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22課《橋梁遠景圖》(話題討論)教學設計 冀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22課《橋梁遠景圖》(話題討論)教學設計 冀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2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22課《橋梁遠景圖
》(話題討論)教學設計 冀教版
一、預習作業(yè)
1.讀準字音,熟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圈出來,利用工具書理解“閑庭信步、望洋興嘆、譬如”等詞的意思。
2.閱讀課后的“資料夾”,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這篇文章相關的信息,了解當今橋梁的基本知識和將來的橋梁發(fā)展趨勢。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理解“譬如、輪廓、妨礙、層出不窮、望洋興嘆、閑庭信步”等詞語。
2.閱讀課后的“資料夾”,搜集相關資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這篇文章相關的信息。
3.有感情地朗讀課
2、文,了解當今橋梁的基本知識和將來的橋梁發(fā)展趨勢。
4.在閱讀中培養(yǎng)邊讀邊想象、邊讀邊勾畫批注等自能讀書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用自主學習——感受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運用讀、品、誦的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總分結構的好處,并對未來橋梁的想象進行小練筆的練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閱讀中使學生結合對未來橋梁的想象進行小練筆的訓練,培養(yǎng)其熱愛科學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當今橋梁的基本知識和將來的橋梁發(fā)展趨勢,并對未來橋梁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四、教學課時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3、、謎語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孩子們,我們先來猜個謎語:駝背老公公,趴在河當中,背上有人走,腹下也可通。
生:橋。
師:生活中我們熟悉的橋梁有哪些?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
生:趙州橋,槐安橋……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茅以升先生的《橋梁遠景圖》。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大家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小組內檢查,把容易讀錯的字、詞寫在糾錯本上。(學生自由讀課文)
2.小組活動,交流糾錯本。
3.指名讀文,隨機指導。
師:剛才聽大家讀的特別好,我們來展示一下如何?
4.生字詞檢查,組織小組間競賽。
5、中心話題。
(1)茅以升先生為我們介
4、紹了有關橋梁的哪些內容?默讀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一畫,并在旁邊作批注。
(2)作者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橋梁遠景?想象一下未來的橋梁還可能會出現哪些變化?
6、結合資料,小組交流。
第二課時
一、反復品讀,探究想象
交流中心話題
(1)課文為我們介紹了有關橋梁的哪些內容?默讀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語句畫一畫,并在旁邊作批注。
預設1:橋梁的基本結構、類型。
A.“橋是什么?不過是一條板凳?!谶@里,板凳的腿就是‘橋墩’,橋墩的下面,深入土中的‘腳’,就是‘基礎’,板凳的板就是‘橋梁’。一座橋就是由這三部分構成的。”
從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了什么?
這里運用了“打比方”的寫法,
5、把“橋”比喻成板凳,面是“橋梁”,腿是“橋墩”,腳是“基礎”。還知道這里也運用了擬人的寫法,“板凳”“橋梁”也有了“腿”、“腳”。還知道橋梁都有三部分:橋梁,基礎橋墩。這樣的寫作方法有什么好處呀?(使人更容易理解,使橋梁結構更形象,使文章更生動)
B.“然而,橋梁、橋墩和基礎這三部分的花樣實在多?!?
橋梁在這三部分又有哪些花樣?通過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類型的橋梁?(梁橋、拱橋、吊橋、斜拉橋、雙拱橋……并結合資料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
孩子們,我們了解了這么多有關橋梁的知識,帶著自己的理解讀讀吧!
預設2:過渡段。
“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的。今天的大橋,五花八門,已經了不起了,可是明天
6、、后天的大橋,更是了不起。現在就讓我來作為幻想家,為將來的橋梁繪出一幅‘遠景圖’吧!”
這一段寫的什么內容,放在這里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主要是用“智慧無窮”、“五花八門”、“了不起”等詞對前面橋梁的結構、類型進行總結,起到承上的作用,同時又開啟下文,引出后面的遠景圖。(試著帶著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2)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橋梁遠景圖?想象一下未來的橋梁還可能會出現哪些變化?
