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講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新人教A版.doc
《2019-2020年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講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新人教A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講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新人教A版.doc(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講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新人教A版 自主梳理 1.實際問題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 與目標視線同在一鉛垂平面內(nèi)的水平視線 和目標視線的夾角,目標視線在水平視線 上方時叫仰角,目標視線在水平視線下方 時叫俯角.(如圖所示) (2).方位角 一般指從正北方向順時針轉到目標方向線的水平角, 如方位角45,是指北偏東45,即東北方向. (3).方向角:相對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圖所示) ①北偏東α即由指北方向順時針旋轉α到達目標方向. ②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逆時針旋轉α到達目標方向. ③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類似. (4).坡度角 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數(shù).坡面與 水平面的夾角.(如圖所示) (5).坡比 坡面的鉛直高度與水平寬度之比,即i==tan α(i為坡比,α為坡角). 自我檢測 1.如圖某河段的兩岸可視為平行,在河段的一岸邊選取兩點A,B,觀察對岸的點C,測得∠CAB=75,∠CBA=45,且 AB=200 米.則 A,C 兩點的距離為( ) A.米 B.100 米 C.米 D.200 米 2.如圖所示,已知兩座燈塔A和B與海洋觀察站C的距離相等,燈塔A在觀察站C的北偏東40,燈塔B在觀察站C的南偏東60,則燈塔A在燈塔B的( ) A.北偏東10 B.北偏西10 C.南偏東10 D.南偏西10 燈塔A、B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由已知得∠ACB=80,∠CAB=∠CBA=50, 則α=60-50=10,即北偏西10 3.在200 m高的山頂上,測得山下一塔的塔頂與塔底的俯角分別是30、60,則塔高為________m. 4.如圖,某登山隊在山腳A處測得山頂B的仰角為45,沿傾斜角為30的斜坡前進1 000 m后到達D處,又測得山頂?shù)难鼋菫?0,則山的高度BC為________ m. 500(+1) 5.△ABC中,D為邊BC上的一點,BD=33, sin B=,cos∠ADC=,求AD. 解 由cos∠ADC=>0知B<, 由已知得cos B=,sin∠ADC=, 從而sin∠BAD=sin(∠ADC-B) =sin∠ADCcos B-cos∠ADCsin B =-=.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AD===25. 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常見題型 題型一 與距離有關的問題 例1 如圖,A,B是海面上位于東西方向相距5(3+)海里的兩個觀測點,現(xiàn)位于A點北偏東45,B點北偏西60的D點有一艘輪船發(fā)出求救信號,位于B點南偏西60且與B點相距20海里的C點的救援船立即前往營救,其航行速度為30海里/時,該救援船到達D點需要多長時間? 實際應用題,實質就是解三角形問題,一般都離不開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題中,首先要正確地畫出符合題意的示意圖,然后將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去求解.注意:①基線的選取要恰當準確;②選取的三角形及正、余弦定理要恰當. 解 由題意知AB=5(3+)海里,∠DBA=90-60=30,∠DAB=90-45=45, ∴∠ADB=180-(45+30)=105. 在△DAB中,由正弦定理,得=, ∴DB== ==10(海里). 又∠DBC=∠DBA+∠ABC=30+(90-60)=60,BC=20(海里), 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D2+BC2-2BDBCcos∠DBC=300+1 200-21020 =900,∴CD=30(海里), ∴需要的時間t==1(小時). 故救援船到達D點需要1小時. 