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復習資料
《自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復習資料》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自考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復習資料(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 自考普通心理學 題型:一、單選1’X10=10’ ; 二、多選2’X5=10’ ; 三、填空1’X5=10’ ; 四、名詞解釋4’X5=20’ ; 五、簡答題 6’X5=30’ ; 六、論述題 10’X2=20’ ; 第二部分 章節(jié)串講 第一章、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性質和方法 普通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和概念體系基本上由心理活動的基本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構成。 第1節(jié):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1.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 心理現(xiàn)象:既包括有意識的自覺的反應形式,又包括無意識的自發(fā)的反映形式??梢苑譃樾睦磉^程和個性心理; 2. 心理過程:是心理活動的基本形式,包括認知、情感、意志三種既相區(qū)別又相聯(lián)系的過程。 1..認知過程: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xiàn)象、特性、意義及本質的反映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表象、記憶、思維、想象和言語等心理活動。 記憶:當人把感知到的經驗儲存在頭腦中,又能對它產生再認和回憶。 2..情感過程:是指情緒和情感活動而言,情緒和情感是人類最有特色的心理現(xiàn)象,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或滿足人的需要而產生的主觀體驗,實質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一種帶有獨特色彩的反映。 3..意志過程:人在變革現(xiàn)實的活動中,自覺地提出目標,支配自己的行為,克服困難和挫折,堅持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的心理現(xiàn)象。 3. 個性:一個人屬于他自己的完整的精神面貌。它是個體在社會化中所形成的意識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總和。 個性傾向性:又稱個性的動力性,它是推動個性發(fā)展的原因,決定著一個人的態(tài)度的選擇性和積極性的表現(xiàn)。包括一個人的動機、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 個性心理特征:是個性的表征,包括人的能力、氣質和性格。 4. 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是密切聯(lián)系的。心理過程是個性形成的條件和表現(xiàn),而個性一旦形成又會制約、影響心理過程的進行。 5. 心理狀態(tài):是人的心理活動在某一段時間內呈現(xiàn)的相對穩(wěn)定的精神狀態(tài)。 6. 心理過程、心理狀態(tài)和個性心理三者既相聯(lián)系又相區(qū)別: 1..心理過程體現(xiàn)心理活動的動態(tài)性,心理狀態(tài)體現(xiàn)心理活動的穩(wěn)定性; 2..而個性心理則突出了心理特征的恒定性、持久性; 3..心理狀態(tài)是聯(lián)結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和鏈鎖,如果某種心理狀態(tài)經常發(fā)生并持續(xù)時間較長,就會在個體身上鞏固下來逐漸轉化為人的行為方式和性格特征。 第2節(jié):心理的實質 7. 心理的實質: 1..心理是腦的機能; 1...心理產生的自然歷程。地球的形成、生命的出現(xiàn)和人類的誕生標志著物質世界發(fā)展的三個水平。 2…動物心理的發(fā)展歷程。 3...人類個體發(fā)展史證明心理是腦的機能。 4...心理是同腦密切聯(lián)系著的。 感應性:是一切生命體以一定的變化來回答外界的影響,是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保持平衡、保存自身以利發(fā)展的一種基本的生活機能; 2..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 這是由于大腦有著任何器官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1…大腦有150億個細胞,每個細胞有成千上萬個細胞同它發(fā)生突觸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神經網絡系統(tǒng)。 2...大腦的各個部位在機能上有不同的分工,形成許多重要的中樞。 3…人有特別發(fā)達的額葉,占大腦的1/5,它控制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和智慧,影響人的復雜行為和個性。這一優(yōu)勢保證了人的心理活動的正常進行,使人的心理可充分展現(xiàn)出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 個性心理發(fā)展 瑞士心理學家 皮阿杰的研究: 0~2歲 感覺運用階段; 2~7歲 前運算階段 ; 7~11歲 具體運算階段; 12~15歲 形式運算階段。 3..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 1...客觀現(xiàn)實是心理的源泉: 1….人類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自然; 2….人類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現(xiàn)實和實踐是產生人的心理的決定性的因素;人的心理就其實質而言是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社會實踐不僅是人的心理產生的基礎,而且是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動力。 2…人的心理是客觀現(xiàn)實能動的反映: 人的意識有以下特點:自覺能動性、自控性、創(chuàng)造性 3...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人腦對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過程,就是在頭腦中形成映象的過程; 心理映象是主觀的,反映的對象是客觀的。 客觀性表現(xiàn):1….心理所反映的對象及內容是客觀的; 2….心理反映過程是客觀的; 3….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過程是客觀的; 主觀性表現(xiàn):1….心理映像是觀念,是主觀的; 2….心理反映是由一定主體進行的,所以帶上了主觀色彩; 8. 動物發(fā)展的心理歷程: 1..感覺階段:從低等的環(huán)節(jié)動物,到節(jié)肢動物,到脊索動物(它們只能對信號刺激物的個別特性產生反應); 2..知覺階段:脊椎動物(這種知覺反映形式的出現(xiàn)與其神經系統(tǒng)的進化分不開); 3..