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2019年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單元檢測卷A卷
《哈爾濱市2019年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單元檢測卷A卷》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哈爾濱市2019年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單元檢測卷A卷(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哈爾濱市2019年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單元檢測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一、選擇題 1 . 下表是四大洋的代碼和面積比較表,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chǎn)是大西洋,面積最大 B.亞洲、歐洲、北美洲臨d大洋 C.南、北美洲東臨c大洋 D.b是印度洋,完全位于東半球 2 . 當發(fā)生地震時,應急措施正確的是( ) A.藏在家里 B.抱住電線桿或大樹,不讓自己摔倒 C.站在開闊的地方 D.趕快坐車離開 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3 . 圖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馬六甲海峽 D.白令海峽 4 . 包圍大洋①的大洲沒有( ) A.非洲 B.亞洲 C.南極洲 D.北美洲 5 . 聯(lián)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是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馬六甲海峽 D.直布羅陀海峽 6 .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的海洋是( ) A.太平洋與印度洋 B.太平洋與大西洋 C.大西洋與印度洋 D.太平洋與北冰洋 讀下面半球圖,回答下列各題: 7 . 圖中表示的是: A.東半球 B.西半球 C.陸半球 D.水半球 8 . 圖中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地球自轉方向的是: A.a(chǎn) B.b C.c D.d 9 . 大洲①和②的分界線是: A.白令海峽 B.蘇伊士運河 C.土耳其海峽 D.巴拿馬運河 10 . 下列大洲不瀕臨大洋A的是: A.南極洲 B.亞洲 C.非洲 D.南美洲 11 . 在本圖中看不到的大洋是: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12 . 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測定,北京時間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jīng)84.7度)發(fā)生8.1級地震。尼泊爾是南亞山區(qū)內(nèi)陸國家,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加德滿都谷地中90%的古老廣場建筑、宗教廟宇已在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強烈余震中坍塌,共計12座世界文化遺產(chǎn)基本坍塌。讀圖回答: 此次地震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 B.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不斷張裂 C.印度洋板塊不斷擠壓亞歐板塊 D.非洲板塊不斷擠壓印度洋板塊 13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和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洋分別是( ) A.亞洲和太平洋 B.南極洲和北冰洋 C.亞洲和北冰洋 D.大洋洲和太平洋 14 . 關于海陸分布說法正確的是 A.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B.海陸分布很不均勻。無論怎樣劃分,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都是陸地面積大 C.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陸地僅占29% D.地球上七分是陸地,三分是海洋 15 . 下列板塊幾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是( ) A.南極洲板塊 B.太平洋板塊 C.印度洋板塊 D.亞歐板塊 16 . 阿爾卑斯山脈的隆起是由于( ) A.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B.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C.歐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D.歐洲板塊和亞洲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的 讀下列幾個大洲輪廓圖,回答各題。 17 . 2013年圣誕節(jié)之前的最后一個周末,原本應該是最繁忙的日子,新一波大雪使歐洲許多國家航班取消、道路關閉、列車延誤……交通幾乎癱瘓,擾亂了人們購物和出游的節(jié)日計劃,國中代表歐洲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 . 甲、丙、丁三大洲共同瀕臨的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下圖為冰島及其能源構成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 . 下列對冰島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地處低緯度熱帶 B.太平洋中的島國 C.亞歐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 D.位于北極圈以北 20 . 冰島因有大面積的冰原而得名,其冰原位于島嶼的 A.北部沿海地區(qū),因為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B.海拔高的地區(qū),因為海拔越高,氣溫越低 C.河流的下游地區(qū),因為下游地區(qū),水源充足 D.海拔較低的地區(qū),因為地勢低平,有利于冰的保存 21 . 冰島的能源特點是 A.以石油和煤炭為主,因為這里礦產(chǎn)資源豐富 B.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因為這里氣候濕熱,生物資源豐富 C.地熱能占比例高,因為這里地處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D.水能比例最小,因為氣候寒冷,無液態(tài)水存在 下圖為聯(lián)合國徽章,圖案是在橄欖枝包圍下的世界,象征著世界和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22 . 聯(lián)合國徽章圖案 A.是從南極上空俯視的世界 B.顯示了8條經(jīng)線 C.所示區(qū)域為北半球 D.緯度范圍為60N~60S 23 . 聯(lián)合國徽章所示 A.地球上陸地面積與海洋面積相當 B.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C.熱帶地區(qū)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D.四大洋之間沒有相互連通 24 . 聯(lián)合國徽章所示 A.北冰洋被亞歐非三個大洲包圍 B.北美洲完全位于中緯度地區(qū) C.歐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D.完全位于南半球的是澳大利亞大陸 如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下圖回答下列各題。 25 . 七大洲中跨經(jīng)度最多的大洲是( ) A.① B.③ C.⑤ D.⑦ 26 . 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大洋是( ) A.a(chǎn) B.b C.c D.d 27 .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 . ④大洲與⑤大洲的分界線是( ) A.蘇伊士運河 B.巴拿馬運河 C.土耳其海峽 D.馬六甲海峽 二、填空題 29 . (題文)七大洲按照面積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美洲、南極洲、歐洲、_______。 30 . 讀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 1831 年7月16日,船員們在歐洲南部的地中海航行時,發(fā)現(xiàn)西西里島南面的地方,海水沸騰,發(fā)出隆隆的雷聲,并升起了蒸汽煙柱。一周后,船員又經(jīng)過這里發(fā)現(xiàn)這個地方新添了一座8米高的小島,蒸汽煙柱還在噴發(fā)著,火紅的熔巖從頂部流淌下來。又經(jīng)過了一周,發(fā)現(xiàn)小島已經(jīng)高出水面20多米了。奇怪的是4個月后小島消失不見了。 后來曾多次出現(xiàn)和消失,所以人們叫它“幽靈島” (1)六大板塊中_________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2)幽靈島位于______板塊和________板塊交界處,板塊交界處多_____、______現(xiàn)象。 (3)幽靈島是一個_________島嶼(成因),它的多次出現(xiàn)和消失是_______運動的結果。 31 . 認識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應主要從________位置和________位置兩個方面來說明. 32 . 一般來說,板塊________,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________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33 . 亞洲最大的半島是,最深的湖泊是。 三、解答題 34 . 讀“七大板塊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填出圖中板塊的名稱: C:__________板塊;E:__________板塊。 (2)根據(jù)板塊學說,解釋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環(huán)繞F板塊的火山地震帶叫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帶。 (4)①和②兩處地殼運動比較穩(wěn)定的是________處。 35 . 讀東西半球圖回答 (1)七大洲名稱;A________、B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H________、G________。 (2)大洋名稱:C________、D________,G和F兩大洲之間是________洋。 (3)①、②兩圖中表示東半球的是________圖。 (4)南極洲與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為________。 36 . 讀局部大洲分界圖,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大洲:A___________洲,B___________洲;大洋:C___________洋,D 洋。 (2)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線是________。 (3)A、B兩大洲中赤道穿過的是________,大部分位于北溫帶的是________,熱帶分布面積較廣的是________,沒有寒帶的是________。 (4)分布于A大洲的主要國家屬于________(發(fā)達、發(fā)展中)國家。 第 9 頁 共 9 頁-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哈爾濱市2019年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單元檢測卷A卷 哈爾濱市 2019 年級 上冊 地理 第三 陸地 海洋 單元 檢測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262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