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古代詩文 第1章 第3節(jié) 披沙揀金細心比對-分析綜合課件.ppt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古代詩文 第1章 第3節(jié) 披沙揀金細心比對-分析綜合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古代詩文 第1章 第3節(jié) 披沙揀金細心比對-分析綜合課件.ppt(7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3節(jié)披沙揀金,細心比對——分析綜合,近三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Ⅰ對文言文“分析綜合”的考查情況,一、(2014全國新課標I)(原文見本章第1節(jié)“真題體驗”)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休烈忠誠機敏,謹遵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入仕后受到楊國忠排擠,離京到地方任職;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了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B.休烈審察形勢,做好本職事務。當時歷經戰(zhàn)亂,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查檢使用,最終得到前修史官韋述家藏《國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終生好學不倦。他雖遭貶職,卻恬然處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歷任要職,并無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至去世。D.休烈夫婦去世,盡享身后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并派專人到他家表示慰問。【答案】A【解析】“謹遵職業(yè)操守”無中生有。,二、(2013全國新課標I)(原文見本章第1節(jié)“真題體驗”)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馬文升勸諫皇上修身愛民內容的一組是()①新天子當使知稼穡艱難②即非職守,亦言無不盡③凡言語動止悉導之以正④文升請命所司振恤⑤減膳撤樂,修德省愆⑥止額外織造,振饑民,捕盜賊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B【解析】②是說馬文升善于直言勸諫;③是馬文升教育太子的情況;④是馬文升賑恤旱災和水災的情況。,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馬文升仕途順利,政績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歷任多項職務。功業(yè)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處理受災民眾的善后問題;二是擊敗擾亂社會秩序的賊寇。B.馬文升為人正直,處事嚴明。他敢于直言勸諫,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又能夠嚴格考察部屬,曾罷免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對他大肆脅和污蔑。,C.馬文升盡心軍事,關注民生。他任兵部尚書十多年,對屯田、邊備等職責勇于進言。在代吏部尚書時,南京等地遭遇風雨災害,他又請求皇上救助災地百姓。D.馬文升文武全才,名聲遠揚。朝廷大事往往等他決斷,又有顯赫邊功,外國皆聞其名。為人重氣節(jié),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也不去鈞州他的家鄉(xiāng)?!敬鸢浮緿【解析】“以至于大盜各處騷擾”錯誤,這一信息在文中找不到依據(jù)。,《考試說明》中對文言文“分析綜合”的考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篩選文中的信息;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綜合是在對文意理解的基礎上對所敘述事件或道理進行綜合推理,要求能說出某個論點的論據(jù)、某個事件的起因、某種發(fā)展所導致的結果,或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評論。,考點一篩選文中的信息1.考點要求考查重點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體內容、判斷信息所屬的性質、根據(jù)要求提取相關信息。2.考點剖析篩選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閱讀分析綜合所考查的考點之一,它要求考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準確接收文中的主要信息,并準確判斷主要信息的性質,從而體現(xiàn)出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能篩選出與題目相關的語句,二是能對照材料,辨析題目中信息的正誤。