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選擇題滿分練(6)
《高考生物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選擇題滿分練(6)》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生物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選擇題滿分練(6)(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選擇題滿分練(6) 解題策略鏈接 淘汰排除法 淘汰排除法是指從排除謬誤入手,逐步縮小范圍,去偽存真,最后確定正確答案的解題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排除知識、表述、邏輯錯誤的選項,選項的描述本身錯誤或包含部分錯誤的要排除,但逆向選擇題除外,選項描述有邏輯錯誤的也要排除。 (2)排除無關選項,選項的敘述本身是正確的,但是與題干無關,應排除。這種方法適用于解決一些較難的、不能憑借掌握的知識就能選出答案的試題。 1.下列關于某一個體胰島B細胞和B細胞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都具有發(fā)達的高爾基體 B.都含有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 C.都能轉錄出指導ATP酶合成的mRNA D.都能識別信息分子 答案 A 解析 胰島B細胞合成、分泌的胰島素屬于分泌蛋白,與此功能相適應,胰島B細胞具有發(fā)達的高爾基體,但B細胞沒有分泌功能,其細胞內的高爾基體不發(fā)達,A項錯誤;B細胞和胰島B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經有絲分裂和細胞分化而形成的,都含有控制胰島素合成的基因,B項正確;胰島B細胞和B細胞所含有的ATP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過程為:通過轉錄形成指導ATP酶合成的mRNA,再通過翻譯形成ATP酶,C項正確;胰島B細胞和B細胞都能識別信息分子,D項正確。 2.IGF1是人體自己能夠分泌的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蛋白質——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與胰島素分子結構相似)。牛奶中過量添加IGF1會增加患多種癌癥的風險。下列有關推測,錯誤的是( ) A.IGF1是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的 B.IGF1的調節(jié)方式可能具有反饋調節(jié)的特點 C.IGF1可能與胰島素功能相似,可促進糖原合成 D.過量的IGF1可能導致原癌基因突變,屬于生物致癌因子 答案 D 解析 IGF1是人體自身分泌的蛋白質,在細胞內的核糖體上合成,A正確;IGF1具有調節(jié)的功能,生物體內的調節(jié)物質一般都有反饋調節(jié)的特點,B正確;因與胰島素分子結構相似,可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促進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C正確;過量的IGF1會增加癌癥發(fā)生的幾率,說明該物質可能會導致細胞原癌基因突變,但IGF1屬于化學致癌因子,D錯誤。 3.研究植物激素對豌豆側芽生長影響的實驗結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組別 操作 豌豆側芽生長長度(單位:mm)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1 保留頂芽 0 0 0 0 2 切除頂芽 0 10 20 40 3 保留頂芽,側芽涂抹細胞分裂素 0 20 40 60 4 切除頂芽,側芽涂抹赤霉素 0 30 65 100 A.比較1、2可知,頂芽對側芽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B.比較l、3可知,細胞分裂素能解除頂芽的抑制作用 C.比較2、4可知,赤霉素能明顯促進側芽生長 D.比較3、4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效果大于細胞分裂素 答案 D 解析 與保留頂芽的對照組1相比,實驗組2切除頂芽后,隨著時間的遞增,側芽的生長長度逐漸加長,說明頂芽對側芽生長具有抑制作用,A項正確;實驗組3保留頂芽,側芽涂抹細胞分裂素后,隨著時間的遞增,側芽的生長長度也逐漸加長,說明細胞分裂素能解除頂芽的抑制作用,B項正確;組別2、4的自變量為側芽是否涂抹赤霉素,實驗結果顯示:在第3、5、7天,涂抹赤霉素的實驗組4的側芽的生長長度較相應時間內的實驗組2長,說明赤霉素能明顯促進側芽生長,C項正確;組別3、4的自變量有3個:是否保留頂芽、側芽是否涂抹細胞分裂素、側芽是否涂抹赤霉素,因此不能得出“赤霉素的作用效果大于細胞分裂素”的結論,D項錯誤。 4.實驗過程中,實驗時間的長短有時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下列各實驗中,有關實驗時間的長短對實驗結果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證明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時間越長積累的淀粉越多,實驗現(xiàn)象越明顯 B.在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中,第二次觀察與第三次觀察之間所間隔時間的長短對該實驗沒有影響 C.