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

上傳人:Sc****h 文檔編號:101527084 上傳時間:2022-06-05 格式:DOC 頁數(shù):15 大?。?85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_第1頁
第1頁 / 共15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_第2頁
第2頁 / 共15頁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_第3頁
第3頁 / 共1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2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5-2016學年高中語文 第17課 學案1 粵教版必修4(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17課 師說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梢娖鋵蠋煹淖鹁础,F(xiàn)代社會尊師重道也蔚然成風,毫不遜色于古人,人們把老師比喻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然而,在魏晉以后門閥制度仍有沿襲的唐代,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們輕賤老師,社會上從師之風日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卻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 論超越 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留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地超越。 超越,是升華,是突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階段。正是這種超越,人類才從愚昧無知的

2、遠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超越自我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貪圖安逸享受。慵懶自私的人,永遠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樂趣。只有努力創(chuàng)造,全力拼搏,拼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發(fā)出耀眼的火花。 超越自我意味著不斷地追求,頑強地奮斗;意味著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你所從事的工作中開拓新的天地。 你想超越嗎?那你就先要認識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點,克服懶惰、虛榮、固執(zhí)等陋習。這樣,你便邁開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活著,就要奮斗,就要超越。有了這種信念,你就會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生活目標,不斷賦予它新的內(nèi)容和新的色彩;你會在奮斗中進一步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你會

3、在不斷超越中實現(xiàn)自己的生命價值,從一個高峰躍向另一個高峰,在峰巔之上領略那迷人的風光。 微感言:    1.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 2.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荀子·大略》 3.尊師則不論其貴賤貧富矣?!秴问洗呵铩駥W》 4.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獣x·葛洪《勤求》 5.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亍尾豁f 6.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唐·柳宗元 7.經(jīng)師易遇,人師難遭。——宋·司馬光 8.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巍こ填U 9.學貴得師,亦貴得友?!濉ぬ普? 一、作者視窗 敢

4、于直諫的韓愈 唐憲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在他的倡導下國內(nèi)佛事大盛。公元819年,又搞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迎佛骨活動,就是將據(jù)稱是佛祖的一塊朽骨迎到長安,修路蓋廟,人山人海,官、商、民等舍物捐款,勞民傷財,實是一場鬧劇。韓愈對這件事有看法,他當過監(jiān)察御史,有隨時向上面提出誠實意見的習慣。這種官職的第一素質(zhì)就是不怕得罪人,因提意見獲死罪都在所不辭。所謂“文死諫,武死戰(zhàn)”。韓愈在上書前思想進行了一番斗爭,最后還是大義戰(zhàn)勝了私心,終于實現(xiàn)了勇敢的“一遞”。誰知奏折一遞,就惹來了大禍。憲宗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于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shù)胤叫」佟? 韓愈這一貶,是

5、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趕出長安,年僅十二歲的小女兒也慘死在驛道旁。韓愈自己覺得實在活得沒有什么意思了。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我向來覺得韓愈文好,詩卻一般,只有這首,胸中塊壘,筆底波瀾,確是不一樣: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注】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

6、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其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zhì)樸,氣勢雄壯,是其所倡導的“古文”的集大成者。因此后人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也評價他“文起八代之衰”。 著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代表作有《張中丞傳后敘》、《雜說》、《進學解》、《原毀》等。 二、寫作背景 我國自從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壟斷了政治大權和經(jīng)濟大權,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上層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憑著高貴的門第,生來就是統(tǒng)治者,長大靠特權當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

7、師,他們遵從“家法”而鄙視從師。到了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這種風氣仍然存在,上層“士大夫之族”自己不從師學習,也反對像韓愈那樣公然為人師的人,同時對別人的從師學習“群聚而笑之”。韓愈當時任國子監(jiān)四門學博士,就是在全國性的學府中擔任一門課的教授。他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惡劣風氣深惡痛絕?!稁熣f》就是借為文送李蟠來抨擊那些“恥學于師”的“士大夫之族”,大力宣傳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正確態(tài)度。 三、基礎梳理 1.字音識記 (1)句讀(  )      (2)或不焉(  ) (3)官盛則近諛(  ) (4)郯子(  ) (5)萇弘(  ) (6)老聃(  ) (7)李蟠

8、(  ) (8)六藝經(jīng)傳(  ) (9)以貽之(  ) 2.辨形組詞 (1)      (2) (3) (4) 3.詞義理解 (1)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2)無貴無賤:  (3)圣益圣:  (4)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5)小學而大遺:  (6)術業(yè)有專攻:  (7)皆通習之:  (8)余嘉其能行古道:  (9)作《師說》以貽之:  4.識記文言實詞和虛詞 (1)通假字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②或師焉,或不焉  (2)一詞多義 ①師 ②傳 ③道 ④惑 (3)虛詞歸納

9、 ①所以 ②焉 ③其 ④則 四、文白對譯    萇(Chánɡ)弘:周敬王時的大夫,孔子向他請教過音樂方面的知 識。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孔子向他學過彈琴。老聃(dān): 一、文本助讀 本文通過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從師的標準,闡述師道和師生關系,批判士大夫們“恥學于師”的陋習,列舉圣人從師的態(tài)度,有力地論證了“學必有師”的觀點。 【結構圖示】 師說