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符合題目要求,具有某些特定含義的文言詞語、句子。3.命題規(guī)律該考點為必考點。涉及的內容主要有:(1)表現(xiàn)人物行為舉止特點的信息;(2)表現(xiàn)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張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品行和聰明才智的信息;(4)展現(xiàn)人物性格和情感方面的信息。命題形式:一般采用客觀選擇題形式考查考生對某一方面信息進行篩選和辨識的能力;也可能從閱讀材料中選出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要求選出符合某一方面信息的選項。這是高考考查的主要題型。,考點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1.考點要求重點考查對文章的層次、段落或整體的把握能力。2.考點剖析該考點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點,考查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綜合分析的能力。這種歸納概括是對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綜合的判斷或推理,要求考生答出某一論點立論的根據(jù)、某個事件發(fā)生的原因、某種發(fā)展導致的結果等等。這種考查凸顯了文言文閱讀的綜合性、應用性。,3.命題規(guī)律該考點在文言文閱讀中的地位僅次于文言翻譯和斷句。對這類題,命題者一般把閱讀材料整體切分為幾個方面,然后以此為切入點來設置選項;在錯誤選項的設置上,為了增強試題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體正確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設置一兩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將測試點放在時間的推移和地點、事件的變化上。因為選項里所說的人和事是文中確實有的,只是因為試題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而隱含錯誤,所以考生不細心推敲就很難發(fā)現(xiàn)。因此,做這類題應格外細心,不放過任何一個字。命題形式:一般采用客觀選擇題形式考查,題干多表述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考點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1.考點要求它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在敘述某一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單純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本身的具體內容。2.考點剖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就是作者對文中所寫的人是贊頌、同情,還是貶斥、譏嘲;對文中所寫的事是擁護、肯定,還是反對、否定。,3.命題規(guī)律近幾年來本考點的命題形式主要有兩種:(1)依據(jù)文章有關材料,分析作者的基本觀點態(tài)度;(2)分析文章有關內容,推理、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命題形式:把考點二和考點三合并在一起,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一、篩選文中的信息【整合點撥】(一)篩選并整合信息的方法1.整體理解,獲取信息(1)分析人物和事件。如果是史傳類文章,那么考生要注重分析文章寫了幾個人,主要、次要人物是誰,人物之間有何關系,作者對他們的評價是什么等;同時,還要把握文章寫了哪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涉及哪些人物,以及事件之間的關系等。,(2)感知觀點和態(tài)度。如果是史傳類文章,那么考生要分析作者借助所敘之事,對人物作出怎樣的評價,說明了什么道理;同時,還要結合作者、傳主等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分析有些語句所蘊含的意義等。(3)分析景物和情感。對于寫景類文章,考生要把握描寫對象的特點,分析景物描寫的方法以及作者對景物的情感和以此表達的觀點等。(4)分析觀點和論據(jù)。對于議論性文章,考生要確定文章的觀點和使用的論據(jù),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等。,2.分析選項,確定正誤解題時,考生要按照“題文對應,由文及題”的原則,分析題干中的語句與文章有關內容的對應關系,從文章內容出發(fā)來判斷選項的正誤,并且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明確陳述對象。要辨析選項中所列舉的語句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不能把文章中其他人的事情、品格等歸到題干所考查的人物身上。(2)關注篩選標準。要明確題干要求的篩選標準,依據(jù)標準進行分析。(3)把握整體含義。