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2.1 生物與非生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2.1 生物與非生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2.1 生物與非生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2.1 生物與非生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蝸牛的形態(tài)結構以及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作出反應 2.通過介紹來認識周圍的世界,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初步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學會簡便地區(qū)分動物和植物 3.通過觀察,初步認識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 技能目標: 1.學會使用放大鏡 2.初步學會觀察生物的方法,能設計并做簡單的實驗來觀察生物 3.學會做生物實驗簡單的記錄方法 情感目標: 1.體會科學實驗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 2.感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養(yǎng)合作的技能,對集體合作的意義有所體驗 5.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安排 本節(jié)建議三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 第1課時 盛放蝸牛的解剖盤、放大鏡、黃瓜、酒精、白醋 30%蔗糖溶液、30%食鹽溶液、電筒、鑷子、蝸牛 鉛筆 書本 第2課時 多媒體課件、含羞草、洋娃娃、檸檬、小刀、氣球 鉛筆、書本 第3課時 錄象片、放大鏡、藥棉、酒精(或食醋)、記錄本、小木棒、小鐵鏟、蚯蚓 鉛筆 書本 第1課時 觀察蝸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蝸牛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知道蝸牛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技能目標:學會使用放大鏡,能設計并做簡單的實驗來觀察生物,學習做生物實驗簡單的記錄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科學實驗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感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時在實驗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對簡單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 【教學難點】 對簡單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 【教學準備】 關于蝸牛的采集及飼養(yǎng)方法的小資料、盛放蝸牛的解剖盤、放大鏡、滴瓶、黃瓜、酒精、白醋、30%蔗糖溶液、30%食鹽溶液、電筒、鑷子、教師購買的大蝸牛、八張匯報用的紙。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與實驗觀察教學法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初步的科學探究。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一段“蝸牛與黃鸝鳥”的動畫 饒有興趣地聽歌,看動畫 設置疑問 從歌詞中,你能發(fā)現蝸牛的那些特征? 大家還想了解有關蝸牛的更多秘密嗎? 回答。思考 點撥訓練 展示放大鏡:你們認識這個嗎? 有什么作用呢? 示范操作,回答使用方法,練習使用 直觀觀察 能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形態(tài)結構嗎? 運動特點呢?還能觀察到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交流觀察結果 深入研究 1. 蝸牛在爬行的過程中是怎樣找到食物的呢?以人為例,引導學生得出人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感知外界環(huán)境。蝸牛有這些感覺嗎? 2. 給出實驗器材,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3. 指導實驗 4. 在各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得出蝸牛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特定的反應 深入思考,大膽假設 挑選器材,設計方案,交流、完善方案 各組匯報、交流實驗結果和結論。討論、分析 交流合作 引導各組交流與合作,協(xié)調各組的優(yōu)缺點,鼓勵每一位同學上臺發(fā)言、匯報、講解、提問。 每個組派代表將各組觀察到的現象和結論匯報 課外探究 1、其他生物是否也能對外界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呢? 2、還想研究蝸牛的哪些秘密?飼養(yǎng) 3、給出一些資料(螞蟻的生活) 思考、積極發(fā)言、大膽假設、理論探究 第2課時 生物(動物和植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和思索,認識周圍的世界,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動物和植物的區(qū)分 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表達的能力,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對比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培養(yǎng)合作的技能,對集體合作的意義有所體驗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思路】 新教材的編寫滲透了新課標的理念,較多地傾注了對學生的探究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這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動手的機會不多,所以在這節(jié)課的安排上,我對教學目標的落實最終都落實在學生的觀察,思考,歸納和表達上,盡可能多地保證學生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時間和機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生物和非生物的區(qū)別。這節(jié)課充分體現開放式教學的特點,不要求學生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而要求學生充分動手、動腦思索,也要求教師能夠隨機應變,及時加以指導。