A.描繪的是將來的橋梁建造速度很快,又快又好。(第四自然段)
B.描繪的是將來橋梁很美,輪廓美,構件美。(第五自然段)
C.描繪的是將來的橋梁會造得很低,既可以降低費用,又可以水陸兩用。(第六自然段運用作
7、比較的方法,現在的活動橋雖低,但走車過船耽誤時間,將來的橋水陸兩用,兩不妨礙,前后對比突出未來橋的優(yōu)勢。)
D.描繪的是將來的橋梁小巧輕便,攜帶方便。(第七自然段)
E.描繪的是將來橋梁會出現“無梁飛渡”。(第八自然段)
“無梁飛渡”這種橋梁有可能實現嗎?(本段在現實的基礎上融入了作者大膽奇特的想象,出現了“無梁飛渡”這一科學幻想。)試著帶著自己的理解,邊讀邊想。
是啊,“無梁飛渡”多么神奇啊,此時你想象一下未來的橋梁還會有哪些變化?
使學生可以從橋梁外觀,材料,功能,建造方式等各方面暢想,并在小組中交流。
整體回味。
師:從大家的臉上,老師已經看到大家對橋梁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讓
8、我們帶著自己的想象再一次去回味《橋梁遠景圖》的神奇吧!
生:(自由讀)
二、擴展閱讀,延伸體驗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篇有關橋梁的文章《海內第一橋》,我們一起讀一讀,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作業(yè)
師:《橋梁遠景圖》為我們展現了未來橋梁的科學神奇之處,你想象橋梁的遠景圖會是什么樣的?把你的想法寫出來,并試著搜集和橋梁有關的詩句、成語,寫到積累本上。
附送:
2022年(春)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23課《黃河象》(分
段講解)教學設計 冀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書寫本課6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有關
9、情況以及科學家對這具化石的來歷的想象;了解黃河象化石被發(fā)掘的情況。
過程與方法
1.體會課文中科學家關于黃河象化石來歷的想象部分的條理性,學習有條理地講述事件。
2.理清全文的敘述順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2.激發(fā)學生遇事能合理而大膽地想象的欲望。
教學重點
了解黃河象骨骼化石的有關情況以及科學家對這具化石的來歷的想象;了解黃河象化石被發(fā)掘的情況。
教學難點
1.體會課文中科學家關于黃河象化石來歷的想象部分的條理性,學習有條理地講述事件。
2.激發(fā)學生遇事能合理而大膽地想象的欲望。
教學過程
預習作業(yè)
1.借助工具書或查閱資料了解
10、課文不懂的詞語。
2.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查找關于這具黃河象骨骼化石的圖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嗎?那里有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現的?它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第23課《黃河象》。(板書課題)
二、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獨立閱讀,掃除生字障礙;讀準字音,拿不準的可查字典或請教同學和老師。
(2)畫出帶有生字的生詞,反復的讀一讀并試著理解。
(3)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將易錯的字、詞積
11、累在“糾錯本”上。
2.開火車分段檢查朗讀。
3.交流不明白的詞語。
“化石”、“炙烤”、“尾椎”、“下頜”等詞可以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同學間互助等方法自主解決。
4.認讀生詞(自讀、指讀、開火車讀等)。
骨骼 假想 驚恐 挖掘 陳列
骨架 推想 驚奇 開掘 陳設
有氣無力 一動不動 呆立不動 昂首闊步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肅省發(fā)現的??茖W家依據象化石假想了它的來歷。
2.思考:課文向我們
12、介紹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在昨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初讀了《黃河象》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詞,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兩百萬年前的動物世界,看看那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
二、品讀課文
讓我們再次用心地細細品讀這個故事,邊讀邊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容?是從課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畫一畫,讀一讀,也可以和小伙伴說一說。
三、全班交流
預設1:(1自然段)“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大廳里……一頭大象昂首闊步向前跑?!?
