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個人與集體》說課稿.doc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個人與集體》說課稿.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個人與集體》說課稿.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個人與集體》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與前后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系】 學生們在初一已經學習過古代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對本詩的作者杜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初一學過了杜甫的《春望》,對其人其詩有初步的了解。這課《詩詞五首》,俱是見景抒情或遇事感懷之作,《茅》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為熾烈、內涵最為深刻的一首。能通過學習此詩掌握解詩之法,學生要學習其它四首詩詞也就順利得多。而且本詩是詩圣杜甫的名篇,千古傳誦,學習本詩,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在逐步感受杜甫憂國憂民、克己為人的博大胸襟的過程中,接受詩人人道主義精神的陶染。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字詞(略)②本詩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③本詩為七言古詩,但詩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駢偶的形式束縛,兼永長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畫形象和抒發(fā)感情。通過形象的語言呈現鮮明畫面,寓情于描寫之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值得鑒賞和學習。 ④詩歌所具有的深廣的社會意義。 二、確定教學目標 1、依據 (1)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詞句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我的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于本課,字詞知識不多,語言通俗,淡中見奇,意蘊深厚,所以計劃以“熟讀”“解讀”本詩為重點。 (2)★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睹┪轂榍镲L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九十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qū)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班集體又有不同的個性,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巧妙使用類比手法啟發(fā)學生思維,做到兼顧全體——“優(yōu)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可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啟發(fā),教師做點評;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或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研究活動,不一而足。(再舉例來說,我教的兩個班,兩個班都很活躍,相比之下,A班里有獨立見解的人多,B班的思考風格較“保守”的人多,所以在A班,我會鼓勵有主見的學生個別發(fā)言,由他們去帶動課堂;在B班,則多由我來對課堂進行整體性的啟發(fā)和點撥。如此,兩班學生都能圍繞課堂積極地進行思考。) 2、確定基本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誦讀中熟悉詩文,了解詩中所敘寫的內容。 2、通過反復吟詠、聯想,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詩中的意境。 3、聯系詩人身世處境,結合詩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品味詩歌語言形象、生動與凝練。 教學重點:理解本詩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當中。 教學難點:對“長夜”的理解;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三、教學思想: 【基本原則】:圍繞目標,注重知識遷移,引導閱讀,讀中感悟,探究研討,因材施教,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如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又不使學生的思維過于散漫?如何使理解力水平較低的學生也能實現對詩文的正確把握?如何處理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很顯然,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卻不能死抓,教師更應該就學生實際的表現靈活調整課堂的進程。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全體學生對本詩的閱讀興趣,然后指導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并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并對突發(fā)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1)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fā)展。 ③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yǎng)、閱讀經驗等)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fā)式。問題要精簡,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yǎng)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手段——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兩體現:a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b體現教法,學法) ※具體過程 (一)導入。 回憶杜甫的相關資料(朝代、字號、稱譽等),并背誦《春望》,讓學生說說杜甫所處時代的時局特征和社會狀況。(投影相關圖片及文字資料) (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難辨字進行點撥。 2、教師做一般朗讀,意在正音。學生邊聽邊為難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詞注音和解釋) 3.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提點學生注意詩歌的韻腳。 (投影本詩歌的基本節(jié)奏,標出壓韻部分) (三)品味語言。 本詩有兩個突出的語言特色,一是用詞生動,形象鮮明;二是結構嚴謹,層次井然。重點讓學生品味詩歌中的精彩用詞與語音節(jié)奏隨情感變化有致變化的特征。 詢問學生:“這首詩你們至少讀了兩遍了,在語言上有什么感覺呢?里面有哪些字詞使你特別留意的?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再讓代表發(fā)表觀點。教師相機點撥。提點完畢后,全體朗讀一遍詩歌。 (四)師生討論。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注釋思考詩歌的內容意義。在其中貫通對難重點的把握。 1.把握詩歌的內容。 〖這里很多學生會問到“為”為何讀wei的上聲,教師可就這個問題解析詩歌的題目?!? ⑴問:由題目看,這首詩是詩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單獨提問,學生舉手回答) 點撥:由題目看,可初步了解到這是在八月的時候,詩人因茅屋被秋風刮破之后寫的詩?!盀椤痹谶@里是“被”的意思。 ⑵問: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發(fā)泄因茅屋被秋風吹破而產生的不滿么?聯系詩中所描寫的情況推測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觀點并提出新問題) 點撥:詩人的不幸是接二連三的。秋風、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層加深。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戰(zhàn)亂后國家由盛轉衰的社會狀況。詩人當時非常貧困,這些可以從居所的簡陋、茅草的難得、寢具的陳舊等看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的沉重。 2.思考詩歌的意旨。 〖在這部分,學生很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如:“杜甫怎么不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住好一點的房子?”“杜甫那么有才華,又做過官,為何會落到這樣的境地?”“他為什么不馬上把茅屋頂修好,卻束手看著床頭屋漏?”“杜甫自己都那么慘,為何還要憂國憂民?”——根據學生的年齡及閱歷特征,他們會不大理解杜甫為何自顧不暇還要為天下寒士憂慮,也不明白“廣廈千萬間”的理想在當時來說不可能實現,詩人卻還是要抱以希望。此時可以就手展開討論,認識當時社會狀況和詩人的心境,感悟詩人的思想境界?!? ⑶問:面對這重重的不幸,換了主角是你,你會有什么心理活動?而詩人的表現如何? 點撥: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出詩人渴望苦難結束的迫切心情?!伴L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蕩艱苦的時局。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生甘愿為天下窮苦人犧牲自己的愿望。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為人的人道主義寬廣胸襟的展示。 ⑷這首詩先敘事,后抒情,表達詩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高潮部分是哪一句? (學生集體找出答案,并朗讀之) 點撥:(略) ⑸問:詩人的理想你們看來,在當時可以實現嗎?那為何還要如此不切實際? 點撥:詩人的理想在當時是不能實現的。即使他甘愿自我犧牲也是一樣。 他生出這樣的愿望,是基于對人民困苦生活情況的深切體會,詩人個人所具有的人文關懷意識迫使他自己為民疾呼,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無功利色彩。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價值所在。 (五)小結。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再次朗讀詩篇。 ①教師范讀(富有感情的吟誦),并投影誦讀要注意的節(jié)奏和重、拖音。 ②學生借鑒教師的方法,自由吟讀詩篇,同時背記內容。 ③學生共同朗讀。 (六)能力拓展:時間允許的話,可安排學生對杜甫的其他現實主義風格的詩篇進行品讀。 (七)布置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除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還要體現延伸性學習思維,如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讓學生結合更多的杜甫資料,為此詩寫一個簡短的讀后感(本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便是指導學生寫讀后感)。所以,可安排如下作業(yè): ①結合自己的理解反復吟詠本詩并背誦 ②結合更多的杜甫資料,把你對此詩的感想寫下來,200字左右。 ③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 六、幾點說明 (1)投影片內容 ◎本詩相關的字詞注音及解釋; ◎詩篇的基本節(jié)奏; ◎本詩的相關背景資料; ◎結構及內容的板書; ◎相關的思考與練習題。 ◎杜甫的其它詩篇的鑒賞 ⑵朗讀示范:教師親自示范 ⑶板書設計(略) ⑷時間分配:一課時 (5)課堂教學特點:以讀帶解,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探討式教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個人與集體 2019-2020年高考語文 復習必看個人與集體說課稿 2019 2020 年高 語文 復習 個人 集體 說課稿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283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