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ppt
《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ppt(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T2噬菌體(病毒),三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2)代謝特點: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不能獨立地進行新陳代謝。(3)增殖特點:在的作用下,利用大腸桿菌體內的物質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2.實驗方法:。,自身遺傳物質,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3.過程及現象(1)標記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含35S的培養(yǎng)基―→蛋白質含的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含32P的培養(yǎng)基―→DNA含的大腸桿菌(2)標記T2噬菌體T2噬菌體+含35S的大腸桿菌―→含的T2噬菌體T2噬菌體+含32P的大腸桿菌―→含的T2噬菌體,35S,32P,35S,32P,(3)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高,?低,?低,高,35S,32P,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放射性.,檢測不到標記的蛋白,檢測到標記的DNA,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下面是實驗的部分過程:,1.原理: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就會在自身遺傳物質的作用下,利用細菌體內的物質來合成自身的組成成分,從而大量增殖。,2.過程:,1)標記噬菌體,,①分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細菌,②用T2噬菌體分別侵染上述細菌就制得DNA中含,32P或蛋白質中含有35S的噬菌體,2)噬菌體侵染細菌:,分別用被32P或35S標記T2的噬菌體去感染細菌,3)測放射性:,經過短時間的保溫后,用攪拌器攪拌,離心。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較輕的T2噬菌體顆粒而沉淀物中則含有被感染的細菌。,,,,,蛋白質外殼留在細胞外,不起作用,DNA進入到細菌細胞內,指導T2噬菌的增殖,細菌內沒有放射性的T2噬菌體,細菌內有放射性的T2噬菌體,(3)赫爾希和蔡斯發(fā)現:細菌體裂解釋放出噬菌體中,可以檢測到32P標記的DNA,但不能檢測到32S標記的蛋白質。這結果說明什么?,在親代與子代之間有連續(xù)性的物質,是DNA而不是蛋白質,4.實驗表明(1)T2噬菌體侵染細菌時,進入到細菌的細胞中,而留在外面。(2)子代T2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遺傳的。5.結論:是遺傳物質,蛋白質未起到遺傳作用。,DNA,蛋白質外殼,親代的DNA,DNA,2:為什么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提示:通過對噬菌體中蛋白質和DNA的研究表明,僅在蛋白質中含有S,而P幾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想一想噬菌體的結構和侵染細菌過程包括哪些階段?提示:噬菌體的結構包括核酸分子和蛋白質外殼。侵染細菌的過程包括:吸附、注入、生物合成、組裝、釋放。看一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從哪些方面說明了DNA是真正的遺傳物質?提示:①DNA是親代與子代之間保持連續(xù)的物質;②DNA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2)噬菌體侵染細菌要經過吸附→注入核酸→合成→組裝→釋放五個過程。噬菌體增殖場所是大腸桿菌細胞內,除噬菌體的DNA做模板起指導作用外,脫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核糖體、ATP和相關酶等全由大腸桿菌提供。3.結果及分析,2.某科學家做“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時,分別用同位素32P和35S作出標記,如下表:,此實驗所得的結果是:子代噬菌體的外形及侵染細菌的特性均相同,請分析:,(1)子代噬菌體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原因是。。,(2)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原因是。。,31P和32P,子代噬菌體的DNA是以侵入細菌的親代噬菌DNA(含32P)為膜板,利用細菌的化學成分(含31P的脫氧核苷酸)合成出來的,35S,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其蛋白質外殼(含32S的氨基酸)未進入,在細菌體,內,是利用細菌的化學成分(含35S的氨基酸)合成新的蛋白質外殼,-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噬菌體 侵染 大腸桿菌 實驗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62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