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

上傳人:痛*** 文檔編號:80896333 上傳時間:2022-04-26 格式:DOC 頁數(shù):15 大小:664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_第1頁
第1頁 / 共15頁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_第2頁
第2頁 / 共15頁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_第3頁
第3頁 / 共1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三歷史人教版一輪教師用書:模塊三 第12單元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Word版含解析(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第28講 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 考點1 “與上帝直接對話”——宗教改革 (對應學生用書第225頁)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背景 1.經濟條件: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2.思想條件:文藝復興的影響下,人們要求改革教會的愿望日趨強烈。 3.主要原因:天主教會與德意志之間的矛盾加深。 4.導火線:1517年,教皇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 二、概況 1.序幕:1517年,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 2.擴展: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新教,如路德派、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等。 三、主張 1.因信稱義:只要虔誠地信仰靈魂便可獲得拯救。因信稱義的主張使人獲得了精神上的自

2、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是一種人文主義宗教觀。 2.簡化宗教儀式。每個人都可和上帝直接交流,無需神職人員干預和繁縟的禮拜儀式。(從神學角度論證了人的自由和獨立性) 3.《圣經》是人們的唯一信仰的神圣權威。人人在上帝和《圣經》面前都是平等的,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不用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的說教。 4.世俗統(tǒng)治權應當高于教權并支配教權,教會應該從屬于國家,羅馬天主教會不應該干涉德意志內部事務。(“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5.僧侶可婚配和還俗,鏟除教士和俗人之間的隔閡。 四、影響 1.直接影響:形成了不受羅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爾文派和英國國教。 2.經

3、濟方面: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tǒng)治,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 3.經濟方面: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道路。 4.思想方面:打破了天主教會的精神壟斷,解放了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fā)展。 總之,宗教改革促進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轉型。 [易誤辨析] 正確區(qū)分“因行稱義”“因信稱義”“信仰得救” 這三種主張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張,都屬于基督教的教義。 (1)“因行稱義”的本質是為加強羅馬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為封建宗教神學的精神壟斷而服務的。 (2)“因信稱義”否定了天主教會的權威,簡化了宗教儀式,解放了人的個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稱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為資產階級的發(fā)

4、財致富進行辯護,是對“因信稱義”的繼承和發(fā)展。 宗教改革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史料一 “文藝復興”的影響側重于知識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藝復興”所開拓出來的人文主義的影響……把歐洲人民的覺悟,提高了一步。 ——陳樂民《歐洲文明十五講》 史料二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為,而是單用信才能領受愛慕的。因此,既然靈魂為它的生命與義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靈魂稱義顯然單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為。 ——馬丁·路德《論基督徒的自由》 史料三 “宗教改革”這個詞一樣有誤導作用。路德一開始是一個改革家,但最終卻成為了一個革命者,這是他與羅馬教

5、會堅定抗爭導致的結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釋為對教會某些腐敗落后現(xiàn)象作出的反應,其中包括……部分牧師包括教皇的放蕩生活……不受教會法律約束的特權和豁免。盡管這些很能激起人們的抗議,但它們僅是清教徒進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史料解讀] (1)史料一“側重于知識分子”“歐洲人民”說明宗教改革比文藝復興運動的群眾基礎更廣泛;“享受到了‘文藝復興’所開拓出來的人文主義的影響”反映了宗教改革繼承并發(fā)展了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思想。 (2)史料二反映了馬丁·路德在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張。注意史料的出處是本史料解讀的落腳點。“單用信才能領受愛慕的”說明了馬丁·路德

6、主張“因信稱義”,從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會的宗教權威。 (3)史料三認為,宗教改革表面看是一場反對教會腐敗、壓榨的宗教改革運動,實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政治革命。馬丁·路德是一位資產階級革命家。羅馬教會的腐朽生活、特權等是宗教改革反對的目標,也是引發(fā)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實質目的,其實質目的是資產階級爭取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的革命。 [史料運用] (1)結合史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義的訴求,并從人文主義傳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的關系。 [提示] 訴求:批判神權統(tǒng)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關系: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傳播僅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宗教改革從

