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種群和群落 第2節(jié) 種群數量的變化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高中生物 第4章 種群和群落 第2節(jié) 種群數量的變化訓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2節(jié) 種群數量的變化
1.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又稱K值。下列有關對K值的描述正確的是( )
A.K值一旦確定,就不會再改變
B.5·12大地震使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其K值將減小
C.在“J”型曲線和“S”型曲線中都存在K值
D.當某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其數量將保持在K值不變
答案 B
解析 K值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K值變化,若環(huán)境條件改善后,K值變大,若環(huán)境條件遭到破壞,K值變小,A錯誤;5·12大地震使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則不利于大熊貓生存,K值變小,B正確;“J”型曲線不存在K值,而“S”
2、型曲線存在K值,C錯誤;當種群數量達到K值后,其數量將在K值左右波動,D錯誤。
2.右圖表示野兔進入某草原后的種群增長情況,對該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B段兔群數量較少的原因是性別比例失調
B.BC段兔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爭在進一步加劇
D.DE段兔群的增長率幾乎為0
答案 A
解析 此曲線其實是一個“S”型曲線,AB段兔群數量較少是因為野兔還沒有適應該草原的環(huán)境,性別比例并沒有失調,A錯誤;BC段兔群數量迅速增多,為增長型種群,B正確;CD段兔群數量增長減慢,是因為兔群的種內、種間等生存斗爭加劇,C正確;DE段兔群數量已經達到了環(huán)境的最大容
3、納量,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增長率幾乎為0,D正確。
3.右圖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t1~t3 時間內甲、乙種群均呈“S”型增長
B.t4~t5 時間內乙種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3~t5 時間內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D.t2 時刻甲種群數量為K/2
答案 A
解析 甲種群在t1~t3時間段呈“S”型增長,乙種群在t1~t5時間段呈“S”型增長,A錯誤;t4~t5時間內乙種群增長速率逐漸下降,說明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種群增長速率仍大于0,因而說明出生率仍大
4、于死亡率,B正確;t3~t5時間內甲種群增長速率為負值,說明此時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則該種群的年齡組成為衰退型,t3~t5時間內乙種群增長速率為正值,說明此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則該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增長型,C正確;t2時刻甲種群增長速率達到最大,種群數量為K/2,D正確。
4.下圖表示在采用不同網目(網眼直徑)和不同捕撈強度時對大西洋鱈魚捕獲量的影響。下列相關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調查鱈魚的種群密度可以采用標志重捕法
B.持久保持捕撈強度2會導致鱈魚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C.保持捕撈強度1,同時用大網目捕魚,更有利于保持魚群的持續(xù)發(fā)展
D.保持捕撈強度2,同時用中網目捕魚,能使
5、魚群的年齡組成更接近穩(wěn)定型
答案 D
解析 活動能力強和活動范圍廣的動物采用標志重捕法來估算種群密度,A正確;據圖分析,持久保持捕撈強度2會導致鱈魚的種群數量不斷減小,甚至消失,B正確;保持捕撈強度1使得種群數量處于動態(tài)平衡,160 mm的大網目長時間捕魚時捕獲量最多,更有利于保持魚群的持續(xù)發(fā)展,C正確;保持捕撈強度2,用中網目捕魚,種群數量減少,使魚群的年齡組成更接近衰退型,D錯誤。
5.如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
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
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
6、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xiàn)
D.在d~e段,該種群的增長率不變
答案 B
解析 圖示a點東亞飛蝗數量急劇上升,此時種群增長速率達到最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應在a點所示時間之前進行,A正確;圖示a~b段種群數量仍然在上升,但種群增長率呈下降趨勢,B錯誤;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使種群性別比例失調,導致出生率降低,從而降低種群密度,C正確;在d~e段,種群數量相對穩(wěn)定,增長率為0(零),D正確。
6.如圖,曲線Ⅰ表示某種群的出生率,曲線Ⅱ表示其死亡率。則( )
A.種群在c點之前呈“J”型曲線增長,c點之后呈“S”型曲線增長
B.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a點對應的時期
