分子認為馬克思主義描述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大

35、同社會有類似之處,反映出中國具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心理因素,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十月革命對中國民主革命的推動作用,故D項錯誤。] (對應學生用書第237頁) 2010~2017全國卷考情統(tǒng)計與分析 考綱 卷別 維新思想 新文化運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全國卷Ⅰ 2015·康有為的儒學認識;2013·維新思想與現(xiàn)代化;2017·清末留學熱潮 ________ ________ 全國卷Ⅱ 2015·康有為的《新學偽經(jīng)考》;2014·維新思想與服飾改革 2013· 中國知識界對西方科學的態(tài)度 2017·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 全國卷Ⅲ 2016

36、·梁啟超的“詩界革命”;2016·張之洞維護傳統(tǒng)思想 ________ ________ 全國卷 2012·“沖擊—反應”模式;2010·西學東漸;2010·教育的近代化 考情分析  在全國卷命題中,維新思想是高頻考點,選擇題、非選擇題均有涉及。試題強調能力立意,不拘泥于教材表述和教材結論,學科特色突出。加強對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考查、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內(nèi)涵、呼應現(xiàn)實熱點問題、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引導等學科素養(yǎng)在試題中均有體現(xiàn)。因此在備考中,在把握維新思想主干的同時,更要注意拓展知識,多角度的分析問題,提升學科素養(yǎng)。 高考命題探究——找規(guī)律 立足時空觀念——主干知

37、識遷移考 1.(2015·全國卷Ⅱ)康有為在《新學偽經(jīng)考》中認為,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的古文經(jīng)實系偽造。1891年該書刊印后風行國內(nèi),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毀。這主要是因為該書旨在(  ) A.揭露歷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論 C.倡導變法維新 D.顛覆孔孟學說 C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康有為寫作《新學偽經(jīng)考》的目的。《新學偽經(jīng)考》倡導變法,觸犯了頑固派的利益,因此才會遭到清政府禁毀,故A項錯誤,C項正確??涤袨榘盐鞣矫裰魉枷肱c儒家思想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學說宣傳變法,主要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故B、D兩項錯誤。] 2.(2010·全國卷)1902~1906年,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只有學

38、生512人,其中舉人62人、貢生48人、生員232人、監(jiān)生84人。這表明此時(  ) A.傳統(tǒng)教育制度穩(wěn)定發(fā)展 B.新式學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學生以求取功名為目的 D.教育制度處于轉型時期 D [京師大學堂是維新變法時期創(chuàng)辦的近代新式學堂,但學生中卻有大量的科舉士人,這說明近代中國教育仍然保留了大量傳統(tǒng)因素,更體現(xiàn)了近代中國教育的轉型特征。] [名師點撥] 西學東漸在全國卷高考中命題出現(xiàn)率較高,尤其是維新思想,幾乎每年都有立足時空觀念、不同形式的命題。試題更多地體現(xiàn)出綜合性、靈活性的取向,注重通過知識的整合和遷移考查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 立足史料實證——創(chuàng)新情境靈活考 3.

39、(2017·全國卷Ⅰ)1904年,湖南、四川、江蘇、廣東、福建等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9個省份留日學生共計1 883人,占全國留日學生總數(shù)的78%,直隸亦有172人,山西、陜西等其他十幾個省區(qū)僅有351人。影響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別 B.革命運動在各地高漲程度存在差異 C.清政府鼓勵留學的政策發(fā)生變化 D.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 A [由于近代開辟的通商口岸多在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內(nèi)地高,人們思想較為開放,因此留日學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區(qū)。出現(xiàn)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水平與開放程度有

40、別,A項正確。此時資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剛剛興起,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尚未建立,革命運動尚未出現(xiàn)高漲局面,B項錯誤。此時清政府鼓勵留學日本,促進了留日潮流的出現(xiàn)。但這一政策與留日學生分布不平衡無直接關系,C項錯誤。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勢力范圍不同與留日學生區(qū)域分布不平衡無直接關系,D項錯誤。] 4.(2010·全國卷)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  ) 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shù)增多 B.中國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 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 D.日本先于中國接觸西學

41、 C [題干體現(xiàn)了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初“日本新詞”的變化,由來自中國到影響中國,這時期起決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發(fā)展并為亞洲鄰國提供啟迪和經(jīng)驗,C項正確。] [名師點撥] 全國卷在本講中的命題中,注重采用“提供新材料,設定新情境,考查新問題”的方式進行命制,材料的選擇、情境的設置和問題的設定主要依據(jù)歷史學的發(fā)展趨勢、新的科研成果、高校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和中學歷史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從能力目標出發(fā)確定立意。 立足家國情懷——社會熱點隱性考 5.(2017·全國卷Ⅱ)1913年,《申報》登載的“艾羅補腦汁”廣告稱:“欲圖一國之進步,當先使一國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補腦之外另無精神思想也。故善