要全面理解題干中的語句的意思以及語句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不能孤立地理解題干中的語句。,3.審清題干,因“題”概括對于信息篩選主觀題來說,要審清題目的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才能根據(jù)原文的內容進行分析,定點篩選出相關信息。(1)明確要求,鎖定指向。做題之前一定要審清題干要求,這樣才能有效地篩選正確的信息。弄清題干是讓我們從何種角度來篩選信息的,切不可盲目或想當然做題。如果要求選直接體現(xiàn)信息的,而那些間接地、側面地體現(xiàn)的信息就不是題干要求的指向了,自然理當排除在外。因此,在做題之前務必審清題干,把握好要求。,(2)圈點閱讀,初步感知。帶著問題閱讀全文,對答題的重點信息適當圈點,以示留意。尤其是對于傳記中的主人公,一定要從文中準確把握與之相關的信息,特別是能夠體現(xiàn)人物事件、性格等的信息。(3)簡要概括,力求準確。,(二)文言信息篩選題的原則——三非一析文言信息篩選題的基本方法是在明確篩選標準后,將選項代入原文比對,然后排除那些不合題干要求的句子,確定正確的一項。在比對、排除的過程中,有一個基本原則:三非一析。所謂“三非”,就是“非其人”“非其事”“非其時”。非其人:高考古文選段都會出現(xiàn)多個人物。命題者在設計錯例時,故意張冠李戴,把不同人物所為之事混在一起。做題時,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語,即人物對象,把那個不是篩選人物對象的句子排除掉。(此類方法只適用于“直接表現(xiàn)類”信息篩選題),非其事:要求篩選的人物多為傳主,在文中他有許多細小事件,有的合乎篩選要求,有的不合乎篩選要求。做題時要排除掉不合乎篩選要求的事件?!胺瞧淙恕薄胺瞧涫隆笔亲龊Y選題的兩個主要方法。非其時:敘事類的選文,往往圍繞一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等縱向的進程去敘寫人物品格。命題者有時會就事件的某一階段去設題,而在選項中卻將后(前)一階段的事件混雜在前(后)一階段的事件之中。做題時要排除階段錯位的選項。所謂“一析”,就是分析是直接表現(xiàn)的還是間接表現(xiàn)的。題干中未出現(xiàn)“直接表現(xiàn)”字眼的,往往既包括直接的又包括間接的。,【對點直練】(2014福建)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張祖?zhèn)?明)張岳張祖,字彥宗,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④,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⑤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摘編自《小山類稿》)【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稅法。③被譴自經:朱棣登位,張被解除職務后自殺。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遷來的成為有戶籍的當?shù)鼐用瘛?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張祖盡職盡責的一組是()①閩中法令嚴核②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③晝夜櫛理而錯畫之④為治當責實效⑤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⑥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輸稅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③⑤⑥【答案】D【解析】①是說閩中法令嚴厲;②是說張祖不愿做小吏;④是說張祖私下里勸上官的話。試題要求表現(xiàn)張祖盡職盡責的內容,①不是張祖的行為,②④都不是盡職盡責的。要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鍵詞、“正面”“側面”等詞語。,【參考譯文】張祖,字彥宗,以字行于世(指沒有名,或者名不被人熟知)。十三歲時,父親和祖父相繼去世,自己一個人侍奉母親居住。改年號洪武后,福建一地法令嚴厲苛察,懲治官吏的法令尤其嚴厲。害怕接受官役的人邀約張祖(一起)斬斷右手大拇指來使自己被罷免。張祖懷疑這件事,進去稟告母親。(張祖的)母親說:“法令可以避免,指頭被砍斷就不能再接上了,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張祖)于是躲藏了起來。不久,斬斷指頭的事情被官府發(fā)覺,朝廷下令逮捕犯案的人戍守邊關。犯案的人說張某和某些人約定這么做,朝廷捉拿他很久都沒有抓到(他)。,適逢天象變異,(皇帝)大赦天下,(張祖)才回家。(張祖)家中沒有財物,以至于把拴馬的柱子、攔牛的欄桿、斗和桶都毀掉作柴火。(張祖)考慮到不是努力念書不能樹立門戶,于是決心學習儒家經典。這時,朝廷下令有八頃以上民田的人家,選擇一名兒子或者孫子作小吏??h里的公文到了,張祖扔掉公文不接受,拿著書奮然說:“我像小吏么?”縣令稟告了按察司,又發(fā)公文讓張祖前往,張祖堅持不到縣里去。使者仔細看了看他,說:“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就帶著他離開了。,張祖已經通曉了儒家學問,又熟悉了九章算術,當時正好實行方田令,朝廷就把這件事交給他。公文擺滿了(他的)書桌,張祖專心勤勉不停止,日夜整理觀察這件事,讓這件事都有頭緒可以依據(jù)。建文年間,張祖擔任吏部的官吏。