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層】5000平米左右框架結構大學教學樓(開題報告、任務書、計算書、設計圖)
【五層】5000平米左右框架結構大學教學樓(開題報告、任務書、計算書、設計圖),【溫馨提示】壓縮包內含CAD圖有預覽點開可看。打包內容里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所見才能所得,請細心查看有疑問可以咨詢QQ:11970985或197216396
xx科技學院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任務書
工 學院 建筑 系 土木工程 專業(yè) 09 級 3 班
學號 學生 指導教師
畢業(yè)設計(論文)題目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方案(一)
畢業(yè)設計(論文)工作內容與基本要求(目標、任務、途徑、方法,應掌握的原始資料(數據)、參考資料(文獻)以及設計技術要求、注意事項等)(紙張不夠可加頁)
一、畢業(yè)設計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完成教學樓項目的設計任務,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專業(yè)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并能夠綜合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設計中出現的工程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對學生計算、繪圖、編寫設計說明書和表達設計意圖能力的訓練,為學生畢業(yè)后走向社會,更好的適應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畢業(yè)設計任務、途徑、方法、應掌握的原始資料(數據)、參考資料以及設計要求等:
第一部分:調研收集資料
1、通過對已建的教學樓的參觀調研,了解:(1)教學樓的平面形狀、單元組成、功能分區(qū);(2)主次出入口的安排及周圍道路、建筑的關系;(3)主門廳的功能,樓梯、電梯在門廳中的位置及人流組織,門廳大小、空間高度及藝術處理;(4)教學樓房間的開間、進深尺寸,階梯教室或大空間房屋與其它房間的關系和處理;(5)外墻與柱子的關系、定位軸線;(6)衛(wèi)生間、洗手間的一般設計要求;(7)在平面上其它功能(如消防、配電等設施)的布置;(8)建筑物的立面色彩處理、室內外裝修及所采用的新材料、新技術;(9)立面的表現對建筑物的影響;(10)檐口形式、屋面排水組織形式及設計;(11)剖面空間組合、凈空高度和層高的確定,室內外高差等。
2、通過對在建的建筑物進行調研參觀及查看設計階段的施工圖紙,了解:(1)一般教學樓,可采用哪幾種結構形式,各有何優(yōu)缺點;(2)階梯教室或大空間房間的結構布置與設計;
(3)框架結構的形式有哪幾種,各有何優(yōu)缺點,在實際設計中應根據什么條件選擇框架的結構形式;(4)基礎有哪些形式,在實際設計中應如何選擇基礎的形式,基礎的配筋及構造;(5)結構構件的連接,框架節(jié)點處理;(6)樓梯形式及電梯井做法;(7)變形縫的形式、做法及處理;(8)框架結構及框-剪結構內力計算可采用哪幾種方法,各有何簡化假定,在實際設計中如何考慮房屋側移計算;(9)如何寫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說明;(10)一套完整的結構施工圖有哪些圖紙組成,它們是怎樣編排的,主要圖紙繪制時要達到什么深度;(11)施工方法對結構設計有哪些影響和要求。
3、訪問有經驗的設計工程師,了解建筑常用的計算方法與電算程序等。
第二部分:建筑設計
1、題目及要求
(1)工程名稱: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
(2)工程地點:鄭州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新鄭州大學院內,擬建位置詳見附圖。
(3)面積與層數:總建筑面積5000m2左右;層數主體4層,局部可為5層,層高3.6~3.9m,底層門廳可為4.2m,階梯教室層高4.8m。
(4)結構形式:框架結構。
(5)功能要求:建筑布置主要有由教室、教研室和實驗室等組成,具體要求如下:
1)普通教室:60人標準班若干個(三開間為一單元);
2)實驗室:以三開間為一單元,設5~6個,并設準備室(每個約96m2);
3)多媒體教室:以三開間為一單元,設2~3個(每個約96m2);
4)階梯教室(兼電教室):200座,設3~4個(約250m2);
5)圖書資料室:1~2個,每個約100m2;
6)教研室:二開間為一單元,每層設3~4個,單開間為一單元若干個;
