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

上傳人:盧** 文檔編號:22614682 上傳時間:2021-05-29 格式:DOCX 頁數:7 大?。?9.31KB
收藏 版權申訴 舉報 下載
《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_第1頁
第1頁 / 共7頁
《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_第2頁
第2頁 / 共7頁
《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_第3頁
第3頁 / 共7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25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本科)   題目:《童年印象》的立體主義創(chuàng)作過程      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1. 引言      2.創(chuàng)作歷程   2.1 搜集和整理創(chuàng)作素材   2.2 繪制素描稿   2.3 繪制色彩稿   2.4 創(chuàng)作正稿      3.結論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摘 要:立體主義是1908年起源于法國的一個全新的繪畫和雕塑運動流派,其發(fā)展一直延續(xù)到20年代中期,它對建筑設計和理論有著重大影響。立體主義的

2、藝術家們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藝術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來構成畫面是藝術家們所要表現(xiàn)的目標。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chuàng)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我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童年印象》正是基于這一點來進行的。經過這幾年對油畫的學習,自己更傾向于形式語言上的表現(xiàn)。我喜歡畢加索對畫面構成的把握,喜歡布拉克在繪畫形式語言上的運用。對形與色的不同要求和表現(xiàn)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畫面形式,注意它們之間的對比變化可以得到很大的樂趣。我不愿拘泥于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方式,更多的時候我考慮則是形與色在畫面上布局所帶來的美感。而《童年印象》這幅創(chuàng)作就是用立體主義的方式來表現(xiàn)我腦海中支離破碎的童年印象。

3、      關鍵詞:立體主義,畢業(yè)創(chuàng)作,畫面構成      1. 引言      我從來不敢輕易碰觸的是童年的記憶,因為美好所以不敢褻瀆,因為純真所以不敢比照,因為物是人非所以不敢再念。而在一次次的創(chuàng)作中,那些支離的場景那些破碎的故事,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浮現(xiàn)。看到了畢加索的《亞維農的少女》、知曉了《格爾尼卡》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了布拉克的繪畫之路,我被立體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所深深吸引。他們的作品給了我巨大的震撼和啟發(fā),從而奠定了我畢業(yè)創(chuàng)作的基本思路。這又使我再回童年。立體主義是現(xiàn)代一種產生影響最為廣泛的形式流派,它甚至改變了西方藝術的進程,推動了整個20世紀現(xiàn)代造型藝術的發(fā)展。立體

4、主義思潮不僅影響了20世紀繪畫的發(fā)展,還有力地推動了建筑和設計藝術的革新。立體主義的繪畫方式加深了我對繪畫本身的理解,它并不同于以往的繪畫形式。點、線、面的巧妙結合,對物體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在此次創(chuàng)作中,我結合立體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把自己的生活經歷、感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體驗立體主義帶給人們審美的跨越,并找尋當今社會下立體主義的表現(xiàn)與傳達,激發(fā)自我潛在的創(chuàng)作熱情。      2.創(chuàng)作歷程      2.1搜集和整理創(chuàng)作素材      回顧四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發(fā)現(xiàn)繪畫創(chuàng)作的過程有兩方面:一是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思考;另一個是依靠物質媒介和科技手段傳達一

5、種審美認識,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遵循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首先是尋找創(chuàng)作的素材,這是完成一幅創(chuàng)作的前提和基礎。對于創(chuàng)作來說,選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是一幅成功作品的中心,一個好的題材也會使作者充滿強烈的作畫欲望,并且迫不及待的想要用形式感來表現(xiàn)自己的作品,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同時達到感染他人的效果。       在我小的時候,生活在姥姥家。家里有一群小伙伴,村中有一條小河,清澈見底。每天清晨的空氣總是那么的清新,我喜歡在朝陽下和小伙伴們一起開始快樂的一天,在這樣無憂的環(huán)境中,慢慢的我們長大了。城市也在發(fā)展,看著在小時候的歡樂家園上有了很多的高樓,很寬的馬路。它們撕碎了我對童年的記憶。就像一幅風

6、景畫被撕碎而又重新組合、排列、再現(xiàn)。初冬午后的陽光是那么溫暖,我走在公園小道,無意中回頭看到很多家長和孩子在新建起的公園中玩耍。就是這不經意的一瞥,突然間給我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我心頭一震。引起我注意的不止是這熟悉的畫面,還有一位老人和一個孩子。我注意到他們的時候,孩子正在給老人糖吃,我不知道這位老人是她的爺爺或者姥爺,但可以看出孩子很懂事。此情此景,我想到了我的姥姥,想到了我的童年。我努力的去回想那個屬于我的記憶,可這些又是那么的模糊。暫且就把這一幕稱為午后童年吧。如今面對即將開始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午后童年的那一張被打碎、重組的畫面反復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這不正是我想要表達的么,記憶里破碎的回憶被

