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單元綜合 單元測試A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單元綜合 單元測試A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單元綜合 單元測試A 新人教版必修2.doc(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單元綜合 單元測試A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基礎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清流激湍(tuān ) 流觴曲水(shāng) 放浪形?。╤) 臨文嗟悼(jiē) B.蘇子愀然(qiǎo) 孤舟嫠婦(l) 釃酒臨江(shī) 橫槊賦詩(shu) C.輕鰷出水(tio) 麥隴朝雊(gu) 北涉玄灞(b) 黃檗人往(b) D.褒之廬冢(zhǒng) 有穴窈然(yǎo) 蓋音謬也(mio) 何可勝道(shēng) 2.下列各組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瑰怪 其文慢滅 仆碑 幽暗昏惑 B.淪漣 露濕清皋 曩昔天機 清妙 C.肴核 杯盤狼藉 匏樽 正襟危坐 D.虛誕 若合一契 靜躁 0一觴一詠 3.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 B.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C.然是中有深趣矣 D.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4.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所以游目騁懷(奔馳) 極視聽之娛(窮盡) B.不知東方之既白(已經(jīng)) 方其破荊州(正當) C.故山殊可過(路過) 猥不敢相煩(打擾)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 無物以相之(幫助) 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活用方式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火尚足以明也 常在于險遠 B.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六王畢,四海一 C.侶魚蝦而友麋鹿 始舍于其址 D.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順流而東也 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B.此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C.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 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7.下列句式與例句不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A.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B.是非賄得之。 C.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D.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非常之觀,常在于險處 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9.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句是( ) A.足以極視聽之娛。 譯:足以用來極盡視聽的樂趣。 B.凌萬頃之茫然。 譯: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C.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譯:因為他探索思索得深入并且無處不在地實踐。 D. 其孰能譏之乎? 譯: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 10.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序”是一種文體,它是附著正文前來對正文進行介紹、評價和陳述寫作宗旨或記讀后感的文章。 B.王安石的作品主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中,這部集子是以他的籍貫命名的?!队伟U山記》是其中的名篇,本文不是一般的游記,而是一篇在記游的基礎上說理的散文。 C.王維,字摩詰,唐代邊塞詩人,有作品集《王右丞集》。 D.蘇軾,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文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與黃庭堅并稱“ 黃蘇”;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擅長行書,楷書,自創(chuàng)“蘇體”。 二、填空題 11.描寫蘭亭地理位置環(huán)境的句子 ,描寫蘭亭集宴內(nèi)容的句子是 。 12.《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開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與《赤壁賦》中的 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近。 13.《赤壁賦》中描寫簫聲的四句非常精彩,這四句是 , , , 。 14.《游褒禪山記》一文中的作者王安石,字 ,是 時期 人,所以他的文集叫作 。