思維萌芽階段:靈長類動物(心理水平達到動物界的最高峰)。 心理學家認為:動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對生物學意義的信號刺激做出反應,才可以說有了心理活動,或者說標志著心理現(xiàn)象的產生。由此看來生物在感應性的基礎上,進化出本能行為,在本能行為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對信號刺激物的反應,這便是動物心理的產生。 9. 人的心理與動物心理有何本質區(qū)別: 答: 1..語言的出現(xiàn),產生了思維,對事物本質做出反應。 2..單細胞動物:直接接觸后產生“運動反應”(無心理現(xiàn)象) ; 3..動物(低至環(huán)節(jié)動物):產生“條件反射”(有了心理現(xiàn)象) ; 4..只有人類有真正的思維,靈長類動物有了思維萌芽。 第3節(jié):科學心理學的孕育和誕生 10. 心理學的由來: 1..德謨克利特堅持靈魂是先驗的永恒理念,靈魂不滅,可以轉世。靈魂分為智慧、勇敢、情欲三部分。 2..康德是心理過程知、情、意三分法的倡導者。 3..赫爾巴特是第一個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的學者。 4..赫爾姆霍茲提出了視覺的三色說及聽覺的共鳴說 5..韋伯和費希納提出心理物理學定律; 6..1874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出版了《生理學綱要》,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 1879年德國的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 意義: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 1879年作為心理學發(fā)展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11. 心理學的分支: 試驗心里學:研究心理學的方法學,它是基礎學科; 生理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現(xiàn)象的生理機制。 社會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或群體在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在人際交往中所發(fā)生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的變化規(guī)律; 發(fā)展心理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行為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規(guī)律的學科。 比較心理學:主要研究動物在種系進化過程中心理和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的變化規(guī)律。 醫(yī)學心理學:又稱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異常的發(fā)生原因、發(fā)病的機制、癥狀與診斷等問題; 組織管理心理學:是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在管理領域中的應用,它研究各類群體的組織管理中的人的因素方面; 教育心理學:研究學校教育和教學活動中 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 文藝心理學:又稱藝術心理學,涉及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體育活動和競賽活動中涉及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商業(yè)心理學:研究商業(yè)活動中,人在購銷關系中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 第4節(jié):心理學的性質與作用 12. 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1..心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研究物質現(xiàn)象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 2..心理學是一門邊緣學科(或中間學科); 心理學中既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心理學是自然與社會兩方面的統(tǒng)一。 第5節(jié):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13. 原則: 1.客觀性原則; 2.發(fā)展性原則; 方法:觀察法 實驗法 :實驗室試驗/自然試驗 測驗法 模擬法 第二章、 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 - 神經系統(tǒng)與腦 第1節(jié):神經系統(tǒng) 1. 在人的器官系統(tǒng)中,神經系統(tǒng)居于最重要的地位; 2.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它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結構單位、功能單位和營養(yǎng)單位,是腦的建筑材料。 1..結構: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構成,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細胞體由細胞核、細胞漿和細胞膜組成。 2..機能:接受刺激(信息)、傳遞信息和整合信息。 3..基本機能是:通過樹突及胞體接受傳來的信息,胞體對信息進行整合,然后通過軸突將信息傳給另一神經元。 3. 突觸:神經元之間賴以傳遞神經沖動,進行通訊聯(lián)系的特殊連接裝置。 1..結構: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組成。 2..機能:是使神經元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進行通訊聯(lián)絡,使神經沖動有效地在神經系統(tǒng)內傳導。 3..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可以是雙向的,但是在突觸上的傳遞只能是單向的,即由突觸前膜傳向突觸后膜,而不能逆轉,正是由于突觸的單向傳遞性,才能保證信息有效地傳向中樞和大腦,從而產生心理活動。 4. 神經系統(tǒng):分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包括腦和脊髓; 2..周圍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軀體神經系統(tǒng)和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 3..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又分為交感神經系統(tǒng)和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 5. 脊髓: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最低級部位,基本的反射活動。 6. 腦:位于脊髓上方,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高級部位,按功能分:腦干、間腦、小腦、大腦。 