10、 二、小組合作 【重點詞句梳理】 1.詞類活用 (1)君子不齒(    ) (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5)小學而大遺(    ) (6)恥學于師(    ) 2.古今異義 (1)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  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  今義:連詞,表示因果關系 (3)吾從而師之 古義:  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就 (4)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古義:  今義:大家;許多人 (5)小學而大

11、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兒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 (6)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義:  今義:副詞,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古義:  今義: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tǒng)稱(一般不包括“駢文”) 3.特殊句式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2)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 (3)不拘于時(    ) (4)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 (5)而恥學于師(    ) (6)不拘于時,學于余(    ) (7)師不必賢于弟子(    ) 4.翻譯句子 (1)是故無貴無賤、無長

12、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文: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文: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    (4)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三、師生探究 1.《師說》在論證過程中,運用了幾組正反對比的事實論據(jù)?這樣對比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對比項目 對比效果 2.“圣人無常師”這個說法的實質(zhì)是什么?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答:    3.本文氣勢貫通,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文章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效果,

13、得益于寫作時作者選用靈活多變的句式和豐富的語氣詞。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說明。 答:    一、閱讀延伸 聞識大道 佚 名 歷史不會讓任何人缺席它的宴席,只要你來過,你就必然要留下。 如果沒有韓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至少會缺少這樣一些詞匯:蠅營狗茍、同工異曲、俱收并蓄、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一發(fā)千鈞……而“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樣的至理名言也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抹掉。 韓愈堪稱一代宗師。教授學生,這本來應該是儒家的日常工作,不知為何,唐代的學者卻以招收弟子為恥。儒家的先祖孔子

14、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到了唐朝,儒家卻已經(jīng)沒有招收弟子的習慣了。所以柳宗元才說:“今之世,不聞有師?!薄昂脼槿藥煛苯裉炜磥磉€是一個時褒時貶的詞語,總有一種當別人老師就是驕傲狂妄的味道。其實,好為人師,能夠古道熱腸,以師自任,有什么不好的呢?韓愈為師,一方面不隨俗浮沉、迎合時下的風氣,而要移風易俗,行古道,獨為旁人所不為;一方面提攜后人,關心學業(yè),鼓勵進步,“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他在《師說》中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在潮州開辦學校,大興教育之風,使潮州成了一座文化的名城。有人統(tǒng)計,韓愈以前,潮州登進士第者只有三人;韓愈之后

15、到南宋,潮州登進士第者一百七十三人。所以潮州人民才這樣贊頌他:“文章隨代起,煙瘴幾時開。不有韓夫子,人心尚草萊!” 尊重知識是一種見識,愛護人才是一種修養(yǎng),提攜后人是一種道德。韓愈好為人師,成就了歷史,成就了文風,也成就了他自己。 出河南孟縣縣城西不到五公里,太行腳下,黃河岸邊,紫金山陽坡,一代文宗韓昌黎安息在這里。韓公墓前的兩株翠柏據(jù)言已有1600年的歷史,是后人專門從長安運來的,翠柏的主干早已斑駁如上了年紀的老人,但它們依然蒼遒崢嶸,挺拔不屈。但不知為何,卻在墓之上,憑空生長出兩棵棗樹來??礂棙涞淖藨B(tài),也已上了年紀,并且不像專門栽種的。詢問陵園的管理人員,果然他也不知道這兩棵棗樹到底生

16、于何時,他只告訴我,反正很久了,已經(jīng)沒有人知道是什么時候生長的了。他還告訴我,兩棵棗樹,一棵結甜棗,一棵結酸棗。 一棵甜棗,一棵酸棗,這是上蒼賦予韓公的偈語嗎? 有人把他敬為一代文宗,有人說他是欺世盜名;有人說他耿介忠誠,有人說他苦心經(jīng)營;他為大唐立下了彪炳史冊的大功,但他卻歷經(jīng)人間辛酸;他本是一介書生,卻單槍匹馬降服了山東叛亂;他和柳宗元政見相背,卻和柳宗元一生相知;他特立獨行,卻始終信道守道;他孤獨傲岸,卻門生無數(shù);他的古詩奇崛酸澀,但他幾乎所有的七絕都清新明快;他文起八代之衰,但他還有很多詩文流于無聊…… 我無言。無言中已到黃昏,夕陽照來,韓公墓一片金黃;微風輕拂,我聽見樹葉在“沙

17、沙”作響…… 【賞析】 韓愈可稱為中國古代文壇的泰斗,他倡導的“古文運動”和詩歌成就歷來備受人們關注。這篇文章則是從韓愈對教育的貢獻角度,來歌頌和贊美韓愈的。文章開始寫韓愈對后人的影響,中間評價韓愈扭轉(zhuǎn)唐代不正常的教育風氣及其成就,結尾部分化實為虛,寫韓公墓前的樹,間接表達敬仰之情。寫法獨特,耐人尋味。 二、寫法遷移 引用論證 文章第4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使前文所說的“古之圣人”更加切實可信。有了孔子這樣一個強大的支持者,更增強了說服力。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名言警句、經(jīng)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jù),來證明觀點的一