7、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fā)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了的人文主義。 (2)史料二體現(xiàn)了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主張,有人認為馬丁·路德的主張樹立了上帝的權威,因此馬丁·路德的學說與人文主義沒有聯(lián)系。對此你如何理解? [提示] 馬丁·路德的學說強調人們在內心世界中發(fā)現(xiàn)宗教,每一個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誠信仰使自己擺脫“罪惡”,不需要教會作為中介,它實際上否定了教皇的權威,使人們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從而帶有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 (3)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宗教改革的影響。 [提示]?、僮诮谈母锏膶嵸|是一場西歐各國早期反封建斗爭的社會運動,矛頭對準羅馬天主教

8、會,勇于挑戰(zhàn)以教皇為首的宗教權威,為人類不斷認識自己的歷史寫下了發(fā)人深省的一頁。新教成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旗幟,并對后來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重大影響。②宗教改革進一步打擊了西歐封建勢力,削弱了天主教會的經濟實力,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fā)展。③它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促進了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④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fā)展了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 [史論歸納] 宗教改革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 (1)“信仰得救”,徹底否定教皇和羅馬教會的至上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

9、。 (2)以《圣經》和個人內在信仰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立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權利。 (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實際上是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進一步推向政治現(xiàn)實。 (4)宗教改革的最大影響在于成功運用了人文主義的世俗精神創(chuàng)造出新教倫理,把人的心靈從罪惡折磨、來世拯救和教會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世俗生活與世俗人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九十五條論綱”:所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據此可以推斷材料(  ) A.宣揚了人人平等的觀念 B.打破人們對宗教的迷信 C.主張世俗權力高于教權 D.主張因

10、信稱義 D [材料強調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他們進入天堂”,說明還沒有擺脫宗教的影響,故B項錯誤;材料強調人的宗教得救方式,沒有體現(xiàn)世俗權力與教權的關系,故C項錯誤;“九十五條論綱”強調“進入天堂,要靠經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也就是個人的努力要高于別人的保證,符合馬丁·路德因信稱義的主張,故D項正確。] 2.(2017·保定模擬)運用結構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圖可以用來說明(  ) A.宗教改革發(fā)生的必然性 B.靈魂自救途徑的轉變 C.信徒地位的重大變化 D.新教主張過世俗生活 B [根據題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

11、之前是“因行稱義”,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稱義”。宗教改革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結果,是資產階級利益的需求,是教會腐朽的結果,但題干并非主旨是宗教改革發(fā)生的必然性,故A項錯誤;根據前面的分析,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對話,即靈魂自救途徑發(fā)生轉變,故B項正確;宗教改革后,教會的地位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故C項錯誤;題干并未涉及新教過世俗生活的表述,故D項錯誤。] 3.(2017·唐山模擬)馬丁·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并把《圣經》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大量刊行。這一現(xiàn)象(  ) A.弱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 B.打破了神學對科學技術的束縛 C.直接推動了德意志地區(qū)

12、的統(tǒng)一 D.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發(fā)展 D [根據材料“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大量刊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強化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宗教信仰,故A項錯誤;宗教改革并不否定神學,故B項錯誤;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發(fā)生在16世紀,德意志統(tǒng)一完成于1871 年,二者沒有直接聯(lián)系,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并把《圣經》翻譯成德文而廣為流傳。此后,各種民族語言版本的《圣經》大量刊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得出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興起與發(fā)展,故D項正確。] 4.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寫道:“于是對天國的批判就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就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就變成對政治的批判?!庇纱丝梢姡诮谈母锏?/p>

13、實質是(  ) 【導學號:02990103】 A.反對教權主義 B.反對專制統(tǒng)治 C.反對神學世界觀 D.反對世俗權威 B [根據材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就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就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就變成對政治的批判”可知,馬克思認為宗教改革實質上是一場政治革命,聯(lián)系已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將斗爭的矛頭指向了羅馬教皇,而以教皇為首的天主教會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封建主,因而這一運動反映了早期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實質是一場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B項符合題意。] 考點2 理性的光輝——啟蒙運動 (對應學生用書第226頁) [識記—基礎知識梳理] 一、背景

