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中國哲學開題報告-“自然”與“必然”-戴震哲學探原.doc
《湖南大學中國哲學開題報告-“自然”與“必然”-戴震哲學探原.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大學中國哲學開題報告-“自然”與“必然”-戴震哲學探原.doc(1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湖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姓 名 學 號 已修學分 32 所屬學院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中國哲學 指導教師 開題時間 2011-12-27 研究方向 宋元明清哲學 論文題目 “自然”與“必然”——戴震哲學探原 一、文獻綜述 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生活在雍正乾隆年間,是清代為數(shù)不多的能兼治漢學與宋學、考據(jù)學與義理學的漢學家,并在成為皖派考據(jù)學領袖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代表作是《原善》和《孟子字義疏證》。在戴震的哲學體系中,他經(jīng)常使用“自然”與“必然”這對范疇來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可以說這對范疇是他整個哲學體系的核心范疇。后人在研究戴震哲學時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這對范疇。 1、關于戴震的“自然”與“必然” 周輔成在《戴震——十八世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一文中從社會道德方面對“自然”與“必然”的關系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他說:“‘必然’這個概念常常被過去的哲學家用‘當然’一詞表示。但‘當然’這個詞一轉就是道德意義即有一定目的為規(guī)定者?!斎弧诔讨炖韺W中的意義往往是規(guī)定道德規(guī)律是自然規(guī)律的根源。而在戴震認為道德規(guī)律離不開自然規(guī)律。所以他首先把‘當然’改成了‘必然’。”周輔成:《戴震——十八世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2頁 認為戴震首先就是一反過去哲學家用“當然”表示“必然”、程朱理學以“當然”為道德規(guī)律主宰自然規(guī)律的傳統(tǒng),而改“當然”為“必然”,以示其哲學體系與程朱理學的區(qū)別。又說:“在戴震看來,盡管人類能有‘必然’的規(guī)律,這規(guī)律只是人類特殊所有;但實際乃是‘分’于天道的結果。必然的道德規(guī)則是人類特殊所有的規(guī)則,但這個規(guī)則,也是循乎自然規(guī)律的規(guī)則。也是使人類不致喪失‘自然’的規(guī)則?!敝茌o成:《戴震——十八世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3頁 他把‘自然’理解成自然規(guī)律,把‘必然’理解為道德規(guī)律,道德規(guī)律是人類所特有的,但道德規(guī)律又是源于自然規(guī)律的。認為戴震強調“必然”,是天道必然的自然性,特別是人道的自然性,道德的自然性,以及人類自身的自然性。 張岱年在《宋元明清哲學史提綱》中對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說:“戴震提出‘必然’的觀念。他既把‘自然’與‘必然’區(qū)別開來,又強調二者的聯(lián)系。他所謂‘必然’不同于現(xiàn)在所謂必然,而接近于普通所謂當然。他所謂‘自然’,即是客觀的實際情況。他所謂‘必然’,也有規(guī)律的意義,但主要是標準的意義?!厝弧潜仨毴绱?,應該如此,而實際上不一定如此。他認為,人類生活中的道德標準都是‘必然’,人類生活中所有的行為應該合乎這標準,但又不一定合乎這標準。這標準是以人類生活的本來趨向為依據(jù)的。他又認為,人類行為有‘必然’的標準,乃是人類與別的生物不同的特點?!眲⒍跖嗟染帲骸稄堘纺晡募谒木怼罚迦A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471頁。 他還認為:“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的學說,討論了實際與理想,本來的趨向與理想的標準之間的關聯(lián)的問題,其中含有深刻的思想,他主要是強調理想不應該脫離實際?!眲⒍跖嗟染帲骸稄堘纺晡募谒木怼?,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年,第471頁。 