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學論文金色浮生的一場玫瑰夢: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評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英美文學論文金色浮生的一場玫瑰夢: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評論(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金色浮生的一場玫瑰夢: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評論
摘要:假使耄耋之年的多麗絲·萊辛未獲諾貝爾文學獎垂青,《金色筆記》大概會被很多人遺漏、遺忘,安放在時間的角落里。關(guān)鍵詞:金色筆記 評論 金色浮生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當歲月穿透柔軟的肩胛,成長為安全的生命,女孩發(fā)絲濃密,眼神明亮。洛麗塔也有長大成為女人的那1天。假使耄耋之年的多麗絲·萊辛未獲諾貝爾文學獎垂青,《金色筆記》大概會被很多人遺漏、遺忘,安放在時間的角落里。這本厚厚的筆跡,在尊貴的諾貝爾獎提醒人們時,重新獲???得光照,正因其潛在的遺忘才顯得格外可惜
2、。要踏踏實實看完這樣1本書并不容易,需要時間和安逸,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的內(nèi)心輕嘆著甚至于驚訝、害怕,只因萊辛早在4十年前所刻畫出的那位自由女性安娜何以如老友般似曾相識,她是每1個女人,她是我自己。《金色筆記》寫作于1962年,洋洋700多頁的鉛字奠定了萊辛在西方乃至今日世界文壇的地位,也是她所被公認的代表作。在文學形式上亦頗有用心的萊辛,其敘述方式已經(jīng)脫離出現(xiàn)代主義文學所1味強調(diào)的意識流,全書不細分章節(jié),而是1個女性主角貫穿的完整故事,由5本筆記構(gòu)成。該故事被萊辛題為《自由女性》,女主角就是安娜。小說中的人名具有象征意味,就像瑪莎·奎斯特的姓(Quest)意為“追求”,而安娜名字中的
3、“弗里曼”(Freeman)意思是“自由人”。全書以名為“自由女性”的第3人稱中篇敘述為框架,講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業(yè),每兩節(jié)之間夾有1連串所謂的“筆記集”,其內(nèi)容取自安娜的4個筆記本(即黑色,紅色,黃色和藍色4本),如此反復4次,在最后1節(jié)“自由女性”之前還插入了1個獨立的“金色筆記”部分。故事整體來看似乎是相互連貫的,但萊辛將其分離為5個部分,又在每部分之間依次插入黑、紅、黃、藍4種筆記。每1個部分每1種色彩講述著不同畫面下安娜作為女性的生存體驗,細膩而豐富,兼具向內(nèi)與向外的力量;雖然此書是安娜的“成長筆記”,但其內(nèi)容也涉及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甚至共產(chǎn)主義與男女間的愛情。由于文學形
4、式的別出1格,《金色筆記》(另中譯本名為《女性的危機》),沒有我們傳統(tǒng)意義上的具體情節(jié)脈絡與線索,因此難以像其他小說復述其“故事梗概”。在這部作品里,萊辛打破了普遍的、也是她以往所慣于采用的按時間順序的敘事寫作法,而是嘗試從人性、女性存在出發(fā),以數(shù)個不同的角度和側(cè)面——多彩多色——來表現(xiàn)女主人公安娜·弗里曼·沃爾夫的生活。很多人因而計較著這本書的形式,作者本人也曾驕傲地稱其為“突破形式的嘗試”。小說像1個容器,里面由女性主角巨量而細膩的生活與情感碎片所構(gòu)成,雖然零散似乎無骨,卻有1氣呵成之感,直令人讀下去到迫不得已終于看完才想找1片寬敞的林間深呼吸。作為主體部分的“自由女性
