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與策略 高考第6大題 現(xiàn)代文閱讀(二)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專題卷1-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專版)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與策略 高考第6大題 現(xiàn)代文閱讀(二)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專題卷1-人教版高三語文試題(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專題卷(一)
(建議用時:40分鐘)
一、(2016·南京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題。(18分)
延續(xù)詩詞的文脈
胡妍妍
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強調(diào)“通”和“化”。中華民族文脈綿延,我們于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種歷史的辯證。反叛的、變革的、創(chuàng)新的一派,實際上并未脫離傳統(tǒng)的靜水流深的給養(yǎng),反過來,它的反叛、變革與創(chuàng)新又被巨大的傳統(tǒng)所吸納、包容,成為傳統(tǒng)的新質(zhì)。一部中華詩詞史,幾乎就是這樣不斷裹挾著前進的歷史,千江有水千江月,它不因變遷而耗損,卻能從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變革中增益光輝。
②這樣的一條詩詞文脈,對用漢語寫作的人來說,是遲早要回溯,遲早要用最大功力打進去再打出來的歷
2、史存在;對普通人來說,卻是悄然涵養(yǎng)一生,“日用而不自知”的文化場。文學藝術(shù)從來不只是外在的技能訓練和知識賦予,人們讀詩、談詩、教孩子背詩,并不只是為了尋章摘句、舞文弄墨,很多時候是在借詩詞出入經(jīng)史、概括情事、教化人倫。從少年的“為賦新詞強說愁”,到暮年的“卻道天涼好個秋”,古典詩詞曾經(jīng)內(nèi)化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狀態(tài)之中,隨人生境遇而遠近隱顯,有時像是親切、順手的鄉(xiāng)物家什,張口即來,有時又像是一個隱秘而頑固的文化磁場——多少人在游山玩水的時候,被殘破斑駁的碑刻中一句清雅雋蔚的詩文擊中,甚至喚起了對從未經(jīng)歷過的歷史的回憶。這就是文化的認同,它清晰地讓你看到自己迢遞以系的傳統(tǒng)。
③延續(xù)詩詞的文脈
3、,除卻孜孜不倦的訓詁考據(jù),靠的就是這樣一種普遍的日常的親切可感的閱讀。詩是“采風”的產(chǎn)物,口耳相傳的詩詞曾經(jīng)讓大地上歌聲如風,溫潤徐徐。而今,這風卻被現(xiàn)實推到了遠山青黛的那一側(cè),越來越遠,我們正在失落那種生活在“無意的浸淫里”的日子。朱自清說:“讀詩的人直接吟味那無我的情感,欣賞它的發(fā)而中節(jié),自己也得到平靜,而且也會漸漸知道節(jié)制自己的情感。因為詩里的情感是無我的,欣賞起來得設身處地,替人著想,這也可以影響到性情上去。節(jié)制自己和替人著想這兩種影響都可以說是人在模仿詩,詩可以陶冶性情,便是這個意思,所謂溫柔敦厚的詩教,也只該是這個意思。”
④在詩教陶冶之中,是現(xiàn)實向詩意看齊,是人在模仿詩而不是相
4、反。經(jīng)由讀古典詩詞,人將自己投射到一個更大的世界里,山水田園、邊塞征戰(zhàn)、思鄉(xiāng)懷人、歷史詠古,無關乎己卻又讓自己反復感念,同理心將我提升到一個超越了“我”的地方,從而能更開闊地看待歷史,也能更歷史地看待此間的世界。這也是孔子說“告諸往而知來者”“始可與言詩已矣”的道理所在。你得能舉一反三,能同情同理,從已知理解未知,從過去讀出未來,如此才能一起談論詩。這是詩的門檻,也是詩的情懷。對現(xiàn)代人心靈上的脂肪來說,是需要吹一吹這來自古典的清瘦的風了。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第②段“鄉(xiāng)物家什”“文化磁場”分別體現(xiàn)了古典詩詞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題,關鍵是理解“鄉(xiāng)物家什”和“文化磁場”的含義?!班l(xiāng)物家什”指鄉(xiāng)村里、家庭常用的用具、器物?!拔幕艌觥敝赣芯薮笪幕Φ膱鏊蛭锲?。作者用這兩個詞來比喻,分別表現(xiàn)了古典詩詞日常日用的特點和古典詩詞具有隱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點。
【答案】 “鄉(xiāng)物家什”體現(xiàn)了古典詩詞日常日用的特點;“文化磁場”體現(xiàn)了古典詩詞具有
6、隱秘的文化感召力的特點。(每點3分)
2.請簡要概括第③段的論述層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題,將此段落內(nèi)容劃分層次,概括出各層意思即可。這一段的層次是相當明晰的。第
7、一句先提出一個觀點,指出延續(xù)詩詞的文脈靠的是日常親切可感的閱讀,這是第一層;接著第二、三句表達了對詩意正在生活中失落的憂思,這是第二層;余下的是第三層,引述朱自清的話說明讀詩對人情感的有益影響。
【答案】 首先,指出延續(xù)詩詞的文脈靠的是日常親切可感的閱讀;接著,表達了對詩意正在生活中失落的憂思;最后,引述朱自清的話說明讀詩對人情感的有益影響。(每點2分)
