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歷史 第20課 西學東漸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doc
《2019年高中歷史 第20課 西學東漸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中歷史 第20課 西學東漸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doc(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中歷史 第20課 西學東漸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鴉片戰(zhàn)爭驚醒了一批先進的中國人,中國思想界逐漸出現(xiàn)西學熱,主張向西方學習,從而出現(xiàn)了近代中國思想的解放潮流。本單元的內容有:地主階級“師夷長技以制夷”(抵抗派)、“師夷長技以自強”(洋務派)的思想;資產(chǎn)階級維新變法(維新派)、追求民主共和(革命派)、提倡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激進派)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它體現(xiàn)的特色是:(1)向西方學習不斷深化,近代中國人在向西方學習的漸進過程中,先學習西方實用科技,后學習社會政治學說。甲午戰(zhàn)爭以前主要學習西方科技,之后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學說。五四運動后,向蘇俄學習,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終于找到一條自己的路。(2)由于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是在鴉片戰(zhàn)爭失敗后,源于憂國意識向西方學習強國之法,因此中國人民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連是另一特點。 20世紀是中國發(fā)生翻天覆地巨變的100年。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中華民族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抗爭與奮斗,在此期間,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以各自思想理論及其革命實踐成為引領時代進步的三位偉人。 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愿望,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此后,孫中山緊跟時代潮流,推動國共合作,基于三民主義,形成了新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大革命時期的旗幟。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長期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創(chuàng)造性地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中,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總結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實現(xiàn)了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飛躍。世紀之交,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成果。 1.理清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階段:了解、介紹西方;實踐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實踐西方政治制度(從君主立憲到民主共和)、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實踐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學習西方經(jīng)濟運行方式。 2.熟練記憶各階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并能運用相關知識解答問題。 3.注意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和歷史比較的學習方法。 第20課 西 學 東 漸 一、選擇題 1.下列關于林則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被贊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開了中國近代愛國而研究、學習西方先河 C.其編譯的《四洲志》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地理分布及歷史變遷概況 D.在《四洲志》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 答案:D 2.“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的“中學為體”根本目的是( ) A.維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儒家的綱常禮教的權威 B.維護封建專制制度和清朝的統(tǒng)治 C.維護傳統(tǒng)的政治文化的延續(xù)性 D.抵御外侮,謀求自強之路 答案:B 3.(xx廣東六校聯(lián)考)維新派指出,洋務運動“利未一見,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變法不知本原”。維新派所講的“本原”是( ) A.專制制度 B.工業(yè)經(jīng)濟 C.傳統(tǒng)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解析:洋務運動指導思想是中體西用,即不改變封建制度前提下,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維新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維新派所講的“本原”是民主制度。A、B、C不符合維新派思想主張。 答案:D 4.(xx新鄉(xiāng)模擬)近代某思想家說:“然則必欲予民權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國大涂炭,則民權自由,且不可得也?!边@位思想家主張( ) A.民主共和 B.改良維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專制 答案:B 5.(xx福建文綜)1900年張之洞《勸學篇》出版英譯本。英國媒體稱,這標志著“長期以來習慣于孔夫子的陳詞濫調下變得死氣沉沉的中國人,終于在時代的現(xiàn)實面前蘇醒過來”。評論認為《勸學篇》( ) A.順應時代潮流 B.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國未來之路 D.主張拋棄孔夫子中國才能覺醒 解析:本題材料說的是英國媒體對張之洞的《勸學篇》英譯本的評價,張之洞屬于洋務派,其核心思想是“中體西用”,所以排除B(是新文化運動)、C(不代表先進生產(chǎn)力)和D(拋棄孔夫子等于拋棄儒家思想)三項。 答案:A 6.(xx珠海摸底考試)1875年,郭嵩燾奏稱:“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賈,造船、制器,相輔以益其強,又末中之一節(jié)也……將謂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轉弱為強,其余皆可不問,恐無此理?!边@一認識( ) A.是中體西用論的具體表述 B.對洋務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頑固派的政治主張 D.奠定維新變法的思想基礎 解析:材料強調西洋立國,本末相輔以強,洋務運動只是學習了其“末”,而沒有學習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無法達到強國的目標,郭嵩燾主張本末皆學,所以是對洋務運動中體西用的突破。故選B項。 答案:B 7.關于康有為的維新思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其維新思想的特點是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同儒學思想結合 B.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張變革的先師,其目的是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jù) C.