5、”由4個章節(jié)構(gòu)成,分別帶出主人公安娜私藏的4本筆記本:黑色筆記本記述作家本人的情況,紅色筆記本講述和政治有關(guān)的1切,黃色筆記本上的故事則依據(jù)作者和好友的親身經(jīng)歷,雖經(jīng)過轉(zhuǎn)述后的改名換姓,以及對自己和所有情人、友人、孩子關(guān)系的重新整合,但依然可以清晰分辨出僅屬于安娜的細節(jié);藍色筆記本,就像是1本隨性日記,且因其隨意,所以常常模糊地和另外幾本失去區(qū)別性。如果把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看做是1種對女性精神的“分區(qū)”,那么可以說,這些不同顏色屬性的筆記本就是形象而直觀的“分裂”,精神分裂——這不是橫路敬2的前戲,而是1位體會生活深處的女性作家試圖隱藏自我的存在,思省、改寫所謂的自由生活的證據(jù)。就像是寄居在1具軀殼
6、內(nèi)的衍生的人格,安娜和莫莉以及……“金色筆記”1節(jié),大概表明了她們作為有區(qū)分的個體,而從幾近瘋狂的共享體驗中獲得了某種新的完整性以及1些新的不知名的力量。她們倆分別從對方得到靈感,確定了自己下1部作品的題目,并決心“繼續(xù)斗爭下去”。在最后1節(jié)“自由女性”中,安娜和莫莉照例地又在廚房會面。隨著類似情節(jié)的出現(xiàn),直到小說收場,她們卻也只能設想出1些妥協(xié)的、權(quán)宜的做法:莫莉準備和1名“積極”的生意人結(jié)婚;她的兒子決定繼承資本家父親的產(chǎn)業(yè),以財產(chǎn)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擬去夜校為少年犯人授課,并參加工黨。對于這些,她們自己也持譏諷、懷疑的態(tài)度。這是對那節(jié)“金色筆記”暢想曲所揭示的希望的某種“冷處理”。很
7、顯然,安娜們的難題和危機都沒有得到最后的解決。《金色筆記》初讀起來是非常艱澀難懂的,而幾乎不分行的形式更增加了其閱讀和理解上的困難性。但,那些閃現(xiàn)在字里行間的、幾乎類似于自問自答的結(jié)論往往是充滿了智慧、卻因其誠實而過于冷靜的觀點,其中很多即使從今天的立場來看,她這樣寫也是非常超前而準確的。讀者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無論是女性對性高潮的態(tài)度、還是對兒子的態(tài)度,在半個世紀中幾乎沒有什么太大變化。多麗絲·萊辛實在是個太過于洞察1切的稍年長女人,她那些準確擊打到點子上的句子太多了,完全沒有給予任何實用性的建議,甚至也沒有虛妄的自我安慰。而這些,也許恰恰正是讓我也感到害怕的1點。也許執(zhí)迷于感性的情感題
8、材是女性小說的特質(zhì),或者說這是女性角色作為構(gòu)思者和創(chuàng)造者的1種必然性;多麗絲·萊辛正是把這樣的1種特殊的性別結(jié)構(gòu)放進了各種現(xiàn)存的具體社會情境中,尤其是她有過切身經(jīng)驗的種族隔離的非洲和1襲紅色的蘇維埃背景之下。例如她在筆記里這樣寫,自己加入共產(chǎn)黨,“其原因就在于左派是這個鎮(zhèn)上唯1具有道德力量的人,只有他們理所當然地把種族隔離看做洪水猛獸”,而盡管如此,“在我身上始終存在著雙重人格:共產(chǎn)黨員的人格和安娜自己的人格”。萊辛作為1個具有獨立人格和堅強性格的女性,實在令人刮目相看。相信她會對遙遠的中國有所好奇和莫名好感,事實上這也是許多西方女權(quán)主義分子的共同態(tài)度,因為在《金色筆記》成書的年代,東方古國的階級話語吞并了性別話語,無論男女,全民共同被1種宏偉的事業(yè)所牽引,所謂的“兩性平權(quán)”幾乎到了連身形、性別特征都被遮蓋模糊掉的地步。由此或者可理解,中國人對萊辛的接受何以滯后那么久。少女長成女人,女人變成少婦,少婦成為母親、祖母…… 金色浮生流光溢彩,女性的成長軌跡中卻永遠有著玫瑰色的戰(zhàn)爭,感謝多麗絲·萊辛,感謝她賦予塵世的完美。