7、重新找回??在老師的引導下,我開始著手我的創(chuàng)作。經過反復斟酌我決定采用解構與重組來表現(xiàn)我對童年的理解,這就接近于立體主義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有了這個思路,對我下一步安排畫面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2 繪制素描稿      素描稿對創(chuàng)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素描是最基本的藝術表達方式,也是藝術家造型語言的集中體現(xiàn)。確定好了思路,我繪制大量的素描稿,并進行了多種構圖的嘗試。繪制小構圖時,我對立體主義以及作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立體主義追求通過幾何形體的排列組合產生的美感。它不是通過一個單一的視點、角度來表現(xiàn)事物。而是將從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歸納成幾何形體,表現(xiàn)在同一個平

8、面上,把三維空間歸結成平面的、二維空間的畫面,所以整個畫面有些支離破碎。不同的視點表現(xiàn),依靠的是理性、觀念和思維,從一定層面表現(xiàn)出了時間的持續(xù)性。通 過造型表達了內容與情感,把創(chuàng)作想要表達的第一感受以我的方式真實的反映到畫面上了。      經過研究,我發(fā)現(xiàn)在大師的畫中每個場景、每個人物的位置幾乎都是經過計算和仔細推敲而定下來的,多一點都會影響效果。在這些構圖中有的呈現(xiàn)三角形,有的呈現(xiàn)"S";形等等,都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他們把畫面分割,讓客觀物體轉變成畫面所需要的形,每一線條的長短、每一方圓的比較、每一疏密的安排、每一造型方式的擴展,都在造型上都有很強的完美性,這些使我感嘆萬千。畢

9、加索說:"我要按照我的想象來作畫,而不是根據我所看到的。";勃拉克也說:"畫家并不想構成一件奇聞軼事,而是要造成一種繪畫的事實。";于是我明白了要在構圖階段就要有一個自我保護意識,就是不受自然形態(tài)的影響,理性的去處理畫面中形與形的變化。為了達到造型上的理性美,我首先在整體上采用了三角的構圖;其次對畫面人物的形體塑造進行了分解、重組,另外是對空間感的減弱,最后對畫面整體的分割、變形和重組。(如:圖1-1)      在立體主義的繪畫方式中,畫面中的人物、靜物或是風景都徹底改變了通常意義的視覺圖像,通過變形、割裂、分解和組合進行了重新的布置和處理。經過了對創(chuàng)作的初步實踐和思考,我大體確定了

10、在畫面上的各種形。首先在面積上要有所區(qū)別,面積上的等量會讓畫面在構成上缺少變化產生均等感;其次在 形狀上尋求變化形的相似也會在造型上產生雷同。在繪畫的過程中,我遇到了相近相似的形,就對它進行了主觀的處理,并在強調形的特點的基礎上強化兩者之間的寬窄、大小、長短和整碎的對比關系。(如:圖1-2)形體的變化來自于畫家對客觀物象的感受和主觀強化,而處理到什么程度,則要依據畫面的構成關系和主題的表現(xiàn)來進一步的確定。對于畫面的形式感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也將會指導我在下一階段的創(chuàng)作中更好的把握畫面。      2.3 繪制色彩稿      在確定好構圖并安排好人物造型之后,我開始進

11、行小色稿的繪制。此時,我主要分析了畢加索在《亞維農的少女》中的色彩運用。在這幅畫中,從右邊背景的那些藍色塊面中,可發(fā)現(xiàn)畫家的匠心獨具。藍色,通常在視覺上具有后退的效果。畢加索為了消除這種效果,便將這些藍色塊勾上耀眼的白邊,于是它們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現(xiàn)了。這種效果也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在色彩稿的繪制過程中,我也使用了藍色的背景加之白色的分割線(如:圖1-3),既把畫面有序的分成了上下兩個大的塊面,又使畫面中的人物更加的凸顯。畫面中亮色直線的有序穿插,意在達到重組后的穩(wěn)定感。畫面的正上方采 用了大面積的白色,與下方的深色調形成比對。人物上其面部使用單一色塊且邊緣線模糊處理,身體部位采用

12、深灰色調和冷暖結合的塑造方法,進一步的突出分割畫面后的節(jié)奏感。      色彩形式語言在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是發(fā)展油畫語言問題的關鍵。這個過程中我有目的地嘗試了相關的色彩搭配,反復的研究色彩之間組織的關系,試圖達到一種和諧的美的享受。這期間,立體主義的代表畫作總是提醒著我:色彩是將現(xiàn)實升華為藝術的橋梁。在立體主義的成熟期──綜合立體主義中,畫家開始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不再只是強調局部的分解,色彩也漸漸豐富起來。在繪制色彩稿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種起推動作用的色調關系存在著,它引導我去改變人 物的形或變化作品的構圖。讓我感到對畫面重色調的處理不是很理想,整幅畫面灰色調的搭配顯得過于生硬,不和諧。

