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通用)高考語文 專題跟蹤檢測2 論述類文本閱讀(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語文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課標通用)高考語文 專題跟蹤檢測2 論述類文本閱讀(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語文試題(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專題跟蹤檢測2 論述類文本閱讀(二)
(建議用時:20分鐘)
(2019·安徽江淮十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從普遍意義看,勞動是創(chuàng)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本,也是社會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馬克思提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成為大眾常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生存”成為國際共識。勞動教育成為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從實踐中學習和運用社會積累的生產生活知識技能,著重培養(yǎng)自食其力的本領、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和勞動創(chuàng)造的精神。
顯然,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青少年運用知識技能獲得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教育實踐,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尊重勞動、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的
2、意識,培養(yǎng)為自我服務的技能以及認真、負責、創(chuàng)造性地對待勞動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合作勞動和獨立勞動的能力。勞動教育要幫助青少年正確評價勞動的意義和價值,了解社會百業(yè)分工和個人職業(yè)傾向,明白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職業(yè)都有意義,都很光榮。
在這個意義上說,勞動教育屬于一種高級的社會實踐,是了解與服務社會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動,是強國富民的大事。而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學習、科學實驗、研學旅行和社會實踐等,主要解決認識深化、知行統一問題,單純的職業(yè)技術教育側重技能培養(yǎng),都不屬于勞動教育的范疇。
勞動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國都非常重視青少年學生勞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社會主義國家,勞動教育被賦予特殊的
3、含義,就是把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作為實現馬克思主義體腦結合、全面發(fā)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就是把勞動教育作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的重要內容。
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全面貫通,在勞動教育中發(fā)現五育、滲透五育、落實五育,在五育中認識勞育、把握勞育、實現勞育。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勞動教育的獨特價值,它關系到青少年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是其他四育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樹德、增智、健體、育美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勞動教育的內容價值,生活勞動著重解決個人自理問題,生產勞動側重解決物質財富創(chuàng)造問題,服務勞動側重解決個人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問題;另一方面要看到勞動教育的載體價
4、值,五育并舉,發(fā)揮協同育人的作用。
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展勞動教育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一方面要看到,勤勞節(jié)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基因,重視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光榮傳統,培養(yǎng)時代新人對勞動教育的要求極為迫切。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當今時代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tài)發(fā)生重大變革,會對勞動教育產生影響和沖擊。要構建科學實用的現代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既培養(yǎng)兢兢業(yè)業(yè)的普通勞動者,也培養(yǎng)大國工匠,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科學大師,形成崇尚勞動創(chuàng)造的社會風氣,從簡單體力勞動引向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復雜勞動,加快教育強國和制造業(yè)強國建設。
(摘編自曾天山《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落實機制》)
5、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要靠勞動教育完成。
B.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技能培養(yǎng)和知識學習、科學實驗、社會實踐等不屬于勞動教育范疇。
C.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貫通,在勞育中發(fā)現、滲透、落實五育,這體現了勞育的獨特價值。
D.勞動教育通過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最終使整個社會形成崇尚勞動創(chuàng)造的風氣。
D 解析 A項,“‘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是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偷換概念,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從普遍意義看,勞動是……根本動力”;“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要靠勞動教育完成”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只說“
6、勞動教育成為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內容”。B項,“職業(yè)技術教育的技能培養(yǎng)和知識學習、科學實驗、社會實踐等不屬于勞動教育范疇”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而一般意義上的知識學習……都不屬于勞動教育的范疇”。C項,“這體現了勞育的獨特價值”錯,原文第五段說“我們一方面要看到勞動教育的獨特價值,它關系到青少年勞動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是其他四育無法替代的”,這才是“勞育的獨特價值”。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點明勞動和勞動教育概念內涵的目的是為后文寫勞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張本。