7)教師休息室1~2個;
8)其它:衛(wèi)生間、樓梯間等按有關規(guī)定計算其數量與尺度,并設底層大廳。
9)屋面為上人屋面。
(6)建筑設備
1)采用集中供暖;
2)樓內要求設置中開門,可容納14人的交流電梯一部。
(7)建筑標準
1)建筑等級Ⅱ級;
2)防火等級Ⅱ級;
3)采光等級Ⅱ級。
2、水文、地質、氣象條件
(1)所用水文、氣象資料詳見《建筑設計資料集》Ⅰ(第二版);
(2)土壤凍結深度:0.4m;
(3)場地地質情況、地下水位、抗震設防烈度:詳結構設計部分。
3、嚴格遵守國家現行建筑設計規(guī)范
4、成果要求
根據任務書要求進行該工程的方案和施工圖設計,以施工圖設計為主。
(1)方案設計
1)總平面布置,安排主入口、道路、消防車道及停車場組織,綠化和景點組織等;
2)鉛筆草繪主要平面、立面及剖面,標注主要尺寸,比例不小于1:200,圖幅不限。
(2)施工圖設計
最好計算機繪制,若手繪時要求用專門繪圖筆,達到施工圖深度,具體要求如下:
1)底層平面圖1:100或1:150
2)標準層平面圖1:100或1:150
3)頂層平面圖1:100或1:150
4)屋面排水組織設計圖1:200(自選)
5)正立面、背立面圖各一個1:100或1:150,必要時畫出側立面圖。
6)剖面圖(要求剖到樓梯)1:100
7)詳圖2~3個,墻身剖面圖,包括檐口詳圖,樓梯平面圖等1:15或1:20
8)門窗表,并簡要說明主要的建筑構造用料做法,如地面、樓面、內墻、頂棚、外墻、屋面、散水、臺階、坡道等;
9)建筑設計說明書:簡要的建筑設計說明,如建筑性質、設計依據、建筑概況、建筑高程、總建筑面積、總使用面積、使用面積系數K值、建筑類別、耐火等級、抗震設防烈度、墻體材料及厚度、玻璃厚度及顏色、門窗材料及顏色等。其它需說明的內容如方案的特點、設計構思、疏散組織、平面組合、建筑造型處理等。
10)圖紙規(guī)格與數量:2#或2#加長圖,圖紙至少7張。圖例表示均按《建筑制圖標準》制圖,要求線型分明,字體工整(采用用仿宋字)。
5、主要參考資料與文獻
(1)《建筑構造》;(2)《房屋建筑學》;(3)《建筑制圖標準》;(4)《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6)《建筑設計資料集》第二版;(7)《中南地區(qū)通用建筑設計標準圖集》;8、《教學建筑設計規(guī)范》;9、《民用建筑設計通則》;10、其它有關的法規(guī)、條例等;(11)土木工程畢業(yè)設計指南。
第三部分:結構設計
1、設計基礎資料
(1)所用水文、氣象資料詳見《建筑設計資料集》Ⅰ(第二版);
(2)土壤凍結深度:0.4m;
(3)場地地質資料:建設場地地處黃河泛平原區(qū),地貌單元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地面標高110m左右,由西南向東北微傾。場地范圍內各層土質構成見附表。
(4)地下水位:勘察期間,在勘探深度15.60m以內未見到地下水,由于地下水位埋藏較深設計和施工中可不考慮其影響。
(5)抗震設防烈度:7度。
2、結構方案的選擇
在建筑方案的基礎上,根據用途、高度、抗震設防烈度選擇結構方案。
(1)確定結構承重體系(框架結構、框-剪結構、混合結構)。
(2)確定結構施工方案(現澆式、裝配式、裝配整體式)。
(3)確定柱網尺寸,進行梁、板、墻等結構平面布置(包含變形縫的劃分)。
(4)根據地質資料及上部結構形式,確定基礎形式、埋深。
(5)進行初步估算,確定結構構件尺寸。
3、結構計算,每人選一榀框架計算
(1)確定框架計算簡圖。
(2)荷載計算:注意傳力正確,防止少算和漏算。
(3)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與計算。
(4)風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與計算。
(5)地震作用計算。
(6)荷載組合與內力組合。
(7)截面設計(配筋計算)、節(jié)點區(qū)設計及構造設計。
(8)電算分析內力并與手算結果對比。
(9)地基與基礎的設計和計算。
(10)自選構件的設計和計算:包括樓梯、雨蓬、井式樓蓋等。
4、繪制施工圖
(1)基礎平面布置圖及配筋圖1:100或1:150、1:20;
(2)框架柱配筋圖(平法表示);1:100或1:150;
(3)結構平面布置及板配筋圖(標準層)1:100或1:150;
(4)標準層框架梁配筋圖(平法表示);1:100或1:150;
(5)自選構件施工圖,如樓梯等。
圖紙數量:圖紙規(guī)格與數量:2#或2#加長圖,圖紙至少5張。按照《建筑結構制圖標準》(GB/T 50105—2001)用計算機或手工繪制,手工繪制時要求用專門繪圖筆。
5、整理設計說明和計算書
(1)內容包括:結構方案選擇的依據、結構布置說明,結構設計的全過程,包括計算單元、計算簡圖、荷載計算、內力計算、內力組合、截面設計及基礎、樓梯等自選構件的設計計算等。