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含羞草、洋娃娃、檸檬、小刀、氣球 【教學過程】(詳見課件) 引入:通過男女生分類,提出周圍的物體也可以進行分類,從而引出課題。 新課: A.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疑問 1、用四張圖片要求同學們指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大多數的都是能夠馬上正確指出,但是,對于一棵老樹同學會出現爭執(zhí),立下懸念。 2、給出一個小資料,關于一種特殊的黏菌。讓同學們一邊看一邊思考: ①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②生物生存所需的條件是什么?(不加以引導,讓學生簡單的回答) 3、觀看一組錄象:機器人和人的對比;馬和汽車的比較;動物的繁殖和植物的繁殖;生物生長的記錄。一邊觀看一邊考慮剛才的兩個問題。 4、錄象觀看完畢后,全班分組討論。八個小組,每個小組把從錄象中獲取的信息,經過討論后得出的關于生物的共同特征列出。 二、深入研究 經過討論以后,請同學上臺匯報討論的結果,有時間可以每一組都匯報,也可以前面匯報后,后面的同學補充。最終可以得出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在課件中無序排列七個基本特征,可以隨意進入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后可以回到主頁。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設計一些問題,幫助同學掌握、了解生物的各項特征。 1、生物都具有細胞的基本結構; 2、能進行新陳代謝;問:電動玩具車會活動,是生物么? 3、有生長現象;問:氣球變大是否屬于生長? 4、有應激性;(1)小實驗:同學的應激性 (1)小實驗:聞檸檬 (2)舉例:含羞草 (3)問:一碰到就哭的洋娃娃是否屬于生物,這種現象是否屬于應激性? 5、能生殖和發(fā)育;問:什么是生殖?摩托車的生產是否屬于生殖呢? 6、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龍生龍,鳳生鳳”“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 7、能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給出一個小資料閱讀) 請同學們課后三個同學一組,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尋找一番,盡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有趣的實例。然后以生物的結構與環(huán)境的適應為題寫一篇報告,再與其他組的同學交流。 三、點撥訓練 說說你和樹之間的共同點 四、理性思維,應用概念(課外探究) 有一群海鷗在海灘上輪番攻擊一個不明物體。該物體是花瓶狀的,外殼上還有一些粉紅色的小圓點。你如何判定它是不是生物體呢?(藤壺不動,是生物,所以不要被生物的外表所迷惑,一些生物體在某一生活階段就像死了一樣) 五、課堂檢測 給出一組圖片要求說出是生物還是非生物。呼應前面留下的問題,老樹是生物還是非生物。再提問能否對這些圖片再次分類。引出下面課題。 六、小結 A. 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 是否有嚴整的結構,即結構和功能的單位是否為細胞 ★ 能否進行新陳代謝 ★ 有無生長現象 ★ 有無應激性 ★ 能否生殖和發(fā)育 ★ 有無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 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 B. 生物的分類:動物、植物、其它 1.動植物有哪些區(qū)別(能否自由、快速的運動;能否光合作用) 2.閱讀一段關于水母的小資料,考慮動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3.通過討論解決前面的兩點后,給出四張圖片:病毒、蘑菇、細菌、霉菌。 提問:這些是生物還是非生物呢?是植物還是動物呢? 七、布置作業(yè) ●尋找周圍物體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例子 ●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斷物體是生物還是非生物 ●作業(yè)本 第3課時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蚯蚓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識別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 會描述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技能目標:學會觀察某種生物生活過程和外表特征的方法 嘗試進行分工合作地完成觀察任務 情感目標:體會合作是有效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 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器材準備】 展示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習性的錄象片、放大鏡、藥棉、酒精(或食醋)、記錄本、小木棒、小鐵鏟、蚯蚓 【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與實驗觀察教學法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初步的科學探究。 【教學過程】 課前先成立由3~5名同學組成的觀察小組。觀察小組在一起共同討論實驗活動的安排,小組成員之間應有適當的分工,如記錄者、提醒者等。 一、 需要首先討論的問題是,大家想了解蚯蚓哪些方面的情況? 有關蚯蚓的問題,小組成員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記錄員應及時記錄下來。記錄可以使用下面的表格。 序號 問題 提出者 1 2 3 4 5 6 7 當所有想了解的問題都列出后,小組成員再對每個問題逐一討論,最后確定本小組將要研究的問題。 二、再對如何獲得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展開集體討論,記錄員將這些共識記錄下來。 序號 問題 方法 1 2 3 4 5 6 7 實地觀察蚯蚓,完成觀察任務,并將觀察到的內容記錄下來。按上表所示設計表格。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同時反思自己的研究。 三、討論: 1.有關蚯蚓,你有哪些新的認識? 2.請對蚯蚓的形態(tài)進行描述。 3.請描述蚯蚓所生活的環(huán)境。 4.蚯蚓的哪些形態(tài)構造有利于它在土壤中生活? 四、進一步的研究: 下雨后,蚯蚓為什么會從土壤中爬出來? 對此問題,可以留到課后讓學生進行再探究:可以從土壤含水量增加后,給蚯蚓所造成的影響的角度進行考慮??梢酝ㄟ^給土壤添加不同的水量來觀察蚯蚓的行為,驗證此觀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科學上冊 2.1 生物與非生物教案1 新版浙教版 2019 2020 年級 科學 上冊 生物 教案 新版 浙教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25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