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doc(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 一、選擇題(包括11個小題,每個小題5分,共55分) 1.(xx銀川模擬)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大熊貓的瀕危是進化歷程的必然,最新群體遺傳學的研究表明,現(xiàn)存大熊貓并未走到進化的盡頭,仍具有進化潛力,因為大熊貓在末次冰期消融后曾經(jīng)歷了強烈的種群擴張。以下關于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觀點和內容,敘述錯誤的是 ( ) A.地理隔離使大熊貓種群基因庫產(chǎn)生差別,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實質 B.如果大熊貓種群仍然保持較高的遺傳多樣性,實際上反映了種群中基因的多樣性 C.基因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突變和基因重組決定了進化的方向 D.大熊貓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可以導致生物發(fā)生變異,為種群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2.我國西北部的歐洲玉米螟與東部的亞洲玉米螟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存在生殖隔離,但從外貌上幾乎無法區(qū)分。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于外貌形態(tài)相同,因此它們屬于同一個物種 B.由于具有生殖隔離,因此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 C.無法判斷 D.以上說法都不對 3.如圖表示某小島上蜥蜴進化的基本過程。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圖中X、Y、Z分別表示的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 B.小島上蜥蜴原種全部個體的總和稱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C.地理隔離一旦形成,原來同屬一個物種的蜥蜴很快就進化為不同的物種 D.小島上蜥蜴新種全部個體所有基因的總和稱為蜥蜴新種的基因庫 4.(xx葫蘆島模擬)將蒼蠅養(yǎng)在甲、乙兩瓶中,甲瓶內放有捕蠅紙,乙瓶內沒放捕蠅紙,其余實驗條件皆相同(培養(yǎng)基、有翅和無翅的蒼蠅皆等量)。8天后,甲瓶內僅無翅的蒼蠅存活,捕蠅紙上皆是有翅的死蒼蠅,乙瓶內有翅和無翅的蒼蠅皆存活,如圖所示。下列對此實驗的解釋或推論合理的是 ( ) A.甲瓶的環(huán)境不利于有翅蒼蠅的生存 B.乙瓶內有翅的蒼蠅能存活是因為發(fā)生了突變 C.無翅的蒼蠅比有翅的蒼蠅更適合生存于乙瓶 D.由此實驗可推出若蒼蠅不常使用翅,則翅會退化 5.(xx北京高考)安第斯山區(qū)有數(shù)十種蝙蝠以花蜜為食。其中,長舌蝠的舌長為體長的1.5倍。只有這種蝙蝠能從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為該植物的唯一傳粉者。由此無法推斷出 ( ) A.長舌有助于長舌蝠避開與其他蝙蝠的競爭 B.長筒花可以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長舌蝠和長筒花相互適應,共同進化 6.(xx邵陽模擬)在一個數(shù)量足夠大的種群中,下列因素不改變基因頻率的是 ( ) A.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由于體型和正常人的差異很難找到配偶 B.雄羚羊之間為爭奪雌羚羊發(fā)生爭斗 C.豌豆通常自花傳粉,不能自由交配 D.在一個大的種群中,發(fā)生不定向的基因突變,如a→A、A→a 7.(xx上海高考)蝸牛的有條紋(A)對無條紋(a)為顯性,在一個地區(qū)的蝸牛種群內,有條紋(AA)個體占55%,無條紋(aa)個體占15%,若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得到F1,則A基因的頻率和F1中Aa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 ( ) A.30%,21% B.30%,42% C.70%,21% D.70%,42% 8.(xx新余模擬)如圖中由于河道改變將種群隔離開,使它們之間彼此不能往來接觸,失去了交配的機會。長期的自然選擇使它們形成了兩個新物種甲和乙。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上述過程說明地理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B.甲、乙種群存在生殖隔離,兩個種群基因庫組成完全不同 C.甲、乙兩個種群存在地理隔離,但兩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同 D.甲、乙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的差異,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9.(xx雞西模擬)據(jù)調查,某小學學生中的基因型及比例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則在該群體中B和b的基因頻率分別為 ( ) A.6%、8% B.8%、92% C.78%、92% D.92%、8% 10.(xx張家界模擬)某高等植物種群以嚴格的自花授粉方式繁殖?;蛐蚢a的頻率在逐年降低,原因是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生活能力比較弱,平均每代約有3%的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能生活到生育期。下列與該種群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若該種群以異花授粉的方式繁殖,基因a將不會有淘汰過程 B.人為救助基因型為aa的個體,可促進該種群的進化 C.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可使該種群的基因頻率相對穩(wěn)定 D.基因a被淘汰的過程可理解為該種群進化的過程 11.(xx蕪湖模擬)生物的變異可以為進化提供原材料。下列關于變異與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DNA分子復制時堿基對的缺失會引起基因的丟失 B.雜交育種過程中,通過不斷自交、篩選和淘汰,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庫,獲得新物種 C.自然選擇能保留種群的有利基因,但不決定新基因的產(chǎn)生 D.環(huán)境變化劇烈會加快生物的變異速度,導致生物快速進化 二、非選擇題(包括3個小題,共45分) 12.(15分)(能力挑戰(zhàn)題)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實驗方法如圖: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xiàn)抑菌圈(圖中里面的圈),結果如下圖所示。 (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 。 (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 培養(yǎng)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數(shù)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向培養(yǎng)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 點。 