(2)要求:內容完整,條理分明,計算準確,圖示清楚,字跡工整,裝訂整齊。一律用鋼筆書寫或計算機打印,計算書要有前言和目錄等。
6、參考資料與文獻
(1)教材:《鋼筋混凝土結構》、《結構力學》、《土力學地基與基礎》、《多層與高層結構設計》、《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建筑制圖》及《PK, PM軟件使用說明》等;
(2) 各類規(guī)范及制圖標準:《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02系列結構標準設計圖集等;
(3)設計手冊:《工民建專業(yè)畢業(yè)設計手冊》、《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建筑結構設計綜合手冊》、《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等;
(4)建筑構件通用圖集及中南地區(qū)通用建筑標準設計圖集
第四部分:畢業(yè)答辯
1、答辯準備:
(1)校對圖紙并修改。
(2)設計成果: 2#或2#加長施工圖12張以上、畢業(yè)設計說明書1份(包括建筑部分和結構部分,一萬字左右)。
2、答辯內容:設計應用知識及大學所學課程內容,以設計應用知識為主。
畢業(yè)設計(論文)時間: 2013 年 月 日至 2013 年 月 日
計 劃 答 辯 時 間: 2013 年 月 日
工作任務與工作量要求:原則上查閱文獻資料不少于12篇,其中外文資料不少于2篇;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文獻翻譯不少于3000字;畢業(yè)論文1篇不少于10000字,理工科類論文或設計說明書不少于8000字(同時提交有關圖紙和附件)。 提交相關圖紙、實驗報告、調研報告、譯文等其它形式的成果。畢業(yè)設計(論文)撰寫規(guī)范及有關要求,請查閱《黃河科技學院本科畢業(yè)設計(論文)指導手冊》。
專業(yè)(教研室)審批意見:
審批人(簽字):
附圖: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建筑場地
擬建建筑場地
50000
30000
15000
希 望 大 道
豐
收
路
9000
95000
20000
N
附表: 各工程地質單元物理力學性質指標統計表
fk
(kPa)
160
150
135
170
215
205
100
200
220
壓縮
系數
a
0.18
0.21
0.16
0.13
0.10
壓縮
模量
Es
(MPa)
6.5
5.9
5.7
8.5
12.8
16.5
11.0
16.0
19.0
內聚
力
c
14.0
12.0
16.0
21.0
19.5
內摩
摩角
Φ
15.3
16.9
23.2
20.1
21.0
液性
指數
IL
0.55
0.62
0.40
0.30
0.79
塑性
指數
Ip
8.7
8.8
7.7
8.0
6.8
飽和
度
Sr%
85
92
93
94
91
天然
孔隙
e
0.689
0.720
0.610
0.605
0.710
天然
容重
kN/m3
1.93
1.96
2.05
1.98
1.91
天然
含水
量ω
%
21.7
21.8
22.3
24.7
23.3
巖名
填土
粉土
粉土
粉土
粉土
粉土
粉細砂
份砂
粉細砂
粉細砂
層厚
(m)
1.1
2.5
2.4
1.8
2.9
2.2
4.8
3.8
4.5
層 底
埋 深
(m)
1.0-1.2
3.6
6.0
7.7-7.9
10.7
12.9-13.0
17.0-18.5
21.5
26.0
未揭穿
編
號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xx科技學院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表
課題名稱
鄭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學樓方案(—)
課題來源
教師擬定
課題類型
AY
指導教師
學生姓名
專 業(yè)
土木工程
學 號
一、調研資料的準備
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后,我用大量時間在學校圖書館和相關網站上查閱了大量的有關畢業(yè)設計方面的文獻資料,還實地參觀調研了一些已建成的教學樓,總體上收集了多方面的設計資料,來認真準備做好這次的畢業(yè)設計。
調研資料如下: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七校合編.房屋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2] 張來儀,景瑞. 結構力學上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7.