他在擔任宰相時,積極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 ”?!队伟U山記》一文作者由游洞的經(jīng)歷闡發(fā)開來,指出“求學問、干事業(yè),首先必須 ,還必須 ,同時必須 。他的名詩《夜泊瓜洲》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 ?!睔v來為人民所傳誦,所喜愛。 三、閱讀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題。 赤壁今何在 (1)赤壁之戰(zhàn)雖為陳跡,但關于“ 赤壁”的地點,從唐代爭論至今。據(jù)南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和王象之《輿地紀勝》所記,今武漢市蔡甸東臨障山、漢川縣西赤壁山、黃州市西北赤鼻山、赤壁市西赤壁山( 又名石頭口)和武漢市武昌西南赤磯山,都被認為是“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山。趙、王二人文后點評:前二說,混赤壁與烏林為一地,又皆遠離長江,且在江北;黃州說也把赤壁置于樊口對岸的江北,皆與“ 赤壁之戰(zhàn)”形勢不合。趙、王明確肯定赤壁山于今武漢市武昌西南的赤磯山。 (2)關于赤壁市赤壁山之說,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志》中明確肯定:“ 赤壁山在( 鄂州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與赤壁相對。”此說后被趙彥衛(wèi)否定:“指今石頭口為其地,然石頭口初未嘗以赤壁名?!? (3)李吉甫的蒲圻赤壁說,確實經(jīng)不起推敲。曹操初戰(zhàn)敗后,以烏林為大本營,陳兵于江北沿岸,孫、劉聯(lián)軍則于赤壁上下的南岸。周瑜采用黃蓋溯江西上詐降、中流放火燒連營、精銳繼后追擊這“三段之計”而大敗曹操。可見,烏林與赤壁之間,應有一定的上、下游間距,絕不可能是南北隔江相對。 (4)另據(jù)《三國志》載,其時曹操數(shù)十萬大軍已沿江東下,雙方兵力懸殊,孫、劉聯(lián)軍只能在重兵保衛(wèi)大本營夏口的前提下,派出適量人馬至夏口的前哨及數(shù)十里之內(nèi)的大、小軍山一帶游弋設防,再遠之處就屬分散兵力,更不用說遠在數(shù)百里之外的蒲圻赤壁山了。 (5)主張“赤壁”于今武昌西南一帶的,主要是北朝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酈為江南諸水作注時曾參閱大量南方文獻)與南朝盛弘之經(jīng)數(shù)年實地查勘和訪問而成的《荊州記》。 (6)《水經(jīng)注》“ 烏林———赤壁”河段中記載“ 江水又東徑下烏林南”,酈道元即說,“吳黃蓋敗魏武于烏林,即是處也”?!端?jīng)注》又載,江水又東徑陸口、蒲圻洲、蒲圻縣等地后,“左徑百人山南,右徑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百人山,馬征麟《長江圖說》指出,即今武漢市西南長江左岸的紗帽山。和百人山隔江相對的“ 赤壁”,便是《云麓漫鈔》中最終確定的今武昌西南長江右岸的赤磯山了。當?shù)卮迕裰两袢阅茉诟浇缴?、田?nèi)、江邊拾到箭、鏃等戰(zhàn)爭遺物。而盛弘之《荊州記》中說:“ 蒲圻縣沿江一百里南岸名烏林,周瑜、黃蓋此乘大艦上破魏武兵于烏林,赤壁、烏林其東西一百六十里?!笨梢?,“赤壁與烏林相對”于長江斷面上,不符合此次戰(zhàn)役的邏輯。 (7)但酈、盛二人的記述,何以屢遭否定?關鍵是,長江“ 烏林———赤磯山”河段,長度已達260里,超出南朝時100里。南朝以前,該河段屬順直分汊河型,隋唐后演變?yōu)閺澢帚夂有?。洲灣彎道的形成,使長江河道延長近100里。由此,趙、王二人引用《水經(jīng)注》關于烏林、赤壁的記載后即說:“據(jù)此則赤壁、烏林相去二百余里?!睏钍鼐吹摹端?jīng)注疏》雖認同酈、盛二人的結論,但不解長江長度之變化,而據(jù)烏林以東160里,定赤壁于今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雖較為接近史實,但也是錯誤的。 15.“蒲圻赤壁”并不是真正的“赤壁”,以下表述不能成為這一論斷依據(jù)的一項是( ) A.“蒲圻赤壁”位于長江北岸,其地理位置與歷史上的“大戰(zhàn)”形勢不符。 B.趙彥衛(wèi)以石頭口起初沒有“赤壁”之名而否定赤壁市赤壁山為“赤壁”。 C.孫、劉聯(lián)軍分三個階段擊敗曹操,可見烏林與“赤壁”存在上下游距離。 D.從雙方大本營的位置,可見“赤壁”在蒲圻也與當時兵力強弱形勢不符。 16.第(6)段中“此次戰(zhàn)役的邏輯”指的是什么? 17.根據(jù)文本提供的信息,以下分析或推斷錯誤的一項是() A.對古代某一地名的確定,既要依據(jù)相關的典籍,還應輔以必要的實物加以佐證,如出土的文物、發(fā)現(xiàn)的遺跡等。 B.《水經(jīng)注》與《荊州記》的相互印證說明:文獻研究與實地考察密切結合才能在歷史地理學方面得出正確結論。 C.從南北朝到南宋的七八百年間,在長江河道不斷延長的影響下,烏林與赤壁兩地間的距離也增加了至少40里。 D.如果楊守敬的《水經(jīng)注疏》能夠了解到古今長江河段長度的變化情況,完全有可能得出更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 18.就本文提供的信息,簡要評述酈道元、盛弘之、趙彥衛(wèi)、王象之、本文作者在對“ 赤壁今何在”這一問題探究中的歷史性貢獻。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題。 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 東坡先生謫居儋耳,置家羅浮之下,獨與幼子過負擔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無所嗜好,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至是亦皆罷去。獨猶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備之氣。 是時,轍亦遷??