不久云南布政張被召入朝廷擔任尚書,對下屬的官吏有很多更換,單單說張某(即張祖)老成,堅守法令不更改。當時皇帝正和方孝孺講求古代的治理方法,經世濟民的事情經常改變太祖的舊制度,表章奏折每天下發(fā)到吏部。,2.楊雍建為什么能讓土司心服?請結合具體事例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楊雍建廢除了土司跪拜巡撫的舊例,不僅詢問疾苦,還招待酒食。他尊重(或:關懷)土司,使土司對他心服。,【參考譯文】楊雍建,字自西,是浙江海寧人。順治十二年中進士,被授予廣東高要知縣。當時正有戰(zhàn)事,總督王國光駐軍高要縣。軍隊征集民夫,官吏擔心民夫逃跑,把他們綁起來押在官署之中。在除夕之夜,楊雍建讓民夫搬到堂下的廊屋中居住,撤去肴饌祭品送給民夫食用。軍隊索要榕樹樹枝制作繩子來點炮,軍中的官吏宣讀文書征收,言語不遜,雍建鞭打了他??偠酵鯂庖驗檫@件事稱贊楊雍建方正剛直,特意上疏推薦。(楊雍建)任官剛剛一年,就被提拔為兵科給事中。,順治十六年春,清世祖順治駕臨南苑打獵,楊雍建上疏勸諫說:“前些日子因為皇上身體不適,傳旨正月在太廟祭祀,派遣官員致祭,到了那天皇上身體恢復健康,就親自前去太廟祭祀,這是非常重視祭祖大典的美好情意啊。但是回宮不久,又駕臨南苑打獵,天氣還很寒冷,到郊外原野上馳騁,恐怕不是謹慎起居的方式。再說古時春夏秋冬的狩獵活動,各有規(guī)定的時間。如果野獸突然出現(xiàn),馬受驚狂奔,驚了您的車駕,怎么能不考慮萬一的情況呢?”奏折呈入,皇上大怒,宣召楊雍建入朝覲見,告訴他自己狩獵是閱兵習武的用意。楊雍建奏報回答不失常態(tài),皇上的怒氣才消解。,當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共同鎮(zhèn)守廣東,楊雍建上疏條陳廣東侵擾百姓的八大政事,認為都應該立刻革除。況且兩藩王共同鎮(zhèn)守,供應繁多?,F(xiàn)在四川、貴州安定了,希望調移一位藩王鎮(zhèn)守安撫那里,讓廣東百姓休養(yǎng)生息。皇上不久就命令耿繼茂調出廣東鎮(zhèn)守福建,這是楊雍建引發(fā)的啊。順治十七年,(楊雍建)上疏說:“朋黨的禍患,從民間逐漸形成。想要堵住它的源頭,應該嚴禁結盟結社,請命令學臣查辦禁止。”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楊雍建)改任吏科給事中??滴跫次?,輔臣把持朝政,奏事的大臣覲見,都長跪行禮,只有楊雍建站著說話。等到(楊雍建)退下,輔臣看著他的背影(對別人)說:“這就是那個在南苑上書勸諫先帝不要打獵的人?!睆拇俗嗍碌拇蟪家姷捷o臣都不跪。,康熙十八年,楊雍建被授予貴州巡撫。(楊雍建)上疏請求設立營制,減輕徭役,招集流亡的人,嚴禁地方官吏私自征派。土司拜見巡撫,按照舊例,一定要吹響戰(zhàn)鼓號角,在門前交戟,讓土司在巡撫面前跪拜。楊雍建把這些規(guī)矩全部廢除,將土司引至座前詢問疾苦,給酒食,土司都心服。起初,貴陽一斗米價格五千,楊雍建請求朝廷運送軍糧來供給市場。之后,命令百姓開荒,教百姓耕種。等到三年后,稻田一天天地開墾出來,老百姓的糧食已經充足??滴醵?,楊雍建被召回京擔任兵部侍郎。不久以雙親年邁的理由請求退休,皇上答應了他。康熙四十三年,楊雍建去世,皇上親賜祭葬。,二、內容辨析【整合點撥】(一)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古詩文閱讀中的重點。一般來說,高考對這一考點的考查,著眼于對整篇選文內容要點、中心意思的概括。要求考生在整體把握文段含義的前提下,在準確理解詞義、句意的基礎上,梳理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依據(jù)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從而明確文章的內容要點和主旨。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原文的基本內容進行歸納概括,還要對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較深層次的剖析,能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事件或所說道理進行分析與判斷,進而歸納和概括。,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整體閱讀,總體把握(1)抓記敘的要素。高考所選文言文,大都是記敘性材料。閱讀時需抓記敘的要素,如全文中心人物是誰,這個人物何時、何地、何種場合,說過什么話,做過什么事,他的職務有何變化;還寫了哪些人,他們與中心人物是什么關系,是如何評價他的。,(2)抓關鍵句、找時空詞,理文章層次。要特別關注關鍵詞、句。文章的層次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是作者記敘、描寫思路的具體展開。而關鍵詞、句,尤其是一些時空詞,則是作者思路的具體體現(xiàn)。最好在閱讀時把這些詞語圈點出來。記敘類材料大都是以時間、地點為順序,或時空結合,或以材料性質為序。抓住時空詞,理清記敘順序,由此可以判斷出設陷選項中的設陷角度:或人事錯位,或時空錯位,或無中生有,或事件雜糅,或拔高人物等。,(3)借題解文。分析概括題設有四個選項,四個選項是按文章的寫作順序意譯而成,其中只有一項是錯誤的,而且在錯誤項中,大部分文字都是正確的,錯誤點極其細微。根據(jù)這一命題特點,完全可以借助該題去整體把握全文。(也有人主張做文言文閱讀應先從此題開始,可視個人情況而定),2.圍繞文意,判斷細節(jié)圍繞文意,仔細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細節(jié),才能明辨各項表述是否正確。