C.c點時此種
7、群的個體總數達到環(huán)境容納量
D.曲線表明種群數量變化受食物的影響
答案 C
解析 種群在c點之前出生率-死亡率大于0,但是差值逐漸減少,所以c點之前種群呈“S”型增長,而c點之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種群數量逐漸減少,A錯誤;種群數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應該是增長率最大的時候,由圖可知a點之前增長率比a點時要大,所以增長的更快,B錯誤;c點種群的增長率為0,此時種群數量最大,達到其生活環(huán)境負荷量(K值),C正確;曲線表明種群數量變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的影響,D錯誤。
7.在自然條件下,某種群增長曲線呈“S”型,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其中該種群的K值為200,N表示種群數量。據表分析,下列敘述正確
8、的是( )
曲線上的點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環(huán)境阻力對該種群增長的影響出現(xiàn)在S4點之后
B.(K-N)/K為0.50時,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
C.若該種群為蝗蟲,則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量達到S3點時進行
D.若該種群為草魚,則捕撈草魚后需控制草魚剩余量在S5點
答案 B
解析 環(huán)境阻力對該種群增長的影響在S4點之前已經出現(xiàn),A錯誤;(K-N)/K為0.50時,該種群數量為K/2,此時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B正確;若該種群
9、為蝗蟲,則防治蝗蟲應在蝗蟲數量達到S3點之前進行,S3點時蝗蟲的增長速率最大,此時進行防治蝗蟲難度較大,C錯誤;若該種群為草魚,則捕撈草魚后需控制草魚剩余量在S3點,有利于種群快速增長,D錯誤。
8.下圖是調查小組同學從當地主管部門獲得的某物種種群數量的變化圖,據此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A.1~5年種群呈“J”型增長
B.20~30年之間種群增長率為零
C.到20年時種群的數量最多
D.15~20年間種群數量不斷減少
答案 C
解析 假設種群的起始數量為N0,t年后種群數量為:Nt=N0·λt,根據指數函數的特點,λ值大于1,種群數量增長,λ值小于1,種群數量減少,λ值等
10、于1,種群數量不變。由圖可知:種群數量在第1~5年呈指數式增長,為“J”型曲線,A正確;種群數量在第10~20年之間不斷減少,至第20年時,種群數量維持穩(wěn)定,因此,種群數量在第20年時達到最少,C錯誤,D正確;在第20~30年間,λ=1,種群的增長率為0,B正確。
9.20世紀30年代,人們將環(huán)頸雉引入一個島嶼,在1937~1942年期間,這個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如下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種群數量(個)
25
46
208
440
770
1380
A.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
11、量(K值)為1380個
B.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該種群種內斗爭逐漸減弱
C.在1937~1942年期間,該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J”型
D.該種群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
答案 D
解析 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特定環(huán)境所能容許的種群數量的最大值,題中所給的數據不充足,無法判斷K值,A錯誤;島上的食物和空間有限,隨著種群數量的增加,該種群種內斗爭逐漸增強,B錯誤;在1937~1942年期間,該種群數量增長大致呈“S”型,C錯誤;該種群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D正確。
10.如圖表示“種群增長”的坐標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馬纓丹是一種生
12、活于熱帶地區(qū)的有毒植物,為達到觀賞目的,人們把它引種到夏威夷,一段時間后,馬纓丹大量繁殖,對夏威夷的畜牧業(yè)造成嚴重威脅,圖中曲線________符合馬纓丹瘋狂蔓延趨勢。這充分體現(xiàn)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2)自然界中種群增長曲線表現(xiàn)為圖中的曲線________。
(3)太湖藍藻事件使太湖美麗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線表示太湖藍藻增長曲線,當種群數量達到__________點后,增長速率為0。
(4)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yè)時,應把握在________點后進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
答案 (1)Ⅰ 過度繁殖 (2)Ⅱ (3)f (4)e e點時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最大,e點后捕撈,使捕撈后的數量維持在e點,可以持續(xù)獲得較大捕獲量
解析 (1)根據曲線可知,Ⅰ表示“J”型曲線,Ⅱ表示“S”型曲線;外來物種入侵,短時間內出現(xiàn)“J”型增長,即曲線Ⅰ,體現(xiàn)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過度繁殖。
(2)自然環(huán)境下,種群的增長為“S”型曲線,與圖中曲線Ⅱ符合。
