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設計教案.doc
《2019-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設計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設計教案.doc(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厘米》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內容:P2~3及P4做一做、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 2、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fā)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F(xiàn)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fā)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shù)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shù)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shù)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袄迕住笔且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tǒng)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shù)拈L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fā)言。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xiàn)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把大數(shù)減小數(shù),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5、實踐應用。拿起數(shù)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shù)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五、隨堂作業(yè)。 附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1厘米(cm ) 測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附送: 2019-2020年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認識算盤》教學設計教案 教學目的: 1.直觀認識算盤,知道算盤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用算盤記數(shù)和數(shù)數(shù)。 2.經(jīng)歷用算盤表示數(shù)、數(shù)數(shù)的操作過程,掌握用算盤記數(shù)的方法,初步滲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盤的歷史,知道算盤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對算盤的熱愛。 教學重點:認識算盤,會用算盤表示數(shù)。 教學難點:帶有上珠的數(shù)的讀、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下面每幅圖代表的數(shù)分別是多少?填一填,并說說它們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認識算盤。 算盤四周叫做框,根根小棒叫做檔, 一根橫梁分上下; 梁的上面是上珠,梁的下面是下珠; 一個上珠表示5,一個下珠表示1。 二、探究新知 用算盤數(shù)數(shù)、記數(shù)。 用算盤數(shù)數(shù)、記數(shù)。在算盤上拔出563。 二、探究新知 你知道嗎? 數(shù)學的逐漸發(fā)展標志著人類的不斷進步。 三、知識應用 1. 讀出下面各數(shù),并在算盤上表示出來。 17,254,180,609,800,1000 2. 說一說在算盤上撥數(shù)和在計數(shù)器上撥數(shù)有什么不同。 3. 寫數(shù),并讀一讀。 四、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第81頁練習十六,第10題、第11題。-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認識厘米 2019 2020 小學 年級 數(shù)學 認識 厘米 教學 設計 教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58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