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青島版科學(五四制)四上第16課《水的三態(tài)變化》word教案.doc
《2019秋青島版科學(五四制)四上第16課《水的三態(tài)變化》word教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秋青島版科學(五四制)四上第16課《水的三態(tài)變化》word教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秋青島版科學(五四制)四上第16課《水的三態(tài)變化》word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綜合分析數(shù)據;能用溫度計測量水結冰時的溫度;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fā)的新問題。 2 、愿意合作與交流;尊重證據;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 3 、知道當水的外界溫度發(fā)生化進,水隨著吸熱或放熱,能夠由一種狀態(tài)轉變成另一種狀態(tài);知道水的冰點。 教學方法 1、尋求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證據,嘗試自主設計水的氣態(tài)和固態(tài)之間變化的觀察實驗活動。 2、分析水的各種狀態(tài)之間變化的過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態(tài)變化規(guī)律。 前置性學習設計 課前三分鐘 教學程序設計 一、引入課題 談話引入:播放視頻小水人 二、新課教學 (一)水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結冰? 看完后請學生思考:小水人有幾種狀態(tài)變化?(氣態(tài)、液態(tài)和固態(tài)) 1、提出問題:水在什么情況下開始結冰? 2、總結:水結冰時的溫度就是水的冰點。 (二)回憶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態(tài)并討論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水形態(tài)變化的名稱、狀態(tài)和產生的季節(jié)或一天中的什么時候見到等問題,初步認識和了解水的各種形態(tài)。 2、設疑:水的這三種狀態(tài)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就一起來探究水的三態(tài)變化(課件揭題并板書) 課件出示“水形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發(fā)生變化的條件” 3、分發(fā)表格,學習溫馨提示:四人小組注意分工,大家一起討論,共同完成表格任務(2——3個水的形態(tài)),由組長派一代表記錄,聽到音樂聲響就停止討論。比一比哪些小組最棒,能最先完成這項挑戰(zhàn)。 4、師生共同交流。完成課件中的表格(預設也許霜和雪學生不一定回答得出,并出示預先做好的霜的杯子展示給大家,如果學生說出來了就大力表揚) 三、課堂小結和課外拓展 1、大家表現(xiàn)非常出色,下面我們一起來輕松下,看段動畫片《為什么會下雨》 2、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呢?(熱量或者溫度的變化引起了水的三態(tài)變化) 提問: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然后課件出示小結內容 課外探究(課件展示問題):自然界中其他物質是否也象水一樣有三態(tài)變化呢?同一種物質的三種狀態(tài)能象水一樣同時存在嗎? (三)1、看完后回答下列問題(課件出示)。一邊回答,一邊小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圖。小水滴還會和地球上的朋友見面嗎?( 板書設計 16、水的三態(tài)變化 固態(tài) 液態(tài) 氣態(tài) 第二課時 一、 回顧實驗過程 交流收獲 二、填寫實驗記錄單 附送: 2019秋青島版科學(五四制)四上第18課《航海家的發(fā)現(xiàn)》word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通過查閱、整理資料,了解地球的形狀及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提出問題,并能依據事實解釋假設。 2、了解人類為科學認識地球所做的努力,相信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道地球的形狀、大??;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4、習慣目標: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的習慣,能獨立使用各種信息工具,利用網絡搜索資料,并能將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資料進行簡單篩選、整理,使之簡潔明了,通俗流暢,有一定的個性。 【教學重點】 通過查閱、整理資料,了解地球的形狀及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搜集有關地球及人們對地球認識過程方面的資料,并對自己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 教學準備:古人對地球形狀、大小的猜想,蓋天說、渾天說及麥哲倫、哥倫布航海史記等資料或音像課件。。 【教學過程】 一、我們對地球的認識 (課件出示地球的圖片)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家園地球,課前同學們都搜集了地球的資料,請你談談對地球的認識?(課前我們收集了關于地球的資料,誰來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內先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再匯報:地球是個球體,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赤道的一圈長約40076千米……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信息來源 地球是個球體,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百科全書》 地球赤道的一圈長約40076千米 上網搜集 …… (在介紹的過程中學生可出示搜集到的圖片或音像資料,教師對學生查閱的資料進行適當形象的說明,如乘坐每小時100千米的汽車環(huán)繞地球一周需要17天……) 二、古人是怎樣認識地球的 師:科學家借助高科技手段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大小,那么古代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的?他們認為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 小組討論交流,并展示搜集到的圖片資料。 天圓地方: 最早的蓋天說。認為:天是圓的,像一把張開的大傘蓋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個棋盤,日月星辰則像爬蟲一樣過往天空。 渾天說 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學說。渾天說的代表作《張衡渾儀注》中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師:你覺得古人的猜想怎樣?他們?yōu)槭裁磿@樣去猜想? 學生討論,交流。 生:古代科學不發(fā)達,人們無法利用先進的儀器觀測地球,所以認識不全面。 生:古人僅憑視覺去觀察,所以只能看見頭頂?shù)奶?,腳踏的地。 …… 三、歷史上的人們是怎樣證實地球是球體的? 師:古人的認識是錯誤的,那么歷史上的人們是怎樣逐步證實地球是球體的? 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資料:哥倫布:意大利航海家。相信大地球形說,認為從歐洲西航可達東方的印度和中國。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先后4次出海遠航(1492~1493,1493~1496,1498~1500,1502~1504)。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lián)系。 資料: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 麥哲倫,世界航海家之一。葡萄牙人,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在西班牙國 王的資助下,率領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組成的的探險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起航,開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率領船隊歷經千辛萬苦,穿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最后,這支船隊只剩下一艘船,實現(xiàn)了從西方向西航行到達東方的計劃。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完成了歷時3年的環(huán)球航行。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用實踐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毫無疑問,都可以環(huán)繞我們這個星球一周回到原地。 根據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誰來談談人們對地球的認識過程? 生匯報:蓋天說→渾天說→球體 四:自由活動 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說明地球是球體? 學生交流匯報。 評價: 評 價 內 容 星 級 我搜集資料的價值 ☆☆☆☆☆ 我搜集資料的途徑 ☆☆☆☆☆ 我們圍繞資料開展的討論 ☆☆☆☆☆ 五、 拓展活動: 寫一篇關于地球未來的科幻故事。 教學反思: 通過查閱、整理資料以及網絡資源的合理運用,可以對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水的三態(tài)變化 2019 青島 科學 五四 四上第 16 三態(tài)變化 word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5735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