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故鄉(xiāng)教案1浙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故鄉(xiāng)教案1浙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故鄉(xiāng)教案1浙教版.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級語文故鄉(xiāng)教案1浙教版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54-68頁。《故鄉(xiāng)》敘述了“我”重回別過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所感,建構了回憶中的、現(xiàn)實的、理想的三個“故鄉(xiāng)”,表達了“我”對未來希望的朦朧追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魯迅小說集《吶喊》的創(chuàng)作背景,梳理總結已學的魯迅作品。 2.學習小說的相關知識,了解小說的基本構成要素和藝術特色。 3.學習品讀人物的方法,能夠運用它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4.領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5.把握作品中對比描寫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梳理小說的敘述線索,明確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并通過朗讀領會小說景物描寫的作用。 3.通過對楊二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導學生品讀人物的方法,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分析閏土的形象。 4.提供資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討分析小說的主題以及作者復雜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生能夠體會“我”重回故鄉(xiāng)所見所思時的悲涼感受,能夠領悟作者對理想故鄉(xiāng)的向往與追求。 2.學生懂得閏土悲劇的深沉和憂郁,進而思考產(chǎn)生這一悲劇的二十世紀初中國的社會狀況。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分析閏土、楊二嫂、“我”等人物形象,學習品讀人物的方法。2.學習文中幾組對照描寫,把握對比的寫作方法。 3.領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難點 1.理解文章最后的議論語句,探討小說的主題。 2.領會作者復雜的情感。 教學突破 1.抓住對比這一寫作手法,主要分析故鄉(xiāng)的變化和故鄉(xiāng)人的變化,兼及其他。尤其要抓住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的變化,再究其根源。 2.由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作品主題的探討,把握作品的主要藝術特色。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第一課時前,布置學生預習,要求:查閱魯迅小說集《吶喊》的有關資料,以及了解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社會狀況,翻讀已經(jīng)學過的魯迅作品。 2.第二、三課時前,準備有關小說主題的資料。 學生準備 1.第一課時前,查字典,學習生字詞。預習文章,通讀全文,總體感受。查閱有關資料,對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形成感性認識。 2.第二、三課時前,可以嘗試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故鄉(xiāng)景象、閏土和楊二嫂的形象,同學間互相探討交流。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翻讀已學過的魯迅作品,與《故鄉(xiāng)》的學習結合起來。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結合魯迅作品的介紹,導入新課。 2.訓練學生整體閱讀文章。 3.朗讀教學。 4.引導學生認識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學生活動 1.結合學過的魯迅作品和課前查閱的資料,進入新課的學習。 2.總體感知文章,把握敘述的順序和線索。 3.認真朗讀文章景物描寫,體會其中傳達的情感。 4.結合文章理解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一、結合魯迅作品,導入新課(約 分鐘) 二、設置問題,梳理小說情節(jié)線索(約 分鐘) 三、朗讀教學,體會故鄉(xiāng)景色的變化(約 分鐘)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復述,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進入本課。 2.分析楊二嫂形象,指導品讀人物的方法。 3.指導應用品讀人物的方法,分析閏土形象。 4.朗讀教學,學習對比寫作手法。 學生活動 1.復述小說主要情節(jié),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 2.分析楊二嫂形象,學習品讀人物的方法。 3.應用品讀人物的方法,分析閏土形象。 4.在朗讀中體會對比寫作手法的作用。 一、分析楊二嫂形象,指導學生品讀人物的方法(約 分鐘) 二、應用品讀人物的方法,通過對比分析閏土形象(約 分鐘) 三、體會小說對比的寫作手法(約 分鐘) 教學步驟 (第3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我”回鄉(xiāng)心情的變化。 2.從情感入手,領會最后的議論語句。 3.提供資料,研討小說主題。 4.解決學生疑問。 學生活動 1.繼續(xù)學習本課,結合課文理解“我”回鄉(xiāng)心情的變化。 2.沿著“我”的心情變化,領會議論語句的內涵。 3.