14、 1.經濟基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 2.階級基礎: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的壓迫。 3.政治基礎:封建專制統(tǒng)治和教會束縛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4.思想基礎:文藝復興的推動,思想解放。 5.斗爭武器:自然科學取得很大進展,挑戰(zhàn)教會的權威。 二、概況 1.核心:“理性”,即主張人自己去思考,否定一切外在權威。 [概念闡釋] 理性 理性即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啟蒙思想家認為理性是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其旨在反對專制主義、教權主義和封建特權,追求政治平等和經濟自由,構建一個更符合理性和人性

15、的社會。 2.內容 (1)呼喚用理性的陽光驅散現(xiàn)實的黑暗,努力構建一個民主和科學的美好時代。 (2)抨擊天主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 3.代表 人物 代表作 觀點 伏爾泰  《哲學通信》 《路易十四時代》 ①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 ②提倡“天賦人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 《論法的精神》 ①反對君主專制,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 ②法律應當是理性的體現(xiàn) 盧梭 《社會契約論》 ①闡述“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思想 ②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康德 《純粹理性批判》 ①認為人應該自己

16、獨立思考,理性判斷 ②人非工具 ③主權屬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輕巧識記]       啟蒙運動的內容 三、影響 1.對歐洲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著歐洲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 (2)為法國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動員。 2.對世界 (1)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2)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教材補遺]__啟蒙運動時期的自然神論 自然神論是17-18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出現(xiàn)的一個哲學觀點。自然神論者推崇理性原則,把上帝解釋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學理論

17、,又稱理性神論。由17世紀英國思想家赫伯特始創(chuàng),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人也都是具有一定唯物主義傾向的自然神論者。自然神論反對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否定迷信和各種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奇跡”;認為上帝不過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創(chuàng)世之后就不再干預世界事務,而讓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規(guī)律存在和發(fā)展下去;主張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啟宗教”。 啟蒙運動的特點及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 [理解—史料研習歸納] 史料一 人生來平等,這是自然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國家最高權力屬于全體人民……社會秩序乃是為其他一切權

18、利提供了基礎的一項神圣權利。然而這項權利決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 ——盧梭《社會契約論》 史料二 這些哲人受被牛頓證實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很大,他們相信不僅存在著控制物質世界的自然法則,也存在著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理性被用來檢驗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傳統(tǒng)。 史料三 啟蒙運動是歐洲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在啟蒙時代,歐洲知識界對西方文明的傳統(tǒng)信仰和價值觀重新思考,強有力地掃蕩了籠罩著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學的迷霧?!缟锌茖W和對人類理智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則促進了現(xiàn)代科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 ——《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歷史卷》 [史料解讀] (1)史料

19、一信息“自然賦予每個人的權利”反映了天賦人權學說,“國家最高權力屬于全體人民”反映了人民主權思想,“約定之上”體現(xiàn)了社會契約的思想。 (2)史料二中“理性被用來檢驗一切事物”,反映了啟蒙思想家用理性思考問題。 (3)史料三高度評價“啟蒙運動是歐洲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表明啟蒙運動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做了理論準備;同時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 [史料運用] (1)根據史料二,分析影響哲人們提出新思想的因素是什么?史料一、二中,哲學家“將理性應用”是從何入手的? [提示] 因素:近代科學的發(fā)展為哲人們的思考和判斷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入手:從社會契約理論和自然法則入手,否定封建專

20、制制度。 (2)根據史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啟蒙運動在哪些方面對西方文明的傳統(tǒng)信仰和價值觀進行了重新思考? [提示] 方面:批判專制主義、教權主義,號召消滅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 [史論歸納] 1.啟蒙運動的四大特點 (1)從批判的對象看:矛頭指向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2)從批判的方式上看:擺脫了宗教的束縛,訴諸理性,啟蒙思想家宣傳理性,對封建制度進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學進步與資產階級強大的反映。 (3)從批判的領域來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領域,即使是百科全書派,宣揚科學和理性的目的也是為了反對專制、教權和迷信。 (4)從歷史作用上看:主要是為資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