18、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jù)來進行論證。其優(yōu)點在于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我來練筆】 請以“挫折”為話題,寫一段文字闡述你的觀點。要求運用引證法。200字左右。 答:          問題生成——帶著更多的問題而非答案去學習 通過合作探究,你還想解決哪些問題?請寫下你的新問題,或與同學、老師交流,或在課后自己獨立解決。    提醒:完成作業(yè)《分層訓練》 答案精析 17 師 說 自主積累 1.(1)dòu (2)fǒu (3)yú (4)Tán (5)Chánɡ (6)dān (7)pán(8)zhuàn (9)yí 2.(1)遺留 派遣 

19、(2)襄理 鑲牙 (3)郯城 談話 (4)老聃 蚺蛇 3.(1)知道,懂得。 (2)無論,不分?!?3)更加?!?4)糊涂?!?5)遺漏?!?6)學習,研究?!?7)普遍。 (8)贊許?!?9)贈送。 4.(1)①通“授”,傳授。?、谕ā胺瘛?,指不從師學習。 (2)①名詞,老師/名詞,老師/動詞,學習/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動詞,跟從老師學習?、趧釉~,傳授/動詞,繼承/動詞,流傳/zhuàn,名詞,古代解釋經(jīng)書的著作/動詞,傳送,傳遞 ③名詞,道理/名詞,道路/名詞,途徑,方法/動詞,取道?、苊~,疑惑,疑難問題/形容詞,糊涂 (3)①相當于“用來……的”、“……的憑借”/相當于

20、“……的原因”②句末語氣詞/代詞,之/句末語氣詞/兼詞,于此,在這里/兼詞,于何,在哪里/疑問副詞,何,怎么?、鄞~,他們的/語氣詞,表推測/代詞,他們/代詞,指書/語氣詞,表感嘆/代詞,他們的?、苓B詞,表轉(zhuǎn)折,卻/連詞,就/副詞,表判斷,就是/連詞,用在對比句中 合作探究 二、 1.(1)名詞作動詞,同等看待 (2)名詞作動詞,低于 (3)名詞作動詞,從師學習 (4)形容詞作名詞,聰明人;愚蠢的人 (5)形容詞作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恥 2.(1)求學的人 (2)用來……的 (3)兩個詞,動詞“從”(跟從)和連詞“而” (4)普通人 (5)小的方面(

21、句讀之不知)學習 (6)不一定 (7)兩漢及以前的散文 3.(1)~(2)判斷句 (3)被動句 (4)賓語前置句 (5)~(7)狀語后置句 4.(1)因此無論(地位)高貴還是低下,無論年長還是年少,知識、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2)因此聰明人更加聰明,愚蠢的人更加愚蠢,聰明人之所以(能)成為聰明人,愚蠢的人之所以成為愚蠢的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 (3)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樣樣都)勝過學生,(師生的差別只是)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學問和技藝上各自有專門的研究,如此罷了。 (4)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了《師說》來贈

22、送給他。 三、 1.文中運用了三組對比,闡述從師學習的道理,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不良社會風氣。 對比項目 對比效果 “古之圣人”與“今之眾人”的不同學風。 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結論。 “擇師教子”與“自身恥師”的行為。 得出“小學而大遺”的結論。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的學習態(tài)度。 揭示了尊卑貴賤和見識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現(xiàn)象,發(fā)人深思。 本文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

23、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違背常理的做法,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2.“圣人無常師”這一命題,出自《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子貢語)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世上學問門類眾多,人不能盡知,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nèi)行的人學習??鬃酉蜻@么多的人學習,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人總是有長處也有短處的,用這種觀點來看周圍的人,才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韓愈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告訴我們要向聞道在先的人學習,向術業(yè)上有專長的人學習,是很有意義的。 3.本文讀來氣勢貫通,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主要

24、是因為文章使用了大量的排偶句,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等,使文章形式整齊,氣勢恢宏,增強了表現(xiàn)力。 連珠句如“古之學者……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的使用,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 豐富的語氣表達如“嗟乎”、“嗚呼”等語氣詞的運用,“群聚而笑之”等有聲有色的神態(tài)描寫,用“如是而已”的感嘆引出無可置疑的結論,尤其是用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智,一樣的結論,分別用疑問句、判斷句、感嘆句的形式出之,語氣錯綜變化,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文本拓展 二、(示例) 要經(jīng)得起困難挫折的考驗。 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深淵?!比说囊簧须y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打擊。在不幸的重壓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著一股頑強的毅力,促使他們不屈不撓地奮斗,直到成功和勝利,從而獲得幸福。而弱者缺乏這種毅力,以至于被壓下苦難的萬丈深淵而無法抽身。 因此,當你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經(jīng)得住考驗,用你的毅力去戰(zhàn)勝它。當困難向你認輸時,你定會感嘆道,我漂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頑強不屈的毅力。 15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