7. 腦干: 延髓(延腦)、腦橋、中腦合稱為腦干,是腦的最古老部分。 8. 延腦:呼吸中樞和心跳中樞,被稱為“活命中樞”。 左腦半球與身體的右側聯(lián)系,而右腦半球與身體左側聯(lián)系,形成交叉的功能控制。 9. 中腦:除了傳導神經沖動外,還參與完成瞳孔反射,也是眼動中樞。 10. 腦橋:聯(lián)系小腦兩半球及上行、下行神經纖維的橋梁; 11. 腦干網狀結構:1..決定覺醒狀態(tài); 2..網狀激活系統(tǒng)不僅對控制覺醒、保持注意和清楚的意識狀態(tài)起主要作用,而且在知覺、學習、動機、情緒的喚醒與活躍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網狀結構的抑制系統(tǒng)可引起大腦皮層活動水平的降低。 兩種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是維持大腦皮層正常功能的根本保證。 12. 間腦:位于腦干上方,由丘腦和下丘腦組成,大部分被大腦半球所覆蓋。 13. 丘腦:是皮層下較高級的感覺中樞。除嗅覺外,還是各種感覺的中繼站。 14. 下丘腦:是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的皮層下中樞,也是調節(jié)內臟活動和內分泌活動的較高級的中樞。 在情緒活動中下丘腦也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15. 小腦:主要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保持協(xié)調的姿勢,保證隨意及不隨意動作的實現(xiàn),調節(jié)肌肉緊張度使運動協(xié)調。 16. 大腦半球:位于中樞神經最高部位,是最新結構,大腦呈卵圓形,外表被灰質細胞層覆蓋,稱為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是人的心理意識和復雜行為的最高調節(jié)控制中樞; 第2節(jié):大腦皮層的機能系統(tǒng) 17. 大腦皮層:人類的大腦成卵圓形,外表被灰質細胞層覆蓋(2-5毫米),稱為大腦皮層。 18. 刺激:能為人體感受并引起組織細胞、器官和機體發(fā)生反應的內外環(huán)境變化統(tǒng)稱為刺激。 19. 大腦包括:感覺機能、運動機能、傳導機能; 20. 感覺機能系統(tǒng)是指產生各種感覺的結構和機能系統(tǒng),它包括:感覺中樞和傳導系統(tǒng)。 1..軀體感覺中樞:位于頂葉靠近中央溝的部位,即中央后回,是軀體動覺、平衡覺的中樞。 2..軀體感覺信息在中央后回這一腦區(qū)的投射特點: 1…軀體感覺向皮層的投射是交叉的,即一側的軀體感覺投射到對側的大腦皮層的相應代表區(qū); 2…感覺傳入向皮層投射是倒置的; 3…大腦皮層代表區(qū)域的大小與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靈敏度有關。 21. 視覺中樞:位于距狀裂兩側枕葉后端; 聽覺中樞:位于顳葉的顳橫回和顳上回; 嗅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內側面的海馬回前部; 味覺中樞:位于中央后回下部。 22. 內臟感覺中樞:位于大腦兩半球內側面與間腦交界的邊緣葉。 人的一切受意識支配和調節(jié)的運動都是在大腦的運動機能系統(tǒng)的控制下實現(xiàn)的。 23. 運動機能包括中樞部分、傳導部分、返回傳到部分 運動中樞:位于中央前回。 24. 大腦皮層對軀體運動的控制與調節(jié)的功能是通過椎體系統(tǒng)與椎體外系統(tǒng)的下行傳導完成的。 25. 大腦的聯(lián)合機能系統(tǒng): 1..調節(jié)緊張度和覺醒狀態(tài)的聯(lián)合; 2..接受、加工和儲存信息的聯(lián)合區(qū); 3..規(guī)劃、調節(jié)和控制復雜心理、行為的聯(lián)合區(qū) 4..言語機能聯(lián)合區(qū):是指接受、處理和儲存言語信息的結構和機能系統(tǒng)、為人所獨有。 26. 單側化:從解剖結構上看,大腦兩半球基本上是對稱的。但從機能上看又是非對稱性的。這種功能的不對稱性叫單側化; 單側化的證據(jù):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佩里于20世紀60年代初對兩名右利手裂腦人進行手術前后的測驗比較發(fā)現(xiàn),術前他們都能用左右手寫字繪畫,術后都不能用左手寫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寫字的能力。在繪畫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手畫得好。裂腦人的兩個半球相互獨立,各司其職,無法使兩個半球獲得的信息進行統(tǒng)整、比較。 27. “裂腦人”:切除胼胝體的病人。 28. 左右半腦的功能有何不同? 答: 優(yōu)勢半球的形成與生活、勞動中用手習慣有關,慣用右手的人(右利手),言語機能在左半球上得到發(fā)展,成年后,左半球優(yōu)勢建立起來,如受損傷,會導致言語機能障礙,而且很難在右半球重新建起言語中樞。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因這種思維必須借助于語言或其他符號系統(tǒng),此外還分管數(shù)學計算,概念形成,以及對象征性關系和細節(jié)進行邏輯分析等,具有語言的、理念的、分析的、連續(xù)的和旋律的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不需要語言參與的具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具有高度的完形知覺能力及對空間結構方位的識別能力,對復雜關系有較強的理解力,在音樂繪畫藝術方面以及對情緒的表達和識別方面都優(yōu)于左半球。 第3節(jié):高級神經活動 29. 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是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 1..興奮過程:指神經活動從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2..抑制過程:指神經活動從活動狀態(tài)或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靜息狀態(tài)或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其強度依賴于刺激物的性質、強度以及對人的意義。 二者關系: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轉化、 30. 動力定型(亦稱定型):是大腦皮層對刺激的定型系統(tǒng)所形成的反應定型系統(tǒng)。 31. 反射:是有機體在神經系統(tǒng)的參與下,對內外環(huán)境刺激所作出的規(guī)律性回答。 反射弧:實現(xiàn)反射活動的神經通路(神經結構)稱為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反射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部分組成。 感受器:感覺器官中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的裝置叫感受器。 32. 反饋:亦稱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動中效應器的活動結果又作為一種新的刺激返回傳送到神經中樞,使中樞及 時獲得效應器反饋信息,從而更有效地調節(jié)效應器的活動。 33. 無條件反射:是動物和人生而具有的,不學而會的反射。其特點是:單調、刻板、難變化。 本能:由一系列無條件反射構成的連鎖反應,經世代發(fā)展而被遺傳下來,就稱為本能。