這里很顯然,張岱年又把“必然”還原為了“當然”,認為必然主要還是道德意義上的“當然”的意義。只是這一“必然標準”是從“自然實際”出發(fā)的。 王杰在《理學的危機與創(chuàng)新——從自然與必然的視角看戴震新倫理觀》中給出了他對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的看法。王杰認為“自然”是個體情欲的客觀實在以及社會群體的客觀存在,而這兩方面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他說:“一方面‘自然’的社會群體是‘自然’的生命個體合乎邏輯的擴延和投射;另一方面,社會群體之所以能夠存在,正是以人之本能情欲及血氣心知為其建構基礎,即所謂‘日用百為,皆由性起’(《疏證道》)……因此,戴震所闡述的‘自然’,是個體情欲與社會群體辯證關系的總稱,‘個體’與‘群體’構成了‘自然’關系中兩個密不可分的側面,二者之有機結合,恰好構成了‘自然’完整含義?!蓖踅埽骸独韺W的危機與創(chuàng)新——從自然與必然的視角看戴震新倫理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04期 可以看出,王杰把“自然”剖析成兩個方面,一個是自然個體,一個是自然群體。而他對“必然”也給出了明確的定義:“他所謂的‘必然’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事物必然的條理,……二是指人之行為的當然準則’”王杰:《理學的危機與創(chuàng)新——從自然與必然的視角看戴震新倫理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04期 而談及“自然”與“必然”的關系時,他則認為這對范疇只是戴震表述其理欲關系的一個工具,他說:“戴震的‘必然’實際就是指‘理’,‘自然與必然’無非是戴震理欲關系的一種具體展開與表述。”王杰:《理學的危機與創(chuàng)新——從自然與必然的視角看戴震新倫理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04期 王杰主要是從個體與社會群體的的關系來論說自然的內涵。 2、關于戴震天道觀的自然與必然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認為,必然之理是客觀的,與自然之實體實事是區(qū)別開來的,必然是自然所要遵循的,因此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的理論其實與理學家的理氣關系理氣并不是對立的,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他說:“天地,人物,事為,皆有其理。天地,人物,事為,乃實體實事,是自然;其理乃其所應該,是必然。必然是‘必然不可易’,‘可推諸天下萬世而準’?!纱搜灾瑬|原亦認為有客觀的理,非自然界之實體實事,而卻為實體實事所遵依者?!渑c理學家者不同之點,在名詞。即理學家名此為道,東原不名此為道;在見解方面,即東原以為理學家以為理在氣上或氣先,而其自己則以為理在氣中?!?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重慶出版社,2009年,第341頁 許蘇民在《戴震與中國文化》中也從戴震的天道論方面考察了“自然”與“必然”。他說:“戴震不僅堅決反對以理和氣‘各為一物’的二元論,更反對‘別求一物為陰陽五行之主宰樞紐’的唯心論,認為本體即是陰陽流行,‘其自然也’;‘理非他,蓋其必然也’。理是作為宇宙本體的自然物質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lián)系,并不是從陰陽流行的自然物質之前別求一個所謂‘不可譏議’、自以為盡善盡美的事物來強加給自然物質、去主宰樞紐其中,這正如人身自有其自身的心靈為其主宰,而用不著外在強加的所謂天理去為之主宰一樣?!?許蘇民《戴震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5頁。 這里主要是用自然與必然的關系說明必然之理是出于自然的陰陽五行的,表明戴震是一個唯物主義氣一元論者,但沒有再更進一步展開詳細的分析。 吳根友在《戴震哲學“道論”發(fā)微》中認為,戴震所謂“陰陽流行,其自然也;精言之,期于無憾,所謂理也。理無他,蓋其必然也”,是從自然哲學層面論述自然與必然的關系;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的思想是其“道”論中包含的新思想,是超越以往思想家的一對新范疇,也是其“道”論表述事實與價值辯證統(tǒng)一的一對極有價值的理論范疇。 3、關于戴震人性論的自然與必然 胡適在《戴東原的哲學》一書中提到:“戴氏書中最喜歡分別‘自然’和‘必然’,自然是自己如此,必然是必須如此,應該如此。自然是天,必然是人力……。這里說自然和必然的區(qū)別,很分明。