42、國者必先得衛(wèi)生,善謀衛(wèi)生者必先得謀補腦?!庇捎趶V告成功,產(chǎn)品一上市就十分暢銷,這反映出當時(  ) A.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日益廣泛 B.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 C.改良社會風俗成為國民共識 D.廣告成為推進文明的工具 B [廣告宣傳“思想日新”“謀衛(wèi)生”,廣告非常成功,“產(chǎn)品一上市就十分暢銷”,說明廣告內(nèi)容得到國民認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時尚,B項正確。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1915年《青年雜志》的創(chuàng)辦,在材料時間之后,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xiàn)“改良社會風俗”,C項錯誤。雖然廣告內(nèi)容得到國民認可,但不能得出國民是否實現(xiàn)了廣告中宣傳的文明,D項錯誤。] 6.(2016·全國卷Ⅲ)甲

43、午戰(zhàn)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泱泱哉我中華……物產(chǎn)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這反映出“詩界革命”(  ) A.倡導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動了白話文運動 C.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 D.成為改良思潮的開端 C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時代背景認識“詩界革命”的作用?!霸娊绺锩笔琴Y產(chǎn)階級維新派代表梁啟超等人發(fā)起的詩歌改良運動。題干中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甲午戰(zhàn)爭中中國戰(zhàn)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詩歌中蘊含著振興中華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說明“詩界革命”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故選C項。倡導民主革命的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排除A項。推動白話文運

44、動的是新文化運動,排除B項。在甲午戰(zhàn)爭以前,資產(chǎn)階級改良思想已經(jīng)出現(xiàn),排除D項。] [名師點撥] 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是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西學東漸更是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情感。高考歷史試題以全新視角的方式認識西學東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立足唯物史觀——學科理論引領考 7.(2016·全國卷Ⅲ)1903年,張之洞等擬《奏定學堂章程》,其中規(guī)定禁止使用“團體”“膨脹”“舞臺”“影響”“組織”“運動”“報告”“觀念”等新名詞,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 B.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 C.反對向西方學習 D.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 D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

45、解讀《奏定學堂章程》。《奏定學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產(chǎn)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式頒布且在全國普遍實行的學制。題干中這些新名詞蘊含著革命思想,張之洞等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禁止使用這些新名詞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維護傳統(tǒng)的意識形態(tài),故D項符合題意。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兩項。反對向西方學習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 [名師點撥] 唯物史觀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7題要求判斷“根本目的”,一是注意時間信息“1903年”和人物信息晚清洋務派的代表張之洞;二是明確張之洞等主張“中體西用”,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等維護封建統(tǒng)治。 高考仿真演練——明趨向

46、 1.1849年,思想家徐繼畬針對美國政治制度曾說:“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guī),公器付之公論,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創(chuàng)立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骎骎乎三代之遺意焉?!边@說明徐繼畬(  ) A.主張中國實行美國的共和制 B.推崇夏商周的社會制度 C.力主汲取民眾意愿推進改革 D.反思中國的政治體制 D [根據(jù)材料“一何奇也”“骎骎乎三代之遺意焉”可知,徐繼畬肯定美國民主政治中優(yōu)良的一面,意在反思本國的政體,故D項正確。] 2.1877年嚴復抵達英國,開始接觸達爾文等人的進化論。進化論吸引嚴復之處與其說是生物學說,不如說是它所強調的人的決定作用,及在競爭形勢下人的潛

47、在能力之發(fā)揮。嚴復注重“人的決定作用”“人的潛在能力”目的在于(  ) 【導學號:02990108】 A.學習科學以壯大中國科研實力 B.學習政治制度以變法維新 C.學習經(jīng)濟以發(fā)展中國民族經(jīng)濟 D.喚醒國人以挽救民族危亡 D [材料未提到學習科學、政治制度、經(jīng)濟,故先排除A、B、C三項;嚴復的思想是在民族危機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他宣揚進化論是為了喚醒國人以挽救民族危亡,故D項正確。] 3.梁啟超說:“吾以為……能行憲政,則無論為君主為共和,皆可也。不能行憲政,則無論為君主為共和,皆不可也……蓋以政體之變遷,其現(xiàn)象常為進化的,而國體之變更,其現(xiàn)象常為革命的,謂革命可以求國利民福,吾