[3] 李亞東.土木工程專業(yè)英語[S].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4] 盧傳賢,朱育萬 .土木工程制圖第二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5] 沈蒲生,梁興文.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沈蒲生,梁興文.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GB 50009—2001,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8] GJBT 61103G101-2003,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6.
[9] GBJ 16—87(2001修訂版), 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10]ACEC.Civil Engineering Magazine,[J]2002-2004.
[1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1.
[12]李國強,李杰,蘇小卒.建筑結構抗震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13]羅煜.黃河科技學院畢業(yè)設計指導手冊[M].鄭州:黃河科技學院教務科研處出版,2008.
[14]Hitchcock H R,Johnson P.The International Style[J].New York:W W Norton,1966.
二、設計的目的與要求
1、設計的目的
(1)通過該課題的設計讓我們鞏固在大學里所學過的《房屋建筑學》、《建筑工程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混凝土結構設計》、《建筑結構抗震》、《基礎工程》、《建筑CAD》等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培養(yǎng)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
(2)通過該課題的設計使自己對建筑設計的要求即建筑造型美觀,新穎,滿足各項功能使用要求,功能區(qū)組合合理,結構設計要求即結構布置合理,構件設計經濟合理等要求有進一步的了解,并使自己認識到建筑平面、建筑立面、結構平面布置等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復雜性、重要性。
(3)通過繪制施工圖,編制計算書強化繪圖和使用專業(yè)軟件進行分析計算的基本技能;同時了解建筑工程中多工種協調、配合的重要性,在設計過程中培養(yǎng)交流、溝通能力。
2、設計的要求
對本課題的研究主要分成設計準備、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畢業(yè)設計整理四個方面。具體要求如下:
(1)設計準備階段,收集必要的設計原始資料,做好設計前的調查研究工作,參考同類型設計的文字及圖紙資料。學習有關的國家法規(guī)及規(guī)范。
(2)建筑設計階段分為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兩個階段,在此階段將擬定建筑方案,確定建筑使用的材料及做法,確定建筑的總體形狀及各種尺寸,繪出平、立、剖、總平面圖、詳圖、寫出施工說明并列出門窗明細表。
(3)結構設計部分包括計算確定荷載,同時進行荷載分析、內力計算,進行最終結構圖的繪制,結構計算采用部分手算,部分電算。
(4)畢業(yè)設計整理階段完成對給定的英文文獻的翻譯工作,按學校畢業(yè)設計條例及教研室實施細則整理畢業(yè)設計成果,做好畢業(yè)答辯準備工作。
三、設計的思路與預期成果
1、設計思路:
首先,在建筑設計方面:
(1)熟知設計依據性文件、規(guī)劃要求、基礎資料及任務書要求。
(2)要先對建筑外觀、功能分區(qū)、交通組織、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層高和室內凈高進行設計。
(3)然后對局部進行設計,如地下室墻身、樓地面、頂棚、屋面、樓面、坡面及樓梯位置,消防要求等進行設計,各部分都要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設計。
(4)最后采用規(guī)則結構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統一”的原則,確定柱網尺寸,確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礎的選定。
再次,在結構設計方面:
(1)熟悉設計依據:如所采用的法規(guī)和標準;風壓、雪荷載、地震工程地質條件等。
(2)結構布置:考慮建筑功能要求,正確選取計算單元,并繪制結構平面布置圖
荷載計算:按照“結構設計條件”給出的各項進行計算;
(3)內力計算: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分別采用分層法和D值法計算,并繪制荷載作下框架的內力圖(包括彎矩圖、剪力圖與軸力圖);
(4)內力組合:考慮各種不利、有利因素對各個控制截面進行內力組合;
(5)截面設計:進行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計算,并繪制結構施工圖