變式訓練1 (1)要測量對岸A、B兩點之間的距離,選取相距 km的C、D兩點,并測得∠ACB=75,∠BCD=45,∠ADC=30,∠ADB=45,求A、B之間的距離. 解:在△ACD中,∠ACD=120,∠CAD=∠ADC=30, ∴AC=CD= km. 在△BCD中,∠BCD=45,∠BDC=75,∠CBD=60. ∴BC==.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2+2-2cos 75 =3+2+-=5, ∴AB= (km), ∴A、B之間的距離為 km. (2)某觀測站C在目標A的南偏西25方向,從A出發(fā)有一條南 偏東35走向的公路,在C處測得與C相距31千米的公路上B處有 一人正沿此公路向A走去,走20千米到達D,此時測得CD為21 千米,求此人在D處距A還有多少千米? 解 如圖所示,易知∠CAD=25+35=60,在△BCD中, cos B==, 所以sin B=. 在△ABC中,AC==24, 由BC2=AC2+AB2-2ACABcos A, 得AB2-24AB-385=0, 解得AB=35,AB=-11(舍), 所以AD=AB-BD=15. 故此人在D處距A還有15千米. 點評: (1)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全部集中在一個三角形中,可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實際問題經(jīng)抽象概括后,已知量與未知量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三角形,這時需作出這些三角形,先解夠條件的三角形,再逐步求出其他三角形中的解.有時需設出未知量,從幾個三角形中列出方程,解方程得出所要求的解. (3)如圖,在海岸A處發(fā)現(xiàn)北偏東45方向, 距A處(-1)海里的B處有一艘走私船.在A處北 偏西75方向,距A處2海里的C處的我方緝私船 奉命以10海里/小時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時走 私船正以10海里/小時的速度,以B處向北偏東30方向逃竄.問:緝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駛才能最快截獲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時間. 解 設緝私船應沿CD方向行駛t小時,才能最快截獲(在D點)走私船,則CD=10t海里,BD=10t海里,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 BC2=AB2+AC2-2ABACcos A =(-1)2+22-2(-1)2cos 120=6. ∴BC=海里. 又∵=, ∴sin∠ABC===, ∴∠ABC=45,∴B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上, ∴∠CBD=90+30=120,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sin∠BCD===. ∴∠BCD=30,∴緝私船沿北偏東60的方向行駛. 又在△BCD中,∠CBD=120,∠BCD=30, ∴∠D=30,∴BD=BC,即10t=. ∴t=小時≈15分鐘. ∴緝私船應沿北偏東60的方向行駛,才能最快截獲走私船,大約需要15分鐘. 題型二 測量高度問題 例2 如圖所示,測量河對岸的塔高AB時,可以選與塔底B在 同一水平面內(nèi)的兩個測點C與D,現(xiàn)測得∠BCD=α,∠BDC=β, CD=s,并在點C測得塔頂A的仰角為θ,求塔高AB. 解 在△BCD中,∠CBD=π-α-β.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C==, 在Rt△ABC中, AB=BCtan∠ACB= 變式訓練2 (1)某人在塔的正東沿著南偏西60 的方向前進40米后,望見塔在東北方向,若沿途 測得塔的最大仰角為30,求塔高. 解 由題意可知,在△BCD中,CD=40, ∠BCD=30,∠DBC=135, 由正弦定理得, =, ∴BD==20. 過B作BE⊥CD于E,顯然當人在E處時, 測得塔的仰角最大,有∠BEA=30. 在Rt△BED中, 又∵∠BDE=180-135-30=15. ∴BE=DBsin 15=20=10(-1). 在Rt△ABE中, AB=BEtan 30=(3-)(米). 故所求的塔高為(3-)米. (2) 如圖,某人在塔的正東方向上的C處在與塔垂 直的水平面內(nèi)沿南偏西60的方向以每小時6千米的速度 步行了1分鐘以后,在點D處望見塔的底端B在東北方 向上,已知沿途塔的仰角∠AEB=α,α的最大值為60. (1)求該人沿南偏西60的方向走到仰角α最大時,走了幾分鐘; (2)求塔的高AB. 解 (1)依題意知,在△DBC中,∠BCD=30,∠DBC=180-45=135, CD=6 000=100(米),∠D=180-135-30=15, 由正弦定理得=, ∴BC==== =50(-1)(米). 在Rt△ABE中,tan α=. ∵AB為定長,∴當BE的長最小時,α取最大值60,這時BE⊥CD. 當BE⊥CD時,在Rt△BEC中, EC=BCcos∠BCE=50(-1)=25(3-)(米). 設該人沿南偏西60的方向走到仰角α最大時,走了t分鐘. 