担瑫鴣砀嬖唬骸肮胖娙擞袛M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吾于詩人,無所甚好,獨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詩幾百數(shù)十篇,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其為我志之。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如其為人,實有感焉。淵明臨終,疏告儼等:‘ 吾少而窮苦,每以家貧,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黽勉①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瘻Y明此語,蓋實錄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淵明,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 嗟夫!淵明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雖然,于瞻之仕,其出入進退,猶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處之矣。 轍少而無師,子瞻既冠而學成,先君命轍師焉。子瞻嘗稱轍詩有古人之風,自以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詩比杜子美,李太白為有余,遂與淵明比。轍雖馳驟從之,常出其后,其和淵明,轍繼之者,亦一二焉。 [注] ①黽勉(mǐn miǎn):努力。 1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是時,轍亦遷海康 遷:搬家 B. 淵明臨終,疏告儼等 疏:奏章 C.性剛才拙,與物多忤 忤:感觸 D.其必有以處之矣 處:立身 2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欲以晚節(jié)師范其萬一也 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B.然吾于淵明,豈獨好其詩也哉? 追和古人,則始于東坡 C.今將集而并錄之,以遺后之君子 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D.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 自托于淵明,其誰肯信之 21.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以圖史為園囿,文章為鼓吹 B.獨喜為詩,精深華妙 C.至其得意,自謂不甚愧淵明 D.黽勉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 22.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引用蘇軾的話介紹他追和陶詩的情況,著重談了他晚年謫居儋耳、深服淵明、并立志學陶的原因。 B.蘇轍對蘇軾的上述情況略加評論,其中說到了蘇軾半生為官,頻遭屈辱而不知悔,議論中流露出對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蘇軾認為陶詩的藝術特點是“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認為陶淵明的為人是“ 性剛才拙”,自己能夠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D.這篇序言引用蘇軾的原話來介紹其創(chuàng)作動機等相關情況,這種寫法有利于縮短讀者與蘇軾的距離,讓人感到親切可信。 23.把上面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2)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為獄吏所折困,終不能悛,以陷于大難。 (3)然自斥居東坡,其學日進,沛然如川之方至。 三、詩歌鑒賞題 24.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1)下列對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雪曉清笳亂起”句突出了邊地風光特色,也渲染了戰(zhàn)爭氣氛。 B.“想關河”中的“想”是“推測”“猜想”的意思。 C.“雁門西,青海際”兩句,代指宋金對峙的前線地區(qū)。 D.“漏聲斷”中的“斷”,是斷斷續(xù)續(xù)的意思。 (2)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鐵騎無聲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繪了軍隊陣容的整肅與聲勢的浩大。 B.詞的上片寫夢境,下片寫夢醒后的情境和感想,銜接自然,結構緊湊。 C.“清笳亂起”和“鐵騎無聲”一動一靜,以動襯靜,手法巧妙。 D.作者通過“雪曉”“寒燈”“漏斷”“月斜”等意象,寫出了清冷的意境。 (3)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相同點: 不同點: 四、語言運用題 25.“老師,你的話我記住了。”請圍繞這句話的由來,把它擴展為100字左右的一段話。 26.用一熟語(成語、俗語、歇后語均可)形容下面設定的情境。 某公司經(jīng)理被人騙走了300萬資金,雖然已報了案,但要追回尚需時日;由于缺乏流動資金,公司面臨倒閉的困境。正在這時,幾年前其他公司所欠的一筆資金意外追討成功,填補了這個窟窿,公司才算勉強渡過了難關。 這可真是 27.去年年末發(fā)生的印度洋海嘯造成了許多國家的巨大傷亡。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人民是富有愛心的人民,你所在的城市舉辦了一場賑災募捐晚會。這場晚會的前三個節(jié)目分別是:大合唱《讓世界充滿愛》,鋼琴獨奏《命運》,女聲獨唱《媽媽,你不要哭》。請你為這三個節(jié)目寫三段精練的串聯(lián)詞。 (1) (2) (3) 五、作文題 28.閱讀以下提示,根據(jù)要求作文。 