21、的統(tǒng)治做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 2.啟蒙運動對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發(fā)展 (1)在批判對象上:文藝復興運動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而啟蒙運動直指整個“黑暗的中世紀”。 (2)從涉及領域看: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經濟、科學、史學、文學、美學等精神文明領域的各個方面。 (3)從批判形式看:啟蒙運動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 (4)從思想特點看:啟蒙運動思想家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權威,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他們高舉民主、科學大旗,為了解放全人類宣傳理性真理。 [應用—對點強化訓練] 1.(2017·蚌埠質檢)他們擺脫了

22、對上帝的恐懼,但是仍然對神表現(xiàn)出尊敬的態(tài)度。他們嘲笑六天創(chuàng)造世界的觀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計劃設計的完美結合的機器,是人類永久居住的場所?!八麄儭?  ) A.相信人是萬物的尺度 B.宣傳禁欲苦行學說 C.堅持王權高于教權 D.設計出理性王國的藍圖 D [根據材料“仍然對神表現(xiàn)出尊敬的態(tài)度”“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計劃設計”,不能體現(xiàn)“人是萬物的尺度”,故A項錯誤;根據材料“上帝按照理性計劃設計”,體現(xiàn)的是理性主義,屬于啟蒙運動時期,禁欲苦行學說盛行于中世紀,故B項錯誤;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權威,肯定世俗王權,與材料信息不符,故C項錯誤;根據材料“上帝按照理性計劃設計”可以

23、判斷這屬于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思想家主張用理性來指導民主政治建設,故D項正確。] 2.早在西方啟蒙運動之前就有人指出,實際上國王和他的人民之間存在一個協(xié)定,國民對君主承擔相應的義務,而君主對國民具有保護義務,這反映了(  ) A.君主立憲的觀點 B.社會契約的理念 C.革命權利的學說 D.天賦人權的思想 B [材料沒有立法限制君主權力的主張,與君主立憲的觀點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國民對君主承擔相應的義務,而君主對國民具有保護義務”反映了君主與國民間建立社會契約,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君主違背契約后人民革命的權利,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人民主權的來源,與天賦人權的思想無關,故D

24、項錯誤。] 3.(2017·德州模擬)盧梭明確地表示,原始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人類社會從古至今,是一個日益墮落的歷史。由此,要享有與生俱來的“天賦權利”,就必須打破一切歷史、文化造成的禁錮。據此可知(  ) A.盧梭強調自由平等是普世的價值 B.盧梭思想具有破壞性的一面 C.盧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 D.盧梭主張實行民主共和 B [材料信息中沒有涉及自由平等是普世的價值的信息,主要說的是天賦人權如何實現(xiàn),故A項錯誤;由材料可以得出盧梭思想具有破壞性的一面,故B項正確;僅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無法得出盧梭的思想更具民主性,故C項錯誤;實行民主共和是盧梭的主張,但不符合題意,故D項錯誤。]

25、4.“隨著對峙的加劇,激進派領袖對這場運動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將其轉化為革命口號:公民、社會契約、普遍意志、人權,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边@場運動(  ) 【導學號:02990104】 A.為資本主義社會構建了藍圖 B.標志著歐洲人文主義的復蘇 C.沉重打擊了羅馬教廷的特權 D.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精神動力 A [“公民、社會契約、普遍意志、人權,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愛”表明這場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構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理想藍圖,故A項正確;標志著歐洲人文主義的復蘇是文藝復興,與材料內容不符,故B項錯誤;沉重打擊了羅馬教廷特權的是宗教改革,與材料內容不符,故

26、C項錯誤;為工業(yè)革命提供精神動力的是牛頓的經典力學,與材料內容不符,故D項錯誤。] (對應學生用書第228頁) 2012~2017全國卷考情統(tǒng)計與分析 考綱 卷別 宗教改革運動 啟蒙運動 全國卷Ⅰ ________ 2016·盧梭《社會契約論》 全國卷Ⅱ ________ ________ 全國卷Ⅲ ________ ________ 全國卷 ________ 考情分析 本部分知識在高考中幾乎是盲點,鮮有考查,僅在2016年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命制了一道題目,重點考查學生的分析、思考、論述及語言表達等能力。 高考仿真演練——明趨向 1.宗教