則t=60=60=(分鐘). (2)由(1)知當α取得最大值60時,BE⊥CD, 在Rt△BEC中,BE=BCsin∠BCD, ∴AB=BEtan 60=BCsin∠BCDtan 60 =50(-1)=25(3-)(米). 即所求塔高AB為25(3-)米. 題型三 幾何中的正、余弦定理應用問題 例3 如圖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 AB=5,AC=9,∠BCA=30,∠ADB=45, 求BD的長. 探究提高 要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決問題,需將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在分割時,要注意有利于應用正、余弦定理. 解 在△ABC中,AB=5,AC=9,∠BCA=30. 由正弦定理,得=, sin∠ABC===. ∵AD∥BC,∴∠BAD=180-∠ABC, 于是sin∠BAD=sin∠ABC=. 同理,在△ABD中,AB=5,sin∠BAD=, ∠ADB=45,由正弦定理: =, 解得BD=.故BD的長為. 變式訓練3 如圖所示,△ACD是等邊三角形,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D交 AC于E,AB=2. (1)求cos∠CBE的值; (2)求AE. 解: (1)因為∠BCD=90+60=150,CB=AC=CD, 所以∠CBE=15, 所以cos∠CBE=cos(45-30)=. (2)在△ABE中,AB=2, 由正弦定理=, 故AE===-. 四 三角形中最值問題 例4某興趣小組要測量電視塔AE的高度H(單位:m),示意圖如圖所示,垂直放置的標桿BC的高度h=4 m,仰角∠ABE=α,∠ADE=β. (1)該小組已測得一組α、β的值,算出了tan α=1.24,tan β=1.20,請據(jù)此算出H的值; (2)該小組分析若干測得的數(shù)據(jù)后,認為適當調(diào)整標桿到電視塔的距離d(單位:m),使α與β之差較大,可以提高測量精度.若電視塔實際高度為125 m,試問d為多少時,α-β最大? 解 (1)由AB=,BD=,AD=及AB+BD=AD, 得+=, 解得H===124(m). 因此,算出的電視塔的高度H是124 m. (2)由題設知d=AB,得tan α=. tan β=. 所以tan(α-β)= =≤, 當且僅當d=, 即d===55時, 上式取等號,所以當d=55時,tan(α-β)最大. 因為0<β<α<,則0<α-β<, 所以當d=55時,α-β最大. 變式訓練4?。?)如圖所示,已知半圓的直徑AB=2,點C在AB的延長線上,BC=1,點P為半圓上的一個動點,以DC為邊作等邊△PCD,且點D與圓心O分別在PC的兩側,求四邊形OPDC面積的最大值. 解 設∠POB=θ,四邊形面積為y, 則在△POC中,由余弦定理得 PC2=OP2+OC2-2OPOCcos θ=5-4cos θ. ∴y=S△OPC+S△PCD=12sin θ+(5-4cos θ) =2sin(θ-)+. ∴當θ-=,即θ=時,ymax=2+. 所以四邊形OPDC面積的最大值為2+. (2).線段AB外有一點C,∠ABC=60,AB=200 km,汽車以80 km/h的速度由A向B行駛,同時摩托車以50 km/h的速度由B向C行駛,則運動開始________h后,兩車的距離最?。? 解析 如圖所示:設t h后,汽車由A行駛到D,摩托車由B行駛到E,則AD=80t,BE=50t. 因為AB=200,所以BD=200-80t, 問題就是求DE最小時t的值. 由余弦定理得,DE2=BD2+BE2-2BDBEcos 60 =(200-80t)2+2500t2-(200-80t)50t=12900t2-4xxt+40000. ∴當t=時,DE最?。? (3).如圖,某市擬在長為8 km的道路OP的一側修建一條運動賽道,賽道的前一部分為曲線段OSM,該曲線段為函數(shù)y=Asin ωx(A>0,ω>0),x∈[0,4]的圖象,且圖象的最高點為S(3,2);賽道的后一部分為折線段MNP,為保證參賽運動員的安全,限定∠MNP=120. (1)求A,ω的值和M,P兩點間的距離; (2)應如何設計,才能使折線段賽道MNP最長? 解 方法一 (1)依題意,有A=2,=3,又T=,∴ω=.∴y=2sinx. 當x=4時,y=2sin=3,∴M(4,3).又P(8,0),∴MP==5 (2)如圖,連接MP,在△MNP中,∠MNP=120,MP=5. 設∠PMN=θ,則0<θ<60. 由正弦定理得==, ∴NP=sin θ,MN=sin(60-θ), ∴NP+MN=sin θ+sin(60-θ) ==sin(θ+60). ∵0<θ<60,∴當θ=30時,折線段賽道MNP最長. 即將∠PMN設計為30時,折線段賽道MNP最長. 1.解三角形的一般步驟 (1)分析題意,準確理解題意. 分清已知與所求,尤其要理解應用題中的有關名詞、術語,如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2)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 (3)將需求解的問題歸結到一個或幾個三角形中,通過合理運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關知識正確求解.