48、未之前聞?!辈牧险f明梁啟超(  ) A.追求民主自由,倡導民主憲政 B.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君主立憲 C.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 D.認為國體變遷比政體變遷重要 A [在梁啟超看來,如果能行憲政,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都可以,如果不能行憲政,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都不可以,即“憲政”是根本,“君主”和“共和”都是形式,故答案為A項。] 4.“女學生已經(jīng)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這則材料反映了(  ) A.近代學校廣泛開展女權運動 B.維新啟蒙思想開始傳播 C.民

49、主科學思想沖擊封建禮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C [根據(jù)題干可知,當時女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出現(xiàn)了抵制專為她們設置的修身課,同時出現(xiàn)了“抗婚”、“逃婚”等,用實際行動反抗三綱五常,抵制封建禮教,這是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而新文化運動的口號就是民主與科學,故C項正確。] 5.下面是一段學生日記: 孔子誕日為什么放假?孔子在專制時代,他的道德和學術,真可算是成萬世帝王的好商品,無怪乎到這日子,要喧鬧了一番……孔子既然不是現(xiàn)今的人,他的道德、學術配不上做現(xiàn)在的榜樣,那么,我們?yōu)槭裁催€要空廢了一天的工夫,放無意識的假呢! 陳昌標(1920年10月8日) 該日記作為個案反

50、映了當時新青年(  ) A.推崇“尊孔復古”思想 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專制 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 D.對傳統(tǒng)文化批判有片面性 D [根據(jù)“他的道德、學術配不上做現(xiàn)在的榜樣”可知,沒有推崇“尊孔復古”思想,故A項錯誤;根據(jù)時間“1920年”可知當時是結束封建帝制后的中華民國時期,故B項錯誤;材料中是對孔子思想的否定,沒有體現(xiàn)追求西方生活方式,故C項錯誤;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維護專制制度,但也有培養(yǎng)個人品質,塑造民族氣節(jié),形成中華民族優(yōu)秀美德等積極作用,材料因其消極作用而全盤否定它,具有片面性,故D項正確。] (對應學生用書第238頁) 思想解放彰顯社會進步[學術前沿] [

51、熱點關注] 每次重大社會變革都會有思想解放先行,或者說社會變革必須以思想解放為先導。如果沒有思想解放或不解放思想,社會變革是不會成功和徹底的。習近平提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今天的中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必須繼續(xù)解放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如何做到解放思想、怎樣實現(xiàn)思想解放,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 [運用點撥] 1.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后來的社會歷史發(fā)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鴉片戰(zhàn)爭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他們開始睜眼看世界,向世界學習。以“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和維

52、新變法為標志,不斷探索強國之路。這是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過程,也是近代中國人思想不斷解放的歷程。 3.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運動后期,激進民主主義者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4.(對接高考)對于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是命題的高頻點,而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考查相對較少。全國卷高考命題還會關注中國近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張、特點和作用,從文明史觀與現(xiàn)代化史觀的角度,認識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表現(xiàn)及其對社會發(fā)展進步的

53、影響。 [針對訓練] 1.有人把中國前期近代化的各種方案比喻成“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洗腦”。其中“開顱洗腦”的意義是(  ) A.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 B.是移風易俗的社會革新運動 C.真正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 D.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 D [材料中“自我療傷”“溫藥治療”“猛藥重治”“開顱洗腦”分別指的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啟蒙運動是戊戌變法; 移風易俗的社會革新運動是辛亥革命;真正意義上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也是指辛亥革命;動搖了封建思想統(tǒng)治地位的是新文化運動,故D項正確。] 2.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民族,

54、才能擁有不斷前進的動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西洋文明輸入吾國,最初促吾人之覺悟者為學術,相形見絀,舉國所知矣;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倘恍迷離之境。吾敢斷言曰: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后覺悟之最后覺悟。 ——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 (1)材料中,陳獨秀認為“西洋文明輸入吾國”后,國人的“覺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請指出是哪三個階段,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每個階段起始時期的核心主張。 (2)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國人在第二、第三階段的“覺悟”最終對中國政治面貌所

55、起的革命性變化。 【解析】 本題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為命題切入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第(1)問,應從材料中找出國人“覺悟”的三個階段,再回答每個階段的起始時期的核心主張。第(2)問,應概括指出國人在第二、第三階段“覺悟”時中國政治面貌所起的革命性變化。 【答案】 (1)學術覺悟(學器物):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科技。 政治覺悟(學制度):維新派仿效西方政治制度,主張君主立憲。 倫理覺悟(學思想):新文化運動,主張民主和科學。 (2)政治覺悟(學制度):結束君主專制,確立民主共和制度。 倫理覺悟(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傳播,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逐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