2、設計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包括文獻綜述(不少于3000字)、文獻翻譯(不少于3000字)、設計說明書與圖紙4部分內容。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包括與設計有關的闡述說明及計算,字數不少于8000字,包括目錄、前言、正文、參考文獻及附錄等。圖紙包括建筑設計圖與結構設計圖,圖面布局合理、正確清晰、符合制圖標準及有關規(guī)定,主要圖紙基本達到施工圖深度;圖紙數量一般為12張(按A2號圖計),比例一般為1:100~1:200,詳圖可采用1:10~50。建筑圖包括設計說明、門窗表、建筑平面圖(首層、標準層與頂層);立面圖、剖面圖(見樓梯)、樓梯平面及剖面圖;節(jié)點構造詳圖等內容。結構圖包括框架、梁、柱、板配筋圖、樓梯平面及配筋圖、節(jié)點詳圖等內容。
四、任務完成的階段內容及時間安排:
1、2013年3月1日——3月7日:實習調研并完成文獻檢索、開題報告
2、2013年3月8日——3月28日:建筑設計
3、2013年3月29日——5月9日:結構設計
4、2013年5月10日——5月17日:整理設計計算說明書同時完成文獻綜述、文獻翻譯
5、2013年5月18日——5月23日:評審設計并修改計算書及施工圖紙
6、2013年5月24日——5月30日:畢業(yè)答辯
五、完成設計所具備的條件因素:
由上述可知,在整個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運用各種通用圖集和設計規(guī)范以及國家、地方標準,完成教學樓的結構選型,結構布置,結構設計及建筑圖、結構圖、施工圖的繪制。此外,在設計中涉及到很多計算機軟件,如 Office中的Word、Excel,繪圖軟件AutoCAD和天正,結構計算的PKPM及等軟件,通過對這些軟件的應用,能提高我們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同時設計中還要求我們有較強文獻檢索、規(guī)范應用、圖集觀摩、綜合應用所學各門專業(y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獨立設計、創(chuàng)新的精神。
指導老師簽名: 日期:
課題來源:(1)教師擬訂(2)學生建議(3)企業(yè)和社會征集(4)科研單位提供
課題類型:(1)A--工程設計;B--技術開發(fā);C--軟件工程;D--理論研究;E--調研報告
(2)X--真實課題;Y--模擬課題;Z--虛擬課題
要求(1)、(2)均要填,如AX、BX等
xx科技學院畢業(yè)設計(文獻綜述) 第 8 頁
單位代碼 02
學 號
分 類 號 TU
密 級
畢業(yè)設計
文獻綜述
院(系)名稱
工學院建筑系
專業(yè)名稱
土木工程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13年3月1日
淺談多層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抗震
1. 前言
抗震設防是指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計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構造措施,以達到結構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設防的依據是抗震設防烈度??拐鹪O防烈度是一個地區(qū)作為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應按國家規(guī)定權限審批或頒發(fā)的文件執(zhí)行。一般情況下,采用國家地震局頒發(fā)的地震烈度區(qū)劃圖中規(guī)定的基本烈度。建筑結構抗震設防的目的是減輕建筑物的地震破壞、避免人員傷亡和減輕經濟損失??拐鹪O防水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既要使震前用于抗震設防的經費投入為國家經濟條件所允許,又要使震后經過抗震技術設計的建筑物的破壞程度不超過人們所能接受的限度。國際上的設防標準:抵抗小地震,結構不受破壞;抵抗中等地震,結構不顯著破壞;抵抗大地震結構不倒塌?;谏鲜隹拐鹪O防標準,建筑物在使用期間對不同強度的地震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這可以用多遇烈度、基本烈度、罕遇烈度3個地震烈度水準來考慮。
2. 框架結構抗震設計的思考
2.1 抗震設計的發(fā)展歷史
新中國以后,隨著人類對自然災害的重視和科學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地震的危害,在修建建筑物的時候開始考慮結構的抗震,國家頒布了許多關于抗震設計的規(guī)范。我國正式頒布的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有:《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煩》TJ11-74(74規(guī)范)、《工業(yè)與民用建筑抗震設計煩》TJ11-78(78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J11-89(89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1規(guī)范)
不同時期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其抗震設防目標也不同。隨著對地震工程研究的逐步深入、國家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和歷次地震震害經驗的不斷總結,抗震規(guī)范的設防標準也在不斷改變。?