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 ,細菌的抗藥性產(chǎn)生于環(huán)境變化之 (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③盡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細菌種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5分)(xx蘇州模擬)1萬年前,科羅拉多大峽谷中的松鼠被一條河流分隔成兩個種群,兩個種群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明顯的分化。研究人員指出,經(jīng)過長期演化可能形成兩個物種,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分析可知,a、c分別表示 、 ,b的實質變化是 ______________。 (2)①~⑥的存在說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松鼠種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50%。環(huán)境變化后,峽谷北側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的個體數(shù)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為aa的個體數(shù)量減少20%,則一年后a的基因頻率約為 ,基因型為aa的個體的比例約為 。 14.(15分)(xx金壇模擬)某科研小組對野生純合小鼠進行X射線處理,得到一只雄性突變型小鼠。對該鼠研究發(fā)現(xiàn),突變性狀是由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的某基因突變產(chǎn)生的。該小組想知道突變基因的顯隱性和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設計了如下雜交實驗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將下列方案補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慮性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相應基因用D、d表示) (1)雜交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觀察統(tǒng)計:觀察并將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變型的數(shù)量填入下表。(下表不填寫,只作為統(tǒng)計用) 野生型 突變型 突變型/(野生型+突變型) 雄性小鼠 A 雌性小鼠 B (3)結果分析與結論: ①如果A=1,B=0,說明突變基因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A=0,B=1,說明突變基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 ??; ③如果A=0,B= ,說明突變基因為隱性,且位于X染色體上; ④如果A=B=1/2,說明突變基因為 , 且位于 。 (4)拓展分析: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突變性狀為 ,該個體的基因型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選C。地理隔離能使種群基因庫產(chǎn)生差別,而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其遺傳多樣性反映了種群中基因的多樣性。生物的變異可由環(huán)境引起,為進化提供豐富的原材料。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自然選擇決定進化的方向,故C錯誤。 2.【解析】選B。判斷物種的標準是看是否具有生殖隔離,只要存在生殖隔離,說明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只要不存在生殖隔離,它們就屬于同一物種,如東北虎與華南虎雖然在形態(tài)、結構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它們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仍屬于同一物種。 3.【解析】選C。蜥蜴產(chǎn)生不同性狀,原因可能是突變或基因重組,不同的性狀中有利的保存而不利的被淘汰,屬于自然選擇的結果,新物種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是隔離,故A正確;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種群,種群即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故B正確;由于地理隔離,不同環(huán)境內的生物進化方向可能有差異,但不一定出現(xiàn)生殖隔離,也就不一定形成新物種,故C錯誤;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該種群的基因庫,該小島上全部的蜥蜴新種即為一個種群,故D正確。 【延伸探究】 (1)X、Y、Z三個環(huán)節(jié)在物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各是什么? 提示:X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Y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Z的出現(xiàn)標志物種的形成。 (2)蜥蜴原種和蜥蜴新種在一起,是否能進行基因交流? 提示:不能。蜥蜴原種和蜥蜴新種屬于兩個物種。 4.【解析】選A。甲、乙兩瓶的差異是捕蠅紙的有無,甲瓶的環(huán)境不利于有翅蒼蠅的生存,乙瓶中有翅的蒼蠅能存活是因為沒有捕蠅紙。 5.【解析】選B。本題考查對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A項,只有長舌蝠才能取食長筒花的花蜜,避開了和其他蝙蝠的競爭;B項,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沒有合適的生物為長筒花傳粉,所以不能確定長筒花是否可以在沒有長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項,長筒花狹長的花冠筒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項,由于只有長舌蝠才能取食長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適應,共同進化。 6.【解析】選C。A項中,抗維生素D佝僂病患者如果不能找到配偶,沒有產(chǎn)生后代,患者死亡后,致病基因在種群中減少,會改變基因頻率。B項中,雄羚羊之間為爭奪雌羚羊發(fā)生爭斗,這屬于生存斗爭,是自然選擇范疇,影響基因頻率。C項中,自交情況下,僅改變基因型頻率,不改變基因頻率。D項中,基因突變會改變基因頻率。 7.【解析】選D。根據(jù)題意可知,Aa個體占30%,蝸牛間進行自由交配時,產(chǎn)生A配子的頻率=55%+30%1/2=70%,產(chǎn)生a配子的頻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頻率的比例為AA∶Aa∶aa=49%∶42%∶9%,統(tǒng)計得到A基因的頻率為49%+42%1/2=70%,故D項正確。 【加固訓練】某自花傳粉植物種群中,親代中AA基因型個體占30%,aa基因型個體占20%,則親代A的基因頻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是 ( )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 【解析】選B。由題干信息可推知親代中Aa基因型個體占的比例為1-30%-20%=50%,則親代A的基因頻率為30%(AA)+50%(Aa)1/2=55%;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全部為AA,基因型為Aa的個體自交后代中有1/4為AA,所以F1中AA的基因型頻率為30%(AA)1+50%(Aa)1/4=42.5%。 8.【解析】選D。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A錯誤。