探究學習,就小說主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4.自由發(fā)言,積極探討。 一、結合文章,體會“我”回鄉(xiāng)心情的變化(約 分鐘) 二、分析最后議論語句,理解作者復雜的情感(約 分鐘) 三、組織對小說主題進行探究學習(約 分鐘) 本課總結 這篇作品具有“悠長的憂,悠長的美”,學生通過學習,能夠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認識作品的主題、體味作品的藝術魅力。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學生應懂得:欣賞小說,關鍵是了解小說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環(huán)境描寫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既要使學生懂得作品的基本內涵,又要保護學生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板書設計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這篇作品的主題具有多種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在形象的對照中分析人物形象,進而層層揭示出作品的主題,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據(jù)即可。這是文章教學的關鍵和突破點,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思考,掌握品讀人物的方法以及懂得分析人物各種行為表現(xiàn)的深層原因的途徑,讓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遷移運用。 練習設計 隨堂練習設計 1.請給下面加粗字注音。 陰晦( ) 五行( ) 潮汛( ) 愕( )然 髀( ) 嗤( )笑 瑟( )索 黛( ) 恣( ) ?。? ) 答案與提示:hu xng xn b chī s di z suī 2.比較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填寫下面的表格。 答案與提示: 3.請描述“我”回鄉(xiāng)的心情變化歷程。 答案與提示:回故鄉(xiāng):想念、急切→見故鄉(xiāng):悲涼→憶故鄉(xiāng):欲說無言、憂郁→憶閏土:高興、佩服、興奮、依依不舍→見楊二嫂:愕然、惶恐、困窘→見閏土:初時興奮,轉而震驚、悲哀→離故鄉(xiāng):惘然、氣悶、愁悶中帶希望。 個性練習設計 1.描寫一處你故鄉(xiāng)的景色。 答案與提示:由讀及寫,結合小說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分析完成,讓學生從中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2.課文中寫道,楊二嫂發(fā)現(xiàn)灰堆中埋有十多個碗碟,議論之后,定說是閏土埋著的,好在運灰時一起運回家。請大家討論一下,碗碟是不是閏土埋的,作者為什么要寫上這一筆? 答案與提示:組織學生討論,訓練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注意把握以下兩點:“又提起閏土”,但借著楊二嫂的口說出,“我”和母親都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提起閏土”,實寫的卻是楊二嫂。沒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課文在“我”回故鄉(xiāng)的路上插入對少年時的回憶,用的是插敘的寫法,如果小說用順序的寫法,先敘少年時的生活,然后再敘“我”這次回鄉(xiāng)的過程,會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答案與提示:用插敘的寫法就把少年“我”和少年閏土的關系組織在“我”現(xiàn)在回鄉(xiāng)的時間過程中,使小說給人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感覺。如果用順序的寫法,小說在時間上就被截成了不相連接的兩段,在感覺上小說就不是一個統(tǒng)一體了。 4.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魯迅作品有《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山海經(jīng)〉》、《藤野先生》、《雪》、《故鄉(xiāng)》等,結合這些文章,查閱有關資料,嘗試寫一篇以《我眼中的魯迅》為題的文學隨筆。 教學探討與反思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是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指導思想,教師教學中通過文章的教學,不僅應指導學生理解本篇作品的主題內涵、人物形象等,還應使學生學會品讀人物的方法,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另外,小說教學首先是要喚起學生對作品情感上的認同、共鳴,教學中,要注意讓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氛圍。 補充資料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轉而進行文藝創(chuàng)作。1918年5月,他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他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魯迅一生創(chuàng)作頗豐,小說、散文、散文詩、雜文等各種文學樣式都有作品問世,且成就極高,現(xiàn)有《魯迅全集》出版。魯迅的一生,為中國的文化事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一面旗幟,極具號召力和凝聚力,是青年精神上的導師,也是一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級 語文 故鄉(xiāng) 教案 浙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35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