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4)課標版.doc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4)課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4)課標版.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分子與細胞》習題專練(54)課標版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一種聚聯(lián)乙炔細胞膜識別器已問世,它是通過物理力把類似于細胞膜上具有分子識別功能的物質鑲嵌到聚聯(lián)乙炔囊泡中,組裝成納米尺寸的生物傳感器。它在接觸到細菌、病毒時可以發(fā)生顏色變化,用以檢測細菌、病毒。這類被鑲嵌進去的物質很可能含有 ( ) A.磷脂和蛋白質 B.多糖和蛋白質 C.膽固醇和多糖 D.膽固醇和蛋白質 解析:從題意中可以看出,識別器具備的應該是細胞膜的識別功能,在細胞膜上具有識別功能的是糖蛋白。 答案:B 2.細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還含有糖類與脂質分子結合而成的糖脂,它們都與細胞識別和信息傳遞有關。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細胞癌變后,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 B.在糖蛋白中加入雙縮脲試劑,加熱會出現(xiàn)磚紅色 C.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分子和脂質分子大都是運動的 D.不同種類的細胞膜上糖脂的種類不同 解析:癌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顏色反應為紫色。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運動的。由題干信息可知,糖脂具有識別功能,故不同細胞中糖脂不同。 答案:B 3.(xx青島二模)將一個細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來,并將其在空氣一水界面上鋪成單分子層,結果測得單分子層的表面積相當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用下列細胞實驗與此結果最相符的是 ( ) A.人的肝細胞 B.蛙的紅細胞 C.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D.大腸桿菌細胞 解析:大腸桿菌中只有細胞膜,沒有其他膜結構,磷脂在細胞膜中呈雙層排列,因此形成單層膜時表面積相當于原來細胞膜表面積的兩倍。而人的肝細胞、蛙的紅細胞、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除細胞膜外還有核膜、各種細胞器膜。 答案:D 4.據(jù)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內皮素在皮膚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內皮素拮抗劑進入皮膚,可以和黑色素細胞膜的受體結合,使內皮素失去作用,這為美容研究機構帶來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哪項功能 ( ) A.細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復雜 B.細胞膜作為系統(tǒng)的邊界,嚴格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主要為磷脂和蛋白質 解析:由題干信息可知,內皮素拮抗劑和黑色素細胞膜受體結合,使內皮素失去作用。故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C 5.下列過程中,細胞膜體現(xiàn)了選擇透過性的是 ( ) A.用龍膽紫染液將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染色 B.觀察蔗糖溶液中洋蔥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 C.突觸前膜釋放遞質傳遞興奮 D.熒光標記的人鼠細胞的融合實驗 解析:蔗糖溶液中洋蔥表皮細胞允許水分子通過,而蔗糖分子不能通過,體現(xiàn)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答案:B 6.(xx德州質檢)人、鼠細胞融合實驗,是用帶有不同熒光染料的抗體標記兩種細胞的膜蛋白,一段時間后兩種膜蛋白能在雜種細胞膜上均勻分布形成嵌合體。右圖是相關實驗記錄,據(jù)此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 A.當溫度增加到15℃以上,膜質的流動性發(fā)生變化 B.該實驗證明膜蛋白能夠在膜表面運動 C.溫度對膜蛋白的擴散有影響 D.圖中數(shù)據(jù)說明融合時間越長形成的嵌合體越多 解析:由圖示可知,在低溫時形成混合體的比例較小,溫度適宜時比例較高;15℃以上時膜質的流動性明顯發(fā)生變化;從圖中無法得出融合比例與時間的具體關系。 答案:D 7.(xx嘉興測試)關于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種酶,有利于多種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 B.在電鏡下觀察分裂間期的真核細胞,可以看到細胞核的主要結構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 C.真核細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自由進出細胞核 D.原核細胞的擬核除沒有核膜外,其他方面與真核細胞的細胞核沒有差別 解析:核膜也屬于一種生物膜,也分布著一些起催化作用的酶;細胞分裂間期看不到染色體,是以染色質的形式存在;核孔主要是信使RNA和一些蛋白質的運輸通道;原核生物除沒有細胞核外,擬核內也沒有染色體。 答案:A 8.核孔是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進行物質運輸?shù)耐ǖ?。下列物質中,一般不經(jīng)核孔進行運輸?shù)氖? ( ) A.DNA B.DNA聚合酶 C.RNA D.RNA聚合酶 解析: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在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合成后可經(jīng)核孔進入細胞核中,DNA一般不經(jīng)核孔進行運輸。 答案:A 9.(xx合肥質檢)關于染色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染色體的組成元素只有C、H、O、N、P B.染色體只存在于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中 C.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只在性細胞中表達 D.體細胞含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都是二倍體 解析: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有DNA和蛋白質,DNA的組成元素為C、H、O、N、P,蛋白質的組成元素為C、H、O、N,有些含有S元素;染色體是真核生物細胞核的結構;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可以在體細胞中表達;由受精卵發(fā)育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則該個體稱為二倍體。 答案:B 10.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可以看到的是兩條暗帶中間夾一條明帶,那么關于對這兩條暗帶和一條明帶的化學成分的說法中,最為準確的是 ( ) A.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明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無蛋白質 B.明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無蛋白質 C.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明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質 D.