赫爾希與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或過短對實驗結果影響相同 D.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置時間的長短對實驗結果的觀察沒有影響 答案 C 解析 證明綠葉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時間越長雖然積累的淀粉越多,但積累的淀粉有可能大量轉移到遮光部分的葉片,導致實驗組和對照組結果區(qū)別不明顯,A錯誤;在質壁分離與質壁分離復原的實驗中,第二次觀察是細胞質壁分離,第三次觀察是細胞質壁分離復原,如果二者之間所間隔時間過長,可能導致細胞死亡而看不到質壁分離復原現(xiàn)象,B錯誤;赫爾希與蔡斯所做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保溫時間過長會導致子代噬菌體從大腸桿菌內釋放出來進入上清液;而保溫時間過短會造成部分噬菌體沒來得及侵染大腸桿菌而直接到上清液,二者都會造成上清液放射性增高,沉淀物放射性降低,所以對實驗結果影響相同,C正確;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置的時間過長,細胞死亡導致脂肪滴從細胞中流出,D錯誤。 5.如圖為果蠅雜交實驗示意圖,果蠅的體色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B(灰身)、b(黑身)控制,不含該等位基因的個體無法發(fā)育,乙、丙細胞其他染色體正常,乙產生生殖細胞時一對同源染色體分離,另一條染色體隨機分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乙屬于整倍體變異,丙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 B.甲與乙雜交后代性染色體為XXY與XXX的比例為1∶1 C.甲與丙雜交后代中染色體變異個體占3/4 D.將甲與丙雜交后代雄性個體進行測交,后代灰身果蠅∶黑身果蠅的比例為5∶2 答案 D 解析 分析圖示可知,乙細胞內增加了兩條染色體,屬于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圖丙的染色體發(fā)生了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A項錯誤;若只考慮性染色體,則甲產生的配子為X,乙產生的配子及其比例為XX∶Y∶XY∶X=1∶1∶2∶2,二者雜交后代性染色體組成及其比例為XXX∶XY∶XXY∶XX=1∶1∶2∶2,B項錯誤;甲產生的配子為bX,丙產生的配子及其比例為BX∶BYB∶OYB∶OX(無法發(fā)育)=1∶1∶1∶1,甲與丙雜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為BbXX∶BbXYB∶ObXYB=1∶1∶1,其中染色體變異個體占2/3,C項錯誤;甲與丙雜交后代雄性個體的基因型為1/2BbXYB、1/2ObXYB,讓其進行測交,即與bbXX的個體交配,前者測交后代黑身果蠅占1/21/4bX1bX=1/8bbXX、灰身果蠅占1/23/4(BX+BYB+bYB)1bX=3/8,后者測交后代黑身果蠅占1/21/4bX1bX=1/8bbXX、灰身果蠅占1/22/4(OYB+bYB)1bX=2/8,所以測交后代灰身果蠅∶黑身果蠅=(3/8+2/8)∶(1/8+1/8)=5∶2,D項正確。 6.科研人員對某板栗園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研究,連續(xù)七年監(jiān)測栗癭蜂和長尾小蜂的數(shù)量變化,結果如下圖,由此推斷( ) A.栗癭蜂的種群數(shù)量在未來五年將繼續(xù)減少 B.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長尾小蜂的K值是5.5103個 C.這兩種蜂可能屬于同一食物鏈中的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 D.這兩種蜂數(shù)量的增多提高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答案 C 解析 曲線圖顯示:在連續(xù)七年的監(jiān)測中栗癭蜂的數(shù)量呈現(xiàn)周期性的變化趨勢,其數(shù)量從2008年的低谷逐漸升至2011年的高峰值后開始下降,到2013年數(shù)量已經減少到較低水平,據(jù)此可推知:在未來五年內,栗癭蜂的種群數(shù)量可能將呈現(xiàn)繼續(xù)減少而后增加的趨勢,A項錯誤;K值即環(huán)境容納量,而并非最大值,生物數(shù)量達到穩(wěn)定后在K值上下波動,故長尾小蜂的K值小于5.5103個,B項錯誤;栗癭蜂的數(shù)量先減先增,長尾小蜂的數(shù)量后減后增,說明長尾小蜂以栗癭蜂為食,二者可能為捕食關系,可能屬于同一食物鏈中的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C項正確;這兩種蜂數(shù)量的變化有利于維持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D項錯誤。-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生物三輪沖刺 考前3個月 選擇題滿分練6 高考 生物 三輪 沖刺 考前 選擇題 滿分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1834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