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學目標】 目 標 內 容 知識與能力 過程 與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識記 理解 運用 東歐劇變 東歐劇變的實質及概況;東歐劇變的原因 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zhàn)”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國際關系發(fā)展的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 通過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過程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從經濟與政治之間、內因與外因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其根本原因,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論從史出 問題探究 概括闡釋 情境再現 獨立思考 通過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講述,使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一個復雜、曲折的過程,從而加深學生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增強把中國建設成國社會主義強國、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蘇聯解體 戈爾巴喬夫改革;"八一九"事件;阿拉木圖宣言 多極化趨勢的增強及其影響 “一超多強”;歐洲聯盟;俄羅斯的復蘇;中國的崛起 【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 一、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的實質及概況 2.東歐劇變的原因 二、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 2."八一九"事件 3.阿拉木圖宣言 三、多極化趨勢的增強及其影響 1.“一超多強” 2.歐洲聯盟 3.多極化趨勢 重點: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歐洲聯盟;多極化趨勢 難點:東歐為何劇變、蘇聯為何解體 【教學方法】 本節(jié)內容涉及的“熱點”較多,而且多個問題已在時事政治中有所了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講述、放錄像資料和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課前閱讀教材,從中尋找疑問,帶著問題去搜集有關的歷史資料,加以思考、分析,尋找答案,形成自己對有關問題的認識。然后在課堂上進行闡述,與他人合作交流。教師相應提供部分歷史原始錄像、歷史資料及相關文章,引導學生分析、處理,加深對本課有關歷史現象的理解和認識。 【導入新課】 大家看這張圖片:一個畫面是大量居民涌入墻內,另一幅畫面是在拆除一段墻,這些人在干什么呢?大家知道這幅圖片中的兩個畫面描述的是什么事情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這幅圖片描述的是德國柏林墻被拆除的史實。大家知道柏林墻的來歷嗎?柏林墻是冷戰(zhàn)的產物,始建于1961年,當時作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反法西斯防衛(wèi)墻”橫斷在它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之間,總長43公里。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墻的那個晚上,約10萬人象潮水一般從柏林墻的東邊涌向西邊,所有的護欄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為阻隔就這樣消失了。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墻。1990年10月3日兩德實現統(tǒng)一,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以德國分裂為基礎、蘇美對峙為特征的“雅爾塔格局”徹底終結。由此導入新課。 【講述內容】 一、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的實質及概況 1989年至1990年,東歐局勢發(fā)生了激烈的動蕩,急轉直下的政局變化,令全世界為之瞠目.在短短兩年的時間里,在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六國,政權紛紛易手,執(zhí)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均下臺成為在野黨(其中民主德國統(tǒng)一于聯邦德國;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于1992年3月在大選失敗后下臺;南斯拉夫在經歷近一年之久的內戰(zhàn)后,于1992年4月最終分裂為五個獨立的共和國).伴隨共產黨喪失執(zhí)政地位,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政治上實行議會民主制和多黨制,在經濟實行私有化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劇變后的東歐各國,已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方向. 多米諾骨牌第一張為什么是波蘭?通過放映一段有關波蘭劇變的時事錄像資料,讓學生通過錄像了解事件的基本過程。然后教師稍做介紹。在東歐各國中,波蘭的情況更特殊。1956年波蘭開始“民主化進程”,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經濟援助、文化交流等手段,對波蘭進行滲透。波蘭有9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黨員也往往是教徒,天主教成為反社會主義的借用力量。恰逢此時,一名原波蘭籍人士當上了教皇,他就是約翰保羅二世。1982年,美國總統(tǒng)里根與其結成了“歷史上最大的秘密聯盟”,行動的重點是使波蘭脫離蘇聯集團。1988年,美國一方面對波蘭政府實行經濟制裁,另一方面為波蘭反對派“團結工會”提供500萬美元的活動經費,終于導致“團結工會”上臺,東歐劇變即從波蘭開始。 2.東歐劇變的原因 讓學生概括教材內容,教師簡單講述即可。波蘭等東歐國家長期照搬蘇聯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蘇聯,阻礙了這些國家社會主義經濟發(fā)展,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歐國家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國家經濟狀況惡化,群眾強烈不滿。經濟危機誘發(fā)政治危機,由于嚴重破壞了民主和法制,東歐各國的黨和政府脫離群眾,喪失民心。前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推動了東歐各國黨的改組、分裂、蛻變。西方國家以貸款、貿易、科技和意識形態(tài)等各種手段誘壓東歐國家,促使它們向西方靠攏,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內、外因結合,使東歐各國共產黨相繼失去政權。 二、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改革 關于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上忍岢鰡栴}:蘇聯為什么會走上解體?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在戰(zhàn)后初期形成的兩極格局中,美國和蘇聯是決定性的因素,當時它們兩國是可以互相抗衡的力量。兩極格局結束時,蘇聯的解體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蘇聯對外擴張和軍備競賽,使蘇聯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為形勢所迫,1985年出任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的戈爾巴喬夫,開始按他所策劃的方向進行改革。作為第一步,他決心放棄同美國的對抗,把精力集中于國內事務。這促成了80年代中期國際形勢從緊張走向緩和,兩極格局也出現了明顯動搖。 2."八一九"事件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先放一段有關錄像資料,教師可簡單介紹這一事件的背景和經過。1989年下半年,在蘇聯的直接影響和干預下,東歐局勢發(fā)生急劇變化,由此導致東西方兩大集團原有的涇渭分明的界限迅速消失。而蘇聯國內的改革,卻越改越亂,經濟危機、民族矛盾和社會動蕩并存,并日益嚴重。"八一九"事件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導致了局勢的混亂;其直接導火線,是《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的簽署問題.