演算過程中,要算法簡練,計算正確,并作答. (4)檢驗解出的答案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對解進行取舍. 2.應用舉例中常見幾種題型 測量距離問題、測量高度問題、測量角度問題、計算面積問題、航海問題、物理問題等. 練習一 一、選擇題 1.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底邊長的5倍,那么它的頂角的余弦值為 ( ) A. B. C. D. 2.如圖,設A、B兩點在河的兩岸,一測量者在A的同側,在所在的河岸邊選定一點C,測出AC的距離為50 m,∠ACB=45,∠CAB=105后, 就可以計算出A、B兩點的距離為 ( ) A.50 m B.50 m C.25 m D. m 3.△ABC的兩邊長分別為2,3,其夾角的余弦值為,則其外接圓的半徑為 ( ) A. B. C. D.9 4.某人向正東方向走x km后,向右轉150,然后朝新方向走3 km,結果他離出發(fā)點恰好是 km,那么x的值為 ( ) A. B.2 C.或2 D.3 5.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見正西方向有相距10海里的兩個燈塔恰好與它在一條直線上,繼續(xù)航行半小時后,看見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60方向,另一燈塔在船的南偏西75方向,則這只船的速度是每小時 ( ) A.5海里 B.5海里 C.10海里 D.10海里 二、填空題 6.把一根長為30cm的木條鋸成兩段,分別作鈍角三角形的兩邊和,且,則第三條邊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cm. 7.一船以每小時15km的速度向東航行,船在A處看到一個燈塔B在北偏東,行駛4h后,船到達C處,看到這個燈塔在北偏東,這時船與燈塔的距離為 km.30 km 8.某校運動會開幕式上舉行升旗儀式,旗桿正好處在坡度為15的看臺的某一列的正前方,從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測得旗桿頂部的仰角分別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離為10米(如圖所示),旗桿底部與第一排在一個水平面上.若國歌長度約為50秒,升旗手應以____0.6____米/秒的速度勻速升旗. 三、解答題 9.如圖,在△ABC中,已知∠B=45, D是BC邊上的一點,AD=10,AC=14,DC=6, 求AB的長. 解 在△ADC中,AD=10, AC=14,DC=6, 由余弦定理得cos∠ADC===-, ∴∠ADC=120,∴∠ADB=60. 在△ABD中,AD=10,∠B=45,∠ADB=60, 由正弦定理得=,∴AB== ==5. 10.已知圓內(nèi)接四邊形ABCD的邊長分別為AB=2,BC=6,CD=DA=4,求四邊形ABCD的面積 S=S△ABD+S△CDB=ABADsinA+BCCDsinC ∵A+C=180,∴sinA=sinC 故S=(ABAD+BCCD)sinA=(24+64)sinA=16sinA 由余弦定理,在△ABD中,BD2=AB2+AD2-2ABADcosA=20-16cosA 在△CDB中,BD2=CB2+CD2-2CBCDcosC=52-48cosC ∴20-16cosA=52-48cosC,∵cosC=-cosA, ∴64cosA=-32,cosA=-, 又0<A<180,∴A=120故S=16sin120=8 11.如圖,A、B、C、D都在同一個與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內(nèi),B、D為兩島上的兩座燈塔的塔頂.測量船于水面A處測得B點和D點的仰角分別為75、30,于水面C處測得B點和D點的仰角均為60,AC=0.1 km.試探究圖中B、D間距離與另外哪兩點間距離相等,然后求B、D的距離(計算結果精確到0.01 km,≈1.414,≈2.449). 解 在△ACD中,∠DAC=30,∠ADC=60-∠DAC=30, 所以CD=AC=0.1又∠BCD=180-60-60=60, 所以△ABC≌△CBD,所以BA=BD. 在△ABC中,=,即AB==, 所以BD=≈0.33(km).故B、D的距離約為0.33 km. 12.如圖所示,甲船以每小時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勻速直線航行.當甲船位于A1處時,乙船位于甲船的南偏西75方向的B1處,此時兩船相距20海里.當甲船航行20分鐘到達A2處時,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南偏西60方向的B2處,此時兩船相距10海里.問乙船每小時航行多少海里? 解 如圖,連接A1B2,由題意知, A1B1=20,A2B2=10, A1A2=30=10(海里).又∵∠B2A2A1=180-120=60, ∴△A1A2B2是等邊三角形,∠B1A1B2=105-60=45. 在△A1B2B1中,由余弦定理得B1B=A1B+A1B-2A1B1A1B2cos 45 =202+(10)2-22010=200, ∴B1B2=10(海里). 因此乙船的速度大小為60=30(海里/小時). 練習二 一、選擇題 1.