本能行為是由簡單刺激引起的先天的復雜行為模式,表現(xiàn)為一系列有順序的適應動作。(如尋偶、產卵等) 條件反射:是個體在后天的生活環(huán)境中,通過模仿、學習、訓練而習得的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基礎上形成的。又稱“個體反射”;條件反射分為:自然條件反射和人工條件反射 1..自然條件發(fā)射:在自然條件下所形成的條件反射稱為自然條件反射,如猛獸叫,小動物逃;又或者小學生學校犯錯,看到教師家訪躲避, 自然條件反射是個體獲得直接經驗的根本保證。 2..人工條件反射:在人為條件下,個體所形成的條件反射;包括:經典條件反射,操作(工具性)條件反射 1…經典條件反射:巴甫洛夫學派所研究的條件反射。P51 2…操作性條件反射:繼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和斯金納所研究的條件反射。 操作性條件反射不同于經典條件反射之處: 在形成操作性條件反射的過程中,動物是自由的,可以主動探究,直到學會踩杠桿才達到一定目的;而后者動物被束縛在實驗臺,被動接受刺激。另外,前者的反射是從反應到刺激的過程,強化出現(xiàn)在反應之后;而后者強化出現(xiàn)刺激之后反應之前。心理活動的產生方式是無條件反射與條件反射的有機統(tǒng)一。 34. 無條件抑制:在一定條件下,興奮過程自然而然地轉化為抑制的過程。它是有機體生而具有的,包括 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外抑制:是指新異刺激的出現(xiàn),對正在進行著的活動的抑制。 2..超限抑制:是指有機體受到過強的刺激或刺激持續(xù)過久,大腦皮層有關的神經細胞由于疲勞而轉化為抑制,也叫保護性抑制。 條件抑制:是個體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延緩抑制、分化抑制等。 1..消退抑制:條件反射建立后,若不再以無條件刺激給以強化,條件反射的強度就會逐漸減弱以至消失,這種內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2..延緩抑制:當某一信號刺激物出現(xiàn)后,間隔一段時間才對其強化,此時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tài),直到強化刺激物出現(xiàn),抑制才被解除,反射活動才開始發(fā)生,這種內抑制稱為延緩抑制。 3..分化抑制:有機體只對被強化的刺激物產生條件反射反映,而對與之相近的未受到強化的刺激物不予以反映,這種內抑制叫做分化抑制。它是有機體對外界事物進行精確辨別的生理基礎?!? 35. 第一信號系統(tǒng):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種感官的具體刺激物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一信號系統(tǒng),是人與動物共有的反射活動。如:吃過酸梅,看見酸梅會流口水屬于第一信號系統(tǒng)。 第二信號系統(tǒng):以語言為信號刺激所建立的條件反射系統(tǒng)稱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為人所獨有。它是人們獲得間接知識和經驗,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基礎。如:說酸梅流口水屬于第二信號系統(tǒng)。 第三章、 心理與行為的動力系統(tǒng) - 需要與動機 第1節(jié):需要 1. 需要:對對象的欲求稱為需要。它是有機體對延續(xù)和發(fā)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觀條件的反映。這種反映以主觀的愿望和意向的形式表示出來。需要以有機體的缺乏或過剩狀態(tài)引起,通常以生理變化為基礎。 需要是人的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它對情緒、認知和人格具有重要的影響。 需要具有對象性、緊張性、動力性、和周期性的特點?! ? 第2節(jié):動機 2. 動機: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一定目標進行的一種內在過程。 誘因:環(huán)境中能引起動機的物體或條件的作用稱為誘因。 動機是需要、驅力、誘因、情緒等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3. 內驅力:有機體的需要未滿足之前,出現(xiàn)心里緊張和喚醒狀態(tài),這種喚醒狀態(tài)驅動有機體去追求需要的滿足。 4. 在心理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或途徑了解動機:1..生物學的; 2..社會人格; 3..認識。 5. 動機的種類 1..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 1…內部動機:由于對活動本身感興趣,活動能使人們的需要獲得某種滿足,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和報酬,無需外力作用的推動,這種動機稱為內部動機。 2…外部動機:有活動以外的刺激對人們誘發(fā)出來的推動力稱為外部動機。 一般來說 外部動機在持續(xù)性方面不如內部動機,內部動機比外部動機更強烈、持久和穩(wěn)定。 2..生理性動機和社會性動機 1…生理性動機:其產生以生理活動為基礎,它所引發(fā)的活動以滿足生理需要為目的,這類活動與有機體的生存密切相連,是人和動物共有的,又稱為原始性動機,如饑餓、渴、性等動機。 好奇:一種較為原始的動機, 好奇心引發(fā)的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下列3種方式 (或好奇心的表現(xiàn)有哪些?): 1....感官探索;用視、聽、嗅、味和皮膚感官,單獨或聯(lián)合地對新奇刺激進行探索、感知。 2....動作操作;用手或其他部位進行擺弄、敲打、咬、拆卸,對物體的性質作進一步了解。 3....口頭詰問。對新奇的事物提出各種有關的問題。 2…社會性動機:其產生以非生理活動為基礎,它所引發(fā)的活動以滿足心理需要為目的。這類活動與 有機體的生存沒有直接關系,與社會生活密切相聯(lián),是后天習得的,又稱為:衍生性動機,習得性動機。需要成為推動個體行為的直接動力就轉化為社會性動機。 交往動機:交往動機屬于社會性動機。 成就動機:在完成任務時,力求做得出色,獲得較高成績的傾向。 麥克萊蘭德認為,人類有三種最為重要的需要:1.成就需要,2權力需要3.親和需要; 第四章、 意識的一種狀態(tài) - 注意 第1節(jié):注意的一般概述 1. 簡答:什么是注意的心理功能:P72 1..選擇功能: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動指向那些有意義的、符合需要的、與當前活動有關的對象,而同時抑制或排除那些無關的影響,把有關的信息線索區(qū)分開,并跟蹤一定的信息線索,這就是注意的選擇功能。 2..保持功能:任何心理過程只有在注意力的維持下,才能持續(xù)進行,只有在注意的貫注下,心理活動的內容才能在意識中保持。 3..注意的調節(jié)和監(jiān)督功能:最重要的功能; 第2節(jié):注意的種類 2. 無意注意:是無預定目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地發(fā)生的注意,又稱不隨意注意,是一種初級的被動的注意。 3. 引起和維持無意注意的因素: 1..客觀刺激物本身的條件:只在短時間起作用 什么樣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客觀刺激物的特點) 1…刺激物具有新異性:分為絕對新異性和相對新異性 絕對新異性:人們從未經驗過的事物及特征。 相對新異性:刺激物的異常變化或各種特性的異常結合。 