近年來,在課堂教學之外,以下現(xiàn)象也大量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請看一組社會廣角鏡頭: 鏡頭一:武俠小說風靡了幾代讀者,其實,以俠為人格理想,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精神傳統(tǒng)。言情小說則往往將花樣年華與感傷情調(diào)交織在一起,這都是作品吸引眾多青少年讀者的原因。 鏡頭二:《中學時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學子的生活,幼稚與成熟,青春與成長,追求與迷惘,是一種難解的情結。在校園的綠草地上總有它的一席之地。 鏡頭三:時至今日,廣告已呈鋪天蓋地之勢,連世界名曲也進入了某些品牌的廣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樂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樂旋律。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卡通音像制品、韓劇、休閑報刊以及時裝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并談談它們對你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答案與解析研讀】 1.B (A..骸hi,C 檗b;D.謬mi) 2.D (A 慢—漫;B 清—青;C 藉—籍) 3.C (A 悟—晤;B 馮—憑;D 繆—繚) 4.C (過:訪問,游覽) 5.B (“一”數(shù)詞用作動詞。A.“ 明”形容詞作動詞,“ 照明”;“ 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C .“侶”“友”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 友)”;“ 舍”名詞用作動詞,“筑舍定居”。D.“西”“東”名詞作狀語,“ 向西”“ 向東”;后一個“ 東”是名詞作動詞?!皷|進”。) 6.A (副詞表判斷,是。B.①連詞,表遞進,而且;②連詞,表轉折,但是;C.①無實在意義;②代詞,自己;D.①連詞,因為;②是“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 7.A (陳述句,%# ’# 判斷句。) 8.A 9.C 10.C 11.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12.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3.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14.介甫北宋臨川《臨川先生文集》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有志有力有物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15.A 16.利用同在長江南岸的烏林與赤壁上下游的間距,戰(zhàn)役分三個階段進行。 17.B 18.①酈道元最早提出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在今武漢市武昌西南長江南岸,成為后世考證“ 赤壁今何在”的重要論據(jù)。②盛弘之以實地查勘和訪問,提出赤壁、烏林同在長江南岸,二者東西相距一百六十里,證明了“赤壁與烏林相對”觀點的謬誤。③趙彥衛(wèi)、王象之二人辨析了關于“赤壁今何在”的多種說法,最終得出“ 赤壁山位于今武漢市武昌西南的赤磯山”這一確定的結論。④本文作者揭示了長江河道延長百余里的歷史變化真相,對酈、盛二人“屢遭否定”作出解釋,從而肯定了趙、王二人對“ 赤壁今何在”的正確判斷。 19.D (A. 貶謫; B.(寫)書信;C.抵觸,違逆。) 20、A (A. 相同,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B.介詞,從;介詞,對于。C. 連詞,表目的,用來;連詞,表轉折,卻。D.代詞,那些;語氣副詞,表詰問,難道。) 21.B (A. 古:古代的一種器樂合奏,即“鼓吹樂”,在文中代指音樂;今:宣揚提倡,吹噓。B.古今義同,指學問或理論精密深奧。C.古:在文中指得意之作,感到滿意的作品,用作名詞;今:感到非常滿意,用作形容詞或動詞。D.古:推辭世事,指隱居不仕;今:去世,謝世。) 22.C (“性剛才拙”非蘇軾的評價。) 23.(1)但他的詩看上去樸質而實際上華美,看上去消瘦而實際上豐腴。(2)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管監(jiān)的官吏置于屈辱、困頓的地位,最后還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難之中。(3)然而子瞻自從被貶謫到黃州住在東坡之后,他的才學日益長進,充沛盛大如同河水奔流。 24.(1)D。(2)C。(3)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xiàn)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不同點:a.詞句抒發(fā)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25. 參考意見:應該圍繞“老師的什么話”和“我為什么記住了”這兩點來擴展。 26.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不轉路轉,河不彎水彎/ 死里逃生( 任選一可均可)。 27.(1)海嘯過后,愛心如三月春風從世界各地吹來,有了愛,這世界就不再可怕。請聽(大合唱《讓世界充滿愛》)(2)海嘯是意外的,海嘯是可怕的,殘酷的命運又一次向人們發(fā)出了挑戰(zhàn),我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請聽(鋼琴獨奏《命運》)(3)殘酷的命運奪走了無數(shù)兒女的生命,媽媽哭泣了,她們的哭令我們心醉。請聽( 女聲獨唱《媽媽,你不要哭》)。 28.