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勤讀 1教學建議 滬教版.doc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勤讀 1教學建議 滬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勤讀 1教學建議 滬教版.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勤讀 1教學建議 滬教版 教學目標 1.能熟讀課文沒。 2.借助注釋和字詞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意思。 教學建議 1.這是宋朝文人朱熹的名言,告訴我們讀書需要勤奮。古代有很多人,讀書都是比較勤奮的。老師還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勤奮學習的故事,因為文章里雖然講了勤奮學習的道理,但是沒有具體化,講一些故事有利于學生能落實到自己的學習行為上。 2.小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是讓學生由文言文的感受,不要太講究文言句式、字的用法,只要大致理解意思即可,目的是今后能更多地閱讀文言吸收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由淺顯的入手,才能深入,就像宋人陸九淵所講:“易簡功夫終九大,支離事業(yè)竟浮沉?!? 3.閱讀這篇文言,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資料,比如“三余”。 三國時代教育家董遇常利用“三余”來讀書。他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宋代文豪歐陽修曾說道:“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 利用冬天、晚上、雨天讀書。那時,農家子弟,一到晚上、冬天、雨天,不能干農活了,就抽空讀書。 附送: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化石吟1教案 語文A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3.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把握內容,體會化石向人類講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感情,進一步認識自然的奧妙,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 教學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1.激趣:利用電教媒體放映多種恐龍的圖片,并配以恐龍的模擬聲音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質疑:距今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前的恐龍早已滅絕,我們看到的恐龍模樣是怎樣再現(xiàn)出來的? 3.討論:鼓勵學生發(fā)表各自的見解、猜測,保留同學們的奇思妙想。 4.閱讀:網上搜索“猛犸冰封3萬年遺體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組圖)”。 5.小結:正是這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裹藏著昨天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套珍貴的密碼,人類才得以把思緒帶進曾留下生命輝煌的遠古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化石吟》。 板書課題:16.化石吟 6.解題: (1)理解“吟”的意思。 吟,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組圖片就知道了。 ①欣賞化石圖片(網上搜索)。 ②說說化石是什么? ③定義化石:動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殘體經過長時間而沒有腐爛,有機體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積巖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時留下的痕跡,漫長時間后成為地殼的一部分,這就是化石。 (3)課題是什么意思?(贊美化石) 二、誦讀全詩,加強理解。 1.自由誦讀,初步理解。 學生分小組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有節(jié)奏地朗讀詩歌,并能有選擇地背誦。 2.閱讀資料,加強理解。 ①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稱“毛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xiàn)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于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xù)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qū)。中國東北、內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fā)現(xiàn)。 ③“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還部分保存著生命有機物的殘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遠古的時代。 3.開火車分小節(jié)誦讀。其他同學注意誦讀者對于會認字和會寫字是否讀準,節(jié)奏是否掌握恰當。 三、評價討論,理解感悟。 1.讀后評價,同學們在評價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對詩歌的理解感悟。 (1)關于讀音。 思緒x不朽xiǔ軀qū殼裹guǒ藏檔dng案蔥蘢lng幽yōu雅卓zhu越 (2)關于寫字。 強調“裹”的寫法,“果”字夾在“衣”中間。 (3)關于節(jié)奏。 結合學生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朗讀,重點指導: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fā)。”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4)關于感情色彩的處理: ①針對剛才同學們讀的情況大家互相評價,指出讀得好與不好的地方。 ②說說應該怎樣讀,自己讀讀。 ③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④師生共同探討詩歌感情色彩的處理,整體感受。 第1、2節(jié)是第一層,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連續(xù)不斷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fā)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思考。 板書:發(fā)問想象 第3、4、5、6節(jié)是第二層也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嘆服。 板書:遐思飛躍 第7節(jié)是第三層,用陳述的語氣為第2節(jié)做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板書:回答呼應 整首詩歌節(jié)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應通過反復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 2.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進一步感知、思考(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 3.