(3)若曲線Ⅱ表示太湖藍藻增長曲線,由圖可知,當種群數量達到f點后,增長速率為0。
(4)依據自然界“種群增長”的特點,人們在進行狩獵或海洋捕撈作業(yè)時,應把握在e點后進行,這樣在狩獵后會使種群的數量降到
14、e點水平,此時種群數量的增長速率最大。
11.如圖為種群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增長曲線,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在t0~t2時間內,種群數量呈________型增長,在t1~t2時間內,該生物的種群數量呈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趨勢,若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N,則在t1時種群的數量為________。
(2)A曲線呈“J”型,表示種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中的增長。
(3)B曲線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_____是有限的,陰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5、)根據種群變動的曲線,解釋為什么投藥滅鼠在短期內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會鼠災泛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此,我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上升 N/2
(2)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3)資源和空間 由于環(huán)境阻力,被淘汰的個體數
(4)老鼠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合理即可) 降低環(huán)境容納量
解析 (1)在t0~t2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加后減少,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在t1~t2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雖減小,但種群數量仍呈上升趨勢;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N
16、,t1為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的時刻,種群的數量為N/2。
(2)A曲線呈“J”型,條件是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
(3)B曲線呈“S”型,原因是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是有限的,陰影部分表示由于環(huán)境阻力,被淘汰的個體數。
(4)根據種群變動的曲線,投藥滅鼠在短期內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會鼠災泛濫,原因是老鼠的抗藥性逐漸增強。降低環(huán)境容納量是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
12.灰茶尺蠖是茶樹主要害蟲之一,對茶葉生產影響較大。下面是對某地區(qū)灰茶尺蠖的研究資料。
資料一 適宜灰茶尺蠖生活的環(huán)境溫度是21~23 ℃,低溫或高溫均阻礙灰茶尺蠖的生長發(fā)育?;也璩唧队泻隗w型和灰體型兩種。相較于灰體型
17、個體,黑體型個體對低溫適應能力更強,但抵御高溫能力差。
資料二 研究發(fā)現(xiàn)灰茶尺蠖黑色性狀對灰色性狀為顯性性狀,但在某地田間調查發(fā)現(xiàn),黑體型個體在田間數量較少,黑體型個體在田間的最高分布比例是35%,有些區(qū)域目前甚至沒有黑體型個體的分布。
請根據資料回答問題:
(1)若要調查溫度對灰茶尺蠖產卵的影響,需調查單位面積上灰茶尺蠖蟲卵的數量,調查方法應選擇__________法。
(2)黑體型與灰體型兩種體色灰茶尺蠖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填“種內關系”或“種間關系”)。
(3)溫度等氣候條件能影響昆蟲生長發(fā)育進而影響灰茶尺蠖種群數量,此外影響灰茶尺蠖種群數量的外界因素還有______
18、__等。若要減小灰茶尺蠖對茶樹的危害,可選擇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種植,降低灰茶尺蠖的環(huán)境容納量,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資料二所述結果與其顯性遺傳特性不相符,依據資料一對此結果作出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樣方'(2)種內關系'(3)天敵、傳染病'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4)該地區(qū)溫度較高,不利于黑體型個體的生存和繁衍
解析 (1)灰茶尺蠖蟲卵的個體小,故調查其密度時需要用樣方法。
(2)黑體型與灰體型兩種體色灰茶尺蠖是同一個物種,故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種內關系。
(3)自然界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主要有天敵、傳染病、溫度等。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4)由資料一可知,黑體型個體對低溫適應能力更強,但抵御高溫能力差,故資料二中,黑體型個體在田間數量較少,可能的原因是該地區(qū)溫度較高,不利于黑體型個體的生存和繁衍。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