要注意細節(jié)中是否存在著上面所說的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時間的故意跳脫,事件雜糅、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評價人物時任意拔高等常見錯誤。,3.比對原文,檢驗確定要堅持把選項中諸如事情的發(fā)展、因果,人物行為的程度、實效等方面的內容,細細從原文詞句中查出核對。努力培養(yǎng)能把題目中用現(xiàn)代漢語敘述的內容一一迅速地從原文中找出對應內容的能力。分析、評價選項敘述內容與文中遣詞造句的細微差別,并注意關鍵文言實詞的翻譯、理解是否正確。,(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在考試中的具體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各部分內容要點加以綜合分析,從中提煉出作者在文中通過具體材料要表達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觀念或看法。此考點考查要求比較高,試題難度比較大,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通過抓關鍵語句來分析概括,如有些史傳類文章結尾處的議論句,散文類文章中的抒情句、議論句等;②通過概括大意分析概括,首先要對全文劃分層次,找準切入點,其次要找準四個選項與原文的對應區(qū)域;③通過體味文章的深意來分析概括,體會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珪勇猛過人,年少有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樹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懼,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歲時就統(tǒng)領軍隊,鎮(zhèn)守建康。B.張珪盡忠朝廷,受到皇帝寵愛。他父親去世,皇帝召見并撫慰;太傅認為他年少,不宜馬上重用,皇帝還是授予他重要職位。C.張珪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擔任浙西肅政廉訪使時,他多次彈劾有不法行為的官員,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誣陷他。,D.張珪盡心國事,關注民生。他斬殺侵奪百姓財物、傷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盜賊;把途中遇到百姓饑荒的情況如實奏報皇帝?!敬鸢浮緾【解析】“奏事進言均得到采納”有誤,文中“劾大官不法者,不報;并及近侍之熒惑者,又不報”說明“奏事進言”沒有都得到采納。,【參考譯文】張珪字公端,是張弘范的兒子。年少時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標,曾經跟隨他父親經過樹林,遇到老虎,張珪抽箭徑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樣站起來,張珪一箭射穿虎喉,全軍都歡呼起來。至元十六年,張珪十六歲,代理管軍萬戶。十七年,實授(張珪)為昭勇大將軍、管軍萬戶。(張珪)佩戴父親的虎符,管理父親所統(tǒng)轄的軍隊,鎮(zhèn)守建康。不久,張弘范去世,喪事辦完后,世祖召見(張珪),親自撫慰他。(張珪)上奏說:“我年紀輕,軍中事務重大,聶禎跟隨我祖父、父親久經沙場,希望能讓他輔助我?!笔雷娓袊@說:“尋求閱歷多而且穩(wěn)重的人來輔助自己,尋常的年輕人想不到這點?!?(于是便)重重賞賜了他,讓他回去,并遍賞了他的隨從。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盜蜂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張珪討伐他們,士兵多次被賊寇打敗,士兵中有宰殺百姓家的豬并傷了主人的。張珪說:“這就是軍隊打敗仗的原因?!?張珪)斬殺了那些士兵,盜賊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張珪入朝,被任命為樞密副使。太傅月兒魯那演說:“張珪還年輕,姑且用僉書一職試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請等以后(再讓他擔任重職)?!被实壅f:“不能這樣,這家人為國滅金、滅宋,三代人都盡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嗇這個官職呢?”授予(張珪)鎮(zhèn)國上將軍、江淮行樞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張珪巡視四川、陜西,詢問百姓的疾苦,救濟撫恤孤兒貧民,罷免多余的官員,廢黜貪污的官吏。,還朝后,(張珪)升遷為浙西肅政廉訪使,他彈劾罷免郡長吏以下官員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幾百人,收到的贓款數(shù)以萬計。張珪查知鹽司以奸詐手段獲得利益的事,將要揭發(fā)他們,事情關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執(zhí)法過嚴的罪名中傷張珪,就賄賂皇帝身邊的臣子,謊稱張珪施行巫術,并且阻礙鹽法的執(zhí)行?;实叟汕补賳T共同審理這件事,獲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鹽官欺騙蒙蔽的情況,(他們)都認罪了。