74規(guī)范將基本烈度定義為:“一個地區(qū)的基本烈度是指該區(qū)在今后一定期限內,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它的設計總則是以基本烈度估計地震危險性,以設計烈度作為抗震設計的設防依據。一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的設計烈度規(guī)定降低一度(7度時不降低)。經抗震設計后,在遭遇的地震影響相當于設計烈度時,建筑物的損壞不致使人民生命和重要生產設備遭受危害,建筑物不須修理或經一般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從設計烈度7度開始設防。但對建筑物遭遇超過設計烈度的地震時,則沒有提出要求。
78規(guī)范主要是以唐山地震后各單位的初步調查總結資料為依據,基本烈度定義和設計總則與74規(guī)范基本相同,但設計烈度按基本烈度設防,不再降低。設防范圍7-9度,6度地區(qū)范圍很廣大,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7.5%,未列為抗震設防區(qū)。對建筑物遭遇超過設計烈度的地震也沒有提出要求。
89規(guī)范的變革較大,采用了3水準設防(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2階段設計(強度校核、變形驗算)的設計思想。其中3水準設防:第一水準烈度,50 年內超越概率約為63.2% 的地震烈度,即小震(多遇地震);第二水準烈度, 50 年超越概率約10%的烈度,即中震(偶遇地震);第三水準烈度,50 年超越概率2%~3% 的烈度,即大震(罕遇地震)。中震為基本地震烈度即設防烈度,小震比設防烈度低1.5度,大震比設防烈度高1度。2階段設計方法為,在小震作用下進行以概率論為基礎的截面設計,在大震作用下進行變形驗算。地震基本烈度的定義為:一個地區(qū)的基本烈度是指該地區(qū)今后一定時期內在一般場地條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即現行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規(guī)定的烈度(50年超越概率10%)。取消了“設計烈度”,引入了“抗震設防烈度”的概念:按國家批準權限審定作為一個地區(qū)抗震設防依據的地震烈度(一般情況下采用1990年地震區(qū)劃圖的基本烈度作為設防烈度)。以設防烈度作為建筑的抗震設防依據,并規(guī)定從6度開始設防。
2001規(guī)范仍然是3水準設防(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2階段設計(強度校核、變形驗算)的設計思想??拐鹪O防標準由抗震設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確定。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50 年設計基準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的設計取值,第一次在規(guī)范中明確給出了抗震設防烈度所對應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2階段設計為: 第一階段設計是承載力驗算, 取第一水準的地震動參數計算結構的彈性地震作用標準值和相應的地震作用效應, 采用《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 規(guī)定的分項系數設計表達式進行結構構件的截面承載力驗算, 這樣“小震不壞,中震可修”的目標。對大多數結構, 可只進行第一階段設計, 而通過概念設計和抗震構造措施來滿足“大震不倒”。第二階段設計是彈塑性變形驗算, 對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時易倒塌的結構及有明顯薄弱層的不規(guī)則結構, 除進行第一階段設計外, 還要進行結構薄弱部位的彈塑性層間變形驗算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 實現“大震不倒”的要求。
2.2 框架結構的震害
框架結構體系由梁和柱組成,平面布置靈活,易于滿足建筑物設置大房間的要求,在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中應用廣泛??蚣荏w系的側向剛度小,在房屋高度增加的情況下其內力和側移增長很快。
目前,我國地震區(qū)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中,大多采用多層框架、框架-剪力墻及剪力墻結構體系。地震作用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復雜性,要求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仍保持在彈性狀態(tài),不發(fā)生破壞是很不實際的;既經濟又安全的抗震設計是允許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破壞嚴重,但不倒塌。因此,依靠彈塑性變形消耗地震的能量是抗震設計的特點,提高結構的變形、耗能能力和整體抗震能力,防止高于設防烈度的“大震”不倒是抗震設計要達到的目標。歷次地震經驗表明,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一般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結構設計中經過合理的抗震計算并采取妥善的抗震構造措施,在一般烈度區(qū)建造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是可以保證安全的,但是設計不良或施工質量欠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在地震中遭遇震害的情況,亦不鮮見。主要震害如下。
(1)共振效應引起的震害
框架結構的自振周期與場地土的自振周期很接近,發(fā)生共振,導致框架結構破壞。