靜靜地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了解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容?
討論的重點句子:
a.這具大象骨架高四米,長八米,
13、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前面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fā)現的舌骨也保存著。
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史上是很少見的。
朗讀體會特點。師問:你覺得它有什么特點?
(學生:高大、完整。師歸納板書:骨骼樣子、高大、完整)
齊讀這些語句,再次體會黃河象化石的特點。
預設2:(6自然段)“1973年……可推想出它死后沒被移動過?!?
從這些語言中你知道了關于黃河象的哪些內容?
(黃河象化石被發(fā)現和挖掘的過程)
1.師: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fā)現并挖掘的?
14、(學生:1973年、甘肅、發(fā)現、挖掘)
2.此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學生:化石的發(fā)現——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時樣子。教師歸納板書:發(fā)掘化石。)
3.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是什么樣子的,請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學生:在第6自然段的第4句。)
4.待學生找到后,師出示句子,生齊讀這句話。
師板書:斜插沙土、腳踩石頭。
5.小結:文章開頭向我們介紹了象化石的特點和樣子,結尾介紹了象化石的發(fā)掘和剛發(fā)掘出來時的樣子,那么讀了中間部分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生答:科學家假想黃河象化石的來歷。)師板書:假想來歷。
預設3:(2—5自然段)“科學家假想這具黃河象的來歷……大河又從老象安息的
15、地方流過。”
1.師問: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設、想象。
2.對于發(fā)生在幾百萬年前事,我們現代人根本不可能親眼所見,也不可能找到現成的資料查詢,人們只能根據一些歷史性的東西來進行想象、假設。那么,科學家是根據什么來想象、假設黃河象化石的來歷的?
3.科學家從哪幾步假想了黃河象的來歷?
討論得出四層:
(1)當時的時間、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
(2)黃河象怎樣來到小河邊。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黃河象是怎樣變成化石的。
4、師:科學家根據黃河象化石被挖掘出來時的樣子,想象了化石的來歷,下邊,我們就來看看科學家是怎樣來想象的。
(天氣酷熱,動物干渴,需要喝水,就會來到河
16、邊。再加上看到“腳踩著石頭”,作者就會完全可以想象出,大象不小心踩在一塊橢圓形的石頭上,深深地陷了進去。就會有了前面那悲慘的一幕。日子一天天過去,老象被沖積的泥沙掩蓋起來。象的尸體腐爛了,骨骼和大牙又經過了漫長的時間,卻漫漫地變成了石頭一樣的東西——化石。)
3.你認為科學家的假想最生動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學家想象的這樣,還可能是什么樣?(生自由回答)
四、拓展延伸,陶冶學生情操
1.剛才大家學得很認真,老師真為大家高興。對于黃河象,你們還有哪些了解?
2.生自由談。并上臺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
附:資料
古生物生存在地球歷史的地質年代中而現已大部分絕滅
17、的生物。包括古植物(蘆木、鱗木等)、古無脊椎動物(貨幣蟲、三葉蟲、菊石等)、古脊椎動物(恐龍、始祖鳥、猛犸等)。古生物死后,除極少數(如凍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蟲)由于特殊條件,仍保存原有的組織結構外,絕大多數經過鈣化、碳化、硅化,或其他礦化的填充和交替石化作用,形成僅具原來硬體部分的形狀、結構、印模等的化石。
化石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和它們的生活遺跡。大多數是莖、葉、貝殼、骨骼等堅硬部分,經過礦物質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僅保持原來形狀、結構以至印模的鈣化、碳化、硅化、礦化的生物遺體、遺物或印模。也有少數是未經改變的完整遺體,如凍土中的猛犸、琥珀中的昆蟲等?;枪派飳W的主要研究對象。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茖W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梢哉f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蘊含著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