13、      我仔細的去分析了畫家的畫,布拉克在《曼陀鈴》這幅靜物畫中,色彩的作用在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畫上似乎僅有一些單調的黑、白、灰及棕色。實際上,畫家所要表現(xiàn)的只是線與線、形與形所組成的結構,以及由這種結構所發(fā)射出的張力。畫面讓我感到沉穩(wěn),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那個被形與色的波濤團團包圍的樂器,隱沒在塊面、色彩與節(jié)奏的振顫中,所有要素都與那具有音響特質的陰影、光線、倒影等產生共鳴。整個畫面布滿形狀各異的幾何碎塊,幾乎找不到一點空著的地方。那些朝著各個方向傾斜的塊面,相互之間彼此呼應。這對我的畫面修改的確很有幫助。所以在小色稿中我融入了黑色的直線與塊面,這不僅沒有使畫面沉悶而且大大增

14、強了畫面的穩(wěn)定感,把因人物幾何交叉產生的浮動降到了最低。      在小色稿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從色彩的純度、透明度以及色塊大小的對比關系去 研究畫面;通過科學理性的分析,進而有意識地運用色彩關系、筆觸、圖形間的組合來表現(xiàn)我童年的記憶。而在表現(xiàn)畫面空間的時候,我借鑒了立體主義觀察物體的方法,在抽象的安排中形成一個具有多視角的綜合體。它們由不同位置的透視而包容了不同視面、包含了無數個瞬間看到的形體,經過疊合組成一個新的空間。我刻意的消弱了畫面整體前后的空間感。利用素描稿中的直線與曲線的穿插,進一步的分割畫面。力求達到一種穩(wěn)而不浮的視覺效果。由此,在繪制正稿前做一些色彩構圖是非常必要的。先畫幾

15、幅小構圖,目的是從各個角度去研究構圖和所畫物體及各物體之間的位置、大小、方向、色調等問題,然后從中選出一個最滿意的色稿。這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研究進步的過程。      2.4 創(chuàng)作正稿      油畫作品作為一個繪畫整體,它的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都是為了完成傳達精神內涵的任務繪制正稿做準備。繪制正稿首先我要做的就是根據素描稿在畫布上把要畫的每個對象大體畫出來,然后根據色彩小稿的基調進行繪畫:勾勒形體鋪大色塊深入刻畫調整畫面。素描稿以及小色稿已達到創(chuàng)作初期所要達到的效果,為下一步的上色和深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進一步的深入就需要對創(chuàng)作本身有更深層次認識,立體主義時期的畫家根據內在

16、創(chuàng)作激情與畫面需要來分解物體中的這些要素與基因,使之形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幾何碎片,加以主觀有秩序的重組,再在畫面上將它們作同時性的表現(xiàn)。這些碎片之間有的透明、有的重疊、有的互相穿插和纏繞交織,使整個畫面具有更強的視覺感。在創(chuàng)作《童年印象》中我首次大膽的使用長直線來分割畫面,比如畫面的上下三分之一處,用黑白兩種對比強烈的直線貫穿整幅畫面(如:圖1-4)。立體主義告訴我,繪畫中要試圖擺脫把繪畫當作視覺真實反應而 勒形體鋪大色塊深入刻畫調整畫面。      素描稿以及小色稿已達到創(chuàng)作初期所要達到的效果,為下一步的上色和深入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進一步的深入就需要對創(chuàng)作本身有更深層次認識,立體主義時

17、期的畫家根據內在創(chuàng)作激情與畫面需要來分解物體中的這些要素與基因,使之形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幾何碎片,加以主觀有秩序的重組,再在畫面上將它們作同時性的表現(xiàn)。這些碎片之間有的透明、有的重疊、有的互相穿插和纏繞交織,使整個畫面具有更強的視覺感。在創(chuàng)作《童年印象》中我首次大膽的使用長直線來分割畫面,比如畫面的上下三分之一處,用黑白兩種對比強烈的直線貫穿整幅畫面(如:圖1-4)。立體主義告訴我,繪畫中要試圖擺脫把繪畫當作視覺真實反應而 進行模仿的概念,建立一種在空間里、時間中形體的新的觀察方法。要形成完全有別于傳統(tǒng)的視覺領域,演化成一種嶄新的造型系統(tǒng)。這樣我把位于畫面右上角的樹被抽象成兩根交叉的黑色斜線,與

