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上傳人:冷*** 文檔編號:19001414 上傳時間:2021-01-05 格式:DOCX 頁數:5 大?。?4.79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_第1頁
第1頁 / 共5頁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_第2頁
第2頁 / 共5頁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_第3頁
第3頁 / 共5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2017/11/17 《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7年第5期 摘要:本文闡述了目前國內高校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設計的現狀,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改善建議。具體以北戴河地球物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為例,進行重、磁和GNSSRTK綜合實踐教學設計探索,對學科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意義。 關鍵詞:地球物理學;信息化測繪;北戴河實踐教學 一、引言

2、 地球物理學專業(yè)以人類生息的地球及其周圍空間為主要研究對象,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地質學、測繪遙感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理論方法和現代高科技手段,從事探索地球內部結構、資源勘察、地質災害預測等方面的工作[1]。地球物理學作為地球科學的先導學科,在對地球物理性質的基本認識、國民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需要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得到重視和發(fā)展[2]。目前全國共有24所大學開設有地球物理學專業(yè),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著名高校,高校數量有逐年增加趨勢。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探索性并重的學科專業(yè),地球物理學專業(yè)實踐教學是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3]。以中國地質大

3、學(武漢)的本科實踐教學為例,建立有專門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包括秭歸基礎地質認識、周口店野外地質教學和北戴河地球物理觀測實驗教學三大基地。本文結合地球物理專業(yè)的特點,針對各高校地球物理學專業(yè)信息化測繪課程的現狀,重點探索當前地球物理專業(yè)測繪課程的改革方向,并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專業(yè)北戴河實踐教學為例進行探索。 二、信息化測繪與地球物理學 測繪科學致力于提供空間和時間服務,在地球物理學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時為許多地球物理問題的解決提供邊界約束[4]。利用空間衛(wèi)星可以對地表、斷層、塊體的位移和運行提供精確的約束,代表技術有:全球導航衛(wèi)星系統(GNS

4、S)、衛(wèi)星重力測量、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等??臻g觀測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促使近代測繪學科完成了由模擬測繪到數據化測繪的轉變,并向信息化跨越,使人們的生活開始進入“智慧地球”和“大數據”階段[5]。信息化測繪科學與地球物理學相交叉,產生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和學科,如構造大地測量學、空間物理大地測量學等等,在地震科學、地球動力學、淺層地質災害分析等領域應用潛力巨大。 三、高校地球物理學專業(yè)信息化測繪課程設計現狀及改進 雖然測繪遙感是地球物理學專業(yè)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國內各高校相關課程設置整體薄弱。在各高校的地球物理專業(yè)測繪相關課程中,北京大學開設有《重力學與大地

5、測量》專業(yè)基礎課,同濟大學開設有《測量學》及實習并作為工程地球物理方向的建議選修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設有《測量學》及實習作為專業(yè)基礎課,另有《大地測量學》為專業(yè)選修課,中國科學院大學該專業(yè)開設有《現代大地測量學基礎》、《物理大地測量學》、《測量數據處理理論和方法》,武漢大學開設的相關課程最多,主要有《大地測量學基礎》、《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學課程設計》、《遙感原理與應用》等。目前地球物理學專業(yè)的信息化測繪課程教學上以武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較為完善,值得借鑒。目前國內高校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建設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測繪課程偏少和老化,很多高校都只開設有《測量學

6、》一門課程作為專業(yè)基礎課或選修課,課程教學停留在經緯儀、水準儀和大平板繪圖講授,內容老舊,與現代信息測繪脫節(jié);(2)測繪課程認識上的片面化和工具化,目前許多高校的地球物理教學和宣傳只提“重、磁、電、震”,對測繪基礎認識和應用能力缺乏,沒有從空間和時間角度來綜合分析傳統地球物理觀測結果;(3)專業(yè)背景師資不足,由于各學科歷史發(fā)展的局限性,造成了測繪教學和地球物理學專業(yè)的分割,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學思想的偏頗。針對以上問題,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設置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測繪基礎類課程設置,讓學生理解和認識各類參考框架、坐標系統、高程基準面、幾何觀測和物理觀測的統一、測量數據精度評定等,具體可