27、改革運動后,西歐出現(xiàn)了兩種教派,長期斗爭的結果是天主教在17世紀的改革中引入了人民主義的色彩而出現(xiàn)18世紀法國的自由思想,而基督教卻在18世紀沒落而發(fā)動自己的改革,結果產生了宗教思想自由原則的資本主義,最終產生了現(xiàn)代的各種思想,包括社會主義。這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 B.宗教改革促進人們思想解放 C.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取得成果 D.歐洲天主教的宗教束縛放松 B [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宗教改革后,西歐出現(xiàn)了兩種教派,在長期斗爭中各自不斷改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日益解放,因此B項正確。A、C、D三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2.跨入近代門檻以來,西方的個人經歷

28、了先從神的權威下解放、再從人的權威下解放的過程。其中“從人的權威下解放”是指(  ) 【導學號:02990105】 A.確立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價值觀 B.描繪了理性王國的偉大藍圖 C.明確指出人可以與上帝直接溝通 D.揭示了宇宙運行的科學奧秘 B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人的權威下解放”指的是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主張擺脫君主專制,建立代議制政府,并且描繪了理性王國的藍圖,B項正確。A項闡述的是文藝復興的思想核心,C項說的是宗教改革,D項說的是牛頓等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均可排除。] 3.在伏爾泰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鳩則提出,“在一個有法律的社會里,自由僅僅是:一個人

29、能夠做他應該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鳩倡導(  ) A.法律所允許的權利和自由 B.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 C.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礎 D.法律與自由的辯證關系 A [結合題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兩個詞“自由”“法律”可知,孟德斯鳩論證的核心問題就是自由與法律之間的關系,他主張公民應當在法律所許可的范圍內獲得自由,A項正確。B、C、D三項都是啟蒙思想家的主張,但與題意不符,排除。] 4.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寫道:“西方人講政治,一定先講主權。他們的政治思想很多建立在主權觀念上。所以西方有神

30、權、王權、民權的分法,到現(xiàn)在便是國家主權在民眾。”這里的“主權觀念”是指(  ) A.國家的政治權力 B.民眾的自主權力 C.國土管轄的權力 D.管理國家的權力 B [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理解材料中的主權觀念實際上是指民主觀念,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5.學者楊曉東認為:“啟蒙并不是告訴你如何思考,而是啟發(fā)人說,你原本就已經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習慣使你既懶惰又沒有勇氣使用你的理智”,基于這種分析,他認為“啟蒙”主要是(  ) A.知道應該怎樣思考 B.彰顯人性的尊貴價值 C.自主開拓精神家園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C [從“啟蒙并不

31、是告訴你如何思考”可知“啟蒙”不是指導人們怎樣思考,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沒有體現(xiàn)彰顯人性的尊貴價值,故B項錯誤;從“而是啟發(fā)人說,你原本就已經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習慣使你既懶惰又沒有勇氣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啟蒙”是要求人運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故D項錯誤。] (對應學生用書第229頁) 縱向比較,探討歷史規(guī)律[歷史解釋] [理論闡釋] 1.探討歷史規(guī)律的思考 (1)歷史是過去的歷史,具有不可重復性和不可實驗性,所有的歷史敘述在本質上是一種對過去事情的解釋,既包含了敘述者對史事描述的整理與組合,又體現(xiàn)了敘述者對歷史的立場、觀念等。

32、 (2)“歷史解釋”建立在“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等核心素養(yǎng)基礎之上,同時為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這一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它能綜合體現(xiàn)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2.縱向比較解讀 (1)縱向比較主要是從時間角度,對同一民族、同一區(qū)域、同一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發(fā)展層次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同一事物在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從而認識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揭示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 (2)比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鑰匙”,它既是一種高考測試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種進行歷史研究的思維方法。 [運用點撥] 1.在新課標歷史學習中,區(qū)別各種歷史現(xiàn)象或歷史發(fā)展的異同是