血氣心知之性是自然的;但人的心知(巧與智)卻又能指導那自然的性,使他走到‘無失’的路上去,那就是必然。必然不違反自然,只是人的智慧指示出來的‘自然之極致。’” 胡適:《戴東原的哲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9頁 認為戴震論人道的“自然與必然”主要是區(qū)別人道自然與人為,將必然與人的知性聯(lián)系起來:所謂自然是天,也就是自然是天然、天生的意思;必然是人力,則是必然要通過人力對自然的認識才能達到;必然不違反自然,則更是人的智慧的自然極致。 丘衛(wèi)君在《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一文中認為,戴震以自然與必然論理欲,認為自然是人欲,必然是理義,必然理義出自自然人欲而保障自然人欲順利發(fā)展,則理欲不是對立的,而是相通的。他說:“‘自然’與‘必然’不是對立而是相通的概念,戴震這里所強調的‘必然’(理義),其目的是為了保障‘自然’(人欲)這一意圖已經(jīng)十分明顯了,因為若放任血氣心知等自然,而不以理義來相規(guī)范,則血氣心知等自然反而有失去其‘自然’的危險。”胡適:《戴東原的哲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9頁 另外他把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的思想與道家的自然主義和西方哲學中的自然法學說做了比較,認為戴震是從經(jīng)驗主義人性論出發(fā)來闡發(fā)他的自然與必然的學說的。首先,他認為戴震的自然主義與道家的自然主義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他說:“對照道家從認識論的立場來看‘自然’思想,戴震則從經(jīng)驗主義的人性論出發(fā)來闡揚‘自然’學說。戴震視經(jīng)驗為既存的事實與惟一的真實,并且從這一立足點出發(fā),視人性里的欲望為一種經(jīng)驗意義上的、合理的自然現(xiàn)象?!松笥杏⒂星?、有知;三者,血氣心知之自然也。’從這個試圖使‘自然’概念具體化的嘗試中,戴震規(guī)定了‘自然’:‘欲’是指關于‘聲、色、臭、味’等欲望;‘情’是指‘喜、怒、哀、樂’等感情;‘知’是指分辨‘美、丑、是、非’等能力。這種肯定人之情欲的經(jīng)驗主義的自然主義,與老聃所強調的否定情欲的認識論上的自然主義,兩者基本立場顯然是背道而馳的?!鼻鹦l(wèi)君:《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74頁 其次,戴震的自然學說與西方自然法學說也有一定的區(qū)別,他說:“溝口雄三稱戴震思想中雖然有自然法優(yōu)于人為法的觀點,但是此一未被賦予政治與社會內涵的自然法思想,在性質上卻是面向傳統(tǒng),而不是放眼未來的。溝口因此暗示,是這種限制,使得戴震式的(以及甚至是中國式的)自然法思想,無法進一步地發(fā)展成轉化社會秩序的力量?!鼻鹦l(wèi)君:《戴震學的形成:知識論述在近代中國的誕生》,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76頁 溝口雄三在《中國的思想》中也對戴震的“自然”進行了論述。他強調了只有欲望之自然達到調和才是真正的自然,也就是戴震所說的必然。他把戴震的自然觀與霍布斯的自然觀作了一個對比。他說:“霍布斯認識到了由欲望而斗爭——到由理性而調和的兩個階段。而在戴震看來,欲望只是人的自然,它的趨向于調和是無階段的統(tǒng)一?!盵日]溝口雄三著,趙士林譯:《中國的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4頁 認為戴震的必然是由人的內在自然性就能達到的一個自然過程,而霍布斯則同荀子一樣,認為欲望必然會導致斗爭這一結果(但與荀子不同的是,他認為通過人的理性則可以化解這一矛盾,荀子則是通過遵循圣人的禮法)。 王艷秋在其博士學位論文《戴震重知哲學研究》中從“自然”與“必然”的角度討論了“善”這一范疇。他說:“戴震認為,善的合理性基礎存在于必然之中,‘善,其必然也’。他所謂的‘必然’,首先指‘物之則’即事物的產(chǎn)生和運行所遵循的客觀法則,是一種純對象性的、外在的東西。其次,‘必然’還具有與主體直接相關的內容,是主體行為的當然之則,具有價值意義?!诒厝坏倪@兩層含義之間架起橋梁的是‘知’,人的目的就是認識必然,并且把正確的認識轉化為內在的行為準則,視之為當然。” 王艷秋:《戴震重知哲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 4、關于戴震認識論的自然與必然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說:“人惟有知,故可知天地萬物之理?!擞兄苤恚士捎勺匀欢厝?。”