7、以選擇《大地測量學》為基礎課程;(2)引入現代空間測繪遙感課程,空間衛(wèi)星技術改變了傳統測繪的作業(yè)模式,也體現在部分地球物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進上,例如衛(wèi)星重力測量、高頻GNSS與地震波融合、InSAR(遙感)地表觀測及動力學反演等;(3)綜合設計實踐教學,將現代空間測繪遙感技術的實踐教學融入傳統的“重、磁,、電、震”四類地球物理學教學方法中,進行數據聯合反演處理分析地球物理學問題。 四、北戴河地球物理實踐教學信息化測繪內容設計探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北戴河地球物理實習是相關專業(yè)的核心實踐課程,為了深化信息化測繪下的教學改革探索,將GNSSRTK教學作為此次實習的重

8、要組成部分,與重、磁實踐教學一起進行整體設計,具體教學分為兩部分:一是實習站內GNSSRTK單方法的操作實踐。主要在實習站內進行RTK的原理和操作講解;安排學生分組進行GNSSRTK操作練習,掌握點測量、點放樣和點檢校的方法;了解RTK進行區(qū)域地物地籍圖測量的方法,理解RTK在實際工作中的限制影響因素。二是野外重、磁和GNSSRTK方法組的綜合教學,讓學生掌握不同技術方法聯合作業(yè)的特點及要求。由于磁法對坐標的精度要求低,可以用手持GPS獲取施測點坐標,因此RTK配合重力測量是此次實踐教學的重點內容。RTK在此次重力測量中的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剖線坐標點放樣,取代傳統拉測繩、插筷子的模式;二

9、是重力施測點高程坐標采集,用于取代低等水準測量的地形改正;三是RTK進行采礦區(qū)的體積測量計算,用于重力異常校正,測線終點處有多個巨型灰?guī)r采礦坑相連,等效直徑超500m,平均深度40-50m。 五、效果與體會 筆者結合自己專業(yè)研究背景和教學實踐,具體探索了信息化測繪背景下北戴河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實踐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效果好。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深化,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具體數據采集分析工作,在實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掃除課堂學習的盲點。具體在實踐操作中,學生直觀感覺了不同坐標系下觀測值的差異和適用情況,RTK測

10、量過程中單點、浮動和固定解的影響因素,靜態(tài)和動態(tài)觀測的區(qū)別聯系。 2.綜合設計難度高,激發(fā)探索精神。改變以往單一實驗方法教學模式,將重、磁、GNSS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結合地球物理學研究和應用實際,自主進行觀測方案設計、人員安排、觀測方案實施和后期模型反演分析。21世紀地球物理學向著系統化、信息化、協同化方向發(fā)展,因此需要利用不同觀測手段的優(yōu)勢,共同解決地球物理反演多解問題。綜合設計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綜合管理組織能力。 3.增加專業(yè)技能,拓寬就業(yè)選擇。地球物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分為兩種[6],一是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在油礦勘察行業(yè),近年來就業(yè)萎縮,同時行業(yè)性

11、質導致女生就業(yè)更為困難;二是理論地球物理,主要從事地震相關行業(yè)研究工作。隨著中國北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進行測繪相關課程改革后將有利于拓寬地球物理學專業(yè)學生在測繪類相關行業(yè)的就業(yè)面??傮w而言,結合信息化測繪進行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探索,符合本專業(yè)發(fā)展特點和時代前進方向,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學科交叉能力和國際性視野的提高作用顯著。本文對地球物理學專業(yè)測繪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結合具體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嘗試,教學反饋效果好,具有一定的現實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喜武.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定位與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中國地質教育,2007,(3):96-9

12、9. [2]滕吉文.當代中國地球物理學向何處去[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6,21(2):327-339. [3]賈正元,黃兆輝.淺談地球物理專業(yè)實踐教學[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92-193. [4]高星.對中國地球物理學發(fā)展的思考[J].地球科學進展,1999,14(2):124-132. [5]許才軍.測繪工程專業(yè)課程創(chuàng)新體系初探[J].測繪通報,2007,(11):74-77. [6]Palacky,G.J.,黃皓平,曲增芳.地球物理專業(yè)中的人才資源———人才統計和教育[J].世界地質,1991,(3):013.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