如果在測量中,某渠道斜坡的坡度為,設α為坡角,那么cos α等于 ( ) A. B. C. D. 2.有一長為1的斜坡,它的傾斜角為20,現(xiàn)高不變,將傾斜角改為10,則斜坡長為 ( ) A.1 B.2sin 10 C.2cos 10 D.cos 20 3.在△ABC中,已知∠A=45,AB=,BC=2,則∠C等于 ( ) A.30 B.60 C.120 D.30或150 4.如圖所示,位于A處的信息中心獲悉:在其正東 方向相距40海里的B處有一艘漁船遇險,在原 地等待營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 30、相距20海里的C處的乙船,現(xiàn)乙船朝北 偏東θ的方向即沿直線CB前往B處救援,則 cosθ等于 ( ) A. B. C. D. 二、填空題 5.如圖,某住宅小區(qū)的平面圖呈圓心角為120的 扇形AOB,C是該小區(qū)的一個出入口,且小區(qū) 里有一條平行于AO的小路CD.已知某人從O沿 OD走到D用了2分鐘,從D沿著DC走到C用 了3分鐘.若此人步行的速度為每分鐘50米,則該扇形的半徑為_.50_______米. 6.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已知AD⊥CD,AD=10, AB=14,∠BDA=60,∠BCD=135,則BC的 長為________.8 7.已知△ABC的一個內(nèi)角為120,并且三邊長構成公差為4的等差數(shù)列,則△ABC的面積為________.15 8.在△ABC中,B=60,AC=,則AB+2BC的最大值為____2____. 9.在△ABC中,D為邊BC上一點,BD=DC,∠ADB=120,AD=2.若△ADC的面積為3-,則∠BAC=____.60____. 三、解答題 10.如圖所示,海中小島A周圍38海里內(nèi)有暗礁, 船向正南航行,在B處測得小島A在船的南 偏東30方向,航行30海里后,在C處測得 小島A在船的南偏東45方向,如果此船不改 變航向,繼續(xù)向南航行,有無觸礁的危險? 解 在△ABC中,BC=30,∠B=30, ∠ACB=180-45=135,所以∠A=15. 由正弦定理,得=,即=, 所以AC==15(+). 所以A到BC的距離為ACsin 45=15(+) =15(+1)≈15(1.732+1)=40.98(海里). 這個距離大于38海里,所以繼續(xù)向南航行無觸礁的危險 11.在某海濱城市附近海面有一臺風,據(jù)監(jiān)測,當前臺風中心位于城市O(如圖)的東偏南θ 方向300千米的海面P處,并以20千米/小時的速度向西偏北45方向移動.臺風侵襲的范圍為圓形區(qū)域,當前半徑為60千米,并以10千米/小時的速度不斷增大,問幾小時后該城市開始受到臺風的侵襲? 解: 如圖,設在時刻 t (小時)臺風中心為Q, 此時臺風侵襲的圓形區(qū)域半徑為 10t+60(千米). 若在時刻t城市O受到臺風的侵襲, 則OQ≤10t+60. 由余弦定理知 OQ2=PQ2+PO2-2PQPOcos∠OPQ. ∵PO=300,PQ=20t, cos∠OPQ=cos(θ-45)=cosθcos45+sinθsin45 =+=, 12.在一個特定時段內(nèi),以點E為中心的7海里以內(nèi)海域被設為警戒水域,點E正北55海里處有一個雷達觀測站A.某時刻測得一艘勻速直線行駛的船只位于點A北偏東45且與點A相距40海里的位置B,經(jīng)過40分鐘又測得該船已行駛到點A北偏東45+θ(其中sinθ=,0<θ<90)且與點A相距10海里的位置C. (1)求該船的行駛速度(單位:海里/小時); (2)若該船不改變航行方向繼續(xù)行駛,判斷 它是否會進入警戒水域,并說明理由. 解:(1)如圖,AB=40,AC=10,∠BAC=θ 由于0<θ<90, 所以cosθ= =. 由余弦定理得BC==10. 所以船的行駛速度為 =15(海里/小時). (2)方法一如圖所示,以A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點B、C的坐標分別是B(x1,y1),C(x2,y2),BC與x軸的交點為D. 由題設有, x1=y(tǒng)1=AB=40, x2=ACcos∠CAD =10cos(45-θ)=30, y2=ACsin∠CAD =10sin(45-θ)=20, 又點E(0,-55)到直線l的距離d==3<7, 所以船會進入警戒水域. 方法二易求點B坐標為(40,40)(方法同解法一).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sinθ=, ∴cosB== =. 即tanB==, ∴kBC=tan(45+B)==2. ∴直線BC的方程為y-40=2(x-40),即2x-y-40=0,以下同解法一.-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三數(shù)學一輪復習講義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應用舉例教案 新人教A版 2019 2020 年高 數(shù)學 一輪 復習 講義 正弦 定理 余弦 應用 舉例 教案 新人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53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