2…刺激物的強度; 3…刺激物的活動變化和對比度; 2..人的主觀狀態(tài):長時間起作用 1…人的需要、興趣和態(tài)度制約著注意 2…人的情緒和精神狀態(tài): 3…知識和經驗 4. 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隨意注意,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受意識的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 5. 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區(qū)別:是否是有意識的;最大區(qū)別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特征。 6. 如何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 答: 1..加深對目的任務的理解,合理地組織活動; 2..培養(yǎng)間接興趣; 興趣分兩種:一種是直接興趣,對事物本身和活動過程的興趣稱為直接興趣,它是引起無意注意的因素;另一種是間接興趣,它是對活動目的和結果的興趣。 3..鍛煉堅強的意志,克服干擾 7. 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關系:二者雖有本質區(qū)別,但不是絕對對立的。無意注意可轉化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轉化為無意注意。但后者仍是自覺的、有目的的,只不過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因此它是注意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兼有兩種注意的特點,也叫有意后注意(或隨意后注意)。 第3節(jié):注意的特征 8.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廣度:指在同一時間內意識能清楚地把握的對象的數(shù)量,又稱注意的范圍。 測試工具是:速視器 注意的廣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注意的特點和人的注意任務、知識經驗的影響: 1...注意廣度依賴于注意對象的特點; 2...注意的廣度還受個人的知識經驗及注意的任務的制約; 3…知覺任務的不同也會影響注意的廣度; 2..注意的穩(wěn)定性:指注意長時間地保持在某種事物或活動上的能力。這是注意在時間上的特征,也就是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穩(wěn)定性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1…狹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注意在某一具體事務上所維持的時間;這種穩(wěn)定性是短暫的,相對的。 注意的動搖:周期性的有節(jié)律的變化,就是聽覺的注意起伏現(xiàn)象,又稱為“注意的動搖”。 2…廣義的注意穩(wěn)定性:注意在總的任務下,可以隨著活動的進展而改變,注意可以保持在這一活動的各個方面,但注意的總方向始終不變。 分心:同注意的穩(wěn)定性相反的品質是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心理活動離開了當前應該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的狀態(tài)。例如,思想開小差。 注意的分配:在同時進行兩種或幾種活動時,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 3..注意的轉移:是根據(jù)當前任務的要求,有意識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的能力。 注意轉移和注意分散的區(qū)別: 1…注意轉移是心理活動的隨意性、主動性、靈活性的表現(xiàn); 2…注意分散是不隨意性、被動性、消極性的表現(xiàn),二者有著本質區(qū)別。 注意轉移的快慢取決于: 1…原來注意的緊張度:緊張度越大,轉移越難, 2…新的對象的特點和性質。 考察注意轉移的指標: 1...轉移速度; 2…注意轉移后能否正確無誤進行新的工作; 4..注意的分配:在同時進行兩種或幾種活動時,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 注意分配的前提: 1…同時并進的兩種或幾種活動中,必須有一種或幾種活動是相當熟練的,甚至已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這樣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較生疏的活動,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練的活動上,稍加注意即可。倘若所進行的不同活動在同一加工器內進行信息加工,就不能一心二用了。 2…同時進行的幾項活動之間是否存在內在聯(lián)系,也影響著注意的分配。 第五章、 感覺 第1節(jié) 感覺的一般概述 1. 感覺:是腦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 1..客觀事物只有直接作用于感官才能引起感覺; 2..感覺所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事物的整體和全貌。 感覺雖然是低級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級復雜心理的基礎和前提; 2. 簡述感覺剝奪的實驗研究,這一實驗說明了什么? 答:1..1954年加拿大貝克斯和赫榮等人在麥克吉爾大學首次進行了“感覺剝奪”實驗。 2..由大學生做被試,實驗單個進行;讓被試帶上半透明護目鏡,使之不產生任何視覺; 用空氣調節(jié)器發(fā)生的單調聲音限制其聽覺;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腿腳用夾板固定,限制其觸覺;整天這樣呆在小屋里。 3..幾小時后被試感到恐慌,百般無聊而昏睡,連續(xù)了3~4天感到難以忍受,拒絕試驗下去。4天后走出小屋,對其進行心理測驗,發(fā)現(xiàn)他們各種能力普遍受到損害。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恢復正常水平。 實驗表明:人的感官完好,如果人為地剝奪感覺,會使正常的心理機能遭到破壞。 3. 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對適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 感覺閾限:是經過多次測量而得出的數(shù)值,是從恰能引起感覺到恰好不能引起感覺的刺激強度的若干數(shù)值的算術平均值。感受性與感覺閾限之間成反比關系,閾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覺敏銳。 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絕對感覺閾限的下限:剛剛能引起某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絕對感覺閾限的上限:剛剛導致感覺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絕對感受性:覺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之間成反比關系。 用公式E=表示;E代表絕對感受性,R代表絕對感覺閾限。 差別閾限:心理學家把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的最小變化量,叫做差別感覺閾限,簡稱差別閾限,也叫最小可覺差,用j.n.d符號表示。 