這一條約的簽署,不僅意味著蘇聯國家體制將發(fā)生重大變化,變?yōu)橐粋€松散的邦聯,而且意味著對民族分離活動的讓步和認可蘇聯瓦解的開始。因此,出現了由一些蘇聯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發(fā)動的“八一九事件”。這一事件后,在短短的三四個月,蘇聯共產黨喪失政權,:國家政權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3.阿拉木圖宣言 1991年12月21日,由蘇聯11個共和國(波羅的海3國和格魯吉亞除外)的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舉行的首腦會議上簽署(簡稱:阿拉木圖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停止存在,至此聯盟國家徹底解體。 蘇聯解體對國際格局和國際局勢的變化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出:蘇聯由統(tǒng)一的聯盟國家變成大小強弱不等、利益各異的十幾個國家。蘇聯的解體,終于導致了世界兩極格局因其中一極的消失而最后崩潰。蘇聯的巨大變化,產生了極為廣泛和深遠的國際影響。國際力量對比嚴重失衡,國際關系根本改觀,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加快。這一變化,既使全球大戰(zhàn)的危險性大大減退,又帶來了國際局勢的新動蕩。在講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受到挫折時,可提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說明了什么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或以討論的方式進行。 三、多極化趨勢的增強及其影響 1.“一超多強” 提問:“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格局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學生概括后,教師概括綜合講述。 蘇聯解體改變了世界兩極格局,二戰(zhàn)后的冷戰(zhàn)局面結束,美國成為惟一超級大國。與美國極力構筑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同時,世界其它國家則主張推進多極化進程。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存在公認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和中國,這種“一超多強”局面的形成標志著國際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一超多強”的存在表明,國際格局既不是單極,也不是多極,而是單極化與多極化相互較量,這種較量在相當長時期內還將持續(xù)下去。大國(國家聯盟)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有利于多極化的國際格局的建立,也有利于新的大國關系的建立。 2.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fā)展而來的。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生效,歐洲聯盟成立。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榜R約”指出,歐洲聯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建立最終實行統(tǒng)一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fā)展”,“通過實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國際舞臺上弘揚聯盟的個性”。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fā)展。 3.多極化趨勢 世界力量多極化的趨勢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已露端倪,在整個七八十年代,這一趨勢更日見明朗.首先,世界力量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是兩極世界格局內部矛盾發(fā)展的結果.這主要表現為:美蘇兩國的力量相對衰落;西歐、日本隨著經濟實力與美國的差距逐步縮小,在政治上對美國的離心傾向也在不斷加強;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發(fā)展壯大. 兩極格局的瓦解,使多極化的發(fā)展趨勢更加不可逆轉.除了歐洲聯盟成為世界多極化進程中一只重要力量外。日本也要求與自己經濟地位相適應的政治地位,加快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蘇聯解體后,接替蘇聯聯合國席位和擁有與美國軍事相匹敵的俄羅斯,也努力恢復和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作為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力的提升,國際地位和影響也日益提高,成為致力于推動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對國際戰(zhàn)略平衡的影響在不斷增強。 就目前情況來看,國際政治關系中存在美國、日本、西歐、中國、俄羅斯五個力量中心。五個力量中心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世界各個地區(qū)和許多國家。五個力量中心之間存在的相互競爭、相互制約的關系,使霸權主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與穩(wěn)定。 最后應使學生明確:迄今為止,多極化還只是一種趨勢,沒有成為一種穩(wěn)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極化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進程是符合時代進步的表現,符合各國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與安全。在建立多極化政治格局的過程中,世界各國應該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則建立新的國際政治秩序。 【課后研討】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提出的“文明沖突論”認為:在冷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新形勢下,國際沖突的根本原因將不再是經濟因素和國家的利益。人類的最大分歧和沖突的主導因素將是文化方面的差異。文明的沖突將主宰全球政治。也有人認為關于“文明沖突”的觀點是經不起檢驗的。 你同意繆爾亨廷頓“文明沖突論”的觀點嗎?說說你同意的理由。如果你不同意,同別人交流一下你的看法,說說你的理由。 思路:(1)文明的沖突是各種沖突的背景而不是各種暴力沖突的根本和直接的原因。造成各種國際沖突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因素和國家利益的沖突。冷戰(zhàn)以后,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文化因素對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有所增加,但是,經濟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沖突仍然是國際沖突的根源。在冷戰(zhàn)后,同一文明內部爆發(fā)的沖突事例比比皆是,愛爾蘭問題,中國與臺灣之間的緊張關系、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在西撒哈拉問題上的爭端,與文明沖突都毫不相干。而在"91l"事件后,又出現了在反恐怖問題上跨文明的合作。因此,把人類的最大分歧和沖突的主導因素用“文明的沖突”來概括是不全面的。 【本課小結】 80年代中后期,蘇聯和東歐各國在改革進程中出現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發(fā)生劇變,蘇聯走向解體,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戰(zhàn)后以來的兩極格局崩潰。東歐劇變到蘇聯解體,標志著戰(zhàn)后以美蘇兩極對立體制為核心的舊格局已經終結,世界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向多極化過渡的時期。兩極格局的結束,使世界正處于一個新舊交替時期。各種國際力量正經歷重新分化組合,世界政治呈多極化的趨勢。-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2019-2020年高中歷史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歷史 世紀之交 世界 格局 教案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61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