3.根據(jù)文意,簡要分析文末畫線句子的內(nèi)涵。(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從句子中的重要詞語入手,抓住了關鍵詞語,就等于拿到了開啟句子含意之門的鑰匙?!靶撵`上的脂肪”比喻現(xiàn)代人情感浮華,欲望過多?!肮诺涞那迨莸娘L”比喻古典詩詞。由此可見,作者是在強烈地呼吁現(xiàn)代人借助古典詩詞來節(jié)制情感,延續(xù)中華文脈。
【答案】?、佟靶撵`上的脂肪”比喻現(xiàn)代人情感浮華,欲望過多。②“古典的清瘦的風”比喻古典詩詞。③作者呼吁現(xiàn)代人借
9、助古典詩詞來節(jié)制情感,延續(xù)文脈。(每點2分)
二、(2016·南通一調(diào))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4~6題。(18分)
【導學號:20332057】
旅游三香
流沙河
一是隔鍋香。蘇東坡聽人說廬山煙雨如何奇幻,錢塘江潮如何壯觀,后來親眼見了,頗感失望。有詩云:“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痹妼懙煤茉溨C。世上景物往往聽說絕妙,學界叫距離美,民間叫隔鍋香?!暗降迷瓉頍o別事”——到那些景區(qū)去一看,唉,原來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而已。西諺有云:“鄰家草坪最綠?!边@也是隔鍋香。不過這種隔鍋香除了心理作用,還和視角有關。站在自家門前,低頭近看,草顯得稀,當然綠得不夠。
10、抬頭遙看鄰家草坪,草顯得密,當然最綠。唐人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是這個道理。我說的是心理作用的隔鍋香,非關視角。人害了這種病,常常認為風景在別處,而忽視了自家門前的老樹寒塘,田間的青牛白鷺,屋后的古廟昏鴉。其病甚者,耗一生于旅途,忘卻歸路,可悲可嘆。
二是碰頭香。風塵仆仆,跟隨導游來到景點,連聲哇噻,趕快留影。接著聽導游逗趣的解說,其中不免附會一些荒謬神話。又有民風民俗化裝演出,糟粕令人作嘔。至多住宿一夜,就夠了。像這樣的被動旅游,要想不碰頭香也太難。何況碰頭香原本屬人類的劣根性,不但在賞景上容易犯,而且在交友上、在做事上、在婚姻上,都容易犯,正所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11、。須知風景并非客觀存在之物,比不得一桌佳肴,擺在那里等你去享用。風景乃主客觀匯融后的情境,你要靜氣凝神,欣然賞之,方有所得。我這方面太差,很難欣然賞之,往往肅然讀之。肅讀雖大異于欣賞,亦有所得,例如了解此處歷史沿革,古人誰曾來過,有些什么故事,等等。能夠增長一點知識,也就不辜負旅屐載我了。
三是回憶香。鄙人臨場不能欣賞,未獲所謂審美愉悅,固屬憾事。稍可釋憾者,尚有回憶香?;貞浰阅芟悖驊兄x遺忘。當年臨場對景,肢體的酸疼、精神的困倦、內(nèi)衣的汗?jié)?、口舌的干燥、腹中的饑火,以及現(xiàn)代結(jié)隊旅游必然有的種種不愉快事件,全被歲月淘洗一凈,回憶里只留下一些最難忘的片段,戀戀猶香。有這一縷回甜之香伴你終身
12、,這才是旅游的最大收獲。一九八零年夏游北戴河,住中海灘區(qū)招待所。某日黎明,慢跑在海邊的松陰道上,涼風梳頭,清氣澡身,左海右山,沿途無人。那時尚在中年,人雖瘦而腿腳有力,心情又好。跑完兩公里,沿海灘走回。早潮剛退了,一路拾貝殼。抬頭乍見紅日出海,肅穆無聲。此景之美,至今記憶清晰,一想起就回甜。事去不到三個十年,景物全非,海灘白沙變黑,海灣水有臭氣,海岸上的樹林和大片空閑地都砍了占了,丑陋的樓廈逼到海邊來。游客擁擠,市廛喧嘩。海灘雖然污黑,倒有那么多照相攤點。海水雖然有難聞的臭氣,仍有那么多人游泳。放心吧,三個十年以后,他們也一定會有回憶香,和我一樣。
4.文中“隔鍋香”“碰頭香”各指什么旅游心
13、態(tài)?(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卮鸨绢}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內(nèi)容概括即可。第一段要注意重點句“常常認為風景在別處,而忽視了自家門前的老樹寒塘”,第二段要注意重點句“靡不有初,鮮克
14、有終”。
【答案】 “隔鍋香”是指自家風景差,別處風景好;“碰頭香”是指開頭感覺好,后來感覺差。(每點3分)
5.請簡要分析第一段的論述層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章結(jié)構(gòu)的鑒賞的能力。本文是一篇標準的
15、議論文,而議論文的結(jié)構(gòu)主要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段不同于其他文段的地方在于引用了許多詩句和諺語。把握住這些,這道題便不難答出。
【答案】 先提出本段話題“隔鍋香”,再用蘇詩和西諺來闡釋何為“隔鍋香”,接著分析“隔鍋香”產(chǎn)生的原因,最后指明“隔鍋香”的弊端。(6分,意思對即可)
6.第三段兩次舉游北戴河的事例,各有何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第三段兩次寫到游北戴河,對于自己來說,看到現(xiàn)在海邊的嘈雜,想念的是三十年前海水的那份明澈,環(huán)境的清幽以及自己內(nèi)心的愜意,而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多年后的他們,也會想念此時的愉悅。列舉兩個例子,其實都是在論述第三段的觀點,即無論景物美丑,回憶香是一樣存在的。
【答案】 第一次舉例,以親身經(jīng)歷證明旅游的最大收獲就是回甜之香;第二次舉例,與上文三十年前北戴河之游作對比,說明無論景物美丑,回憶香是一樣存在的。(每點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