(2)結構平面或豎向布置不當引起的震害
一些框架廠房因平面形狀和剛度不對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產生顯著的扭轉,從而使角柱上下錯位、斷裂。平面不規(guī)則的建筑物在地震中也易產生嚴重的扭轉破壞,其中角柱的破壞十分嚴重。雞腿式建筑物底層柱發(fā)生剪切破壞或脆性壓彎破壞,導致上部倒塌;豎向剛度分布不合理而導致中間層破壞或倒塌。
(3)框架柱、梁和節(jié)點的震害
未經抗震設計的框架的震害主要反映在梁柱節(jié)點處。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頂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內柱;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
(4)框架磚填充墻的震害
框架中嵌砌磚填充墻,容易發(fā)生墻面斜裂縫,并沿柱周邊開裂。端墻、窗間墻和門洞口邊角部位破壞更加嚴重。烈度較高時墻體容易倒塌。由于框架變形屬剪切型,下部層間位移大,填充墻震害呈現“下重上輕”的現象。填充墻破壞的主要原因是,墻體受剪承載力低,變形能力小,墻體與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結,因此在往復變形時墻體易發(fā)生剪切破壞和散落。
(5)結構層間的震害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在整體設計上存在較大的不均勻性,使得這些結構存在著層間屈服強度特別薄弱的樓層。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的薄弱層率先屈服,彈塑性變形急劇發(fā)展,并形成彈塑性變形集中的現象。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13層蒸吸塔框架,由于該結構樓層屈服強度分布不均勻,造成第6層和第11層的彈塑性變形集中,導致該結構6層以上全部倒塌
(6)柱端與節(jié)點的震害
框架結構的構件震害一般是梁輕柱重,柱頂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柱和邊柱易發(fā)生破壞。除剪跨比小的短柱易發(fā)生柱中剪切破壞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彎曲破壞,輕者發(fā)生水平或斜向斷裂;重者混凝土壓酥,主筋外露、壓屈和箍筋崩脫。當節(jié)點核芯區(qū)無箍筋約束時,節(jié)點與柱端破壞合并加重。當柱側有強度高的砌體填充墻緊密嵌砌時,柱頂剪切破壞嚴重,破壞部位還可能轉移至窗洞上下處,甚至出現短柱的剪切破壞。
(7)砌體填充墻的震害
砌體填充墻剛度大而變形能力差,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受破壞,在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填充墻的裂縫明顯加重,甚至部分倒塌,震害規(guī)律一般是上輕下重,空心砌體墻重于實心砌體墻,砌塊墻重于磚墻。
2.3框架結構抗震設計
總結多、高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震害經驗,抗震設計除了計算分析及采取合理的構造措施外,掌握正確的概念設計尤為重要。
較合理的框架地震破壞機制,應該是節(jié)點基本不破壞,梁比柱屈服可能早發(fā)生、多發(fā)生,同一層中各柱兩端的屈服歷程越長越好,底層柱底的塑性鉸宜最晚形成。即:框架的抗震設計應使梁、柱端的塑性鉸出現盡可能分散,充分發(fā)揮整個結構的抗震能力。
2.3.1 抗震計算中的延性保證
從用樓層水平地震剪力與層間位移關系來描述樓層破壞的全過程可反映出,在抗震設防的第二、三水準時,框架結構構件已進入彈塑性階段,構件在保持一定承載力條件下主要以彈塑性變形來耗散地震能量,所以框架結構需有足夠的變形能力才不致抗震失效。試驗研究表明,“強節(jié)點”、“強柱弱梁’、“強底層柱底”和“強剪弱彎”的框架結構有較大的內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極限層間位移大,抗震性能較好。規(guī)范通過構件承載力調整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上述的強弱要求,且考慮了設計者的使用方便,采用地震組合內力的抗震承載力驗算表達式,只是要對地震組合內力的設計值按有關公式進行相應的調整。
綜合大量實驗研究成果,影響不同受力特征節(jié)點延性性質的主要綜合因素有:相對作用剪力、相對配筋率、貫穿節(jié)點的梁柱縱筋的粘結情況。
2.3.2 構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證
根據大地震實踐證明,當建筑結構在大地震中要求保持足夠的承載能力來吸收進入塑性階段而產生的巨大能量,因為此時的結構在震中進入到一個塑性階段,容易產生變形。所以,根據這種特點和抗震的要求,多發(fā)地震的國家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均要求按延性框架結構進行設計,所以建筑結構的設計必須保證結構局部薄弱區(qū)的承載力與剛度,保證了建筑構造的整體性,延性的增加也就提高了變形能力,這樣可以減少地震的破壞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結構布置上,按擴大了的柱端抗彎承載力進行設計,理論上可將柱屈服的可能性減少,保證“強柱弱梁”的設計原則。但因各種原因,如梁的實際抗彎承載力可能增大,高振型使柱中反彎點的轉移等綜合因素影響,要使柱中完全避免塑性鉸是困難的,同時為實現“強剪弱彎”的要求,保證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也必須通過一定的構造措施來保證結構的延性,具體做法如下:
2.3.2.1 限制軸壓比和合理配筋