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重慶出版社,2009年,第344頁 他把人性中所包含的“知”這一能力看成是自然,而把必然看成是與自然對立的理,人要通過“知”才能認識“必然”。 許蘇民在《戴震與中國文化》中論述戴震的認識論時,也有對“自然”與“必然”的論述。他認為認識自然是感性認識,認識必然是理性認識。他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就是從認識自然到認識必然的過程?!^必然,就是對自然的‘無憾無失’或‘明之盡而無幾微之失’的認識,即正確的理性認識?!?許蘇民:《戴震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3頁。 吳通福在《清代義理學之研究》中從認識論的角度論及了戴震的“必然”范疇。他認為必然普遍的理不在心中,而是在自然,人倫日用之中的。心知只是認識必然的能力。所以認識必然的方法就是不斷提升自己認識必然的能力。他說:“既然戴震用‘必然’代替了普遍的理,普遍的理只是空名;那么求一旦豁然貫通之理以期能以渾然之一理而泛應曲當,在戴震看來無疑是行不通的?!?吳通福:《清代新義理學之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4頁。 周兆茂在《戴震哲學新探》一文中同樣贊同戴震所論理不在心中,而在事物之中,強調認識是一個從“自然”向“必然”的發(fā)展過程。他說:“自然是陰陽,物,事,都是指自然界存在著的一切客觀東西?!厝弧侵浮怼ⅰ畡t’,指‘陰陽’以及具體事物所具有客觀必然性,這種客觀必然性是‘純粹中正’的,是‘不可易’的,所以稱之為必然,亦即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從‘自然’到‘必然’,即從分析客觀事物到認識事物之‘理’,并非一下子完成的,它有一個認識不斷提高過程和從‘自然’到必然的逐步發(fā)展過程?!?周兆茂:《戴震哲學新探》,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62頁。 吳根友在《戴震哲學“道論”發(fā)微》中強調戴震的“必然”之理是人通過對“自然”的認識無失之后達到的,認為人的價值判斷是以客觀實事為基礎的,使人的價值判斷有其穩(wěn)定的根基,從而避免了泛道德主義,“必然”不包括自然科學意義上的自然規(guī)律。他說:“在認識論上,戴震所謂的‘無失’(即必然)狀態(tài),‘不可易’的真理性認識不是一個先驗的給定,而是人類心智發(fā)揮到極致之后的真理性認識。并批判了后儒將認識論的真理加以客觀化的理論謬誤,力求將客觀事實與人對事實運動、變化之理的認識區(qū)分開來,從而使人的價值判斷奠基于客觀事實基礎之上,避免泛倫理觀念對人的認識的影響。然而戴震所說的‘必然’又不是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而是對人倫日用法則的認識,至多具有今日社會科學意義上的社會規(guī)律意義,其主要內容是倫理學的。因而其所說的‘必然’又類似于今日倫理學所說的‘應然’?!?吳根友:《戴震哲學“道論”發(fā)微》,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01期。 5、關于戴震的自由觀。 周輔成在《戴震的哲學》中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有其必然性,但人性中又有要求自由發(fā)展的品性,戴震通過對“自然”與“必然”的論述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認為命定的必然已經(jīng)包含了自由,而自由中亦有命定的必然。他說:“戴震既然把道德的來源和標準從主觀方面或超越方面割斷,所以進一步主張人的行為都是繼天而為的。即是,循著自然程序發(fā)展,有其客觀的規(guī)則。不過這個客觀規(guī)則并不妨害人類的自由。因為人類一面有自然秩序,一面也有道德自由的秩序。正因為有這雙重性,才出現(xiàn)道德。二者結合,即是天性。或自然規(guī)律在人身上的表現(xiàn)?!匀灰?guī)律在人身上的表現(xiàn)主要在三個方面即“命”、“性”、“才”。而“命”有其必然性。與‘性’要求自由發(fā)展好像有矛盾。但戴震很好地處理了這兩者之間的矛盾?!@即是說性之‘自為’或發(fā)展‘欲’,無害于命,命之‘限’,亦無礙于性,另一方面,性必須命為限制,而命又必須性與才為發(fā)展。周輔成:《戴震的哲學》,哲學研究,1956年第3期。 吳通福在《清代義理學之研究》中也提到了戴震的自由觀問題,認為通過認識必然,遵循必然就是自由。他說:“他更觸及到了‘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以其則正其物’的社會生活問題……,因此,只有通過認識必然,把握必然,人才能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而獲得自由,這自由也就是‘以其則正其物’的社會生活,而不是‘心出一意以可否之’的主觀隨意性?!?