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1)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2)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的贊美之情。 (3)詩歌分為三層:第一層為1—2節(jié),通過發(fā)問,引發(fā)聯(lián)想;第二層為3—6節(jié),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為7節(jié),回應發(fā)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作鋪墊。 四、全文總結,整體感知。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感嘆科學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自然奇妙——科學神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板書課題。 二、研讀賞析,精讀課文。 1.學法指導:我們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后,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段落、句子、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閱讀詩歌的時候需要有節(jié)奏地、反復地吟誦感悟品味詩歌的思想感情,重點字詞需要用心體會,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情感。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2.學習第一層、第三層并結合理解第5節(jié)。 (1)一、二組讀第一層,三、四組讀第三層。 (2)學習分析。 ①師引入:哎呀,讀了第一節(jié)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魚兒沒下巴,最早的鳥兒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竟然沒有腿,最早的樹又不開花,這些最早的動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類是怎樣知道的?(是化石告訴我們的) ②小結:對,是沉睡億年的石頭告訴我們的,是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告訴我們的。 ③對照了解前后呼應。(幻燈片演示詩歌第二節(jié)、第七節(jié)) A演示第二節(jié),師指讀問:請問同學們,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演示第七節(jié),師:第七節(jié)做了回答,齊讀。 師引導學生齊讀: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B(學習方法同前)演示第二節(jié),師指讀問: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演示第七節(jié),師:第七節(jié)又做了回答,齊讀。 師引導學生齊讀: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xiàn)。 C對比著讀后,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第一層問、第三層答) D小結:第一層問第三層答,第三層就是對第一層的呼應,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學的偉大。這就是寫作手法中的前后呼應。我們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這種方法,使文章結構更完整、緊湊。 E再讀一遍。(一、二組讀第二節(jié),三、四組讀第七節(jié)) (3)深入學習結合理解第5節(jié)。 ①這兩節(jié)中的“逝去萬載、沉睡億年、長眠地下”這些詞語說明什么?(說明化石所講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遙遠的。) ②詩歌中哪一節(jié)很能說明這一點?(第五節(jié)) ③齊讀第五節(jié)。 ④了解化石的特點之一:年代久遠。 提問: A“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指誰?怎樣理解這句話?(“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樣子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B“??菔癄€,斗轉星移……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fā)。”說明什么?(說明不管時間過多久,成千上萬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斷地延續(xù)、發(fā)展) ⑤過渡:多么遙遠的故事啊,可正因為遙遠,它所講述的神話才會怎么樣?(奇幻、令人神往、驚訝)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奇幻的神話。 3.學習第二層。 (1)學習第三節(jié)。 ①指名讀第三節(jié)。 ②這一節(jié)說明了什么?找出本節(jié)中的關鍵詞。(生物進化) ③“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說明了什么?“冰冷的骸骨”指的是什么?“平凡的真理”指的又是什么? ④小結:說明生物是不斷地進化來的,不是造物主造出來的,在沉睡億年的化石身上找到了這個真理。 (2)過渡:為什么說化石能證明生物進化這個平凡的真理?哪一節(jié)給了我們答案? (3)學習第四節(jié)。 ①齊讀第四節(jié)。 ②“生之靈火、生命的信息、珍貴的密碼”分別指什么? (化石中的有效物質) ③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之所以是“裹藏著生命的信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④閱讀資料,進一步了解化石的特點之二:生命的信息。 7000萬年前的骨頭還“活”著 美國古生物助理教授瑪麗施魏策爾宣稱,已經成功從距今7000萬年前的霸王龍腿骨化石中分離出軟組織。被分離出的軟組織不僅幾乎是完好無損的:仍舊透明和具有柔韌性,而且顯微鏡下看起來像血管和細胞的內部結構仍舊存在??茖W家宣稱,恐龍化石分離出活性組織,有望復活恐龍。 ⑤小結:真是不可思議!可它就有這么神奇。 (4)學習第六節(jié)。 ①齊讀第六節(jié)。 ②組圖欣賞:(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有條件的學校網上搜索) ③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象時,你有何感想? 學生發(fā)言可以暢所欲言,只要想象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5)指名分節(jié)讀第二層。 三、質疑交流,剖析課文。 1.詩歌運用了那些表現(xiàn)手法?這樣表現(xiàn)有什么好處? (擬人、比喻、第二人稱) 2.對詩歌的學習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四、課后作業(yè),拓展想象。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逝去萬載的世界重現(xiàn)的是怎樣一番景象?結合自己的感想寫一篇想象作文,題目自擬。-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四年級語文下冊 勤讀 1教學建議 滬教版 2019 2020 四年級 語文 下冊 教學 建議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60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