差別感受性:是覺察出同類刺激物之間最小差別量的能力。 4. 韋伯 定律(德國):差別閾限隨原來刺激量的變化而變化,表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即差別閾限與原刺激量的比例是個常數(shù)。用數(shù)學公式表示;韋伯定律只適用于中等強度的刺激?!? 即K = ; △I 代表差別閾限;I 代表原刺激量(又稱標準刺激強度);K 是小于1的一個常數(shù),又叫韋伯分數(shù)。這個公式就是所謂的韋伯定律。 5. 費希納定律(德國):費希納(德國)提出一個經驗公式: S = K logR,其中S 為感覺,R 為刺激強度,K 為常數(shù)。 感覺的大小同刺激強度的對數(shù)成正比。刺激強度按幾何級數(shù)遞增,而感覺強度按算術級數(shù)遞增。這一規(guī)律稱為費希納定律。費希納定律也只適用于中等刺激強度范圍。 6. 感覺的種類: 1..外部感覺: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感覺屬于外部感覺。(包括:視、聽、嗅、味、皮膚覺) 2..內部感覺:接受有機體內部刺激,反映身體的位置、運動和內臟器官的不同狀態(tài)的感覺,稱為內部感覺。 (包括:運動覺、平衡覺、和 內臟感覺) 3..痛覺:由傷害性刺激作用與身體所引起的感覺。痛覺遍布全身的皮膚和所有組織中,是有機體的一種保護性機能。 痛覺的特點:1..沒有一定的適宜刺激,各類型的刺激只要足夠的強,就可引起痛覺; 2..各種器官內都可以發(fā)生痛覺; 3..痛覺經常伴隨害怕、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體驗; 4..痛覺很少產生適應,或適應程度很低; 5..痛覺有過敏性和繼發(fā)性。 第2節(jié) 視覺 7. 視覺產生的必要因素: 1..視覺的適宜刺激; 2..生理機制 ; 二者都是必要因素; 視覺的適宜刺激為波長380-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宇宙中這一部分電磁波叫光波。 生理機制:光作用于眼睛,通過眼球的折光、感光機制,傳導、中樞機制 最后產生視覺。 感光機制:視網膜是感光裝置,它是由神經節(jié)細胞層、雙極細胞層和視細胞層構成的。 8. 簡答:視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答:1..視細胞層:包括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它們的形態(tài)結構、機能和分布各不相同; 2..視桿細胞:呈柱狀,密集在網膜的邊緣,中央凹處幾乎沒有視桿細胞。視桿細胞對偵察大物體的存在、對運動的客體有較高的感受性,對弱光反應敏感,但不能感受顏色、強光及物體的細節(jié),是暗視覺器官; 3..視錐細胞:呈錐狀,密集在黃斑的中央凹附近,網膜邊緣幾乎沒有視錐細胞,視錐細胞內含視紫藍質,專門感受強光和顏色,能分辨物體的細節(jié),是明視覺器官。 9. 顏色:有明度、色調、飽和度三種基本特性;它是由光波的強度(亮度)、波長、和純度的物理性質決定的。 1..顏色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程度,主要決定于光的強度。 2..色調:是彩色彼此相互區(qū)分并決定顏色本質的基本特性。 3..飽和度:是指彩色的純潔性。 10. 顏色混合規(guī)律:有色光的混合和染料的混合。紅、綠、藍為光譜中的三原色。色光混合和染料混合不同。 11. 1854年,格拉斯曼 把顏色混合現(xiàn)象歸納出3條定律:補色律、中間色律和代替律。 1..補色律:每一種色光都有另一種色光同它相混合而產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 2..中間色律:兩個非補色的光混合,可產生一個新的混合色,介乎兩色之間的中間色。 3..代替律:在顏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12. 色覺缺陷:指辨色能力異常。一切色覺異常的人,按其辨色能力的缺損程度分為:色弱、局部色盲和全色盲。 局部色盲分為: 1..紅綠色盲:又稱為“道爾頓色盲”,把紅橙黃綠看成黃,把青藍紫看成藍, 1…甲型(紅盲):分不清亮紅和暗綠 2…乙型(綠盲):分不清亮綠和暗紅 2..黃藍色盲:丙型色盲,不對黃藍產生色覺,僅對紅綠產生色覺;這種色盲較少見。 我國男性色盲占5%~6%,女性占0.5%~0.8% 色盲一般是隔代遺傳,多為先天性。父親色盲通過女兒遺傳給外孫,女兒本身并不色盲,僅是一個傳遞者,如果父親和外祖父都是色盲,才會出現(xiàn)第三代女色盲,但這種幾率不多。 第3節(jié):聽覺 13. 聽覺適宜刺:激頻率在16 - 20000Hz的聲波是人耳的適宜刺激, 在這一范圍之外的次聲波及超聲波是人耳所聽不到的,是非適宜刺激。 在聽閾范圍內,通常對1000 - 4000 Hz范圍內的中高頻聲音特別敏感,對這一頻率范圍內較大強度聲音的耐受性也較高。老年人對高頻聲音的感受性明顯下降,對1000Hz以上聲頻的感受性隨年齡增長而逐年下降。噪音主要影響人對3000-6000Hz的高頻的聽力。 14. 聲波的物理特質是頻率、振幅和波形。聽覺的音高、響度和音色均是對聲波的物理性質的主觀反映。 聲波的傳導途徑:空氣傳導、骨傳導。骨傳導的功效遠低于空氣傳導。 15. 為什么聽從錄音機放出自己的聲音聽起來總覺得不像? 答:因為自己說話時聲帶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經空氣傳導和骨傳導兩條途徑傳到聽覺中樞,從而形成對自己說話聲音的聽覺印象。由錄音機放出的聲音被自己感知時,只經過空氣傳導,失去了骨傳導,所得到的聽覺與以往的聽覺印象有差別,因此總覺得不像自己的聲音。 16. 聽力損失分為:傳導性和感音性兩種。 17. 聲音的遮掩現(xiàn)象:當兩個強度相差較大的聲音同時到達雙耳,我們只能感覺其中的一個聲音,這一現(xiàn)象叫做遮蔽現(xiàn)象。遮蔽分為三類: 1..純音對純音的遮蔽:低頻對高頻的遮蔽大于高頻對低頻的遮蔽; 2..噪音對純音的遮蔽:遮蔽效果取決于噪音與純音之間的強度差; 3..噪音對語音的遮蔽:其效果隨噪音的增大而增大; 第4節(jié):其他感覺 18. 嗅覺:是辨別各種氣味的感覺,它的適宜刺激是易揮發(fā)性物質的微粒; 嗅覺的適宜刺激物具有揮發(fā)性和可溶性的特點; 嗅覺是距離性感覺; 嗅覺的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的嗅上皮內。 味覺:可溶性物質作用于味覺器官便產生味覺。 味覺的適宜刺激是能溶于水和唾液的有味道的物質; 覆蓋在舌面上的味蕾是味覺的感受器。 酸、甜、苦、咸是四種基本感覺,舌尖對甜、舌根對苦、舌兩側對酸、舌前部對咸的刺激最敏感。 運動覺:又稱動覺,它是主體辨別自身姿勢和身體某一部位的運動狀態(tài)的內部感覺。 動覺的感受器分布在身體的肌肉、肌腱和關節(jié)中, 平衡覺:也叫靜覺,它是反映頭部的位置及身體的平衡狀態(tài)的感覺; 平衡覺的有效刺激是人體位置根據(jù)重力方向所發(fā)生的各種變化; 其感受器位于內耳骨迷路中的前庭器官; 平衡覺在調節(jié)肌緊張度,促進身體自動保持平衡、維持某種姿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皮膚感覺:稱為膚覺,是辨別物體的機械特性和溫度的感覺,包括觸覺、壓覺、振動覺、溫度覺和痛覺等。皮膚分布著溫點與冷點。 觸覺:皮膚受到機械刺激尚未引起變形時的感覺; 振動覺:皮膚對震動刺激的感覺; 機體覺:也叫內臟感覺,是機體內部器官受到刺激所引起的感覺。 痛覺:有機體對傷害性刺激的一種反應; 第5節(jié):感覺的基本規(guī)律 19. 在同一感覺中,不同刺激對同一感受器的作用,可引起感覺的適應、融合、混合、掩蔽、對比等現(xiàn)象。 1..適應: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續(xù)作用下,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1…暗適應:視覺感受器在暗環(huán)境的影響下,對弱光的感受性不斷提高的過程叫暗適應。 