限制軸壓比與縱筋最大配筋率合理的受力過程可明顯提高構件延性,為實現受拉鋼筋的屈服先與受壓區(qū)混凝土壓碎的破壞形態(tài),以提高塑性鉸區(qū)域的轉動能力,規(guī)范限制軸壓比與縱筋最大配筋率,同時對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也提出相應要求。
2.3.2.2 限制約束配筋和配筋形式。
加密塑性鉸區(qū)內的箍筋間距是很重要的一點,為保證“強節(jié)點”、“強柱弱梁”、“強底層柱底”和“強剪弱彎”的設計原則及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有必要加密塑性鉸區(qū)內的箍筋間距,這不但可提高柱端抗剪能力,還可約束核心區(qū)內混凝土,對縱向鋼筋提供側向支承,防止大變形下縱筋壓曲,從而改善塑性鉸區(qū)域的局部延性。規(guī)范對約束區(qū)縱筋的最小直徑、最大間距、塑性鉸區(qū)域的最小長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規(guī)定,并對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應要求。
隨著工程應用中箍筋強度和混凝土強度不斷提高,對塑性鉸區(qū)域內箍筋布置的要求是抗震構造措施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一情況將導致高強度混凝土中約束箍筋配筋率的減少而降低結構的設計可靠度,建議以配筋特征值代替原體積配筋率,同時鑒于約束配筋對柱端塑性鉸區(qū)的良好約束作用,建議適當增大配筋量。
2.3.2.3 限制材料。
拒絕豆腐渣工程的第一關就是把握好材料質量,材料延性對確保構件(結構)延性極為重要,為此規(guī)范對材料也提出了相應的限制,如保證鋼筋強屈比、延伸率及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同時對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鋼筋代換也提出了相應的限制。
3. 結語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我國大量存在的建筑結構形式之一,歷年震害資料表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柱端與節(jié)點的破壞較為嚴重,其抗震設計中必須滿足“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強底層柱底”等延性設計原則和有關規(guī)定。在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的實踐中,由于設計人員對規(guī)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上,以及因地因人在結構選型、布置以及計算方法上相互差異較多而對設計產生較多的爭議,抗震設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汶川地震給我們每個學習結構的人敲響了警鐘。讓我們了解了結構抗震的重要性。提高了結構的安全度。但要使建筑結構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設計就得認真計算,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范設計,注意在設計中可能遺漏的東西。把建筑結構設計擺在第一位,結合經濟等角度多方面考慮,讓建筑更好的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包世華,結構力學(上、下冊).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吳培明,混凝土結構(上、下冊).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3]王社良,抗震結構設計.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4]劉建榮,房屋建筑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5]房屋建筑學.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6]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7]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8]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2008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10]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收藏
編號:1902047
類型:共享資源
大小:3.35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19-11-09
50
積分
- 關 鍵 詞:
-
【溫馨提示】壓縮包內含CAD圖有預覽點開可看。打包內容里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
可編輯
無水印
高清圖
壓縮包內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
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
所見才能所得
請細心查看有疑問可以咨詢QQ:11970985或197216396
- 資源描述:
-
【五層】5000平米左右框架結構大學教學樓(開題報告、任務書、計算書、設計圖),【溫馨提示】壓縮包內含CAD圖有預覽點開可看。打包內容里dwg后綴的文件為CAD圖,可編輯,無水印,高清圖,壓縮包內文檔可直接點開預覽,需要原稿請自助充值下載,所見才能所得,請細心查看有疑問可以咨詢QQ:11970985或197216396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