(張珪)彈劾有不法行為的大官,沒有獲得答復;并且還彈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沒有獲得答復。于是他稱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見張珪,張珪來到,皇帝說:“你來時,民間怎么樣?”,(張珪)回答說:“在我的家鄉(xiāng),百姓很饑餓,朝廷雖然用金帛救濟,但沒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只希望陛下考慮(救濟)他們。”皇帝聽了后很痛心,命令有關部門全部救濟那些人。沒過多久,起用張珪商議中書省的事情,(張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初,上(唐太宗)謂監(jiān)修國史房玄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鄙显唬骸半拗疄樾?,異于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后來之戒,公可撰次以聞?!敝G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舉無過事,史官所述,義歸盡善。,怎樣用比對法識破內容辨析題的命題陷阱,陛下獨覽《起居》,于事無失,若以此法傳示子孫,竊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觀,蓋為此也?!鄙喜粡?。玄齡乃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實錄》《今上實錄》;癸巳,書成,上之。上見書六月四日事(實指玄武門誅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語多微隱,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季友、叔牙皆魯莊公之子)以存魯。朕之所以,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即命削去浮詞,直書其事。,八月,以左衛(wèi)大將軍、太子右衛(wèi)率李大亮為工部尚書。大亮身居三職,宿衛(wèi)兩宮,恭儉忠謹,每宿直,必坐寐達旦。房玄齡甚重之,每稱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jié),可當大位。初,大亮為龐玉兵曹,為李密所獲,同輩皆死,賊帥張弼見而釋之,遂與定交。及大亮貴,求弼,欲報其德,弼時為將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諸途而識之,持弼而泣,多推家貲以遣弼,弼拒不受。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上為之擢弼為中郎將。時人皆賢大亮不負恩,而多弼之不伐也。,下列各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唐太宗堅持要讀“史官所記”,是為自己后來更好地治國提供借鑒。B.房玄齡與朱子奢都反對太宗看“史官所記”,主要是為了保證記史的真實。C.唐太宗對房玄齡等沒有如實記錄玄武門事件非常憤怒,責令他們重寫。D.身居三職的李大亮為報張弼的知遇之恩,到處尋找隱匿不張揚的張弼?,F(xiàn)場答案B答案修正__C__,B.“主要是為了保證記史的真實”可以從“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和“飾非護短,史官必不免刑誅。如此,則莫不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何所信乎”等語句得以驗證。C.“非常憤怒”錯,屬無中生有;“責令”也用語太重,不符合文意。應該選C。,【參考譯文】起初,太宗對監(jiān)修國史的房玄齡說:“前代史官所記的史事,都不讓君主看見,這是為什么?”房玄齡答道:“史官不虛飾美化,也不隱匿罪過,如果讓皇上看見必然會動怒,所以不敢進獻。”太宗說:“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親自翻閱當朝國史,知道先前的過失,以作為以后的借鑒,希望你撰寫完成后上呈給朕看看?!敝G議大夫朱子奢上書言道:“陛下身懷圣德,行動沒有過失,史官所記述的,按理都是盡善盡美的事。陛下唯獨要翻閱《起居注》,這對史官記事當然無所損失,假如將此規(guī)定傳示給子孫后代,恐怕到了曾孫、玄孫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飾過錯袒護短處,史官必然難以避免身遭刑罰誅戮。,如此下去,則史官們都順從旨意行事,遠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載的歷史,有什么可相信的呢?所以說前代君主不觀看國史,正是為了這個緣故?!碧跊]有聽從。房玄齡便與給事中許敬宗等刪改成《高祖實錄》和《今上實錄》;癸巳(十六日),書寫成,呈給太宗。太宗見書中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之變,用詞多隱諱曲折,便對房玄齡說:“歷史上周公誅滅管叔、蔡叔以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魯國。朕當年的所作所為,正與此類似,史官有什么可隱諱的!”立即命令刪削浮華之詞,秉筆直書殺李建成、李元吉事。,八月,任命左衛(wèi)大將軍、太子右衛(wèi)率李大亮為工部尚書。