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宣傳維新思想 D.與林則徐、魏源和洋務派相比,其思想主要不同是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 8.(xx四川文綜)史學家陳旭麓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貫穿這三個歷史環(huán)節(jié)的主題是( ) A.反抗封建專制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tǒng)一 B.批判傳統(tǒng)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 C.發(fā)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tǒng)一 D.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tǒng)一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知識理解、運用能力。從材料的時間看,考查近代史前期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階段特征。近代中國發(fā)展是“沖擊—嬗變”即近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同時西方列強的入侵也沖擊中國天朝大國觀念,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故D項符合題意。 答案:D 9.譚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學》中說,幸虧清朝的兵不夠強,假如其海軍如英法,陸軍如俄德,那么君主專制的禍害會更大。此話主要( ) A.體現(xiàn)譚嗣同的漢奸賣國思想 B.強調君主專制的禍害 C.提出學習英法德俄的民主政體 D.指出清朝軍事的落后 答案:B 10.關于嚴復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是系統(tǒng)地將近代西方文化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人 ②編譯了《天演論》,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理闡明了中國實行變法維新的必要性 ③以資產(chǎn)階級自由、平等的觀念,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D 11.(xx重慶文綜)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蔭進呈咸豐皇帝一書:“其書版在京,如蒙皇上許有可采,請飭重為刊印,使親王大臣家置一編,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學,以知夷難御而非竟無法可御?!贝藭芸爝M入清朝最高決策層的視野,所提出的主張在洋務運動中付諸實踐。該書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演論》 D.《資政新篇》 答案:B 12.(xx梅州一模)“作為這場革命指導理論的康有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義為主導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過這一個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薄胺磁丫瘛敝饕憩F(xiàn)在( ) A.否定君主統(tǒng)治的權威性 B.要求實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將維新思想付諸了實踐 D.借助儒學宣揚革命理論 解析:根據(jù)材料和所學可知康有為 主張實行君主立憲政體,這在當時相對封建政治而言明顯具有反叛精神,故選B項,其余三項與康有為的思想不符。 答案:B 13.維新派與頑固勢力、洋務派的論戰(zhàn)實質是( ) A.是否學習西方科技文化的論戰(zhàn) B.救亡和反救亡的斗爭 C.資本主義維新思想與封建主義思想的論戰(zhàn) D.變法和反變法的斗爭 答案:C 14.維新思潮最終沒能救國,但其影響深遠,它在當時的積極意義主要在于( ) A.使人們意識到了封建頑固勢力的強大 B.使人們認識到資產(chǎn)階級力量太弱小 C.使人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禮 D.使人們認識到西方殖民國家的先進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鴻章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材料二 曾國藩說:“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注: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fā)捻(農民起義軍),可以勤遠略(替皇帝排憂解難)。” 材料三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華,久之中華失其傳,而外夷襲之”,有詩云:“西夷制器雖奇巧,半是中華舊制來?!? ——林昌彝《射鷹樓詩話》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學”,什么是“西學”。 (2)根據(jù)材料二歸納洋務派這些主張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清政府內部關于“西學”觀點是否一致?有何異同?體用之爭的實質是什么?體用之爭的結果如何?影響如何? 答案:(1)中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西學:西方的近代文化。 (2)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 (3)不一致。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頑固派反對“西學為用”。 比較:同:根本上都是為了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tǒng)治。異:洋務派主張通過學習西方實用科技,實現(xiàn)國家富強;頑固派主張原封不動地維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反對任何變革。體用之爭實質上是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秩序的手段之爭。體用之爭的結果是洋務派獲勝,掀起“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解析與探究概要 頑固派以“西學中源”說作為反對西學的武器,是一種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觀點。洋務派以該說作為倡導西學的依據(jù),反映了他們的體用觀。維新派認為中國政治制度的落后是中國憂患的根源,抨擊“西學中源”說,反映了他們要求改變專制制度,實行君主立憲的主張。 自我測評解答 1.第一階段是鴉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積極翻譯介紹西方的地理、法律等學說,開始了學習西方的第一步。 第二階段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倡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大規(guī)模地運用和采納西學,他們所開展的洋務運動以及與頑固派的爭論,將西學的傳播推進到新的階段。早期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最初支持“中體西用”學說,后來主張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 第三階段是19世紀90年代,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他們在吸取、借鑒和批判前人的基礎上,主張從制度上學習和借鑒西方,要求變法革新,通過著述、翻譯、辦報等活動,極大地解放了當時人們的思想。 2.內容:宣傳西方政治學說,進行維新變法,設議院,定憲法,實行君主立憲政體。 歷史影響:否定專制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傳播西學,宣傳維新思想,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jù),在當時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中歷史 第20課 西學東漸智能提升 岳麓版必修3 2019 年高 歷史 20 西學東漸 智能 提升 岳麓版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6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