醫(yī)學發(fā)現(xiàn),紅光不會破壞暗適應; 2…光適應:人們從暗處走到強光下,開始覺得耀眼目眩,睜不開眼,覺得光太強,過1分鐘后,就覺得不那么亮得刺眼了,周圍的一切都能看清楚了,這一過程叫光適應。 光適應的速度非??欤恍?-2分鐘就達到完全適應。 2..后象:刺激作用停止后,暫時保留的感覺印象。 與刺激物性質相同的后象為正后象,與刺激物性質相反的后象為負后象。 兩種后象經常相互轉換。彩色的負后象其顏色為刺激物顏色的補色。 閃光融合: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閃爍的光刺激,當其中閃爍頻率達到一定值時,不再產生閃爍感; 閃光融合頻率:恰好能引起閃光融合的最小斷續(xù)刺激頻率,就是閃光融合頻率,或閃光臨界頻率,簡稱c.f.f. 它是人眼對光刺激時間分辨能力的指標。c.f.f越高,表明眼睛對于時間上明暗的變化的分辨能力越強,也就是說時間視敏度越高。 3..感覺對比:各種感覺都存在對比的現(xiàn)象。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感覺對比。 1…兩種感覺同時發(fā)生而形成的感覺對比叫同時對比; 2…兩種感覺先后相繼發(fā)生所形成的感覺對比叫相繼性對比。 馬赫帶:從光照較強的區(qū)域到光照較暗的區(qū)域,由于明度極差的突然變化,在過度區(qū)域的兩側會看到亮帶和暗袋,這一現(xiàn)象被命名為馬赫帶。 20. 感覺補償:指人的某種感覺能力喪失后,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使其他感覺的能力獲得突出的發(fā)展,以資補償。 21. 聯(lián)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別種感覺的心理想象。最常見的是顏色感覺引起的聯(lián)覺。 如:紅色讓人感覺溫暖,稱為暖色; 青、藍、紫色使人有清涼的感覺,稱為冷色; 第六章、 知覺 第1節(jié):知覺的一般概述 1. 知覺: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在人腦中的反映。也是人對客觀環(huán)境和主體狀態(tài)的感知和解釋過程。 2. 人與動物知覺的不同之處: 答:在知覺過程中,人的第二信號系統(tǒng)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當刺激物提供的信息不足時,語言的提示或描述可喚起頭腦中與客體相聯(lián)系的第一信號系統(tǒng)圖式的活躍,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形象可以迅速補充或豐富對當前客體的知覺,形成完整的映像,這就是人與動物的知覺活動所不同之處。 3. 知覺過程的信息加工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兩種方式。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它們不是不是各自排斥的,而是大腦統(tǒng)一的加工過程的兩種方式。 1..“自下而上”的加工:就是由輸入的信息所引起的加工,又叫資料推動加工,這種加工更多的依賴感覺輸入的性質,即刺激物本身的性質。 2..“自上而下”的加工:就是從知識經驗開始加工,又叫概念推動加工。 第2節(jié):知覺的特性和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 4. 知覺的特性: 1..知覺的整體性:知覺具有把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分、某種關系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并對其產生完整的知覺的能力,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整體性。 關鍵成分:構成事物框架的最突出的部分或成為該事物標志的部分。 2..知覺的恒常性(常性):當知覺的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時,知覺的映象保持相對穩(wěn)定不變的特性; 人的身體與環(huán)境的正常關系是保持恒常性的重要條件。 1…形狀的恒常性:各個角度看自行車,都認為他是自行車; 2…大小的恒常性:遠近不同看自行車,都認為他是自行車; 3…亮度的恒常性:強光暗光下,煤球都是黑色的; 4…聽覺的恒常性:救火車從遠處和近處發(fā)出的警報聲音 都是同樣的聲音; 3..知覺的選擇性:每時每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紛繁多樣的。主體只對外界的一些對象知覺,而不對另一些對象知覺,這種特性稱為知覺的選擇性。 造成知覺選擇性的心里機制: 1…知覺的超負荷; 2…知覺的感受性; 3…知覺的防御; 4..知覺的理解性:人在知覺對象時,總是用以往的經驗對所獲得的感覺信息提出假設、推斷并做出最佳解釋,然后用詞把它們標示出來,這就是知覺的理解性。 5. 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 1..知識和經驗:人的知識和經驗直接影響知覺的內容、精確性和速度; 2..定勢(心向):定勢是指主體對一定活動的預先準備狀態(tài),它決定著同類后繼的心理活動的趨勢。 定勢多是無意識的,它不是局部的心里現(xiàn)象,而是主體的完整的個性狀態(tài)。 構成定勢的心理因素:1...剛剛發(fā)生經驗; 2...在較長時間內起動力作用的一些心理因素。 定勢分為:數(shù)量定勢和質量定勢; 1…數(shù)量定勢:對客體的重量、體積、大小、強度、明度等方面知覺時,無意識地表現(xiàn)出某種傾向,這就是數(shù)量定勢的作用。 2…質量定勢:表現(xiàn)在對客體質量關系方面所形成的傾向知覺。 定勢對知覺活動的作用: 1…積極作用:促使人在不變的環(huán)境下對事物知覺得更迅速更有效。 2…消極作用:在改變了條件的環(huán)境下,妨礙知覺的順利進行,甚至造成對事物歪 曲的反映,產生定勢錯覺, 3..期待與價值觀:期待是人對知覺對象所抱的態(tài)度和心情。態(tài)度的核心是價值觀。 第3節(jié):知覺的種類 6. 知覺的種類:空間知覺、時間知覺、運動知覺、錯覺。 7. 空間知覺:物體空間特性(大小、形狀、深度和方位)在人的頭腦中的反映稱為空間知覺。 1..大小知覺:頭腦對物體的長度、面積、體積在量方面變化的反映。它是靠視覺、觸摸覺和動覺的協(xié)同活動實現(xiàn)的,其中視覺起主導作用; 2..形狀知覺:物體形狀特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就是形狀知覺;形狀知覺包括:視形狀知覺和觸形狀知覺。 觸覺的視覺化現(xiàn)象:使觸摸信息轉化為視覺信息,使物體的形象鮮明強烈起來,就像用眼睛看見的一樣,這種現(xiàn)象叫觸覺的視覺化現(xiàn)象; 3..方為知覺:人們對自身或客體在空間的方向和位置關系的知覺。 4..深度知覺:是物體的空間距離及物體的三維特性在頭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距離知覺和立體知覺。它是多種分析器鐵通活動的結果。其中視覺起著主導作用; 8. 時間知覺:客觀現(xiàn)象延續(xù)性和順序性在人腦中的反映; 物化時間感:對物質變化過程所經歷的時間的標志的感知; 人的時間知覺 具有 社會性和歷史性; 生物鐘:人體和生物體內按一定時間出現(xiàn)一定生理行為的周期; 9. 運動知覺。按照人所知覺到的各種運動現(xiàn)象的形成條件,分為: 1..真動知覺:物體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個做連續(xù)的位移,由此而引起的運動知覺就是真動知覺。 