吳通福:《清代義理學之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4頁。 趙士孝在《戴震論自由與必然》中也對戴震的自由觀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他主要從自然與必然的角度論述了戴震的自由觀。他認為戴震的“自然”是一個和自由即有區(qū)別又有密切聯(lián)系的哲學范疇。首先,他對戴震的“自然”概念作了一個很細致的分析。認為“自然”大體上可以分三種情況,他說:“戴震所說的‘自然’大體上可分三種情況,一指物質運動和一切事物處于天然的自身存在狀態(tài),二指社會物質生活和人的精神領域處于盲目自發(fā)的狀態(tài)多,三指人認識客觀規(guī)律以后的自由狀態(tài)?!?趙士孝:《戴震論自由與必然》,鄭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05期。 然后他又對戴震的‘必然’給出了界定:“他所說的‘必然’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指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必然性;第二,指道德觀念、道德準則。”趙士孝:《戴震論自由與必然》,鄭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05期。 最后他從戴震對自然與必然的論述中總結出了戴震的自由觀,第一,要認識‘自然’不要將盲目性當作自由;第二,要認識‘必然’,不要像禽獸那樣去‘順乎自然’;第三,只有認識‘必然’,才能得到人的真正自由。 以上即主要對戴震的“自然與必然”研究具體代表性的著作或論文。其它對自然與必然有所涉及但涉及很淺且不具代表性的文章就不一一作綜述了。 綜上所述,學界關于戴震“自然與必然”思想的論述還是比較多的,而且有不少純哲學的寶貴理解。但是,所有論述都只是把“自然與必然”作為戴震哲學的一對范疇和組成部分,或者只是把“自然與必然”看成是戴震論證其哲學思想的一種手段,沒有認識到“自然與必然”是戴震哲學的核心范疇、基本依據(jù)和價值追求,確切地說,是戴震哲學的全部思想和邏輯建構的所以然。這一方面,正是本文的用力處。 二、選題背景及意義 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生活在雍正乾隆年間,是清代為數(shù)不多的能兼治漢學與宋學、考據(jù)學與義理學的漢學家,并在成為皖派考據(jù)學領袖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針對當時株守漢儒傳注的學術傾向,他提出了“志乎聞道”的學術宗旨,主張寓義理于考證,在經(jīng)典訓詁中尋求義理。他曾說:“經(jīng)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與是仲明書》)又說:“君子務在聞道也。今之博雅能文章,善考核者,皆示志乎聞道。徒株守先儒而信之篤,如南北朝人所譏‘寧言周孔誤,莫道鄭服非’,亦未志乎聞道也?!保ā洞疣嵳捎媚習罚┮虼舜髡馂閷W的最終目的是“聞道”。他認為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就是他的哲學著作《孟子字義疏證》。他說:“仆生平論述最大者為《孟子字義疏證》一書,此正人心之要。今人論正邪,盡以意見誤名之曰‘理’,而禍斯民,故《疏證》不得不作?!保ā抖∮纤脑露娜张c段若膺書》)。 然而直到清末民初戴震的哲學才為世人所重視。以梁啟超,章太炎,胡適等為代表的近代思想家對戴震哲學評價都很高。章太炎把戴震哲學作為資產(chǎn)階級批判封建主義保皇派的理論武器。梁啟超認為戴震的哲學為中國文化開出了一個新的方向。胡適甚至把戴震與朱熹,王陽明并列,認為他們各自代表了一個時代。他說:“這八百年來,中國思想史上出了三個極重要的人物,每人畫出了一個新紀元。一個是朱子,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戴東原?!保êm《戴東原的哲學》)這一時期可謂戴震哲學研究的高潮。 建國以后,學術界認為戴震是氣一元論唯物主義者而大都給予了肯定評價,比如周輔成的《戴震的哲學》(一篇論文性質的長文),張立文的《戴震》、許蘇民的《戴震與中國文化》(重點都不在戴震哲學研究)。然而,系統(tǒng)研究戴震哲學的卻相對少了,大都是一些零星的研究或評價,以期刊論文為主了。反倒是日本學者村瀨裕也的《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和道德價值》對戴震哲學有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研究。 到目前為止,筆者看到的相關論述,都只是把“自然”與“必然”看作戴震哲學體系中的一對普通范疇和組成部分,或者僅僅是戴震論證其哲學思想的手段而已。