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5節(jié)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 北師大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5節(jié)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 北師大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5節(jié)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 北師大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5節(jié)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 北師大版 課 題 :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第5節(jié)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教 學 目 標: 1、描述耳的結構與功能 2、說明視、聽、嗅、味覺及皮膚觸覺、溫度覺感受刺激的性質(zhì) 教 學 重 點: 耳的結構與功能 教 學 難 點: 耳的結構 課 前 準 備: 掛圖、教具、模型、相關的資料 課 時: 1課時 教師活動 教 學 過 程 學生活動 引 入 新 課: 板 書 提出問題 說明問題 提出問題 講解為主 指導看書 指導練習 布置任務 歸納總結 設定疑問 布置實驗 指導實驗 幫助分析 耳與聽覺 耳是聽覺器官,耳的結構也就主要表現(xiàn)出與接受聲音刺激相適應的特征。 耳的結構包括外耳、中耳和內(nèi)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廊和外耳道。如果你用手掌托在耳廓后邊,就會感到前方傳來的聲音變得更大了,這說明耳廓有收集聲波的作用;如果你用手指掩住外耳道,則立即會覺得外邊傳來的聲音變小或聽不到了,這說明外耳道有傳送聲波的作用。另外,在外耳道的皮膚上生有耳毛和一些腺體,腺體的分泌物和耳毛對外界灰塵等異物的進入有一定阻擋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聽小骨組成。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個橢圓形的薄膜, 聲波使鼓膜產(chǎn)生振動。在鼓膜里面是一個腔,名為鼓室。鼓室內(nèi)有三塊聽小骨—— 錘骨。砧骨、鐙骨,錘骨的一個小突起連接在鼓膜中心,鐙骨有一面連接到內(nèi)耳,砧骨則連在錘骨和鐙骨之間,三塊聽小骨組成一條“聽骨鏈”,當聲波振動鼓膜后, 就會進一步振動聽骨鏈,并經(jīng)此將振動傳導到內(nèi)耳。另外,鼓室還在內(nèi)下方有一條 小管與咽部相通,此管叫咽鼓管。咽鼓管通常是閉合的,當吞咽或打呵欠時就打開,使空氣能從咽部進入鼓室,這樣就會便鼓膜兩側的氣壓維持平衡,這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動的條件之一。 內(nèi)耳結構比較復雜,由一些骨質(zhì)壁圍成的腔管組成,可分為耳蝸、前庭和半規(guī) 管三部分。這三部分管腔里都充滿液體,相應的感受器就分布在一些位于管腔的膜質(zhì)結構上。耳蝸含有聽覺感受器,當聲波引起的振動傳到內(nèi)耳時,耳蝸聽覺感受器受振動刺激而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前庭和半規(guī)管里則含有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當頭部位置變動使這里的感受器受刺激時也產(chǎn)生沖動。耳蝸、前庭和半規(guī)管里的不同感受器產(chǎn)生的沖動會沿同一腦神經(jīng)——位聽神經(jīng)里的神經(jīng)纖維傳入腦干,然后分別上傳至大腦皮層的不同中樞部位。由耳蝸聽覺感受器傳導的沖動,最后在大腦皮層聽覺中樞產(chǎn)生聽覺;由前庭和半規(guī)管中位置變動的感受器傳入的沖動,最終在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產(chǎn)生頭部位置變動的感覺。所以,內(nèi)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 嗅覺與味覺 當空氣中分布著某些有氣味物質(zhì)的時候。我們用鼻吸氣就可能感到氣味的存在,這就是嗅覺。