真動知覺直接依賴于物體的運動速度; 眼睛剛剛可以覺察出物體運動的最慢速度叫做運動知覺下閾; 看到閃爍時的速度叫運動知覺的上閾; 2..似動現(xiàn)象:物體在空間沒有位移而被知覺為運動,這種現(xiàn)象叫做似動現(xiàn)象,或動景現(xiàn)象、φ現(xiàn)象。這種知覺叫似動知覺;實際上是一種錯覺性的運動知覺。 3..運動錯覺:運動錯覺多是在參照物的條件下,所引起的對物體相對運動做出的錯誤的判斷。 包括誘導運動和自主運動; 1…誘導運動:一個相對靜止的客體,當受到周圍其他物體運動的誘導而被知覺為運動的,這一假象運動就是誘導運動;如“云移月動”; 2…自主運動:在黑暗中,注視一個靜止的光點,很快便會覺得光點不停的運動,這就是自主運動; 10. 錯覺: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帶有某種傾向的歪曲知覺。 錯覺不同于幻覺:幻覺是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由于人體內部的原因產生的“無中生有”的虛幻的知覺。錯覺是在一定條件下對客觀刺激必然產生的歪曲反映; 幾何圖形錯覺是一種視錯覺,它又包括大小、形狀、方向、深度等錯覺; 幾何圖形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測試部分,即錯覺部分;令一部分為誘導部分; 錯覺是人的心理缺陷嗎?為什么? 答:不是。錯覺是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帶有某種傾向的歪曲知覺。 造成錯覺的原因有很多: 1..可能是同一分析器內的相互作用,(如對比錯覺) 2..不同分析器所提供的信號不一致,(如形重錯覺、視聽錯覺等) 3..當前的知覺與過去經驗相矛盾,情緒態(tài)度的影響(如時間錯覺、草木皆兵等) 4..思維推理上的錯誤等。 目前仍有許多錯覺未查出原因。 第七章、 記憶 第1節(jié):記憶的一般概述 1. 記憶是人腦積累知識經驗的一種功能,它有“心靈的倉庫”之美稱。 19世紀末,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開創(chuàng)了對記憶的實驗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保持和遺忘的規(guī)律。 2. 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們頭腦中的儲存和提取的過程。凡是人們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感,以及操作過的動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頭腦中,在必要的時刻又可把它們重現(xiàn)出來,這個過程就是記憶。 3. 記憶和感知覺不同:感知覺反映的是當前作用于感官的事物,離開當前的客觀事物,感知覺就不復存在。 記憶總是指向過去,是在感知覺發(fā)生后出現(xiàn),是人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 4. 論述:記憶的過程:(基本環(huán)節(jié) - 解釋各環(huán)節(jié) - 聯(lián)系)? 答:1..記憶包括記和憶的過程,“記”體現(xiàn)在識記和保持上,而“憶”則體現(xiàn)在回憶和再認上。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是記憶過程中的幾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2..識記是主體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過程; 保持是知識經驗在頭腦中儲存和鞏固的過程; 回憶是從頭腦中提取知識經驗的過程; 由于某種原因,已儲存的知識不能提取出來,但當它重現(xiàn)時,能加以確認,這個過程是再認。 3..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1…識記是保持和回憶的前提; 2…保持是識記和回憶的中間環(huán)節(jié); 3…識記過的內容只有在頭腦中得以保持、鞏固,日后才能回憶起來; 4…回憶是識記和保持的結果和檢驗,通過回憶,還有助于進一步鞏固所識記的內容。 5. 記憶是心理過程在時間上的持續(xù),并貫穿于人的整個一生。 記憶的作用:記憶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發(fā)展的奠基石。 記憶的分類:根據(jù)記憶的內容的不同分:形象記憶、情景記憶、語義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 1..形象記憶:以感知事物的具體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形象記憶的內容主要是事物的感知特征。又叫“表象記憶”。形象記憶具有鮮明的直觀性。 2..情景記憶:對個人親身經歷的,發(fā)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的記憶。情景記憶是由托爾文提出的,情景記憶與語義記憶相對應,但是情景記憶比語義記憶更容易受到干擾,而且抽取信息也比較緩慢,往往需要努力搜索。 3..語義記憶:是對各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又叫語詞-邏輯記憶,是以語詞所概括的邏輯思維結果為內容的記憶。語義記憶是以意義為參照的,其特點是,不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限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擾,比較穩(wěn)定,抽取信息較迅速,往往不需努力搜索。它是人類所特有的。 4..情緒記憶:以體驗過的情緒或情感為內容的記憶。引起情緒、情感的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但深刻的體驗和感受卻保留在記憶中,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情緒、情感又會重新被體驗到,這就是情緒記憶,也叫做情感記憶。如“一著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5..運動記憶:是以身體的運動狀態(tài)或動作為內容的記憶,又叫做動作記憶。 6. 運動記憶同運動表現(xiàn)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1..運動表象是各種運動和動作形象在頭腦中的浮現(xiàn),運動表象是運動記憶的前提,它是人們學習模仿某種運動動作的先導,一旦掌握了運動動作的技能,儲存在頭腦中,成為運動記憶。 2..運動記憶與運動表象不同,一般認為,運動記憶是以大腦動力定型的建立和保持為生理機制的。運動記憶同其他類型相比,容易保持和恢復,不容易遺忘?!叭鐣T車的,間隔多年后也不會忘記”。 第2節(jié):記憶的表象 7. 表象:在記憶中所保持的客觀事物的形象,一般稱作記憶表象或簡稱表象。它是對以往感知的過而當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里浮現(xiàn)。 8. 單一的記憶表象:指由一種主要知覺痕跡構成的表象。 9. 表象的特征:直觀形象性、片斷、不穩(wěn)定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證明實驗:1971年謝帕德和梅茨洛等人的心理旋轉試驗。 10. 表象的作用:1..表象是人們積累感性經-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普通心理學 自考 心理學 普通 復習資料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1295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