明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質 解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羅伯特森看到了細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提出了所有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質—磷脂—蛋白質三層結構組成。 答案:C 11.丹麥科學家首次觀察到人類細胞的交流活動,細胞間的信息交流依賴于生物膜。下列有關生物膜的應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模擬生物膜可以處理污水,淡化海水 B.研究生物膜可以尋找改善農(nóng)作物品質的新途徑 C.人工合成的膜材料有望代替人體的病變器官進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D.通過膜生物工程技術可以診斷、治療疾病,改變細胞的遺傳特性 解析:利用生物膜技術可以治病,但不能改變細胞的遺傳特性,細胞的遺傳特性是由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 答案:D 12.下圖是用動物受精卵所做的三個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提取受精卵的核單獨培養(yǎng)不久就退化消失,說明細胞核離開細胞質則不能生存 B.把去掉核的細胞單獨培養(yǎng)不久后就退化消失,說明細胞質離開細胞核則不能生存 C.該實驗說明只要保持細胞核的完整性,細胞就能正常地進行生命活動 D.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 解析:由圖示實驗過程和結果可判斷該實驗說明細胞核是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52分) 13.(14分)(xx西城區(qū)二模)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請分析回答: (1)在“流動鑲嵌模型”中,構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__,由于__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結構表現(xiàn)出不對稱性。 (2)用熒光抗體標記的人—鼠細胞融合的實驗過程及結果如下圖所示。此實驗結果直接證明了細胞膜中的________________,由此能較好地解釋細胞膜結構上的________性。 (3)科學家在研究線粒體結構和功能時發(fā)現(xiàn),其外膜包含很多稱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許某些離子和小分子順濃度梯度通過。物質的這種跨膜方式為________,體現(xiàn)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__性。若將線粒體的蛋白質提取出來,脫離膜結構的大部分蛋白質無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說明________是完成生命活動的基礎。 解析:本題通過圖解綜合考查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人—鼠細胞融合的實驗圖解提供了以下信息:一是標記的是蛋白質,二是蛋白質是流動的。 答案:(1)磷脂雙分子層 蛋白質 (2)蛋白質分子可以運動 流動 (3)協(xié)助擴散 選擇透過 膜結構的完整性(分子在生物膜上的有序排列) 14.(18分)下圖甲為細胞中某一結構的模式圖,圖乙表示圖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級結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所示結構為____________結構。 (2)圖甲中2所示結構是________。單位面積的該結構數(shù)目與細胞類型和代謝水平有關,你認為人的胰島B細胞比口腔上皮細胞中該結構的數(shù)目________。(填“多”、“少”) (3)圖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鑒定②的試劑為________。 (4)圖乙中①在動物細胞中除了在④上外,還分布在________中。 解析:(1)圖甲表示真核細胞的細胞核亞顯微結構,1表示核膜,為雙層膜結構。 (2)圖甲中2表示核孔,代謝旺盛的細胞核孔數(shù)目多。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代謝旺盛;口腔上皮細胞為高度分化的細胞,代謝較弱,故推知胰島B細胞比口腔上皮細胞的核孔數(shù)目多。 (3)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①是雙螺旋結構的DNA,②是蛋白質,可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 (4)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在動物細胞的線粒體中也含有少量DNA。 答案:(1)細胞核的亞顯微 (2)核孔 多 (3)DNA 雙縮脲試劑 (4)線粒體 15.(20分)為探究溫度對膜透性的影響,取質量和形態(tài)相同的兩塊馬鈴薯進行對照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如下: 時間(h) 溫度(℃) 0 0.5 1.0 1.5 2.0 2.5 3.0 20℃ 0 +5 +7 +9 +12 +14 +16 40℃ 0 +0.03 0 -2 -3 -3.5 -4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0℃下馬鈴薯塊質量增加,主要與細胞具有________(細胞器)有關。 (3)在40℃時,隨著時間增加,馬鈴薯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容物外滲造成的。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方案并回答問題: 實驗原理: 隨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容物外滲,會使外部溶液的電導度增大。溶液電導度的大小可以用電導儀進行檢測。電導儀非常靈敏,空氣中的CO2、溫度會影響測量結果。 實驗儀器與藥品:電導儀、恒溫水浴鍋、燒杯、量筒、洗瓶、濾紙、蒸餾水。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燒杯,分別加入10 mL蒸餾水,編號為A、B、C,D; 第二步:取2塊質量為10克且形態(tài)相同的馬鈴薯用蒸餾水反復沖洗三次,用濾紙將水吸干,再分別放入A、B兩燒杯中,C、D兩燒杯作為對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小時后取出燒杯中的馬鈴薯,使燒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復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實驗步驟中設計C、D組作為對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該實驗探究溫度對膜透性的影響,由表格中處理和結果分析可知,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 (2)20℃下馬鈴薯塊莖質量增加,是由于馬鈴薯塊莖細胞吸收了大量水分,這與液泡有關。 (3)根據(jù)實驗原理分析,在設計實驗時,由于電導儀非常靈敏,空氣中CO2、溫度均會影響測量結果,所以要設置對照實驗,排除空氣中CO2等因素的影響。 答案:(1)溫度 (2)液泡 (3)第三步:A和C燒杯置于20℃下;B和D燒杯置于50℃的恒溫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均可) 第五步:用電導儀分別測量溶液的電導度,并記錄 結果預測:B燒杯中溶液電導度減去D燒杯中溶液電導度的值大于A燒杯中溶液電導度減去C燒杯中溶液電導度的值(只要答案合理并與第三步的答案對應就可) 討論:排除空氣中的CO2等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分子與細胞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分子 細胞 習題 54 課標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7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