18、長直線相交分割后景空間;右上方的立柱也被畫作一條橘紅色的帶狀,起到支撐畫面的作用。立體主義一直在不斷努力破解著一切客觀對象,不斷的認識過程中描繪被認識的形象,并把它們穿插、交錯和堆積到作品中。在我的創(chuàng)作《童年印象》中,我結合《格爾尼卡》,在畫布上大大小小的安排了十個被抽象化的人物。畫面右側是整幅畫的重點,也是畫面的主體。畫面的刻畫重點是前景中的五個人物,包含了兩個大人三個孩子。我采用了黃與藍的冷暖對比來強調他們。根據畫面中的兩條直線,人與景、色與形的安排也是層層削減,既保留了立體主義的繪畫形式,也使畫面保留了細節(jié)上的層次感。      立體主義的發(fā)展意在引領讀者的思維去進行整理、猜想和

19、再創(chuàng)造,從而實現(xiàn)立體主義的認知態(tài)度。也正是這種獨特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視野,把人們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它追求通過幾何形體的排列組合產生的美感。不是通過一個單一的視點、角度來表現(xiàn)事物,而是將從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歸納成幾何形體,表現(xiàn)在同一個平面上,把三維空間歸結成平面的、二維空間的畫面,所以畫面支離破碎。然而不同的視點表現(xiàn),依靠的是理性、觀念和思維,從一定層面表現(xiàn)出了時間的持續(xù)性。在《童年印象》這幅畫中,我把空間感摒棄掉,用逆向透視使畫面人物近小遠大,更加趨向平面化,交織于畫面的線條和色彩卻用來講述畫面中的故事。繪畫作為一種實踐活動,運用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依據一定的形式

20、法則進行搭配組合,完成傳達精神內涵的任務。它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有機整體,畫家的情感靠其特有的繪畫語言來表現(xiàn)。這種語言的運用,則是取決于畫家自身的藝術表現(xiàn)力。繪畫語言是一種藝術語言,其中油畫的繪畫語言包括色彩、明暗、 線條、肌理、筆觸、質感、光感、空間、構圖等多項造型因素。就像英國人貝爾說的:"美,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兩次定稿的基礎下,我更加清楚了自己想要表達什么,下一步該如何去畫。把模糊的記憶與立體主義這一繪畫形式結合起來,讓畫面更具感染力,也通過不斷的思考加深對繪畫領域一大畫派的理解,進而達到提升自身知識與技能的雙重提高。      3.結論      繪畫是一件技

21、巧性很強的工作,同時它也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它要求繪畫者全身心的投入,無怨無悔。藝術不是技巧,但要通過被稱為技巧的東西來表達。      我癡迷于美術大師的畫面,模仿著去接近他們,讀他們的畫、看他們的傳記、窺視他們的內心、揣摩他們的造型、構圖、色彩、用筆。并研究大師們的神來之筆是怎樣得來的,是怎樣從生活變成畫面的。在我走到創(chuàng)作頸瓶的時候,立體主義給了我啟發(fā)。使我明白了什么是理性的控制畫面,讓我知道了畫面構成與色彩之間的"默契";。透過《格爾尼卡》、《浴女》和《亞威農少女》我能強烈的感受到分割構圖給畫面帶來的效果??v觀繪畫史立體主義的影響深刻,它拉開了現(xiàn)代主義的帷幕,各種紛繁變化的的藝術流

22、派紛至沓來,它們的登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豐富而又精彩的藝術世界。當代藝術的多元,意味著選項的多種可能,其中沒有是非與對錯。個人對藝術創(chuàng)作路線的堅持與選擇,非關潮流,也無前衛(wèi)或傳統(tǒng)的界定。繪畫是件"高貴";的藝術勞動,但更是一件平凡的手藝活。創(chuàng)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探索學習的過程,充滿了無數的肯定與否定。此次的創(chuàng)作使我的精神和藝術得到了歷練,使我可以更加自由的發(fā)揮冷靜、理性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      通過《童年印象》我明確了自己的缺點和優(yōu)點,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找到了一種更適合我的作畫方式。誠然,相比于對畫面再現(xiàn)性的寫實,即對物象空間感的細致

23、刻畫,我更偏愛將景物處理得平面化,這不僅是我自身風格的取向,更是因為畫面的平面性排除了空間刻畫對畫面的干擾,讓我可以在一個平面化了的視域上更純粹地研究與表現(xiàn)畫面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使畫面更接近繪畫的本質。我知道自己的繪畫之路還很長,我會向著自己憧憬的目標不斷向前走。我相信,憑著對繪畫的熱情、勤奮和思考,我會畫出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外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編寫組.外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洪再新.中國美術史.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4] 楊國平、鄒正洪.構圖學.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5] 劉七一.立體主義繪畫簡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6] 郭文堉.西方美術史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7] 意.里奧奈羅·文杜里.西方藝術批評史.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版權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