李大亮身居三項要職,宿衛(wèi)兩宮,謙恭忠正謹慎,每次護衛(wèi)值勤,必定坐著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齡非常敬重他,多次稱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氣節(jié),可以擔當重任。起初,李大亮為龐玉的兵曹,被李密抓獲,原來的同伙都被處斬,大將張弼看到李大亮而將其釋放,二人遂定交情。等到李大亮身居顯貴,開始尋找張弼,想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張弼當時為將作丞,自己隱匿不說。李大亮在道路上遇見張弼而認出他來,扶著張弼掉淚,并將自己的家產送給張弼,張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將此事上稟太宗,請求將自己的官職爵位全都授予張弼,太宗為了李大亮的緣故提拔張弼為中郎將。當時人都稱贊李大亮不負恩情,也贊揚張弼不自我炫耀。,分析概括題是文言文閱讀的關鍵題,其選項多是命題者對原文進行的翻譯、轉述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命題者有意識地設置錯誤干擾項,讓考生進行判斷。而比對法則是較好的解題方法之一,其實質是把選項與原文進行仔細比對、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它與原文意思是否一致,進而識破命題者的干擾之處。,1.(2014福建)(原文見本節(jié)“一、篩選文中的信息”)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遇赦后見家境衰敗,于是決定發(fā)憤讀書以振興家門。B.建文年間張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張非常賞識他,認為他辦事老成,篤守法令。C.吏部尚書張自殺后,屬吏中只有張祖敢出面料理喪事,當時的人認為他有情有義。D.張祖任安吉縣丞九年,因政績卓著,考核獲得最高等級,被推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歷。,【答案】A【解析】張祖沒有斬斷手指。別人邀約張祖斬斷手指逃避徭役,張祖懷疑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阻止了他。文中錯誤比較明顯。,2.(原文見第1節(jié)“題組1考點針對練”)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熊鼎卓有才能,處變不驚。他深受鄧愈器重,留在鄧愈手下任職;為母親守孝后擔任德清縣丞,其時松江有人叛亂,鄰郡驚恐,他冷靜地控制了本縣局面。B.熊鼎思慮周詳,維護朝廷威信。廣信郡縣官員違法,皇上已頒發(fā)赦令,此時又要查究;熊鼎認為朝廷應當取信天下,不應為小事出爾反爾,皇上這才作罷。C.熊鼎治政有方,堅持依法辦事。分管臺、溫事務時,他遷走兇惡殘暴的官將,百姓方才安定;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他聽從民意,依法予以釋放。,D.熊鼎面對威逼,表現(xiàn)出凜然正氣。朵兒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覺其中有詐,不久叛寇果然作亂,并脅迫他北還,他維護正義,責罵叛寇,最終被殺?!敬鸢浮緾【解析】“平陽知州梅鎰被誣貪污行賄”有誤,原文中為“坐贓”,即貪污,無行賄之說,與原文不符。,3.(原文見第1節(jié)“題組1考點針對練”)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賀蘭祥出身貴族,年少喪父,守教符合禮儀;在舅舅家長大,很受太祖鐘愛,雖然在軍旅中,卻不斷多方聘請儒生教自己學習典籍。B.賀蘭祥少時就有膽略勇氣,志在建立功業(yè),從十七歲開始擔任官職,后來在對東魏和吐谷渾的戰(zhàn)斗中,都獲得勝利,官爵得到晉升。C.賀蘭祥的母親是周太祖的姐姐,他雖然是太祖的近親,但是品性清正儉素;他的節(jié)儉作風也受到鄰國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的欽敬。,D.賀蘭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賴,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閔帝即位之后,執(zhí)掌朝政的晉公護對他也非常倚重,軍國大事都與他商議謀劃?!敬鸢浮緼【解析】“教自己”不準確,原文是太祖多方請儒生教賀蘭祥學習詩書經傳等在內的典籍。,4.(原文見第2節(jié)“題組1考點針對練”)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崔浩博學多才,精通書法,又能堅守節(jié)操。在對待劉裕借道伐姚問題上,更表現(xiàn)出他長于謀劃,智略過人。B.朝廷多數(shù)人主張阻截劉裕的軍隊,主要理由是劉裕伐姚不是真實意圖,而是聲東擊西,覬覦北魏。C.崔浩認為劉裕伐姚并非借口,他分析了阻劉和縱劉的不同結果,但明元帝因與劉裕有切齒之仇,未作采納。,D.明元帝未采納崔浩的建議,而采納了大臣的意見,派長孫嵩阻截晉軍,結果在畔城被晉軍打敗?!敬鸢浮緾【解析】“明元帝因與劉裕有切齒之仇”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古代詩文 第1章 第3節(jié) 披沙揀金細心比對-分析綜合課件 高考 語文 一輪 復習 古代 詩文 披沙揀金 細心 分析 綜合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0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