本文則認為,“自然”與“必然”是戴震哲學的核心范疇,二者關系是戴震哲學的基本原理和依據(jù),是戴震哲學體系的所以然,并將從天道觀,人道觀,認識論三方面考察和論證,從自由觀方面審視其價值。這是研究戴震哲學的新視角,是對戴震哲學的更深入、更本質的把握。 (本表可附頁)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選題意義 第二章 天道自然與必然 第一節(jié) “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天道自然 (氣與道:“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道氣關系:道的實體是氣) 第二節(jié) “氣化生生而有條理”——天道必然 (理與氣:理是氣之理,非外置懸空、高高在上的實體) 第三節(jié) “天道必然即自然”——自然與必然同一 (理氣關系:必然統(tǒng)一于自然,即理統(tǒng)一于氣,天道必然是天道自然的表現(xiàn),“陰陽流行,其自然也;精言之,期于無憾,所謂理也。理非他,蓋其必然也?!崩須饨y(tǒng)一于道:“古人言道,恒該理氣?!钡腊ɡ須猓瑲馐堑赖膶嶓w,理是氣不斷運動發(fā)展的“不易之則”) 第三章 人性自然與必然 第一節(jié) 命,性,才——天命自然 (人性來源與表現(xiàn):人性源于天道,人性表現(xiàn)即是才“氣化生人生物,據(jù)其限于所分而言謂之命,據(jù)其為人物之本始而言謂之性,據(jù)其體質而言謂之才?!比朔A受特定的“命”以成其“性”,因其一定之“性”呈現(xiàn)其“才”。戴震認為“命,性,才”三者統(tǒng)一于天性自然。他說:“成是性,斯為是才。別而言之,曰命,曰性,曰才;合而言之,是謂天性。”天性即自然性。 第二節(jié) 欲,情,知——人性自然 (欲,情,知三個方面是人性的內在結構,是人性善的基礎:“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氣心知之自然也。給于欲者,聲色臭味也,而因有愛畏;發(fā)乎情者,喜怒哀樂也,而因有慘舒;辨于知者,美丑是非也,而因有好惡。聲色臭味之欲,資以養(yǎng)其生;喜怒哀樂之情,感而接于物;美惡是非之知,極而通于天地鬼……。是皆成性然也”,欲正是人類生存繁衍的原動力,情則是人接于事物之后產(chǎn)生的各種感情。) 第三節(jié) 仁,義,禮——人性必然 (仁,義,禮,純粹中正之名?!熬腿藗惾沼茫科渚⒅畼O致,曰仁,曰義,曰禮,合三者以斷天下之事,如權衡之于輕重,于仁無憾,于禮義不愆,無道盡矣。”也就是說戴震把仁義禮看成是在人倫日用之中的理想狀態(tài),人需要不斷修養(yǎng),不斷“踐形”才能達到這一理想狀態(tài),而并非像程朱那樣把仁義理看看成道德本體。仁義禮之必然本于人性之自然) 第四節(jié) “必然適完其自然”——人性必然源于自然 (理欲關系:自然與必然非二事,必然為自然的最高階段。戴震批判程朱就是從程朱把自然與必然分為二本,把必然作為天命之性,而把自然作為氣質之性入手的,戴震正是要強調人只有氣質之性,所謂必然之理,仁義禮等都是氣質之性純粹中正的一種狀態(tài)的描述。) 第四章 認知自然與必然 第一節(jié) 血氣心知——認知自然 (內在基礎:血氣心知之自然。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qū)別不在欲和情,而在知,人正是擁有“知”,所以才能認識必然之理,才能中正無失。外在基礎:理在事物(自然)中:氣化流行,實體實事才是自然,才是客觀存在的,而必然之理則是對自然生生而有條理的狀態(tài)的描述。) 第二節(jié) 不易之理——認知必然 (真理出自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真理的標準是什么?有十分之見,有非十分之見) 第三節(jié) 強恕與學——認知自然而必然 (認識真理的方法,途徑。1、以情絜情;2、用心之靈明去審查事情,使之無幾微之失。3,不斷擴充以至于神明(去蔽)) 余 論 戴震的自由觀 (自由與自然;自由與必然。如果內容和時間足夠,將成為第五章。) 四、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工作的重點與難點: 撰寫這篇論文是比較有壓力的。第一,系統(tǒng)學習中國哲學的時間還比較短,只有一年多時間,而真正開始了解戴震的思想還是本學期才開始。所以現(xiàn)在的構思肯定還很不成熟,需要日后大量研讀相關著作和資料。第二,戴震哲學的相關材料相對駁雜,很多論著都是把戴震的考據(jù)學與哲學合在一起論述,沒有嚴格區(qū)分。以我的基礎,要區(qū)別開來,是不容易的。 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對論文寫作做一個細致的規(guī)劃,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 先集中閱讀戴震的主要哲學著作《孟子字義疏證》及《原善》,以期準確把握戴震的哲學思想,為后面準確搜集與論文相關的材料打好基礎。