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故事》PPT課件.ppt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故事》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故事》PPT課件.ppt(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故事 古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 都江堰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附近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 是全世界至今為止 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這項工程主要有魚嘴分水堤 飛沙堰溢洪道 寶瓶口進水口三大部分構成 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 自動排沙 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 消除了水患 使川西平原成為 水旱從人 的 天府之國 目前都江堰灌溉面積已達40余縣 1998年超過一千萬畝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麗 文物古跡眾多 主要有伏龍觀 二王廟 安瀾索橋 玉壘關 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和靈巖寺等 都江堰是一項偉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被稱為古代水利的燦爛明珠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較大的支流 發(fā)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區(qū)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 每當春夏山洪暴發(fā)之時 江水奔騰而下 由于河道狹窄 常常引起洪災 洪水一退 又是沙石千里 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阻礙江水東流 造成東旱西澇 歷史意義1 防洪 灌溉并舉 至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2 工程重在疏導 維護了生態(tài)平衡 保護了環(huán)境 3 代表了我國當時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 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2000年 都江堰被列入 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 始知李太守 都江堰傳說 都江堰二王廟供奉的李二郎塑像 頂盔戴甲 粉面無須 手執(zhí)三尖兩刃刀 這個造型 跟民間小說 西游記 封神演義 中描繪的二郎神形象并無太大差別 是一個威風八面的神仙模樣 除了李二郎 歷史上被稱為二郎神的人其實很多 諸如兩晉時期斬殺漢水蛟龍的襄陽太守鄧遐 斗神斬蛟 為民除害的許遜 隋朝斬水蛟平定水患的嘉州 今樂山市 太守趙昱等等 不難發(fā)現(xiàn) 他們其實有一個共性 即都是斬蛟治水 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慢慢神化 成了二郎神 歷史上的二郎神 是一個跟水頗有關系的神靈 二郎神的原型雖然不少 不過 歷代文人墨客在都江堰二王廟題的匾額 楹聯(lián) 卻無一例外地把二郎神當作李冰之子李二郎來贊頌 蜀人降妖鎮(zhèn)宅 整治水患 節(jié)令賽會 也喜歡把李二郎請來 其他大神大仙反被冷落在一邊 李二郎在蜀如此受歡迎 據(jù)說也是因為二郎擒龍治水的故事 據(jù)傳說岷江里住著一條孽龍 經常有事沒事翻來滾去 它這一滾 老百姓卻苦不堪言 一時間地無收成 民不聊生 它還故意和人們唱反調 春天 百姓要插秧 它不肯給水 秋天 谷子快黃了 它又興風作浪 當時 梅山 神話里經常提到梅山 中國很多地方也都有叫梅山的 據(jù)說是神仙和妖怪居住的地方 上有七個獵人 尤其是排行老二的二郎本領最高 聽說孽龍作亂 他們就下山擒龍 在灌縣 今都江堰市 看到孽龍正在水中休息 七個獵人二話沒說 跳進岷江 與孽龍搏斗起來 雙方惡戰(zhàn)了七天七夜 也沒分出勝負 到了第八天 二郎的六個兄弟全部戰(zhàn)死 孽龍也筋疲力盡 負了重傷 二郎把孽龍拖到灌縣 想一刀宰了它 老百姓說 龍雖然壞 卻還是殺不得 殺了以后怎么種莊稼呢 于是 二郎拿了條鐵鎖鏈 鎖在孽龍身上 把它拖到玉壘山 讓它打了個滾 滾出一條水道 叫寶瓶口 最后把孽龍丟進寶瓶口上方的伏龍?zhí)独?