B.在論述勞育對社會的重要作用前,文章論述了勞育在青少年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C.在闡
7、述勞動教育的特殊價值時,文章從五育辯證關系的角度進行論證,說理明白。
D.文章討論了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落實機制,同時指出勞動教育在目前的重要性。
A 解析 “目的是為后文寫勞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張本”錯,文章第五段旨在論述勞育的特殊價值,并未體現“勞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勞動是人類有目的的活動,包括體力和腦力勞動,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
B.勞動和教育結合能幫助青少年正確評價勞動的意義和價值,能培養(yǎng)合格的勞動者。
C.社會主義國家的勞動教育被賦予特殊含義,社會主義教育有重視勞動教育的傳統。
D.開展勞動教育機
8、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根本原因是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tài)的重大變革。
D 解析 “根本原因是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tài)的重大變革”錯,原文第六段說“一方面要看到……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可見“傳統生活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tài)的重大變革”只是“開展勞動教育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原因之一。
(2019·湖北武漢調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9分)
儒家思想的本質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一向不缺答案。但無論是“仁”“和”還是“中庸”,都僅僅部分地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觀念;綜合起來,只有“責任”,才是儒家思想的內核,盡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責任”意識為根本指針的儒家思想,拒絕道家那種“高大上”式
9、的玄遠,拒絕墨家“草根”式的瑣屑,拒絕法家“獄吏”式的苛細,人性化地滿足了社會的需要,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顯著的特征。
儒家對“人”(而不是“神”)有著極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這種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觀點,決定了儒家的“人生”設計十分嚴肅——至少要對得起“人”在天地間的這種地位。然而人性是復雜的,就其本能而言,人總是傾向于膨脹私欲、擠占他人權利空間。若不加以約束,必然導致沖突,引發(fā)社會危機。為避免這種情況,儒家認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還需要一套軟制度,來教化人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不忘對他人對社會盡責。他們把這套“
10、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軟制度歸納為“禮”。刑法與禮,是社會治理的左右手。
關于“禮”,大部分典籍散佚了,現存的《禮記》,是對古典“禮儀”的解釋,可謂“禮”的冰山一角?!抖Y記》說圣人“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首要的是為了將人與“能言”的猩猩鸚鵡區(qū)別開來——發(fā)揚人的社會性、抑制人的動物性,確保人的言行像個人而非禽獸,是“禮”的底線。由《禮記》等書可知,“禮”的規(guī)矩是非常詳備的。規(guī)范人的言行,教導人們該干什么、該怎么干,“禮”本質上是一份責任清單。在儒家看來,習“禮”,最重要的是通過“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從自己的角色出發(f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恰當地為人處事。
對己對人對社會“盡責
11、任”這種活法,不是儒家憑空設計出來的,是孔子“述而不作”,從“先王”“先賢”那里梳理出來的。那些“先王”“先賢”都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楷?!保恰柏熑巍币庾R的絕佳體現。堯舜協和萬邦天下為公,被孔子視為不可超越的標桿。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實他完全可以弄條“方舟”,只給自己喜歡的人發(fā)船票,一走了之??鬃訉Υ笥硪病盁o間然”,沒什么可批評的了,因為他盡了作為君主的那份責任。
用兩個字來概括儒家思想,是“責任”;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家”。不愛家的人,很難說他能愛國。長期以來,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嚴重破壞了人們的家庭觀念。魏晉時期,儒家思想被拋棄,信仰大廈崩塌,導致了三百年戰(zhàn)亂。今
12、天,我們已經擁有了更強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辯證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內核、圍繞它形成的責任文化與家國情懷,依然是現實社會重要的支點和動能。
(摘編自荊培運《儒家思想的本質是“責任”》)
4.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關于儒家思想的本質問題,答案有“仁”“和”“中庸”等,但其合理內核應是“責任”。
B.儒家對“人”有著極高的定位,與這高定位匹配的是儒家對待“人生”設計的嚴肅態(tài)度。
C.儒家認為,刑法對人的私欲的約束,不如“禮”的約束力大,所以儒家特別強調“禮”的教化作用。
D.現存的能供我們研究儒家“禮”的資料并不多,《禮記》一書至少能讓我們知曉
13、“禮”的底線。
C 解析 “刑法……不如‘禮’的約束力大”錯,根據原文第二段“儒家認為……刑法與禮,是社會治理的左右手”可知,儒家認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沒有比較二者約束力的大小。
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文章基于人性具有復雜性這個前提,探討儒家的“禮”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B.文章第三段指出要從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角度理解人,并就兩者的價值取向對“禮”的底線進行論述。
C.文章運用了例證法,以“堯舜”“大禹”為例,揭示了儒家思想的本質的來源。
D.文章采用“總—分—總”式的結構,層層深入地闡述了作者對儒家思想本質的全新見解。
B 解析 “要
14、從社會性和動物性的角度理解人”錯,原文第三段“為了將人與‘能言’的猩猩鸚鵡區(qū)別開來——發(fā)揚人的社會性、抑制人的動物性……是‘禮’的底線”,強調的是人應具有社會性。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因為它具有其他的思想都沒有的人性化特征。
B.儒家的“禮”的規(guī)矩十分詳備,除了“先王”“先賢”外再無人能達到“禮”的要求。
C.文中用一個字即“家”來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質,實際上是對“責任”的進一步補充。
D.無論是個人修身,還是國家治理,儒家的“責任”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現實指導意義。
D 解析 A項,“其他的思想都沒有”這一說法于文無據。B項,“除了‘先王’‘先賢’外再無人能達到‘禮’的要求”說法絕對,在儒家看來,人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盡到與自己的角色相應的責任,恰當地為人處事就能達到“禮”的要求。C項,“是對‘責任’的進一步補充”錯,“家”字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質,并非對“責任”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