然后廣泛閱讀相關的著作及論文,全面把握后人對戴震哲學的研究成果,吸收其精華部份,找出其不足之處,提煉出自己的思想。然后開始撰寫初稿,理清文章架構,充實文章內容,完善論述體系。期間不斷與老師同學交流,并跟據(jù)老師同學的意見不斷做出修正。 相信能把論文寫好。 (本表可附頁) 五、論文工作量及進度 論文工作量:5萬字左右 進度安排: 2010年12月——2012年4月:資料搜集與文獻閱讀。 2012年5月——2012年11月:完成初稿。 2012年12月——2013年3月:文稿修改,完成二稿,三稿。 2013年4月:申請預答辯。 2013年5月:定稿并申請正式答辯。 (本表可附頁) 六、論文預期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到目前為止,筆者看到的相關論述,都只是把“自然”與“必然”看作戴震哲學體系中的一對普通范疇和組成部分,或者僅僅是戴震論證其哲學思想的手段而已。本文則認為,“自然”與“必然”是戴震哲學的核心范疇,二者關系是戴震哲學的基本原理和依據(jù),是戴震哲學體系的所以然,并將從天道觀,人道觀,認識論三方面考察和論證,從自由觀方面審視其價值。這是研究戴震哲學的新視角,是對戴震哲學的更深入、更本質的把握。 (本表可附頁) 七、完成論文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戴震著、安正輝注:《戴震哲學著作選注》,中華書局,1979年。 戴震著、湯志鈞點校,《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義疏證》,中華書局,1982年。 戴震著、冒懷辛譯:《孟子字義疏證全譯》,巴蜀書社,1992年。 朱 熹:《孟子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 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收入《戴震全書》卷六,安徽黃山出版社,1997年。 焦循著、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中華書局,2004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 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88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岳麓書社,2010年。 梁啟超:《戴東原二百年生日紀念論文集》,晨報社出版部,1924。 錢 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重慶出版社,2009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候外廬:《中國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胡 適:《戴東原的哲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周輔成:《戴震——十八世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 王 茂:《戴震哲學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李 開:《戴震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馮 契:《人的自由與真善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 周兆茂:《戴震哲學新探》,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 姜廣輝:《走出理學》,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蒙培元:《理學的演變——從朱熹到王夫之戴震》,方志出版社,2007年。 劉又銘:《理在氣中 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許蘇民:《戴震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吳根友:《中國現(xiàn)代價值觀的初生歷程——從李贄到戴震》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三聯(lián)書店,2005年。 