讓它向寶瓶口吐水 為了防止孽龍再次作亂 老百姓還在寶瓶口下方修了一座鎖龍橋 這樣 都江堰的雛形其實就出現(xiàn)了 也就是這樣 歷史上第一個都江堰修筑者的版本出現(xiàn)了 蜀人都說 二郎修建了都江堰 日晷 我國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 就已經發(fā)明了最原始的計時器 土圭 后來發(fā)展為 圭表 日晷 大約發(fā)明于漢代以前 是觀測陽光投影方向的計時器 壺漏 又稱 漏壺 大約發(fā)明于公元前五世紀 它是用漏水的方法 觀測 刻箭 的晝夜計時器 圭表 日晷 漏壺等 在我國沿用了二三千年 公元二世紀初 東漢科學家張衡制作的水力渾天儀上 就有機械轉動的計時部分 詳載 晉書 天文志 每天規(guī)律地回轉一周 以后漢末陸績 吳國的王蕃 葛衡 南北朝時宋國的錢樂之 隋初的耿詢都先后制造過帶有計時裝置的渾天儀 唐代開元十三年 725 張遂 梁令瓚等制造的水力渾天儀 宋人張思訓于太平興國四年 979 創(chuàng)制的水力渾天儀上計時部分都有所發(fā)展 宋哲宗元家三年 1088 蘇頌和韓公廉等制造了水運儀象臺 整座機構共有150多種機械零件 使渾儀 渾象和計時儀器構成一個統(tǒng)一的體系 在計時器部分已有擒縱機構 相當近代機械鐘表上的擒縱器或卡子 因此它在鐘表發(fā)展史上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十三世紀后出現(xiàn)了脫離天文儀器的機械計時器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天文學家郭守敬創(chuàng)制的大明殿燈漏 其計時部分初步脫離了天文儀器 詳見 元史 天文志 到了十四世紀 明初的詹希元運用齒輪系轉動制作的沙漏 才成為完全脫離天文儀 獨立計時的機械轉動的計時器 變?yōu)槭r辰 近代西方機械鐘表是在明末傳入中國的 1601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送給明代萬歷皇帝兩架自鳴鐘 對我國開始制造機械鐘有著一定的影響 據(jù)說利瑪竇為了符合中國的計時習慣 把歐洲的24小時改為12時辰 把阿拉伯數(shù)字改為中國數(shù)字 還把每天分成一百刻 即百刻 每段分為一百分 趙州橋 天下聞名的趙州橋位于歷史文化名城趙縣 它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 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 建于隋代開皇年間 581 601 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 被譽為 華北四寶之一 趙州橋是一座弧形單孔石拱橋 橋全長64 4米 拱頂寬9米 兩端寬9 6米 跨徑37 38米在橋兩端的石拱上 辟有兩個券洞 這種結構叫 敞肩拱 拱矢高7 23米 這些敞開的小拱在減輕橋身的重量同時 又起到減少流水沖力的作用 這在當時是世界橋梁中的首創(chuàng) 千百年來 民間均傳說是神仙祖師魯班修建的 其實 它是出自工匠李春之手 新中國成立后 政府對趙州橋進行了修繕 成為旅游觀光的勝地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 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 橋長64 40米 跨徑37 02米 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 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 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 不是實的 故稱敞肩型 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chuàng)造 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傳說 關于趙州橋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趙州橋是魯班所造 這座大橋建成后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倒騎著毛驢 帶著柴榮 也興沖沖地去趕熱鬧 他們來到橋頭 正巧碰上魯班 于是他們便問道 這座大橋是否經得起他倆走 魯班心想 這座橋 騾馬大車都能過 兩個人算什么 于是就請他倆上橋 誰知 張果老帶著裝有太陽 月亮的褡褳 柴榮推著載有 五岳名山 的小車 所以他們上橋后 橋竟被壓得搖晃起來 魯班一見不好 急忙跳進水中 用手使勁撐住大橋東側 因為魯班使勁太大 大橋東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 橋上也因此留下了驢蹄印 車道溝 柴榮跌倒時留下的一個膝印和張果老斗笠掉在橋上時打出的圓坑 紡車 紡車是用于從纖維材料如毛 棉 麻 絲中生產線或紗的設備 紡車通常有一個用手或腳驅動的輪子和一個紗錠 中國古代紡紗工具 分手搖紡車 腳踏紡車 大紡車等幾種類型 手搖紡車據(jù)推測約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 也稱軠車 緯車和繀車 常見由木架 錠子 繩輪和手柄4部分組成 另有一種錠子裝在繩輪上的手搖多錠紡車 腳踏紡車約出現(xiàn)在東晉 結構由紡紗機構和腳踏部分組成 紡紗機構與手搖紡車相似 腳踏機構由曲柄 踏桿 凸釘?shù)葯C件組成 踏桿通過曲柄帶動繩輪和錠子轉動 完成加捻牽伸工作 北宋后出現(xiàn)大紡車 結構由加捻卷繞 傳動和原動3部分組成 原動機構是一個和手搖紡車繩輪相似的大圓輪 輪軸裝有曲柄 需專人用雙手來搖動 南宋后期出現(xiàn)以水為動力驅動的水轉大紡車 元代盛行于中原地區(qū) 主要用于加工麻紗和蠶絲 是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紡織機械 謝謝-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小故事 發(fā)明創(chuàng)造 故事 PPT 課件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863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