[寫作點撥] 本作文首先要求我們需要把所給材料加以總結,本話題可以概括為“ 文化生活和成長的關系”,然后結合“鏡頭一二三”進行敘述議論。對于武俠言情小說、流行歌 曲、卡通、音像制品等文化現(xiàn)象不宜做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就像材料中提示的一樣,“ 需要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你可以談談金庸、梁羽生、古龍等小說對你成長的影響,可以談談瓊瑤、三毛作品給你成長的啟迪,可以談談高曉松、老狼的校園民謠對你成長路上心靈的撞擊,可以寫變形金剛、奧特曼動畫片等給你童年帶來的愉悅,而今這種心情的變遷。可以談談“韓國電視劇”所帶來的“ 韓流”沖擊波的原因,你在成長過程是如何對待這種現(xiàn)象,可以談談休閑報刊的大量涌現(xiàn)和當今人們生活壓力加大的關系,和國人文化素養(yǎng)的關系,你在成長過程是如何評價它,可以談談時裝秀在成長過程中的位置。當然,你還可以寫材料中沒有提及的種種文化現(xiàn)象,只要能夠聯(lián)系到你的成長,都可以。寫好本話題作文的關鍵是能抓住其中的一類文化現(xiàn)象或這類中的某個人加以闡述,可見我們?nèi)粘I钪袑n}性的研究學習太為重要了! [例文] 何處散發(fā)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币痪?,一舟,一壺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朧中,詩仙李白吟著詩,在歷史深處向我回眸淺笑。一葉扁舟,悠悠地駛向歷史深處文學的長河…… 我心靈上厚重的積灰仿佛一掃而空,心中有了單純與明朗的詩意。我抬頭高吟“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然而,巨幅廣告牌上閃爍的霓虹燈刺痛了我的雙眼;當我期盼“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感動,一陣清脆的手機鈴聲敲碎了我的思緒。我環(huán)顧四周,同學某甲,沉浸在01( 重金屬搖滾中,某乙陶醉于《一簾幽夢》,某丙…… 我突然感到一種失落,好像心靈深處被人掏空了一塊。于漪老師曾說:“ 我們的生活存在著詩意的缺失?!痹谖业某砷L歲月中,我的心靈似乎總是跟著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一起焦灼躁動,無法寧靜。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詩意的美好會成為纖細的火柴微火,一陣令人炫目的世風襲來,就將它熄滅得連灰燼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發(fā)達的信息時代,文學天空中的明月卻并不皎潔。審視我們今天的文化生活,我們心中的寧靜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夠體味到趙萬里“靜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說,我真的不敢說。毋庸置疑,時代潮流浩浩蕩蕩,今天我們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謂“ 哈韓哈日”之風侵襲??觳臀幕?、商品化文化符合了當前日益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符合了爭分奪秒一族的審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滿好奇與夢幻、極易為新鮮事物所動的心理特征,這才得以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這樣的文化生活充滿刺激、激情與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漢語真正質樸感人的詩意之美與人文關懷,伴隨著青少年的成長也愈走愈遠。它所造成的決非僅是幾句詩的遺忘,更是心靈詩意與真正深刻雋永人文天堂的破滅,是更多單純美好情感的流離失所。與之對立的,是拜金主義和急功近利觀點的滋生和所謂大眾文化的蔓延,實則是缺少文學涵養(yǎng)的低俗和對通俗文化的無端膜拜。身處現(xiàn)代社會的我們,自然無法回到天真無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種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詩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們在物質上得到了許多,在新興文化中游歷,而文學真正的精神家園日漸狹窄。 當我淺吟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時,我的殘缺的詩意天堂中,何處有我悠然散發(fā)的扁舟? “你永遠奔馳在輪回的悲劇,一路揚著朝圣的長旗。”想起余光中的詩,但愿我們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熱的躁動,多一份詩意的靜氣。 [點評] “腹有詩書氣自華?!弊x這篇文章,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書卷氣。深厚的文學修養(yǎng),富于思辨的理性目光,揮灑自如的語言表達,很難不讓人為之側目!內(nèi)容上,作者緊扣“詩意”為話題,對當今的流行文化進行深刻的辨析和反思,從而對物質豐富而“ 詩意缺失”的當代生活作出清醒的質疑和批判。與之相對的,是作者對古典精神回歸的深情呼喚!形式上,全篇亦以“詩”貫穿,文題別具一格,以李白詩句開頭,又以余光中的詩句收束。文中詩文典故俯拾皆是,流光溢彩,顯示了作者廣闊的閱讀視野和卓越的語言功力。-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單元綜合 單元測試A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第三 單元 綜合 單元測試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58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