陳 微:《性與天道——戴東原哲學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 吳通福:《清代新義理觀之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吳根友:《明清哲學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諸問題》,中華書局,2008年。 胡槐植:《前清學者第一人》,中國文史出版社,2010年。 [德]叔本華著、韋啟昌譯:《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英]密爾著、顧肅譯:《論自由》,譯林出版社,2010年 [荷]斯賓諾莎著、賀麟譯:《倫理學》商務印書館,1997年。 [日]溝口雄三著、索介然等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中華書局,1997年。 [日]村瀨裕也著、王守華等譯:《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和道德價值》,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 趙士孝:《戴震論自由與必然》,鄭州大學學報,1989第5期。 張立文:《戴震對朱熹形而上學本體論的批判》,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 張茂新:《戴震哲學思想的認識與評價》,阜陽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唐凱麟:《論戴震“歸于必然,適完其自然”的倫理意蘊》,船山學刊,1994年第1期。 王 杰:《理學的危機與創(chuàng)新——從自然、必然的視角看戴震的倫理觀》,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郭振香:《論戴震哲學的基本精神》,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7月。 吳根友:《戴震哲學“道論”發(fā)微——兼評村瀨浴也《戴震的哲學——唯物主義和道德價值》,中國哲學史,2003年第1期。 吳根友:《言、心、道——戴震語言哲學的形而上學追求及其理論的開放性》,哲學研究,2004年第11期。 王國良:《孔孟朱熹戴震——中國生存論哲學傳統(tǒng)的建構》,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年第04期。 李 帆:《章太炎、劉師培、梁啟超對戴震理欲觀的評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張 東:《孟子字義疏證發(fā)微》,碩士學位論文,中共中央黨校,2001年。 仰和芝:《戴震人學思想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湘潭大學,2002年。 王艷秋:《戴震重知哲學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彭家國:《戴震人性論》,碩士學位論文,安徽大學,2007年。 趙 標:《戴震對宋明理學的批判》,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大學,2009年。 指導教師意見 指導教師簽名: 二〇〇 年 月 日 評議小組名單 由學院主管領導確定3~5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為評議小組成員 組長: 組員: 、 、 、 、 (公章) 主管領導簽名: 二〇〇 年 月 日 評議小組意見 1、論文選題: □有理論意義;□有工程背景;□有實用價值;□意義不大。 2、論文的難度: □偏高;□適當;□偏低。 3、論文的工作量: □偏大;□適當;□偏小。 4、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好;□較好;□一般;□不可行。 5、研究生對文獻資料及課題的了解程度: □好;□較好;□一般;□較差。 6、研究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好;□較好;□一般;□較差。 7、研究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創(chuàng)新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8、對論文選題報告的總體評價: □好;□較好;□一般;□較差。 (在相應的方塊內作記號“√”) 評議結論 評議小組組長簽名: 二〇〇 年 月 日-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湖南大學 中國 哲學 開題 報告 自然 必然 戴震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863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