33、運用比較法的基本目的。通過歷史比較,讓我們更好地學習乃至研究歷史,從歷史的縱向聯(lián)系中發(fā)現(xiàn)、揭示社會歷史的演變規(guī)律。從縱向的綜合比較中,從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體把握歷史的進程。 史料 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學說必須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每一個基督徒都可以通過自己在現(xiàn)世的勤奮勞作與成功來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有學者認為,經濟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則,那就是供給與需求。當政府對經濟行為干預最小之時,這些法則運行得最好。 ——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

34、增訂版) 縱向比較:史料中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家庭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教改革時的加爾文認為“必須適應經濟生活的需要”;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有學者認為“當政府對經濟行為干預最小之時……最好”。縱向比較這些觀點可以看出:文藝復興時的人文主義者鼓勵追求財富,宗教改革的加爾文主張適應現(xiàn)世生活,啟蒙運動時期的學者提倡個人奮斗。這些基本觀點都反映了共同的人文主義精神。 2.(對接高考)在近幾年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非選擇題,都有考查這種比較思維能力的試題,因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針對訓練] 1.右圖是美國著名的槍炮與玫瑰樂隊(成立于20世紀八十年代,曲風狂放不羈

35、,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代表)的專輯《運用你的幻想》的封面,其來自于拉斐爾的名畫《雅典學派》,與封面氣質貼合,專輯加入了些許古典和浪漫的元素。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 ①樂隊的音樂屬于浪漫主義風格 ②《雅典學派》體現(xiàn)了人性的光芒 ③樂隊所屬音樂類型在二戰(zhàn)后成為主流?、堋堆诺鋵W派》屬于新古典主義繪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C [由題目信息“青少年反叛精神的代表”可知樂隊的音樂是搖滾樂,其在二戰(zhàn)后成為主流,故①錯誤,③正確;《雅典學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其反映了充滿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②正確;新古典主義繪畫出現(xiàn)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故④錯誤;本題選

36、C項。] 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情是知道如何歸屬自己。每一個人都看他們前面的東西。但是我從內心觀察自己,我只關心我自己的事情。我不斷地反映我自己,控制我自己,品味我自己……我們部分地歸屬社會,但是更大部分地歸屬自己。幫助別人是必要的,但是使自己歸屬自己也是必要的。 ——米歇爾·德·蒙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 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 材料二 如果你真正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世主,那么你馬上就有了仁慈的上帝,因為信仰引導你進入并打開上帝的心靈和意志,你會看到純粹的恩典和溢滿的愛。在信仰中看上帝,你會看到他慈父般友愛的心靈,其中沒有憤怒和冷淡。那些看到上帝憤怒的人并

37、沒有直接看他,而僅僅隔著帷幕看他,就如同一片黑去遮住了他的臉。 ——羅倫·培登《宗教改革時代》 材料三 一旦人民能夠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將它打破時,他們做得更加正確了。那是因為,人民依靠暴力而奪回了他們由于暴力而喪失的自由……要尋找一種結合形式,使得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保衛(wèi)和保障每個結合者的人身以及財富,并且因為這一結合而形成了每一個與全體相結合的個人又只不過是在服從自己本人,并依舊像往常一樣自由。 ——摘編自盧梭《社會契約論》 (1)分別概括材料一、二、三所體現(xiàn)的自由觀。 (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些自由觀產生的共同背景及其歷史價值。 【解析】 第(1)問,對三則材料進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2)問,“背景”可以從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價值”可以從政治、經濟與思想解放等各個方面具體分析,最后得出規(guī)律性結論。 【答案】 (1)材料一:追求個人自由(或主張意志自由)。材料二:主張信仰自由。材料三:強調政治自由(或主張通過暴力革命獲得自由;通過社會契約保障自由)。 (2)共同背景: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資產階級逐漸發(fā)展壯大;思想進步與教會禁錮和專制制度之間的斗爭。歷史價值:發(fā)展了人文主義,促進了思想解放;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推動了西歐向近代社會邁進。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