由于彼此不能往來接觸,兩個種群基因庫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但不會完全不同,B錯誤。甲、乙兩個種群存在地理隔離,兩個種群基因庫出現(xiàn)明顯的差異,兩種群的基因頻率也會出現(xiàn)不同,C錯誤。長期的地理隔離使甲、乙兩個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較大的差異,出現(xiàn)生殖隔離,不能進行基因交流,D正確。 9.【解析】選D。假設被調查的總人數(shù)為100個,由于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shù)為150個,而B和b基因的個數(shù)分別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頻率為138/150100%=92%,b的基因頻率為12/150100%=8%。 【加固訓練1】(xx高郵模擬)在某個與外界完全隔絕的海島上每1萬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紅綠色盲。則該島上的人群中,女性攜帶者的數(shù)量為每萬人中有(設男女性比例為1∶1) ( ) A.1 000人 B.700人 C.900人 D.800人 【解析】選C。由題意可知,每5 000名男性中有500名患紅綠色盲,故Xb=1/10,XB=9/10,而5 000名女性中,攜帶者為21/109/105 000=900(人),C項正確。 【加固訓練2】(xx淮南模擬)人類高膽固醇血癥由一對等位基因H和h控制,其中HH個體為正常人;Hh個體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偏高,為正常人的2倍;hh個體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為正常人的5倍,一般幼年時就死亡。在人群中,每500人中有一個Hh個體。一對夫婦曾生育過一個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的孩子,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該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其可能的表現(xiàn)型有2種 B.該夫婦再生一個血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 C.在現(xiàn)在人群中,基因型Hh的頻率為1/500 D.預測在人群中,h基因的頻率將會逐漸降低 【解析】選A。一對夫婦曾生育過一個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高的孩子,則該夫婦的基因型為Hh,他們再生一個孩子,其可能的表現(xiàn)型有3種;該夫婦再生一個血液正常孩子(HH)的概率是1/4;由于在人群中,每500人中有一個Hh個體,故基因型Hh的頻率為1/500;hh個體一般在幼年時死亡,因此在人群中,h基因的頻率將會逐漸降低。 10.【解析】選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a被淘汰,改變了基因頻率,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 11.【解題指南】解答本題時,需要明確以下兩點: (1)新基因產(chǎn)生途徑是基因突變。 (2)變化劇烈的環(huán)境,自然選擇強度較大。 【解析】選C。DNA分子復制時堿基對的缺失導致基因突變,不會引起基因的丟失,A錯誤;雜交育種過程中,通過不斷自交、篩選和淘汰,獲得的是新品種,沒有新物種產(chǎn)生,B錯誤;自然選擇能保留種群的有利基因,但新基因的產(chǎn)生與自然選擇無關,C正確;變化的環(huán)境只是對生物起選擇的作用,與變異的產(chǎn)生沒有直接關系,D錯誤。 12.【解析】(1)衡量實驗的指標即對實驗結果的表述。本實驗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來表述實驗結果。(2)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殺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抗藥性的個體大量死亡而數(shù)量下降,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定向的,細菌的抗藥性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自然選擇是性狀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③在細菌種群中,含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畢竟只占極少數(shù)。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诓欢ㄏ虻摹∏啊∵x擇 ③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占極少數(shù) 13.【解析】(1)松鼠種群由于地理隔離而形成兩個種群,在不同的環(huán)境選擇下進化,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差異性變化,直至產(chǎn)生生殖隔離成為不同物種。 (2)①~⑥產(chǎn)生不同的性狀,說明生物的變異具有不定向性。 (3)由題意可知,A的基因頻率為50%,則原來種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25%、50%、25%,可設其分別為25只、50只、25只,則一年后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aa的個體數(shù)量分別為30只、60只、20只,其基因型頻率分別約為27.27%、54.55%、18.18%,所以此時a的基因頻率約為45.46%。 答案:(1)地理隔離 生殖隔離 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2)變異是不定向的 (3)45.46% 18.18% 14.【解析】本題只能根據(jù)子代的表現(xiàn)型來推斷突變基因的顯隱性及位置。讓該突變型雄鼠與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如果突變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子代中雄性全為突變型小鼠,雌性全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子代中雄性全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為突變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為隱性,子代中雄性全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為野生型小鼠;如果突變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為顯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變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突變后性狀發(fā)生改變,說明突變性狀為顯性性狀,該個體的基因型為XDYd或XdYD。 答案:(1)讓突變型雄鼠與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體上?、陲@性 X染色體上 ③0?、茱@性 常染色體上 (4)顯性性狀 XDYd或XdYD-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第7章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課時提升作業(yè)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 年高 生物 一輪 復習 現(xiàn)代 進化 理論 課時 提升 作業(yè) 新人 必修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kudomayuko.com/p-329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