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頂壁,叫做嗅黏膜,這里的一些“嗅細胞”受到某些揮發(fā)性物質(zhì)的刺激就會產(chǎn)生神經(jīng)沖動,沖動沿嗅神經(jīng)傳入大腦皮層而引起嗅覺。 仔細辨別氣味時,我們往往會做出短促而頻繁的吸氣動作,而深吸氣時卻難以 察覺到某些氣昧的存在。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嗅黏膜所在的位置只能接觸到經(jīng)過鼻腔頂壁的回旋式氣流,短促而頻繁的吸氣才容易在這里引起氣流的回旋。當患感冒、鼻炎時,可能造成鼻腔通氣異常而使嗅覺功能產(chǎn)生障礙。 人的嗅覺辨別能力因人而異,差別有時較大。有人甚至缺乏一般人具有的嗅覺 能力。測定人的嗅覺能力,可以用能夠引起嗅覺的氣味物質(zhì)的最低濃度來表示。如 用人造麝香測定人的嗅覺時,每升空氣中510-6 mg的含量就能使人覺察到。 另外,人的嗅覺也很容易產(chǎn)生適應。如果感受器持續(xù)受到某種刺激,其產(chǎn)生沖 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xù)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做感受器的適應。例如,人初到有某種氣味的環(huán)境時,可能會明顯感到這里的氣味。但時間一長,這種感覺會越來越弱,最后就感覺不到這種氣味的存在了。 當能夠溶解在唾液中的某些物質(zhì)接觸舌面時。往往會使我們感覺到某種味道,這就是味覺。味覺感受能叫做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別是舌尖和側緣。用干凈的棉球把舌尖揩干后,隨即把幾粒食糖放上去,這時不會感到有甜味;若把糖粒溶在少量水里,將糖的溶液滴在舌尖上,則立即感到有甜味。 味蕾分辨的味覺基本上有四種;酸、甜、苦、咸。分辨不同味道的味雷分布也 不均勻。例如。舌尖上分辨甜味的味蕾較多,舌根部感受苦味的味蕾較多,舌兩側 感受酸味的味蓄較多,而感受咸味的味蕾則較多分布在舌側面的前部。 實際上,人的味覺感受要比上述四種豐富得多,原因是我們的口腔黏膜上還分 布著大量其他性質(zhì)的感受器,如觸覺、痛覺、溫度覺感受器等;特別是在品嘗味道 時還往往有嗅覺參與進來。這就使我們產(chǎn)生多種復合的感覺,綜合地影響著我們對 “味道”的感覺判斷。 觸覺與溫度覺 當我們身體的一定部位,特別是像手指、日唇舌尖、鼻尖等處與外界物體接觸時,都會不同程度地感覺到物體的存在,甚至可能對物體的形狀、硬度、光滑程度等情況做出一定判斷,這就是觸覺。觸覺感受器的分布和分辨本領如何?人們又怎樣來研究這些問題呢? 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實驗 實驗證實。人體的唇、鼻尖、舌尖等處觸覺非常敏感,肢體的腹側面比相對應 的背側面(如手心與手背)觸覺要敏感。顯然。這種敏感性的差別也反映了相應部位功能適應性方面的差別,敏感部位為大腦皮層提供信息的機會遠遠多于非敏感部位。 當我們接觸的外界物體(也包括空氣和水)的溫度發(fā)生變化,使皮膚和黏膜的溫度也發(fā)生變化時,我們就會覺得“冷了’或“熱了”,這就是溫度覺。 實驗證明,皮膚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使皮膚溫度發(fā)生變化的刺激:當刺激使皮膚溫度下降時,會感覺“冷”;當刺激使皮膚溫度升高時,則感覺到“溫” 實驗還證明,皮膚的某些點對“冷”刺激敏感,而另一些點則對”溫”刺激敏 感。這也說明,冷與溫的感受是分別由不同的感受器來引起的。感受冷刺激(皮膚溫度下降)的感受器,叫冷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皮膚溫度上升)的感受器,叫溫感受器。 看圖認識結構 看圖了解耳的基本組成。 觀察并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看圖理解 分組討論舉出其他的例子。 練習說明 看書、記憶 分組練習 分組實驗 得出結果 分析結果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第5節(jié)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一、耳與聽覺 二、嗅覺與味覺 三、觸覺與溫度覺-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5節(jié)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教案 北師大版 2019 2020 年級 生物 下冊 感受器 感覺器官 教案 北師大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6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